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张剑芳

 

 

 

【艺术简历】

张剑芳: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市,职称副高。先后毕业于江苏省轻工业学校美术专业,江南大学中文系,西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专业。中国美术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展出发表出版作品。2004年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金奖。主要著作有张剑芳作品集等二十种。

 

 

 

描绘新时代  奋进中国梦

——中国画的中国回响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千余年民族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中国艺术中代表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图式存在。在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国梦辉煌且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中国艺术及其中国画同样也肩负着振兴中华文化的使命与重任。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的真正复兴首要的是坚持中华文化的特色。如果没有中华特色文化(思想)的支撑,那么一切均是空中楼阁。

 

 

 

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态标识。艺术代表着一个区域内人们的文化崇尚与思想、道德品格的水准,更是一切文化(思想)发展的向导,因此。中国文化及其艺术的复兴是由民族振兴的必然需要所决定的。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风格传承之上的振兴与弘扬自然也成为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

一、中国画根植于中国画风。

反对外来“绘画”艺术或全盘受授外来“绘画”艺术不是当代中国画的正确选择。当代中国画应是中国画传统的延续,是结合当代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当代中国艺术。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与现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发展中文化开明态度下的产物。

 

 

 

根植于传统并非抄袭亦不是纯形式上的摹倣套用。中国画的根是中华民族自有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诸子百家”学说(理论美学)上的艺术回响,是发于情而取乎于自然,融会于绘画,反映于社会的品格与情操的美学图释。

中国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制作,也不是一种工艺的机械流程。中国画是饱满热情和充斥思想光辉与人性冷暖感受的静态艺术绘画语言的作品。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在多维度的,它完全可以显现在世间任何一个角落。

 

 

 

中国画唯一不能缺少的是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画风的主要形式是“写真(写意)”观照思想与“笔、墨、水”组合,是中国画表象个体语言的主体元素,也是在此基础上的高层面发挥与运用的艺术成果。中国画有点、线、面,并且以线为主或以面、以点为主辅的多种表达方式特点。这种方式是非写实和非现实的,是和我们远古象形汉字及当代中文字体是一致和一脉相承的。它既是抽象的,但又是带有具象因素纽带的纯理性形象。它是中国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形式不能代替精神,而精神却依旧需要特有的形式才得于发挥。中国画离不开自有的形式特点,更不能失去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思想所主导的艺术之魂。

中国文化精神就是中国传统与当代的哲学精神。中国哲学是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文化意识与思想的成果。

 

 

 

进入现当代以来,中国哲学思想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中西交汇,百舸争流。而“走中国特色道路”始终成为了中国思想与哲学界的主流。只有符合中华国情并为中国人民普遍接受和帮助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才能成为主导。

普众式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既是国家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国家公民的组成和服务者 。中国社会是普众式的社会,中国主流思想必然也是普众式的。然而,中国文化精神也不会完全脱离这个主流的思想基础。当代中国社会的跨跃式发展迫使中国文化发展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一切属于人民,固然,艺术也属于人民。

 

 

 

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优秀中国传统思想哲学的继续,它既有历史性又有人文性,更具有高尚的思想性质。“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着想,人民至上。

“为人民服务”是一种精神,是思想和行为上的标准,同时。它也是当代艺术的精神所在。

中国画追求“入木三分、尽善尽美”,追求“尽精微而致广大”,追求“形而下、妙想偶得与自然造化”……。这些美学标准始终追随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充分说明了“美”也是一种永恒。中国画所有这些对艺术美永恒的追求组成了中国画风的脊梁。艺术是世界的但也是中国的。世界的艺术不是普遍一律的一统,中国的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也分享于整个世界,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中国画的中国画风恰恰就是这一奇葩之所在。

 

 

 

二、中国画的艺术生命是“风骨”。

“风骨”造就和决定着中国画不同风格的形成,是命之所在。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指引下,中国画及中国画不同风格并存的局面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宽容程度。

“风骨”一是指广泛的“文人风骨”,二是指士人个体独特且崇高的精神思想。中国画家只有具备了“风骨”这一条件,中国画艺术创作及作品才能真正养成“境界”气息并合成“境界”之因素。

 

 

 

中国画讲“境界”,而境界就是“象外”。其一,“境生于象外”,“取之象外”。境界也是指象外之“象”。这“象”说的是作者由题外积累各种文化修养而成的思想体悟,内质包涵了民族、历史、人文、意趣等等因缘。“象”是结果,是思想意识之美最终的“图形”。其二,艺术存在美、丑之分,“美、丑”也存在于自然及社会之中,美、丑也是“象”的具体表现。按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美者自美为丑,丑者自丑为美,美与丑是相对于人的意识行为而可以互相变化转换的。美、丑都属于道,“道”等于“气”,“气”则就是生机=生命,有气成韵则生,无气则无韵而死。中国画“气韵生动基于骨法用笔”,其意也在于运“骨”得神韵而生气机。

 

 

 

可见之骨(笔墨神韵之骨)与思想之骨(个体道德品质之“风骨”)的一体化成就了中国画艺术的基石。

中国画“风骨”既潜在“骨法用笔”又综合于画家修养的整体发挥。古人论画以人品相“绳”,“一画如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信见性,磊落光明;天下兴旺,匹夫有责;顺道则昌,逆道则亡;宁静致远,无欲则刚;清白于世,不负所累;修身立命,自在天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穷则安身立命,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盗亦有盗”等等作为传统为士、仁、侠、盗者的品质标杆。皆从品藻、品格、志向、自然观及人的道德要求出发来养“浩然之气以行于天下”。

 

 

 

这传统的风骨之养与新时代的正气、尚德、廉洁、进取等文明行为、要求同样也是一致的。独立人格、思想、个人修养、文化品味固然是组成“风骨”造就艺术“境界”的关健。在顺应时代潮流的条件下,以艺术自身的品质、人文修养融创作于作品之中,进而提升艺术创作的思想境界层次来实现并体现个人作品的艺术魅力,才是中国画艺术及其文化固有的美学门面与精髓。在此法则的前提下,艺术创作“象”的结果作为艺术欣赏“真、善、美、假、丑、恶”思想的主题。“声无哀乐”者为美。美是人愉悦、快乐、得意和好等观感的代名,美是现实的,是人实际的心理体验。而有害于观赏心理和人文及自然环境且恶俗低级的所有文艺作品就不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健康、高尚与文明的“艺术”,又何谈之于美。

 

 

 

“象”的存在不一定都代表美,人类社会永远是美与丑的矛盾体。这就更需要中国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魁宝用行动来正名,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有益于人民生活美与思想美的方向,站在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全面进步和有益于中华文明的崛起的艺术创作立场上,弘扬人民美好生活愿景,体现人民美好追求,发掘生活与生命之美,才能提升中国画艺术在描绘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增光添彩的积极作用,进而才能无愧于洋洋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数千年之旅。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24 09:59:03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76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