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徐绍青(1919.11—)江苏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工艺美术。早年随吴湖帆学国画。历任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室主任,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副总工艺师、工艺美术家。作品有《大型牡丹玉兰屏》等,刺绣《松鼠葡萄》获轻工部金杯奖等。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芮金富(1917——2002)刻纸艺术家。宜兴人。笔名芮星农。现代刻纸工艺家。原是宜兴潘家坝农民,自幼爱好绘画,14岁从当地莫春保老人学艺。从事刻纸艺六十多年。50年代初开始创作,1952年供职于江苏省暨南京市民间工艺美术陈列室,1954年调至江苏省锡剧团从事服装、造型设计,1958年调入江苏省美术创作组,1978年后任职于江苏省外贸公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刻纸艺术五十多年。他擅长刻制人物,善于表现各类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细节和微妙动作;他刻制的肖像作品,尤为细腻。如《列宁》、《高尔基》肖像,刻制精美,神态生动。被送往苏联后,当天报纸刊出,晚上电视播放,后由博物馆珍藏。他的作品在日本、加拿大、英国,捷克和匈牙利等国展出。代表作品有《狮子楼》,《西厢问候》、《贴龙缸》、《祖国万岁》等。著有《芮金富刻纸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41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美协会员。原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前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术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后又从事国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国外的展览,其中中国画《故土情》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连环画《十二品正官》、《倪焕之》先后获得全国二、四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要是我当县长》获得全国三届连环画评奖最高奖。《秦淮世家》和《海迪姐姐的故事》获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先后有三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任淦庭(1888.8-1969.12)又名干庭,字缶硕,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在家排行老三,长兄淦坤,精于刻纸,二哥不幸早逝,四弟淦儒,专工花鸟人物。幼年只读过三年私塾,但极为刻苦好学,常折树枝席地作画写字,被乡人视为奇才。15岁时,跟随宜兴名雕刻书画家卢兰芳学习紫砂陶刻工艺。满师后在宜兴城吴德盛陶店陶刻作画为主。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陶业渐有恢复,才又从事紫砂陶器的雕刻受雇于顺兴陶器厂。1955年,艺人归队,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并担任理监事。1956年被江苏省命为技术辅导员,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和朱可心、顾景舟等参加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和朱德委员长同坐一席。1959年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任淦庭一生酷爱书画,每天作画不止,留下大量画稿。他潜心研究紫砂陶刻艺术,上承清末宜兴书画,金石家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卢兰芳、韩泰、邵云儒等,下传当今陶刻名家徐秀棠、冯希雅、谭泉海、毛国强、鲍志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其紫砂陶以传统风格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为主,尤以梅、竹、兰、菊为胜。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种书体。镌刻时以多变的刀法,表达陶刻线条的趣味和美感,将书法、诗词、画意装饰、简约于紫砂陶上,使紫砂艺术相映成题。奇绝处是能用左手或右手对瓶挥毫落墨,画出相同而对称的花鸟、山水、图案。艺术造诣任淦庭的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与许多美术家结为挚友。他如严师、慈父般的对待紫砂陶刻艺徒,当今门徒都已成就。