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丽林,198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学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石油大学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研究院副院长,东营区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东营半耕斋文化艺术品商行特聘高级书画师,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美展并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作品发表于《美术》、《连环画报》、《齐鲁画刊》、《大众日报》、《东营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集》、《山东省首届教师绘画大赛作品集》等专业美术报刊。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或个人收藏。
《晨曦》
执拗的墨耕人
——浅记张丽林与他的国画艺术
文/刘玉林
张丽林是有股牛劲的,可能这也是他喜欢画牛的原因。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卒,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器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李可染先生也爱画牛,喜欢牛这种朴实与勤恳。他画的多是水牛,而张丽林画的多是北方的老黄牛。因为他不是成长于江南水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无非是鲁北地区的一处郊野,广饶县一座乡村。
《爆米花》
他是执拗的,别看身材瘦小,骨子里却有一股孤傲与倔强。在艺术上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从未放弃过丹青功业的梦想。他自己有一方章,镌刻的是“墨耕人”,这也说明在他看来,这绘事一场,无非是像老牛一生勤苦的耕种。
这画画到底是为了什么?该怎样画,该画怎样的东西?张丽林走的又是怎样的一条路?中国画有渊源很深的传统,有着丰富的技法。中国画现在是大众的艺术,但终不能总是前人的模样,没有特点,缺乏特色,是很难在浩荡的画家群体中崭露头角的。
《战士责任重》
中国画是有不同的艺术取向的。有的人是在“画传统”,或者是“发扬传统”,寻求的是“古意”与“逸格”。有的人是在“画哲学”,坚持“问道”与“寻根”,画佛理与禅机。但在张丽林这里,他画的无非是“生活”,他是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者。或者,他认为“怀旧”本身就是一种“美”,能留住感动的,无非是逝去的那些“小温馨”,那在鲁北大平原上许多人都稔熟的一个个镜头。我们之所以老是怀念过去,是因为记忆总是美好的。
《黑土地》
张丽林所做的与其说是在塑造国画,不如说他是在复原记忆。他总想在画笔下留住那些耕牛与牧童,让田间地头那些天真烂漫勾起读者昔日的温暖。从这种意义上讲,他是在“画生活”,但同时又是在抒情的抒写。一个国画艺术家总是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张丽林也在寻找,它所奉若圭臬的是——没骨画法。张丽林擅长的是人物画。纵观建国以来的中国画,人物画已不再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边缘从属,而已是服膺于当今现实生活的主要题材。或者讴歌或者剖析,写实主义的人物画已经掌握了国画表现的重要话语权,更是意识形态与政治题材必不可少的表达主体。但在严谨的造型与细致的表情塑造外,人物画的许多创作却是对传统人文与意趣精髓的缺失。
《有雾的早晨》
在人物画的创作上坚持写意,用大块的水墨笔触勾填凃抹,一头头朴拙厚实的老牛形象就跃然纸上。这样张丽林所组织的画面就有了传统的文人意趣。在大多数画者的习惯里,人物是需要用线条组织形体的,而张丽林总是用调好的颜色提笔“写”出人物的“形”与“色”,然后再细心勾勒,点睛描红。古人说“无间已得像,像外更生意”,简练的概括出了“形”,古雅的设色却又突出了挥写的“意”,那些人物形象是“朴拙”的,但又是洗去脂粉毫无雕琢之气的。
《山里红》
在中国画的传统当中,人物画向来不是用准确的形体来获取“感染”力,而永远是用“气韵”与“生动”来博得观众的“共鸣”。笔下的“气韵”有淋漓的“墨气”,有浓郁的“风情”,那一个个稚气活泼的牧童,那一个个割草拾柴的小丫头,能把你带回昔日的乡村,又能把许多尘封的往事打开来,再让你一番咀嚼,于是你味蕾当中所回味的,永远是岁月和家乡的味道。张丽林用张丽林的方式把一帧帧你熟悉的情趣打开在你眼前,这就是他的艺术语言,这一点,他无疑是成功的。
《春》
中国画是种语言,抑或是种语境。诗人艾青说过:“生活是艺术生长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底层蔓延它的根须”,张丽林无疑是理解生活的,他所乐此不疲的也正是系于底层的情感。他需要的无非是时间与磨砺,但他身上不欠缺的恰恰是执拗与执着,就如同他笔下的老牛。
