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润生,男,1946年正月出生于山东莘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国画院原院长、中国北方画院艺术顾问、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贵州省国际文化交流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58年随父迁居贵阳市。自幼喜欢绘画。13岁跟刘知白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其后并得到宋吟可、王振中等诸多先生、名家的指导和帮助。不断的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写生。1980年调入贵州国画院专门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第七、第八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全国山水画展及国内外各种展览。先后获得贵州青年美展一等奖,全省美展金奖。贵州省美展一等奖,华夏国际交流画展金奖,贵州省政府二等奖,贵州文艺创作二等奖,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佳作奖。作品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济南、青岛、西安、大连、沈阳、郑州、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美国、丹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法国等地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外交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人民解放军各部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博物馆和国内众多大型宾馆、国外专业机构收藏。并多次发表于《美术》、《迎春花》、《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丛刊》、《书与画》、《贵州美术》、《贵州画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香港文汇报》和国内多种专业画集。贵州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有专题报道。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家大辞典》。

    居住地区
    贵州/贵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孟光涛(1917.11—1987.4)贵州仁怀人。擅长中国画。曾就学于成都艺专、武昌艺专,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于贵州贵阳市永初、中山等中学及贵阳市师范学院。历任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艺术系副主任、贵州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副主席。 孟光涛先生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著名山水画家,与宋吟可、王渔父并列为贵州第一代国画家。三人中,孟光涛是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要绘画题材的画家。他的画,构图雄奇险峻,笔墨苍劲浑厚,造型准确生动,层次清晰有度,墨色清卓高雅。高山大河,秋水长天,深涧流泽,是孟光涛先生作品的主体。贵州的地质地貌变化十分丰富,百态千姿,气象万千,有的巍峨,有的隽秀,有的峭拔,有的逶迤,苍茫无极,无穷深致。为了悉心观察贵州奇特的自然山水,孟光涛一年中至少有2个月时间,坚韧不拔苦旅在贵州的万水千山。因此,孟光涛的画,准确、深刻地把握了贵州山水的特征与神韵。他画的山,无论是立轴还是横披,大都分为远、中、近三个层次,由远及中、由中及近。从近看远亦然。各个层次,并非水平状的铺设,亦非直线性的分段,而是远近相宜,呈现得非常自然、传神、生动。孟光涛不止山画得好,水亦画得好。山与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是唇齿相依,互动生辉的。他画的水,要么奔腾澎湃,如雪原狂飙,要么淡泊宁静,情韵深婉,严谨而不桎梏,恣肆而不紊乱,笔墨灵动潇洒,气韵飘逸舒展。孟光涛先生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写实与写意的精致融合,在写实基础上,根据审美判断,进行抽象描写。写实与写意的机智综合,既浑厚苍劲,又形神兼备;既气势雄阔,又瑰丽清卓;既恣肆豪放,又柔媚雅洁。仔细品读孟光涛先生的画,还会看见画里蕴蓄的不凡功力和融入的深挚情韵。