【艺术简历】
冯祥云,1960年7月生于上海市。画家。先后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日本东京艺术专科学校(TSA)研究科专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
主要出版物
2003年《江苏画刊》提名【21世纪优秀艺术家-冯祥云卷】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冯祥云画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4年《祥云出岫—冯祥云山水画之意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8年《祥云太行—冯祥云太行寒林山水作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21年《祥云瑞气—冯祥云青绿山水作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家山》题跋 22×150cm
家山
文/冯祥云
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独立成一科。进入唐代山水画分别有疏体和密体之分,即流派中的工笔和写意。密体画细密工整,写意画粗疏随意。中国山水画先有色,后有墨。即青绿与水墨之分。随代杨子华、展子虔及初唐阎立木、阎立德(二阎),李思训、李昭道(二李)的推动,中国青绿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唐王维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王维称为水墨画的鼻祖,是与水墨画渊源深厚的画家,传世王维的《山水诀》与《山水论》。北宋时期士人们注重诗文、书画贯通作为”修身“,并通过将儒、道、释兼涉,兴起文人画论和文人画潮流。北宋苏轼、米芾投射文人画的实践,以独特的“墨戏“创作了枯木竹石等作品。
《家山》205×150cm
文人画的勃兴在元代艺术中可谓是最醒目的一页。“隐逸”成了这个时代文人们的普遍理想,借助书画艺术寻求精神家园,建构了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时代。元初的赵孟頫开创了“书与画的联姻”。元代开始盛行将书法的勾线用于绘画,“线的动作私人化”。“手觉”即“心手合一、心手无间”,用手去思维,以书法趣味融入笔墨塑造,开启了抒情写意中国山水画水墨的潮流。
《家山-系列》45×49cm NO-01
中国山水画一方面从画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在思想倡导、深化得到主要体现,元人绘画从气韵、笔墨、经营的画学思想的深化及重要的学术专著,如汤垕的《画鉴》和米芾的《画史》高度代表了元人绘画品鉴的成就。由其在综合性史书方面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收入了各时代画家传记、画科、技法、画理、图式经验于古代绘画的传承可谓意义斐然。
《家山-系列》45×49cm NO-02
另一方面,宋元是山水画经典作品跌出的时期,自然也是山水画大师接踵而出的时期,山水画的皴法成熟的标志,多姿多态的皴法形态约言而之,披麻皴、雨点皴、豆瓣皴、卷云皴、斧劈皴、刮铁皴、牛毛皴、解索皴、折带皴等,无不都是中国山水画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结晶。元代“四大家”王蒙的山水画风格是变化多端艺术手法多样,繁密中见疏体画风,繁线密点,有些作品密点而繁线少,有点染为主,皴线为辅,其创造的解锁皴融入了篆隶的书法用线,运笔弯曲圆劲,有时将浓淡干湿不同的解索皴反复重叠,保持与上一层铺底的皴线衔接得浑然天成……
《家山-系列》45×49cm NO-03
余之新作《家山》系列,学习了王蒙在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经典代表作品,时而从局部细节入手,时而从某山石杂树入手,以王蒙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勾、点、皴、擦、染等笔墨技法,余创作了十二幅水墨小品,结合“心手合一”,用手思维感悟,融入书法笔墨,发挥元人笔墨精神,解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水墨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
《家山-系列》45×49cm NO-04
余新作《家山》系列之题跋全文:元季夏文彦有云:“画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秀润可喜”。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山石笔画语言“皴法”亦谓写石之法,历经各时代山水画家对山石皴法的解析、探索逐步形成了山水画表现山石的一整套完备而独立的技法。作品《家山》系列以“元四家”王蒙山水画作品为母题,采其笔墨语言和写景稠密布局多崇山峻岭、清流激湍、长松茂树、气势充沛之风格,重构章法,并借以“意临”、“背临”之法,笔墨强调勾、点、染及各种皴法融汇并序,章法各异的十二幅小品再现树石溪水于荒拙错综中见脉络,顿挫跌宕,运笔之势不在工而在逸,气脉连贯,内在筋骨,尽显清刚之气矣……
壬寅夏至 于海上祥云阁
《家山-系列》45×49cm NO-05
《家山-系列》45×49cm NO-06
《家山-系列》45×49cm NO-07
《家山-系列》45×49cm NO-08
《家山-系列》45×49cm NO-09
《家山-系列》45×49cm NO-10
《家山-系列》45×49cm NO-11
《家山-系列》45×49cm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