《秋》
牛年话(画)牛
文/张丽林
福牛回首,扭转庚子颓势;
乾坤正序,启跃辛丑繁盛。
中国十二生肖中,牛是位列次席的灵物。传说子夜时“鼠开天”后,“地辟于丑”,牛便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象征。中国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多个少数民族中都有牛崇拜和牛创世的神话。
从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不仅形成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中国人更将其视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象征。不仅如此,中国人喜爱牛,还因它勤劳本分、默默奉献,因它善良忠诚、健壮勇猛……这正是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来源。人们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人称为“老黄牛”,敢为天下先的青年称做“初生牛犊不怕虎”,财富五车、著述等身作家的成果称为“汗牛充栋”,为大众服务的人称为“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喻事业发达兴旺为“牛气冲天”,就连股票行情看涨,前景看好也称为“牛市”,人和事超越常理或常态,很好很强大为“牛B”。
《梦回童年》
我来自农村,小时虽没养过牛,但与小伙伴们骑生产队放养的牛是常有的事。放学后,便相约几个小伙伴,挎上篮子,拿上镰刀,上坡割草。草还没割几把,看见在坡上吃草的黄牛,心里痒痒,几人一合计,有胆大的便拿草上前喂牛,趁机抓住缰绳,我便急不可耐想骑上牛背,哪知自己个子小,够不着,其他小伙伴便架腿的架腿,撮脚的撮脚,好不容易爬上牛背,心里美滋滋的。哪知牛掉毛,弄得衣服裤子上都是毛,还有一股牲口味,回家难免挨大人一顿训斥。大学期间,开始了四年正规的系统学习。一开始,我多画人物,大三时,我的人物画《山里红》便参加山东省首届青年美展,《黑土地》参加了山东省中国画、油画人物画展。其间我见到了历代画牛大家,如韩滉、李嵩、戴进、任伯年、李可染、黄胄、方增先等的作品,不知基于自己的成长环境,抑或是精神契合,对牛有种莫名的好感,也多有临摹。不过他们画的多是南方的水牛,我画的是北方的黄牛。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牛便进入我的绘画题材,赋予我用笔墨表达对童年追忆情感的精神寄托。
《春牧图》
几十年来,我画过大量牛的写生,搜集了大量牛的资料。对牛的形态、结构,牛的品性、脾气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对画牛诸家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吸取诸家笔墨之精华,充实自己的不足,希望以臻完善。
《顶牛》
牛年将至,我便想画一幅《百牛图》,以迎接牛年的到来。把十几个牧童和一百头牛集中到一个画面上,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构图,其次是人物和牛的动态的组合,还要有一定的故事性,也可以叫呼应。牧童有动有静,有站有坐,有男有女,有聚有散,牛也有行走有站立,有聚拢有分散,有老牛有小牛,有背向之分,有远近之别。造型上,他们形态各异,姿势不一。笔墨上,浓淡干湿,枯润虚实,相互生发,各具情态。历史上反映大场面,具有故事性连贯性的画多采用卷轴的形式。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五牛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八十七神仙卷》等,我的《百牛图》也采用了横卷。画幅纵70公分,横1700公分。整幅画自右至左共有人物17个,牛100头。落墨前要先画小稿,十几个牧童分成几组,有的牵牛、有的下棋、有的背草,有的围聚一起看书、有的骑上牛背吹笛子、有的则侧耳聆听悠扬的笛声。牛也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往画面左边走、有的往右边走,有的成群静立、有的顾盼观望,有的两情相悦、有的母子情深,有背有向,有远有近……每头牛不得有重复。笔墨上我采用没骨为主,黑白为主。牛的用笔用墨根据牛的前后、大小、远近、俯仰、聚散等分别施以浓淡干湿,虚实枯润。落墨时要尽量做到前后墨气连贯,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牛。
经过一周的构思创作,《百牛图》完工。细细审视,其中有精彩部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离一些大家作品相去甚远,希望各位同仁道友指教,也希望《百牛图》能给大家牛年带来牛运。
请横屏欣赏
《百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