每一幅画,在结构与布局上,都处理得极其缜密、严谨、合理;在层次与落笔上,都运筹得极其准确、老练、娴熟。观孟光涛的画,会沟通观者与作品的审美联系,会让观者产生艺术共鸣,会使观者萌动珍藏的欲望。贵州的山脉,90%以上属喀斯特地貌,山石雄奇,形状独异。孟光涛对贵州的山川河流、深涧泉泽进行分析、研究后,针对贵州山水特征,采用以虎劈皱为主体的描写技法,但又因山异而异,因水异而异,不断变化和丰富描写语言,殚思极虑,让其作品有独到的彰显与表达。尽管孟光涛先生的作品已风靡贵州乃至全国山水画坛,但先生仍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追求,尽最大努力,让作品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执著求索、求索不止的精神品质,于无声处一次次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与高度,使他攀升到了中国山水画的至高领域。《贵州书画家简论》在述评孟光涛先生时说:“生长万山之中,自幼所见储诸胸臆,其后得从名师问业,获观历代名迹,无时不刻不揣摸为黔山写照之法。及至中年,复游黔中诸胜景,乃以心印景,以景证心,重岩迭峰融合画家心中块垒,一一发诸笔下。非点非线,只见其形;亦非徒具形状,横涂竖抹,处处生机。”对孟光涛先生的评价是十分中肯,客观的杨长槐、陈敦品、杨抱林、杨守森四位著名山水画家,在《怀念孟光涛先生》的文章中也说:“先生的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进西画所长,另辟蹊径,创造出一整套表现贵州山川地貌的特色……朴实中显出力度,秀润中见到苍劲,迷雾中透出黔山灵气。如画的水,涓涓明澈,生动流畅,叠泉飞瀑,皆有个性,为贵州山水画所特有。”孟光涛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画面之真与自然之真的准确审美判断,在画面之真与自然之真之间造成一定距离……至若秋林万顷,夕阳一抹,林木为阳光所照之处,艳如彩霞,然其色彩,随树木之高低老嫩、疏密远近而各不相同,皆和谐一致,层次分明……”据《中国艺术家辞典》介绍:孟光涛早在1946年,就与贵州著名人物画家宋吟可、著名花鸟画家王渔父,在贵阳市举办过三人画展(后又赴昆明展出)。1947年,孟光涛又先后在遵义、安顺、重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78年,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又为孟光涛和宋吟可、王渔父、陈恒安举办了国画联展。1979年,贵州省文联推荐孟光涛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以后,又多次推荐孟光涛参加全国美展。孟光涛的《巫峡烟云》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美展后,又经主委嵫∷偷焦?庹钩觥=夥啪?苷?尾俊⒅泄?朗豕菹群笫詹亓嗣瞎馓蔚?幅作品。《中国艺术家辞典》在评价孟光涛的山水画时说:“笔法奔放流畅、富有神韵,大笔勾勒与洒墨渲染相融合,画面雄奇壮丽,群峰凝重,苍郁明润,茂密深邃。”大江东去,逝者如斯。孟光涛先生辞别我们已有16个春秋了,阅读先生的画,仍能读到其遒劲凝炼,自然朴茂的语言,仍能读到其浩瀚深邈,雄阔豪放的气势,仍能读到其气韵生动,温润秀美的意境。最近,有机会与书法家程缘去孟光涛先生亲属家里观赏先生的作品,伫立在孟光涛先生《松溪图》、《清溪秋艳》、《巫山神女峰》等10余幅装裱精致的作品前,心潮跌宕,激情波涌。没有想到,30年前我们读过的先生的一些作品,至今还灵动、闪烁着艺术生命的光辉。 

    居住地区
    贵州/贵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字厚恒,号侗槐,又名乎石。1938年12月12日出生,侗族,贵州天柱兰田歇团村人,擅国画。美协贵州分会会员。中国美协四、五、六届理事,贵州美协三、四届主席。1983年至2003年,曾任贵州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贵州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候补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美协名誉主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一级美术师。1953年入天柱民族中学初中、得史伴虹先生指导,1956年人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附中。196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师承孟光涛、宋吟可、王渔父、方小石诸先生,同年,分配到贵州美协工作。1964年,大学毕业到贵州美协工作的第二年就有《晨筏》、《山坝新绿》等3件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1979年,作品《猎》获贵州省美术作品一等奖,1982年作品《一江春水来》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1985年出席中国美协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为理事,1986年出席贵州美协三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贵州美协主席。