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历:
周良,字正春,生于上海,自幼爱好笔墨,毕业于上海师大美术专科,在校专攻山水画艺术和美术理论,多年里陶情于真山真水之间。登泰山,上黄山,走草地,探雪原,游长江三峡,遍历祖国名山大川,吸山河自然神韵,丰富胸中笔墨源泉,以历代名作底蕴丰富腕中艺术功力。上追唐宋元明清历代雄踞画坛的艺术大师们的精髓造诣点化自己,业精艺勤,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艺术小平。
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春江画院院士,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画院高级山水画班研究生。出版过《周良山水画选集》、《上海市现代书画家名录》、《上海书画家名典》、《海上画家作品》等全国许多报刊杂志,均有记载和评论文章。
主要展览:1994年上海《周良山水画展》、1995年《高山流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书画艺术大展一等奖、1995年《云水飞瀑》获国际书画大赛精英奖、1996年《半山半水》入选上海迎春画展、1997年《山中多白云》入选上海美协迎春画展、1998年《树接南山》获全因交通书画协会大展二等奖、2001年《云流千古》入选新世纪中国画国际大赛画集、2004《心中的月光》荣获中国美协《海潮杯》铜奖、2004年《远古的月光》荣获中国美协《菜乡情》优秀奖、2005年为中南海党中央创作《锦绣河山》大型山水画、2010年汲古斋举办周成、周良父子画展、2O13年上海美博美術馆举办《山水清音》周良山水画展。2016年10月在上海东方收藏举办“良辰美景”周良山水画展,2019年10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三友雅集”三人联展。
北宗山水传南苑 工笔意写大手笔
——周良山水画艺术探魅
自从明代山水画巨擘董其昌,把五代荆浩以来的历代山水画家,依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厘析为北宗山水和南宗两大不同的绘画流派,并从理论上提出山水画南北两宗说以来;特别是董其昌凭藉其在晚明画坛叱咤风云的领袖地位,以个人一己之好恶,极力推崇和揄扬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宗山水,对以荆浩范宽为代表的北宗山水则极力贬抑。其影响所及,是使得自清初“四王”吴,恽以迄民国初年,在长达三百年的绘画史上,北宗山水几近式微之势,而南宗山水却一枝独秀。
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清宫旧藏晋唐宋元名家书画真迹,于湮没几近千年之后重新流散到民间,北宗山水那高标风华,典丽华贵的皇家气象,才开始重新进入书画研究家的审美视野。张大千,谢稚柳等画坛有识之士于击节叹赏之余,开始重新反思传统,注重从北宗山水的规整传统中汲取艺术养分。一时画坛俊彦,如溥儒,陆俨少等无不在技法和技巧上究心北宗,规步晋唐宋元名家。迤逦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北宗山水的艺术成就已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认识,甚至原先规模董其昌,奉“四王”为圭臬的山水画大家吴湖帆,也在书画创作中上窥宋元,参酌北宗山水的技法和技巧;在这种情况下,北宗山水的中兴,庶几在望。
然而,随着1949年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下,特别是以李可染为代表的,以写生为基础的水墨山水画一度成为创作主流时,不仅北宗山水,连南宗山水也被贬斥之为“封建性的糟粕”。唯独陈佩秋力挽狂澜,几乎穷毕生之功,致力于宋画和北宗山水的继承与发扬,并以卓绝的创作实绩,擎起了重振北宗绘画传统的大纛。而周良却是迄今硕果仅存的以弘扬北宗山水为己任的上海籍青年画家。
周良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周成是驰誉南北的著名山水画家。2004年周成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邀请,晋京为中南海怀仁堂补壁,创作《江山揽胜图》等两帧大型巨幅山水画作品;成为诺大上海,众多卓有成效的海派画家中第一个走进中南海的。周良自幼在乃父的熏陶下耳濡目染,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天分;及长,专攻水墨山水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院高级山水画班研究生,上海春江画院院士,出版过《周良山水画选集》等画册。2004年,周良的画作《心中的月光》获得中国美协“海潮杯”铜奖,《云山飞瀑》获国际书画大赛精英奖,一共六次获国家级奖项,成绩斐然。
周良的山水画继承了五代荆浩以来北宗山水咫尺千寻的全景式高远法构图,讲究景物结构的完整,讲究景物组合的规律,赋予画面以深幽雄秀的张力。北宗山水,从其构图上分析,实际上可以视为是在“完整观”指导下的山水画创作。周良不满足于南宗山水以及写生式山水偏重于局部景物的描绘,而是致力于以全景式的宏观构图表现山水意象的整体性,上突巍峰,下瞰穷谷,结构森严曲折。
