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家艺闻 » 正文

人民画家网推荐中美协会员著名画家:刘波

 

 

 

 

艺术简介:

刘波,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63年出生与山东烟台。1982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装潢专业。1988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访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法国、荷兰、捷克、奥地利、韩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艺术考察。应邀到山东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单位举办艺术展演活动。先后于2007年和2011年两次举办“刘波设计水墨展览”,引起画界与商界广泛关注。

 

社会兼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2011)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会员(1992)

山东致公画院 副院长(2009)

 

 

 

2020刘波现代水墨画展开展致辞

刘波/文

 

喜欢中国的水墨艺术久已,同时,也喜欢收藏中国画。研习国画源于买画、藏画的经历。在收藏国画时怕买到假画,或与画界的同行交流时说外行话遭人耻笑,就“自娱自乐”地练起了国画的笔墨“功夫”。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画谱临摹与笔法演练,渐渐被精深博大,传承悠久,自成体系的“水墨学问”所迷恋倾倒。投身其中,耳濡目染,久之亦近黛似黑,略有感悟。

 

 

 

徘徊青山绿水之间,浏览花池绿树妙境,徜徉比较,悠然自得。习之,新的思考与烦恼接踵而来。究其关键是水墨的“技与道”前后顺序没法合理分配。是持续排演形式路上的千锤,还是继续水墨场上挥汗的百炼?笔墨时尚架构与描述内容孰先孰后?一时辗转反侧,顿足不前。许久,两边都了无斩获。就像一个人出门,左右为先?痛定思痛,遂向高人请教。曰:管它左脚右脚,踏足坦然前行即可。顿悟:只要胸有丘壑,手握虎狮,方能登高望远,画龙刻鹄,旗开得胜。

 

 

 

我喜欢突破传统笔墨仿写的局限性,潜心研作时会适时地做出一些改变调整。主旨探求花鸟传承中笔墨意象的延续:笔意的绘写;画境之再造;布局之有章;韵味之显现;以及造物之拙巧。打造看花不是花,看鸟近似鸟的绘画景致。进而以景观道,以物写情。延续对自然之境的那份无以名状的感动,用时、用情、用心。一点点滋养花鸟画笔墨的功力与修为,播撒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别样天地与情怀气象。其中情感是细腻委婉的,心灵是虔诚纯净的,顺应着观者显现的情节与习俗的交互融汇,而不是天马行空,自圆其说,井中观物。

 

 

 

近来作花鸟画时尤喜简静唯美之境,吉光凤羽,别有洞天,令人赏心悦目。遵循传统国画抽象性的精神本源,删繁就简,画龙点睛。取其最精妙之处写神传意,劲骨丰肌,依次递进,渐入佳境。笔下状物摹写以形造境,拈花弄柳,随类赋彩,相得益彰。画中点、线、面交互穿插,疏影横斜,粉白墨黑,情景交融。笔意走势肆意挥洒,淋漓尽致,铁画银钩,韵味彰显。用墨用色明快清爽,层次分明,内涵深厚。

 

 

 

画中多有花草鱼虫,家鸡野雏,水泽藤蔓之描述,而能与自然合于一处,花遮柳隐,绿水掩映,虚实相伴。取景造物尽显奇思异想,良工苦心,涉笔成趣。或画水镂冰;或盘折虬曲;或描红画绿;或奇险绝境;且有一种外延的曼妙张力。令观者赏心悦目,身临其境。如食甘霖,沐浴春风。线与面的辉映也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律动,并以散淡、自然与交合来贴切胸中的美润秀色,给人铸造镌刻醇厚之绘画美感的意蕴久远。

 

 

 

中国文化思潮一直与绘画艺术交相辉映,共荣共生。绘画的功利性也在于对文化的倚重与升华,这种倚重的方式是以绘画技术的承袭,一致于审美价值判断上的优劣来决定的。西方艺术的评价体系同样如此。越是优秀的艺术家,越是具有思想和艺术上的深邃性,越更具有恒久与坚持的情怀。在花鸟画创造中尽量采用不露一点雕琢痕迹的自然手法,顺势而就,相映成趣。追求自然去雕饰的艺术表达,体现出了“技道一体”的那样一种安详唯美的境地。

 

 

 

艺术创作千人千面,它是作者自身对文化理解的独特阐述,历代经典无不随着当时的文化思潮打上时代的烙印,形成各自的艺术语言。时代在变,文化在变,绘画艺术理当有变。身临其境,更应顺其自然。我们需静下心来体味与观察这个时代,否则,是无法感受这个时代深层的内涵底蕴,作品呈现也只会是些浅显的人云亦云的“通俗读物”。

 

 

 

近几年来的“中国元素”、“民族风格”等名词频见于报端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一要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传统形式的复制、搬用与仿造。当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走向成熟时,技术层面的能力反而退向次要的方面。我想,这和传统文化思想中强调“技近于道”功能性的理念很契合。当然,对文化价值的判断,个性语境的生发都应从人文生态层面去思考,艺术是“生活中”层面的假设和总结。要确立的不只是绘画延续的本身,而且是一种艺与术交合的共融状态。任何艺术的创造只有亲临其境,身体力行,潜心经营,方能丰衣足食,硕果累累。

 

 

 

我更偏爱如今这条与古人和而不同的路子。不流连于极度成熟的传统笔墨及意境当中,将传统经典视为延续中国画的路径之一,而非唯一。让我们放下一些传统笔墨固有的套路与程式,弘扬传统绘画艺术的笔墨精髓,将其吸古之所得,铺陈成贯通古今的津梁!学古而不腻古,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柔化于无形。这便是传承绘画艺术之大道也!

 

 

 

 

 

 

 

 

 

 

 

 

 

 

 

 

 

 

 

 

 

 

 

 

 

 

 

 

 

 

 

 

 

 
(文/小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1 08:44:09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30015     评论: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arthuajia@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