1983年完成的《侗乡风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12月,组织上委任他为贵州省文联秘书长、文联党组副书记;1993年任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联副主席,同时被选为贵州省委候补委员。作品不断大量在报刊上发表,《一江春水来》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侗乡烟云》入选当代中国画集;30余幅作品分别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1993年分别在贵阳市、新加坡举办个展,1994年12月创作的作品《古木苍藤》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获省一等奖;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97年在兰州举办个展。曾出版《杨长槐山水画集》2本,《杨长槐速写集》1本。1998年被选为贵州省文联主席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再次当选中国美协理事。作品《洪波拓石》入选《现代美术全集》和《中国百年展》。现兼任贵州美协名誉主席和中国文联委员,由于他所取得的成就,被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等授予荣誉金奖和真诚奖。近十余年来他探索画飞瀑激流,王朝闻先生评说:“观长槐山水画新作……他飞跃般超越自我,纸上激流或飞瀑,无声胜有声,丰富了马远所探索之画水法……”。出版了4套中国邮政名信片。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再次举办以激流飞瀑为题材的山水画展,并出版《杨长槐激流飞瀑集》,深受专家称誉、群众喜爱[1]。艺术年表1962年8月,到北京故宫,研习临摹古代名画。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山水画理论和技法的研究,求师访友,增长知识;除反复深入贵州各地写生外,还先后到三峡、黄山、桂林、泰山、华山、峨眉等名山大川写生,同时,参加省内、外的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广泛进行交流。1979年,出席贵州美协二次代表会,被选为理事。1984年4月,任贵州省文联秘书长,副书记。6月,在济南出席中国美协四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1985年,出席贵州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1986年9月,赴巴黎举办《贵州地戏面具展》,考察西方美术。1987年11月,在京出席中国画艺术研讨会。1989年10月,出席全国第五次文代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同年,出席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副会长;11月,出席中国美协在江苏如皋召开的中国画创作讨论会,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1990年,在京出席中国美术史编委会召开的现当代卷讨论会。1991年7月,在贵阳市参加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中国美术史编委会和贵州美协召开的全国美术史现当代卷讨论会。1992年2月,参加中国艺术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与巴文学艺术界进行学术交流,该国的三种主要报刊均报导了交流情况和照片;5月,作为团长,在香港举办《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展》;9月,在北京美术馆主持《贵州油画展》。1993年6月,出席贵州四次文代会,被选为贵州省文联副主席。1994年出任全国第八届美展总评委和贵州作品评委。发表作品、个展、参展:1964年,《晨筏》《山坝新绿》等三件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1979年,作品《猎》、获贵州省美术作品二等奖;作品《截江造福》被长江航运局收藏,并发表在《民族画报》。1981年作品《一江春水来》,1982年入选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获佳作奖,并录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82年,作品《醉玉满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顾森先生收藏。