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张德学,山东乐陵人,先后毕业于德州学院,聊城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文/付峰
语出唐代画家张璪《画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而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同样不可或缺。这是画家对艺术创作本质的经典概括,也是我本人这么多年以来孜孜不倦所祈求达到的至高境界。如今回首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对这句话依然有“高山景行”之感,它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方向,犹如一颗明星,照我在黑暗的夜里蜗行摸索,又如一方路标,让我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师法自然是艺术的本质和归宿。
老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西人康德也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定律。”我必须承认,我的创作灵感源于对自然最朴素和本能的感动。自然之美犹如东坡笔下的芙蓉,不事雕琢而自有一番风流韵致。自然之美美在“自然”,自然之美是真正的“大美”,自然之美是无法被复制和模仿的,就像温室中的腊梅,不是不美,但就是缺乏风雪中那种昂首怒放的英姿。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浩瀚,神奇,壮美,而又蕴涵着勃勃的生机。我们在大自然中生息和繁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契合自然的运行,古人称其为“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外师造化”不仅是我们行为的坐标,更是一切艺术的坐标。
孔子云:“君子登高必赋。”讲的就是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同样,画家如果离开了自然界山水的滋养,创作的源泉就会枯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年来,我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不乏名山大川,古今胜迹,我用画笔记录我的敬畏与感动。笔墨与诗赋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从创作的本质上并无不同,区别只在于表达的媒介,是借助线条、色彩,还是借助于语言和旋律,而表达的都是“胸中的自然”,源于心,然后化于外。美需要发现,需要感悟。杏花、春雨、江南是美,骏马、秋风、塞北也是美,小桥、流水、人家是美,枯藤、老树、昏鸦也是美。艺术家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
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生活方式的巨变,高楼大厦和柏油路占据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当初,是物质的匮乏引发了我们对工业文明的向往,现在,目标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但是同时我们也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好像有有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而且是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精神需要慰藉,心灵需要皈依,生活需要诗意,但是置身于刺鼻的汽车尾气和轰鸣的机器声中,除了疲惫和焦虑,丝毫找不到诗意的影子。其实喧嚣和热闹并非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心灵的宁静才是最终的归宿,而宁静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当我们身心俱疲之时,沉浸在一幅水墨山水之中是最佳的选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画家,都应该自觉地为营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而努力。
从习画以来,我一直在不同的题材之间游走,最近几年,我更加注意哪些容易被人忽视的风景,比如旷野、野塘、芦苇,野草。这些景物一方面不被人注意,一方面即使入画,也多作为背景出现,很少被作为主体予以呈现。其实,这些意象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甚至一点也不比它们衬托的主体逊色。比如旷野,苍凉、萧瑟,但同时也高远、开阔,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这种美不也震撼人心吗?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就是表现得这种苍凉之美吗?因此我不施色彩,纯用水墨表现这种苍凉,力求让读者顿生心旷神怡之感,喧嚣和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
比如野塘,它们偏安一隅,在那些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自生自灭,但是当你走近它,了解它,你就会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荒凉和破败只是它的表象,在这不起眼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无限的生机:青蛙在这里闭目养神,蟋蟀在这里浅斟低唱,鱼儿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游曳,偶尔飞来一只翠鸟,站在芦苇上左顾右盼,一会儿又拍拍翅膀飞走了……每一个细节都令你陶醉,令你感动,令你爱不释手,令你流连忘返。
再比如芦苇,它没有白杨的挺拔,也没有青松的苍翠,但是它坚忍不拔,它百折不挠,这不正是君子的品格吗?这不就是鲁迅先生的“韧性战斗”吗?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就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再比如野草,看似柔弱,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力何其强大!我力求在画作中表达我的思考和感动,让读者能够从我的作品中各取所需,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愉悦,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要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一方面要“师法自然”,另一方面也要回归内心,表达我们对于自然的真实感受,展示我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拒绝浮夸,拒绝浮躁,拒绝媚俗,拒绝一切虚伪和粉饰,踏实做人,踏实求艺。
老子说:“法天贵真。”优秀的作品必定是真、善、美的统一,而离开了真,善和美也就无从谈起。我力求在作品中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读者能够看到我的激情和梦想,能够看到我的执着和探索,也能看到我的拙劣和浅薄,这是我创作的理念,也是我面对读者的态度,把一个真实的自我交给读者,让他们去批评和审视,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唯有这样,我们的劳动才会赢得读者的理解和尊重。作画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职业,一个人能够把爱好和职业如此完美地契合,我只能感谢上天的恩赐,因此我倍加珍惜这个完美的机缘,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正如白石老人所言,不教一日闲过。我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在茫茫的夜色中驾车赶往画室,然后开始我一天激情澎湃的生活,除了吃饭、休息和陪伴家人,我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画室中度过,年复一年,寒暑不辍。
这些年来,我的思考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路走得越远,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越感到学习、交流、充实的必要和紧迫。虽然每天的工作辛苦而忙碌,我收获的只有满足与欣慰,而没有丝毫的疲惫和厌倦。很难描述那种感觉,当你操纵着画笔在宣纸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时而沧海日,时而赤诚霞,时而峨眉雪,时而巫峡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那种快乐是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这次展示的几幅作品,代表了我近期的一点思考和探索,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希望大家不吝赐教,您的批评和鼓励对于我一样弥足珍贵!最后用一句话与朋友们共勉:因为热爱,所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