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中国人民艺术家——著名画家饶秀光


饶秀光 

 

【艺术简介】

饶秀光

1970年生于湖北大冶

湖北理工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研究员

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副院长

九三学社黄石书画院院长

 

2022年,第四届中国粉画展

2022年,首届中国水彩静物画展,入会资格

2021年,人民江山·瓷画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新文艺群体陶瓷绘画作品展

2020年,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入会资格

2020年,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入会资格

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2019年,第二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首届校友优秀作品邀请展”

2018年,千年景德 瓷上中国首届中国(景德镇)当代陶瓷绘画作品展

2018年,首届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2017年,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

 

《梦甜之一》水性材料 55.3×74.7cm 2017年 

《梦甜之一》水性材料 55.3×74.7cm 2017年

 

朴素的信仰,诗意的飞翔

——饶秀光的水彩艺术

许健

 

水彩艺术是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作为学习西画掌握色彩入门的功课,也逐渐被接受,并普遍运用。但作为“小画种”的尴尬直到2010年“首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以来才逐步摆脱“贵族画家”们对“光线”,“露水”,“微风”,“花草”,“清新空气”的追逐。以力求在水彩画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来说进行一次当代艺术中某些观念的充值与修正,以使之回归正本清源的本来面貌而逐渐并入当代艺术的轨道。并借助文化上的多样性,个人观念的价值表达以及对艺术,社会,历史,人文,个人情感的关注,依怙观念的支撑在材料方法,技巧观念等因素的相互渗透。成为当代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前行的价值指标。

 

《梦甜之二》水性材料 55.5×74.2cm 2017年 

《梦甜之二》水性材料 55.5×74.2cm 2017年

 

艺术家饶秀光走进我们的视野,是自他2014年“首届中国水彩名家西安高研班”结业后,凭借他对水彩及水性材料的热爱以及他此后短短几年的艺术实践中有目共睹的学术成就。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继承了“架上绘画”艺术的传统性和高贵性,颠覆了水彩作为“小画种”的局限,通过自己对水彩画再理解和认识后的艺术方式的表达,实现了个人艺术观念,人生感悟的升华和倾述。他不断拓展和延伸了对艺术的想象、直觉,领悟和理解,并逐渐抛开我们所熟知的路径,重新转向对自身生活和生存境遇的思考。

 

《梦甜之四》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梦甜之四》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运用“水”和“彩”的媒介对“拿来之物”的挪用、精神层面的“驱动”做了策略性可视化的呈现,并以语言之外的形式与我们发生了共情,以此触发艺术作品展现其独特鲜活的生命现象和自然的力量,同时让“水彩”作为载体,在当代艺术的讨论中以一种新的维度得以展开。面对物质的世界,他以艺术家的视角用眼睛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受世界。他把尘世中的一切“物”的形态都当成是艺术家精神情境当中的生命存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真实是艺术家才情与认识维度和高度的具体体现,他在挖掘事物内在的东西并尝试去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及精神价值,以艺术家特有的情致和创作热望去展现其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共同的人类情感。实现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梦甜之九》综合材料 76×108cm 2020年 

《梦甜之九》综合材料 76×108cm 2020年

 

在饶秀光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中,除了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的技艺,学养,才情和锤炼的精神品格之外,我们同样也看到其身后一批坚韧不拔的艺术家的身影。有他所尊敬的已故艺术家刘寿祥先生之外,还有他的导师陈坚、李晓林和周刚先生,以及本土中坚代艺术家陈勇劲、邓涵和白露洋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他学术及精神上的声援和鼓励。同时还有与他并肩进取的“黑松林”小组的战友们。纵观饶秀光的片段艺术史,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一个努力前行的艺术家的生命轨迹。就如他的朴厚、顽强、诚挚而敏感的性格。

 

《梦甜之十》水性材料 55.3×74.7cm 2017年 

《梦甜之十》水性材料 55.3×74.7cm 2017年

 

