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刚·艺术简历
王可刚,男,1970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长白画派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吉林省政协书画院画家。长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代表作品:
主创了东北历史纪念馆大型水墨人物壁画《白山黑水-东北抗日联军组画》(50米×4.3米,画面人物2300人,为国内最大、人物最多的写意人物壁画,现被展览馆永久收藏陈列。另有三十六幅被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
《路上阳光》
记青年国画家王可刚
于维范
为国画家王可刚写篇评论文章是早已敲定之事,但揣度几许,发现颇难,非深入不可,非翔实不行。原因很复杂又相当简单,因为可刚的上升空间很大,并且对国画的理论范畴又有很深邃的介入,比如他所坚持恒久的“水墨实验”这一课题。
其实对于国画理论的研究我还是处于解读阶段,于改革和“古为今用”的概念相去较远,所以,对可刚所践行的“水墨实验”大约总是一头雾水的。好在与可刚有经常交流的机会,若干不同的场合亦有促膝共饮的场景出现,酒酣耳热之际,袒露胸襟,除了友情毕现之外,探讨应为一种即时和必然的常态。
《雪域姑娘》
可刚是70后,这把年纪在官道上已有明日黄花之感了,但是作为艺术家,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所以,可刚的谦逊和随和亦是他入世的形态,他深悟“虚怀若谷”的真正哲学意义,与人为善地走着人生之路,当然,主要是艺术之路。
艺术之路可刚走得相对地顺畅,比如拥有硕士学位的他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中国同泽书画院书画家、吉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长春市政协书画院理事等等。以不惑之年就有如此的成绩,他可谓“少年得志”,须知,很多书画大师在这个年龄还默默无闻于民间和草根之列,比如齐白石老先生,我不太相信民间的“木匠”之谬传,但我绝对认为先生四十岁时的艺术状态是相当地不尽如人意。
《圣地阳光》
在可刚的艺术简历中有担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领导的记录,这令人八分疑惑,想来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体,吉林与西藏大概风马牛不相及的。原来,作为中央组织部第五批援藏干部,可刚在那天高地远的地方驻扎,经历了“一段灵光映照的生活”,这是可刚2010年6月15日写的一首诗的标题,我以为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的生活的一个真正的亮点。
《格桑花》68×128cm
生活的际遇,
是无上的善缘。
在时光的流逝和日月的积累中,
让我历练着寻找心灵的家园。
西藏的岁月,
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
命中注定,
在生命的轮回中经过寻梦的高原。
这是这首诗作的开章明义,有着很令人感动的质朴和睿智。他在诗中谈到了西藏的蓝天和雪山,谈到在这里创作的画作是拉萨岁月的痕迹,是心灵深处意义的求探。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在那一张张沧桑表象的背后,可刚看到了那里的人们本性里的佛性和古典……这些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使他的画作充满了一种印证人的灵魂生存的内涵和注重每个人的本性与生命的尊严的人文主义倾向。这些画作有许多都留在了西藏,特别是他在西藏举办个展时的那些精品之作。
《齐心战疫》88×128cm
而近年我接触和欣赏到最多的还是可刚的国画人物画作品,如仕女系列、高士系列、市井系列等等。这些画作都充分体现了可刚的奇巧的艺术想象力和丰富大胆的主题夸张,加之浓烈的感情融入汪洋恣肆的笔墨,就使自己的画作详尽地表达了深刻的审美价值。那浓淡有致的笔墨,轻利柔美的线条,将他艺术家磅礴的气势,及其细腻温婉的情思一览无余。
还说可刚的“水墨实验”。
《六月七日的都市阳光》
有关中国画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个主张的拥有者前赴后继地整整一个世纪。从20世纪初期康有为等大声疾呼改造中国画以来,贯穿了一个世纪的讨论与实践,使得如今的中国水墨画自身变革和发展变得仿佛必须只争朝夕的模样。一批水墨画艺术大师特别是美院的资深教授们,以“实验水墨”的理念来面对近当代中国画的改革,使中国画领域形成了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并存的现状。他们面对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落日欢歌》145×180cm
作为美术学院的学术中坚,可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种改革的大潮中,不同的是,他将“实验水墨”改名为“水墨实验”,意在增加它的实践意义。
于是,思考和实践成了可刚并行不悖的即时状态,比如对“实验水墨”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的探讨,比如对“实验水墨”的包容性和全国美术界参与性的论证,比如对艺术家如何对待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探讨,比如如何确立新的水墨画评价标准等,特别是新时代美术的拓展和转型问题,使他深感历史的责任之重。
其实可刚的“水墨实验”是有很深奥的理论基础的,我这里只是以蠡测海般地简略述说一下,而真正关注的是他的“实验产品”即作品,可称之为王可刚的现代水墨作品。
可刚的现代水墨作品我有幸见到了数幅,如《36面相图》、《夏日系列》、《三个人》、《相互关系》系列、《人体》等。这些画作都是以抽象水墨、观念水墨的理念为基础的创作实践,艺术的重要功能已经由审美特性转向了鲜明强烈的社会针对性。比如在《三个人》中,三位主题人物(二男一女)着现代服饰卓然而立,将当代青年的豪放感和不羁性昭然推出,然而,三个人的个体灵魂却分明呈分离状态,一眼可见猜忖、傲慢、不合作等现代都市人际通病;比如《相互关系》系列中的《月光、灯光、漠视》,三组画面合而为一,组成了一个夜色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例,有漠然擦肩而过者,有巧舌如簧当街鼓噪者,有漫天要价的小商品兜售者,夜色中,有蝇营狗苟的不见天日,有微光下的欲盖弥彰,有人际通道的无形障碍和羁绊,不一而足,这种对世事的直面,对现实的批伐,将“水墨实验”的真谛宣言式地一泄而出,并且水墨的运用也以濡墨为主,增加了“以水墨加当代的方式,延缓水墨画的生命”的诠解尝试。用可刚自己的话说,这是“有的倾向于水墨表现的‘象征性’,也有的倾向于‘表现性’或‘观念性’或‘精神性’”。
