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陆伯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行我素
——一个孤独的画者
陆伯平,1945年5月5日生于江苏昆山,因那天是农历立夏,故父亲给我起名夏生,沿用至今。
自幼喜画,习画不断,天工地作,相伴人生。上半生绘画,以歌颂颂主旋律题材为主,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画展(优秀奖),中国粉画展等,退休后,主要画家乡风光题材玉山风景、荷塘记事等,回归大自然,追寻天人合——中国式的理性绘画。
我认为搞艺术的人,不管画什么,都是表达思想情感,一幅画要耐看,必须要有思想。让人产生联想一辈子最浪漫的事,是和爱人和自己喜爱的艺术一起慢慢变老,人书俱老,是我的终极追求。
而这些浪漫的画作,是我几十年如一日积淀而成的,是可以细细品味的。
我是个热爱家乡,喜欢表现本土风貌的画者。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陆伯平
2021年8月3日于野斋
瞬间灵光
——陆伯平先生水墨画观感
初次观赏到陆伯平先生的作品是在2019的春天,在他的家乡昆山举办的陆伯平个人画展上站在他的画作前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也许是我孤闻寡陋,少见多怪,但这是一种很直接的碰撞,是画家对美的一种特有的敏感。以后在陆先生的微信中经常可以欣赏到他的作品,其中不少是新作,这种冲动丝毫未减。
我是学西画的,对中国水墨画少有触摸更谈不上研究,却独衷陆伯平先生的水墨画。他的画可以用一词来形容,那就是瞬间之美。世间万物有形有色,形色转换,瞬息万变,最美的东西往往在那一瞬间。画家眼里的那一刻,强烈刺激或朦胧如梦幻般。法国印象派始祖之一莫奈曾这样描述他的画,他说我所描绘的是瞬间的那一时那一刻,我是在和时间赛跑。陆先生也喜欢直对大自然写生,数量惊人的速写纪录了他敏锐的观察,而和众多画家不同是陆先生常常直接把这演义成一幅幅完整的作品。
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他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追寻那灵光闪耀的一刹那,他徘徊在伴随他春夏秋冬的荷塘边,埋头于他那不大的画室里,尝试着不同角度的表达,诚实的告诉人们他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他画静中的动,动中的静,也带出了光和色。他在作品里流露出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渴望记录下那些使他情感起伏的瞬间美好也揉进了他对艺术对人生沧桑的诠释。那些瞬息万变即而消失的瞬间之美在他的画里成了永恒。
在我的印象中陆伯平先生十分谦卑,不好高谈阔论,他的画作中透露的是一种孤傲,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在主题画大幅画展厅画盛行伪命题肆虐的当下,看陆先生的画有一种一股清流的感觉。他的画常常一气呵成,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画蛇添足,简单甚至是粗狂的构图,大片看似随意的墨色加上旋律十足的线条营造着无限的空间,驻足观之即被带入其中。
陆伯平先生的成功少不了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传承,对西方绘画尤其是现代抽象美术的研究,加上他扎实的西画写实功底和对水墨运用自如,当然还有多年的默默耕耘。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失去了许多机会,这也许恰恰成就了他今天独特的画风。
在此衷心祝愿陆伯平先生的成功!
俞芹中:旅美油画家
2021.07.26于美国旧金山
墨色交融别样情趣
——记陆伯平的水彩与水墨画艺术
我同伯平在绘画艺术方面有诸多共识,对于艺术审美特征在定位上也相一致。
现今的美术界,艺术观念在不断的拓展,中西融合的思潮层出不穷。画家们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表现语言、多角度地进行艺术探索力求闯出一条有自己艺术面貌的路子来。伯平就是这么一位甘于寂寞,沉迷在江南清雅的水乡生活中。探求自然界赋予的自然之美,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并乐在其中的探索者。
伯平是江苏昆山人,昆山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属繁华的一个县级市。昆山城北有一古老公园,园内有山有水,玲珑小山石头如玉,故曰“玉山”。山虽小但有灵气,水也不大,小河弯弯绕绕生气盎然。他置身于古木清流之间,或观察、或漫步、或写生作画,这已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他在坚持水彩写生中,渐渐地发现眼前的景物随季节与时间的变换而产生如此丰富的变化。
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不仅看山与水四时变化之形色,还感悟到自然界山水高尚之内在神韵。他真切的体会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渗透着如此崇高的自然之美。他通过深情地观察,坚持对景写生,感觉到是在和大自然对话,随之物我相融时,那"天人合一”的境界油然而生。他开始有意识地将此自然之美移入画幅之中。这也形成了他系列作品《玉山印象》中的一个富有审美价值的要素。
他有坚实的笔墨功底,又善于从实景中强化江南园林别具野趣的韵味。为了更好的表达色彩的变化,他通过油画与色粉笔画等各种色彩性能的艺术实践,逐渐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而运用于画面。
近年他专注于研究表现莲荷为主题的水墨画。众所周知,历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赏莲荷着魔,有人赞美其清丽雅致的绝世容颜,有人颂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旷达高洁。画界更是喜画莲荷者众。知伯平画莲荷也基于爱其形神之美,倾之于心每每盛夏烈日骑车至“亭林公园”,面对荷塘,观察细究,多角度的画速写,从中进一步探求“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之境地。他从成千上百的速写稿中抽理出点、线、面的形式美要素,并力求表现出书写性的意趣。他从具象到意象的多年磨炼渐渐形成自己作品的审美特征,也即“速写性的写意”。
速写重于用线,以速写之线引入水彩画面,然后依墨赋彩,呈现淋漓水韵和时间性的色彩作品。他的水墨画更是以线造型,从运线变化中体现笔墨的功力。伯平的水墨画,也因其有水彩画的色性底子,故而画面的墨色层次是独具色韵的。伯平的这批水色淋漓的率性水彩作品和随意变化线色的水墨画,给了我一个惊喜特别是看到他最新创作的一幅,画在对开水彩纸上的《野荷塘》,画面巧妙的留白光色的穿插,线与面交替呼应,画幅透出一层层丰富的墨色层次,令人感到一种审美意识上的满足。
我深深地觉得他是一位对自己家乡的这片热土和一切风物能有如些爱恋和虔诚之心的画家。当可创作令人喜闻乐见的,别样情趣独具地域色彩的画幅来。这是得之于古今文脉和中西艺风交汇的地域之灵气,得之于善思刻苦与勤奋及长年研习笔墨之道的发挥。
我期盼着他继续在水与彩,笔与韵的墨色交融上创出一条新路,开辟有民族气魄和鲜明地域性的富有个性化的,纸本绘画的新途径。是为序。
王维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