下笔伊始,他于落笔纷披之际,先确立画面的大结构形态和空间位置,那繁密深邃的景观,气势宏大的繁缛场面,丰满而又充满张力,能起到撑开及拓展画面的作用,把天地万象和崇山峻岭气势磅礴地展现于素笺之上。不仅能在咫尺画幅之中具千里之势,而且能臻于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艺术境地。如他创作的巨幅青绿山水《六月江汉雨水多》,画中稍远处,主峰突兀而起,在雨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山腰烟云缭绕,谷间泉水奔流。近处岗峦蜿蜒,古树密匝;远处江雾轻岚,弥漫萦回。整幅作品,大山大水,开图千里;创造了宏伟博大的景观,展现了大自然天地山川广漠浩瀚的宇宙感,历史感。
周良从北宗山水的规整传统中汲取艺术养分,以繁复的构图,周密的形象,精微的描绘,营造辉煌典丽的场景,表现全景山水广阔空间的雄伟气象;写出了山川河嶽的雄奇幽邃,表现巨峰耸峙,屹然万仞的峭拔气势。画面端庄凝重,群峰屏立,层峦叠嶂,山势嵯峨,岩岫巉绝,飞瀑流泉,具有逼人仰视的气势。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无不以笔墨为基础。画家以情思,意境为指导来运笔用墨,沟通了笔法和墨法。周良善于通过娴熟的笔法和墨法来攫取山川自然风光的形,丘壑聚散而多变化,与笔墨的重轻浓淡相互映发;墨色鲜丽而有韵,深沉而不俗,即使用焦墨也显得淋漓欲滴。周良继承了北宗山水笔墨刚健苍劲的绘画风格,用笔多方硬刚劲,用墨多浑厚浓重,以运斤如风的中锋笔毫,勾出山体轮廓,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犹如“刮铁”,使峰巅突兀分明。山石则方直坚硬,棱角分明,皴法浓密,点斫,勾勒,渲染结合,使山体坚重的厚实感更为强烈。如他创作的巨幅山水画《烟云贺兰山》,画中群峰屏立,山势嵯峨,苍润雄伟;山头遍作寒柯,深谷回溪,古树蓁莽,境界幽邃。山间雾气的弥漫以及树石的坚实感对比鲜明,反衬出山势的险峻和意境的浑莽浩瀚。
周良继承了北宗山水画以“空灵”为价值的笔墨情趣,通过青绿法中沉厚而清透的设色技法,构成静谧,悠深,远离尘嚣的“空灵”之美。青绿法是北宗山水画最传统的技法之一,历来以高古格调为正;石青石绿多于山石上用色,且设色华瞻,饱满而不厚腻,清润而不浮薄,明丽而不甜俗。周良以深湛的笔墨为基础进行赋彩,强化了线条的作用,疏密相间曲折多姿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奇异的山体形态,使山体的崚嶒之形,生动之趣皆以凝重浑穆出之。
如他的巨幅山水画《浮云连海》,绵延起伏的群山以墨笔勾皴,云气以淡墨渲染,山坳以墨青烘染。全图以墨为骨,又融入青绿设色法,刻划精致自然,用墨秀润清雅,用色尤为成功,略施石青石绿,通过色破墨,墨破色,利用色墨交融的渗透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石青破以墨有清远之味,石绿破以墨含浓郁之情。在墨韵浓郁的黑色山体上点染石青石绿,山体似会泛出青幽的光华,从而收到“青绿斑斓而愈见墨彩之腾发”的色彩效果。周良重视色彩作用于审美心理,审美情感上的艺术表现力,赋予色彩以象征性和情绪性。在其笔下,那富于装饰美的画面显得如此清逸,如此华曕,更接近梦幻中的景观,从而营造出人间仙境般的艺术境界。
北宗山水,特别是北宋中期之前以李公麟为代表的山水画家,崇尚的绘画风格是气魄豪放的“大手笔”。所谓“大手笔”,首先是作品的画幅大,重峦叠嶂,千岩万壑,林木幽邃,洲渚映带;高远,深远,平远有条不紊,繁缛深邃,景观宏伟雄浑。其次是创作态度的严谨,精工而不拘束;对山水形象的刻划虽然不厌其精,却不细碎。画家关注的是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斤斤于细节的谨毛失貌。创作方法及绘画风格上显得大气,在施笔运墨及线描勾皴上既不粗率也不纤巧,赋彩设色既不简陋又不过于细腻。
周良的绘画风格呈南北山水结合之妙,兼工带写,用笔细劲,以飘逸灵秀见长,尽可能地追求精致完美,画卷中透出一股才情横溢的气息。他以工笔画的创作态度,写意画的创作理念,从宏观上构思画面,从微观上设色勾皴;粗看远看是工笔,细观近观是写意。传统中国画的写意,包括写意笔墨与写意精神。写意笔墨相对于工笔而言,指粗笔或意笔;写意精神指以意造型,通过形象的意似,揭示形象的本质特征,表现情感,营造意境。这种工笔意写的大手笔,使他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无论笔墨形象,还是色彩效果,都既严谨周密又不刻板工细,既生动率意又不粗疏简陋。
周良的山水画,以北宗山水的图式为基础,力图突破长期以来被海派画家奉为圭臬的南宗山水及写生式山水的固有模式和技法规范,以现代的构成原理为依托,注重装饰美,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平面化,将抽象与意象的因素,注入到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去,再出之以精到的笔墨;讲究山水造型,讲究画面构成,讲究意境传统,追求一种迥异于其他海派画家的艺术个性。画家借山川之情势表达自己的情思,借助心态化了的山川,表现山川化了的心态。其山水画作品,每一帧墨渖淋漓的画面,乃至每一笔每一划,无不留下画家富有意趣的情感的痕迹,充满精神与生命的活力,有着气韵与节奏协调相和以及尽善尽美的形式美感。作为一名卓有成效的山水画家,周良从借物写心出发来处理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山水自然之美溶化于意境之中,他通过丘壑内营,创造出艺术美来。
艺术来自生活,灵感来自实践。周良沉稳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和创作路子,作画风格是南北山水结合,山水与花鸟相融,其创作方法和绘画技巧受父亲北派山水浑厚气势影响,而又跳出固有技法,有所创新,别开生面,自成一体,并与时俱进地掺入时代的新元素,在当今画坛展露出新一代画家的精神风貌。
(文/储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