他的作品中传递了一个艺术家旷达宁澈的对世界充满感性的捕捉和理性思考的信息,画面也不断弥漫着淡淡的诗意和寄寓未来的精神守望,沉稳而又充满魅力。他试图努力去重拾“水彩的尊严”。同时给予“物”与“景”新的精神内涵,以此来表达作为艺术家对世界的敬意。也“让城市的喧嚣浮华与躁动在绿水青山的大自然中得以洗涤与安抚”。(饶秀光)同时他也以艺术家冷静的思考,审慎的态度,理性地表现来赋予那些作为载体的“物”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以当代人的视野和角度以及纯化和萃取的艺术语言和方式,去呈现当下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此时他不再是一个奇技淫巧的炫技人,而是一个内心充满宗教般虔诚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者。

 

《梦甜之十二》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梦甜之十二》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从2017年的《梦甜》系列、2018年的《生态家园》系列、2019年《路路相连》系列、2020年的《青丘》系列、2021年的《古韵》系列、《拾忆》系列,饶秀光以农夫的姿态深耕于他所沉浸的稻田之中。他用“水”和“彩”不断劳作于他用思想筑起的自留地之上。并不时刷新、消化和整合在其身上遗留的文化记忆以获得精神的高产。从而通过个人对世界的积极介入来建构海德格尔眼中技术和真理的“解蔽”与“遮蔽”关系而生发的悖论去重新探求和思索艺术自身面临的问题,进而完成一次次艺术家内心不断纠结和释怀的艺术之旅。

 

《宝贝之一》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一》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饶秀光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透明而厚重的,就是在这种极具辨识度的表现形式背后传达出的平和感。就如同他作为一个不断成熟的艺术家努力前行的姿态,朴素而日常。他竭力用敏锐的洞察力去不断捕捉生活中漫不经意的“庸常”,执着于他的执着之中,满足而心安。他也试图努力的去去除和摆脱师长们对他的影响,继而独自去完成一次次生命中挣脱桎梏的冒险,而将自己置于“风平浪静”的风口浪尖。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恒常”。艺术就如同天道一般,它同样遵循着自然的法则。

 

《宝贝之二》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二》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那日,一行人下山。眼前出现一男子背着一老人行走的画面。定睛细看,才认清是饶秀光驮着老父亲就医的场景。父亲软弱无力的依附于他的肩背之上,父子俩前胸后背的剪影就不断的放大于众人的视线里。假以时日,不知道文字中的镜头是否会出现在他日后的画面之中。作为艺术家身份,他在不时警醒和调度自己作品中“习以为常”的视觉经验,不断寻找发现身体内转瞬即逝的灵光,就如同《青丘》系列作品中出现之前的一刻。那是他大脑深处深藏良久的老家的“山”的形象。

 

《宝贝之三》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三》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在创作中。他尽量去突破传统“水性”的局限性和表现力,在保证“水性”的特征下,力求画面透明而又厚重,不断寻求净化心灵的净土得到安宁与平和的意境。追求简洁化,平面化,装饰化的视觉效果。面对纷繁的世界,需要艺术家始终以寂寞的坚守去回应物质世界的召唤,而我们却希望看到一个又一个夜里诗意的“守更人”。世界熙熙攘攘,而我们看到饶秀光在路上。

2022年元月19日

 

《宝贝之四》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四》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五》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宝贝之五》水性材料 76×56cm 2015年

 

《太行人物》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太行人物》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女大学生》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女大学生》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太行人物》 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太行人物》 水性材料 55cm×73cm 2016年

 

《入神》51×36cm 

《入神》51×36cm

 

《人物写生》水性材料 61×46cm 2019年 

《人物写生》水性材料 61×46cm 2019年

 

《人物写生》 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人物写生》 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头像写生》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头像写生》水性材料 41×31cm 2019年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14 14:42:51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01145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