《三个人》
对于自己的国画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异他的创作技法,可刚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总结:“屋漏痕”、“虫蚀木”、“锥划沙”、“折钗股”是文人用笔的规律,但也是笔墨形态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说痕迹中包含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性质与品格,或者说是文人们找到了一种包纳着自然品格与笔墨痕迹的表达方式,进而把这种痕迹感觉内质化,人情化。所以看中国文人的笔墨痕迹,就是看人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关系。
可刚还说,有精神可以形成笔墨,但有笔墨不一定有精神,这差别就是文化含量。精神是可以借助任何工具技法来体现的,笔墨只是中国文化下的体现符号。有了精神的笔墨才是有分量的。从中可见可刚对文化对中国画走向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视和思考。
将文人画的精粹纳入自己的“水墨实验”中,是可刚“对传统水墨意境的突破和新的表达方式的尝试,是以水墨的方式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切入点和迎合契机,再到对当下社会经验与生活状态的直接表达”,这种表达形成了可刚国画的艺术特色的殊他本质,亦是他作品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
其实作为国画艺术家,可刚还年轻得可以,他的“实验”正方兴未艾,对于艺术的追索使他如醉如痴于此道而不懈不怠。他说:我的绘画动机是,兴趣变成了爱好,爱好变成了专业,专业变成了职业。职业都需要精神的在场和投入——态度决定一切。语言是思想的表白,尝试是我体验生存的方式,“水墨”不再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天空》、《表情》、《呼吸》;人属性中的自然性在消弭——《月色》、《灯光》、《蓦然》。市井生存,增添了我对水墨的一种眷恋。
这是一种内心激情的飞扬,以年轻的心面对大千,以虔诚和执著诠释自己的最爱,可刚前程似锦。(于维范)
《荷香图》68×128cm
《菡萏飘雪》160×220cm
《残红暗香图》
《秋艳残荷付藕香》68×128cm
《荷韵图之6》
《荷韵图之15》
个人展览:
2016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展览。
2010.6拉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2013.6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育学院展览馆举办作品展。
作品收藏:
2019.8《菡萏飘香韶光幕》,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收藏
2010.7《圣地阳光》,西藏大学美术展览馆收藏
2006.9《浴血南岭》长春市档案局收藏
2003.8《休闲时光》加拿大渥太华美术馆收藏
2000.7《赏游图》深圳金泽轩艺术馆收藏
研究课题:
1.2009-2014主持教育部课题《西藏传统绘画研究—技法解析与精神图式》批号:09YJA760037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于2014年5月已经结项。
2.2009.10—2013.10吉林省教育厅课题《存在与教化-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批号:2010 2009 621。
3.2011.5—2012.10中国画技法网络课程,吉林省文化厅课题,获二等奖。
出版专著与教材:
1.《巨擘传世-中国美术大家经典周思聪》专著,中宣部资助出版项目,2018.3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画》编著,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2017.1辽宁美术出版社
3.《长白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副主编,2016.12吉林美术出版社
4.《世界杰出华人邮票纪念册-王可刚》邮册,2017.1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美国邮票集团
5.《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获奖作品集》编委2015.6长春出版社
6.《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写生作品集》编委2015.6长春出版社
论文:
1.《艺术精神与水墨绘画语言的现代转向研究》发表于cssci文艺核心期刊《文艺争鸣》2018.5
2.《现实主义主题人物壁画的水墨意象表现》发表于《中国艺术时空》2017.1中国艺术研究院
3.《文化情景转变中的现代水墨绘画语言形态》发表于cssci文艺核心期刊《文艺争鸣》2018.12
4.2006.12论文《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发表于《外国教育研究》CSSC期刊
5.2009.9论文《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7卷1期 教育教研版
6.2009论文《论公共视野下大学与大学人的使命》2009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37(1)137-143 CSSCI
7、2010.6论文《西藏传统绘画的色彩表现与精神图式》《西藏大学学报》25(2):2 CSSCI
8.《现实主义主题人物壁画的水墨意象表现》发表于《中国艺术时空》2017.1中国艺术研究院
9.2005.7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研大系-中国画基础研究》副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10. 2009.9论文《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7卷1期 教育教研版
作品展览:
1994、9作品《动脑公司》入选中国兴城亚太国际广告展
1997全国《纪念领导人文艺座谈会讲话5.23》中国画展;
1998《陈年旧事》、《等风的日子》参加吉林省首届水彩画展
2001.9第六届 中韩书画交流展
2001.11《月色、灯光、漠然》参加吉林省首届中国画大展
2002.3《都市新语》中外文化交流展—加拿大渥太华
2002.5《岁月悠悠》全国《纪念领导人文艺座谈会讲话5.23展》
2002.9中国国际现代艺术邀请展---桥 长春