1983年,作品《侗乡风情》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峨嵋山月》入选中国画展,赴芬兰等国展出。1984年,作品《侗乡烟云》录入1979————1989《当代中国画》。1986年作品《清气》和《茶山青青》发表在《美术》(90.6)。1986年《美术》第六期,由理论家夏硕琦先生著文《杨长槐的山水画》,在画家研究专栏中介绍,发表作品《镜中人家》等四幅。1986年11月1日,作品《茶山青青》等三幅,在香港《文汇报》发表。1987年10月7日,《中国文化报》由龙宣萍著文《依依乡情幽幽画意》,对画家杨长槐作介绍,并发表作品《一江春水来》。1987年由贵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杨长槐画集》;与宋剑锋,杨抱林、鲁风在哈尔滨、济南举办联展,参展作品近二十件;《浅绛山水》一幅,被北京图书馆收藏;《民族画报》8期发表作品《水村》,并对画家作简介。1989年,作品《古木环廓翠岚生》赠与潘天寿纪念馆。(入选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浅绿山水》一幅,入选中、日美术交流展;被录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并被聘为编委顾问。1991年1月,在遵义市举办个展(作品47件);《贵州画报》(1991.l)专栏登载杨长槐新作《晨曲》等四件,并由艾筑生先生著文评介。10月,作品《侗寨春水图》,入选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并录入画集和被收藏;作品《夏翠图》等7件作品,在美国西雅图轩鹤画廊展出。1992年,作品《清江图》,录入画册《宇宙摇篮计划发起基地中国贵州》,献给在巴西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环境与开发会议;11月,作品《水村几人家》,参加海外中国书画研究会在加拿大举办的第一届《枫叶奖》中国书画创作展,并获优秀特别奖和收藏。同年,为毛主席纪念堂画八尺大画《娄山关》,为北京新火车站画八尺大画《玉满山溪》均被收藏。1993年1月,作品《苍山水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收藏;6月,在贵阳市举办汇报展,共58件作品;7月,在新加坡举办个展,展出80件作品。1994年12月,作品《古木苍藤》获贵州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美展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展;同年作品《榕荫》,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辑的画册《中国画名家作品点评》。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乌蒙七彩》等40余件作品参展,并出版《杨长槐画集》。1996年,作品有《千年古树》等。1997年,作品有《深溪清气连秋宇》等40余件作品,在兰州举办个展。1998年,作品有《飞瀑穿岩》、《白水滔滔奔流》、《惊涛》、《碧野素练共生辉》等,在湘潭齐白石纪念馆举办个展,40余件作品参展:作品《遵义》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作品《苍山高崖纪奇勋》被刘少奇纪念馆收藏。1999年,作品有《巨澜卷长龙》等。在烟台举办个展,40件作品参展,并出版《杨长槐画集》;同时出版中国邮政明信片——《杨长槐专辑》。作品《春心图》参加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山水画大展。2000年,赴俄罗斯考察,作品《好雨洗山来》被刘海粟美术馆收藏;作品《瀑飞欢歌》参加公元2000年中华艺术千禧展;作品《一叶轻舟入胜来》参加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白水河飞瀑》参加在京举办的贵州文化周展。出版著作:1983年,《山水画和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见《贵州青年》83.23)。1984年,《笔墨当随时代变》(见《贵州日报》84.8.31)。1985年,《清新、隽秀的艺术》吴家华的版画评介,(见《贵州日报》85.4.5)。1986年,《面向生活;勇于创新》(《山花》86.5)。1987年,《继承、借鉴、创新》;参加中国美协国画艺术研究讨论会论文(发表在《中国美术家通讯》);1987年,《孟光涛和他的山水画》(见《今日文坛》87.1);1987年,《画出时代风采》(见《贵州日报》87.10.18)。1988年,《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试论著名画家宋吟可先生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见《今日文坛》88.4);《巴黎剪影》11则散文(见《贵阳市晚报》88.5.6);为贵州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方小石画集作序。1990年,《花发高原二月红——新时期贵州美术概观》(见《美术》90.6);《真态·真情》——王渔父花鸟画艺术(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办的《美术史论》)。