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刘建国,出生于河南省修武县,1971年生于河南省修武县,1994专科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1994年任教于修武县第一中学,2000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结业于中国美协第二期人物画高研班,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攻读美术学专业中国人物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师从著名画家陈钰铭先生,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南分院常务理事,中外名人艺术院副院长,修武县美协主席。
《暖冬·乡戏》186×230cm
乡土里的追寻
——刘建国和他的水墨人物画
李滔
二〇一五年深秋的一个静夜,我在昏昏的灯光下打开一本画册《再造厚土》,一页页地慢慢翻阅,我又一次走进刘建国的水墨人物画世界!
在那一幅幅满含深情的画作中我嗅到了一股源于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笔墨的力量……
其实,对建国我并不陌生。我们同为陈钰铭老师“水墨家园”研修班的学员,又是河南老乡,彼此间沟通与了解自然就多了些。但比较全面地看他一个时期完整的探索之作,这还是第一次。
《最后的释比之二》186×230cm 2019年
建国生长于豫西北“山水醉人”的焦作。艰辛的童年生活造就了他坚强执着的性格,家乡的青山秀水又赋予他知善爱美的天性和艺术灵气。后来上大学、读研究生、一直到天津美院、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进修。一路走来,既有探寻艺术的艰辛,又有收获进步的喜悦。在艺术创作精进演变的过程中,建国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滋养,汉画的扑拙放达,宋画的精微雅致,甚至书法的运笔与法式等许多生发于中原厚土的传统艺术样式都成为他学习追摹的主要流源。多方面的延续积累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戏暖春风》
建国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他持续多年的以表现藏民生活习俗与风貌的一系列作品。受著名画家李伯安、陈钰铭“西藏系列”画作的影响和早年上学时到四川、青海等藏区艺术考察经历的召示促使他想以藏民形象为依托,通过对高原人风雨沧桑,坚如磐石的性格刻画,表达自己对劳动者淳朴善良的讴歌和民族精神的触摸与追寻!那个时期,融合悲情意识的笔形墨韵也构架了画家最初对干裂凝重之美的探弋。
《春风》汝州
刘建国在水墨人物画的真正转化,是师从著名水墨人物画家陈钰铭先生之后,陈老师凝练、扑拙、奔放的水墨语言和悲怆、厚重、神秘的艺术风格给建国以巨大启示,研习和借鉴老师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聪慧地融揉与吸收使他在表现技能和艺术认知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升。
观念的转变,使建国开始用更宽阔的目光回望脚下的土地,中原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悲欢与期盼,逐渐凝聚为他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成为他人物画创作的主题。从豫西山地到陇西乡塬;从太行山区到陕北高原,建国心拥赤子之诚在与土地、与自然的一次次对望、对话中汲取滋养、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我……
建国在自作的一首诗里写到“乡塬,我是你岁月长空里的形影;所有的到来,都为追随你的脚步,你抖落的四季,是撒向我的风景……”他总是以悲悯的情怀去发现土地上最软弱、最美好的感动;去触摸生命中最真诚最淳朴的人性关怀。因此,现实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个农人的顾盼回眸甚至一双糙手的屈伸与延展都能给他带来不可名状的启迪与诱发,并直接转化为他真切的艺术表述。于是,《歇工》《那年这天》《暖冬》《阳光》等一幅幅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便在画家的笔下脱颖而生……
以线写形,韵墨立意是刘建国水墨人物画的重要特征。笔墨是中国画艺术构架的基本特质。笔情墨趣,不但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一种审美语言。线形笔墨对于刘建国来说,不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甚至是一种情结,一种审美,一种追寻。建国在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追究用笔用墨。他说,笔墨传情,笔墨达意,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水墨人物画家更应该追求线形的质量和墨韵的结构变幻。建国用笔,中锋直写,笔迹宽厚朴拙,浑润大气,施以侧锋拖笔皴擦点染,缜密含蓄、雄浑华滋。墨色随跡而化,灵动多变,委婉疏远。简约又富有变化的线条、浑然苍茫的墨色变化既能准确完善地表现形态,更是画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内在情感的真诚独白。
笔造型,墨生韵,而构图立势。建国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既倾情于局部细节的刻画,又注重整体的构图与程式。他往往善于把众多的形象组合为一种的具有形式美感的构成,给人一种运动和向趋的力量!
在建国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身上所蕴含的情感的矛盾性与精神追求的多重性:雄强与睿智,奔放与精微,厚重与飘逸,冷峻与温情,建国机巧地把这些矛盾性揉合转化为自己浑厚苍润的艺术品格。
一路走来,刘建国在土地上寻觅,亦在土地上收获,并坚实地完成了自己一次次的跋涉与超越。我们有理由期待建国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沉稳更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