2003.9 吉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4.10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美术作品展
2004.10 纪念领导人诞辰100周年暨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5.6《日落欢歌》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大展 中国美术馆
2004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大展
2001东北艺术家书上联展-《艺术家》;
2001吉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0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美术作品展;
2008《36面相》、《大头像》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文献展 北京。
2008《岁月悠悠》领导人诞辰100周年暨建国5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年11月参加建国60周年中国书画名家长城文化交流巡回展 北京
2008第五届秦皇岛之夏在名家邀请展;
2009.11月,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9.12月,中国第二届壁画大展等展览;
2010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2庆祝中国改改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3“松江风情”吉林省中国小幅绘画作品展;
2014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4大美吉林首届中国高校教师绘画作品展;
2013中国-林州当代国际艺术双年展、《可见之外》青年艺术联展;
2014深圳国际水墨艺术双年展;
2015长春国际艺术双年展、2016海南首次国际艺术博览会双年展;
2015.12月,长白画派教研成果吉林省高校巡回展;
2015.9月,中国-澳大利亚国际艺术双年展;
2015年7月,中、日、韩美术作品展作品展;
2015年12月,长白山画派教研成果吉林省高校巡展;
2016年10月,放飞梦想-长春市首届中青年小幅美术优秀作品展;
2016.10,墨语长城-庆祝中国长城书画院成立十周年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7首届吉林省国画双年展。
2017.12月,吉林省博物馆首届中国画双年展;
2019,5,不忘初心,再创辉煌—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展。
2019.3《菡萏飘香》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北彊新象》北方四省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
2018.6月,满族新风-吉林师范大学新时代满族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2019.8艺苑撷英 华夏前行 全国高校博士作品展。
2019.3月,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
2021,参加吉林省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发表:
1.《面相图》发表于《中国-澳大利亚国际艺术双年展》2015.9,国际水墨艺术研究院
2.2016年第七期总,作品《凝视的老人》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253期封三,发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3.2016年第七期总,作品《雪域有佛光》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253期封三,发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4.2016年第七期总,作品《观殇图》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253期封三,发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5.2016年第七期总,作品《残香图》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253期封三,发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6.《残韵图》发表于《中、日、韩美术作品展作品集》,2015年7月,发行:日本茨城县美术馆
7.2016年第七期总,作品《鼓舞飞花长白风》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6第253期封三,发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8.《风雪白山人》发表于《长白山画派教研成果吉林省高校巡展作品集》2015年12月 机构: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9.《写生系列之五》发表于《问道-吉林省中国画学术展作品集》,《文化吉林》出品,2017
10.绘画《秋红残荷有暗香》发表于《放飞梦想-长春市首届中青年小幅美术优秀作品集》2016年10月、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1.作品《格桑花》、《路上阳光》、《风雪高原图》、《朝圣路上》、《圣地阳光》发表于《吉林画报》2014.11
12.《鼓声飞舞到长城》发表于《墨语长城-庆祝中国长城书画院成立十周年名家作品邀请展》2016.10
13.《用水墨实验万物自然》专访专辑,作品50幅发表于《长春商报-文化》长春商报2016.12
14.《残韵有暗香》发表于《吉林省博物馆首届中国画双年展》2017.12,吉林省美术馆
15.《荷韵图》等五幅作品发表于《关东学刊》2016.6,
16.《满族风情》、《琪琪像》、《叶赫的老人》等五福作品发表于《满族新风-吉林师范大学新时代满族文化主题美术作品集》2018.6
17.《荷韵飘香》等八幅发表于《吉林画报》2018.8
18.《浴血南岭》长春市档案局收藏 2015.9
19.《菡萏飘香韶光暮色》入编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集》2019.3
20.《齐心战疫》参加吉林省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