1992年,《梵净山散记》(《山花》93.2)。1993年,《访巴基斯坦侧记》四则(见《安顺晚报》93.1)。1995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期刊上发表;《拿什么吸引观众》在《贵阳市日报》发表。1998年,《万水之韵》在《美术》期刊7月号发表;《意境之源》在《中国文艺报》发表[2]。绘画特点杨长槐画水,既注重对传统之研究、承继,更注重对自然之观察与领会,其画水之法独辟新径。画家从乌蒙山高处飞泻下来的“天水”,从黄果树瀑布倾泻在白水河上的奇异景象,得到创造的灵感。他画激流飞瀑,进而扩大为巨流奔泻,去表现水的聚散无端、无所不往、奔腾不息的精神,赋予了水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画家自己也从中得到情感的倾注与表述的满足,观众则从画家充满激情的绝技中得到图像表达的力量的震撼。通过十多年来对水的体悟,杨长槐的山水画有自己独到的创造——依水势取构图,藉水品有意境,用清致求神逸,依形立法,以情运法,以志造法。画面中锋也好,侧锋也好,皴擦曲卷挥毫,时而点线面并用,时而色染并施,时而干湿水墨相济,寓情于水,以水表情。画家所画之激流、飞瀑,用笔雄健而有变化,用墨、敷色沉着雅丽,细节、布局力求丰富,画面布局力求整体,作品在平实中有沉雄之气,形成独特的沉稳与优雅的格调

    居住地区
    贵州/贵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桂百铸,名诗成,又字伯助,以字行,贵州贵阳市人,1878年生于诗书之家。幼即禀赋既高,承以家学,蜚声艺苑,精山水等传统国画,为时所称。1903年以第二名中举,后应朝廷召赴京会试,以主事用,签分学部。民国初,任职教育部普通教育司。1914年应云南巡按使任可澄之约,供职于巡按使署,旋参加护国运动,任宣威县知事兼护国军第二兵站站长。1917年回黔,历任贵州省长公署教育科长,省议会选举筹备处处长,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独山、息烽、定番(今惠水县)等县县长。1934年任省政府顾问,其后历任贵州省文献征辑馆及通志局采访、编审、副馆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参加(民国)《贵州通志》、《贵州文献季刊》、《黔南丛书》的编纂刊行。解放后,历任贵州省贵阳市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市文物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主席,中国古琴协会会员,贵州文琴梆子戏研究会主任。1953年4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文宗秦汉,诗宗盛唐,词宗两宋,书法宗汉魏,致力于《张猛龙碑》、《张玄碑》、《郑道昭云峰山石刻》之临摹,得其形似,而更参以运化,雄浑可观。尤擅长绘画艺术,自幼得传家学,一生之余,时时研习。在游历京师时得与当代书画家陈师曾、姚华、陈半丁、王梦白等切磋,技艺益进。并遵宋元人之画法,描写真山真水,师法造化,更增神韵;并以篆隶书法入画,所有作品别具一格。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书画家丰子恺、徐悲鸿、商承祚、郦衡权、高荫槐等,凡过贵阳市,必走访谈艺。桂百铸亦喜挥毫题咏,所题徐悲鸿画六马二绝句云:“骏骨描成驾武梁,腾骧空阔草痕香。六龙在御托生死,一片高原古战场。”“五马先驱只一挥,后尘独步也追随。将军下笔思天厩,塞上何年负筐归。”即见一斑。晚年作品多为水墨山水,用枯笔、皱擦、点苔法,深具韵致。代表作如《花溪揽胜长卷》、《望云图》、《麒麟洞》、《三峡》、《黔灵山》等珍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余散见私人所藏。爱好古琴,造诣亦精,曾向古琴专家黄勉之学琴法,黄氏秘传《水仙》—操。1956年古琴协会查阜西将其所弹《水仙操》录制送京保存。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音乐家代表团访问贵阳市,与洞箫专家谢根梅作琴萧合奏,声韵悠扬,回旋空际,为中外嘉宾所赞赏。还喜爱戏剧,对京戏、昆曲多所研究,抗日战争期间为戏曲爱好者王伯雷、张宗和及张汝舟、侯辑夫夫妇,经常演唱南昆曲,有所发扬。鉴于贵州尚无独具黔省风格的舞戏,于是悉力提倡“文琴戏”(即黔剧前身),每夜即在百惠堂中,约琴友好,伴以扬琴围坐清唱,唱本皆其编制,词韵典雅。1958年发展成为有台词、有舞蹈、有情节的舞台戏。“文化大革命”中以88岁高龄仍受冲击,后在病榻中作诗自悼云:“人生几度见沧桑,闻道沧桑竟渺茫。室有天游真是幻,炉无活火乍疑香。且将革命分真伪,莫为花招辨短长。世界静观探真理,老来休以醉为乡。1968年2月23日病逝。遗著有:《百惠堂诗集》、《百惠堂词典散编》、《下惠堂题画诗词集》、《百铸回忆录》等(未刊行)。

    居住地区
    贵州/贵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4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