近八旬时,还每日习字作画,对每个艺徒按各人特长,分赠画稿,供学生参考练习,后虽腕力不济,仍以钢笔作画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为世人铭记。作品拍卖价格冯桂林制、任淦庭刻、吴汉文画《传炉》拍卖46万成交任淦庭人物笔筒拍卖59.8万成交任淦庭、徐秀棠扦筒拍卖32.2万成交作品有陶器壶、盒、瓶上雕刻《和平幸福》、《母女种菜》、《八仙上寿》、《春到农村》、《田间归来》、《溪水罱泥》、《月月红》、《婆媳养猪》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吉干臣(1892~1976)民间艺人。南京人。20岁开始自学挑花技艺,28岁起公开操业,为云锦生产厂家挑花结本。其挑花技艺娴熟,倒花、拼花运用自如,对织物组织、织造也有较深研究。解放后,对传统品种的恢复,新品种的设计试制,在技术上做出了较大贡献。如江苏大宗出口的天鹅绒毯,就是在他研究指导下,运用传统品种彩花绒织造技艺,首先研制成功。他改革了挑花绷,使云锦挑花简便易学,更加精确严密。著有《云锦挑花结本基本方法》一书,是研究我国古代丝织提花技术的重要资料。是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金静芬女, 回族。江苏苏州人。擅长工艺美术。 早年从师学习刺绣,曾任北京农工商部女子绣工科、苏州武陵女学等校刺绣教师、苏州刺绣合作社主任、苏州市刺绣研究所副所长。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罗尗子(1913—1968),亦作罗叔子,名弢叔,别署范球、崇艺,室名无华盦。民国二年癸丑十二月十三日(1913年12月13日)生。湖南新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书画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擅长篆刻、书画、美术理论,同时兼擅书法。曾师从马万里、潘天寿学艺,深受前二者以及徐悲鸿、黄牧甫影响。其篆刻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被张友宪、朱光耀教授等后人称之为“罗氏印风”。其书画表现出的才情有宋元以来杰出文人画家所特有的标志,无论意境、笔墨、图式均显示出过人之处。代表作品:篆刻:《六十年代》、《石头夏》、《江山如此多娇》、《换了人间》、《陶冶》、《一百工也》、《左手书画》、《缶庐继起迈先行》、《西州老民》等。书画:《江山无尽》、《松鹫图》、《鹫图》、《鹰》、《双栖图》、《腊嘴葡萄》、《兔》、《荷》、《双鸡图》、《花鸟》、《雨过》(指画)、《太湖渔舟》等。主要著述:《北朝石窟艺术》、《中国纹样史》、《无华盦印存》,与南京艺术学院教师合编《中国工艺美术史》、《顾恺之研究资料》、《桃花坞木板年画》、《北朝石窟雕拓片选》等。家庭背景罗尗子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罗定彩夫妇勤俭持家,慢慢有所积蓄,成为当时地方上比较富裕的家庭。正所谓:“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罗定彩老先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男子才艺双馨,女子温文贤惠。罗尗子父亲罗醉白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现湖南大学,时李达等人也从这里毕业外出日本留学),后留学日本。从日本归国后,受先进民主思潮影响,响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的呼声,罗醉白在村里创办了石冲口完全小学(现石冲口镇中心学校,简称石冲口中学)并担任校长兼任教师。罗尗子伯父罗夷白受湖南省布政司委派留学海外,专攻财政,学有所成归国后,积极回报家乡,担任新化县财政局长多年。两位堂兄也是青年才俊,罗夷白长子罗特夫年少时便考取黄埔军校,为第19期学员,罗夷白次子罗卓夫参加工农红军,表现突出,解放后曾任北京医科大学总务长。从罗尗子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其家中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对国家以及社会责任的感的教育,这无疑对罗尗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尗子嫡孙编辑)尗子简历罗尗子,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书画家,其中篆刻才能最为突出。1919年,时年七岁的罗尗子随父亲在石冲口高小读书,六年后顺利毕业并考入新化一中。从新化一中毕业后曾在石冲口高小任教八年,时罗尗子父亲年事渐高,想将学校交给尗子管理,但罗尗子志向很高,毅然决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放弃其父安排的校长职务,加入到革命行列,以示报国。然而,革命年代,各种情况难以预料,身为共产党员的罗尗子受到打击,被捕入狱。情况危机,其父亲、伯父得知消息后,找到时任省参议员的曾凤光(湖南新化维山乡人),曾凤光对罗尗子的才能早有耳闻,其受到曾凤光的青睐,特亲笔写下书信,送达新化,尗子得以释放,随后按曾凤光的安排与其见面,曾凤光深感时代所迫,交代罗尗子出走永不回乡,以免伦难。这样,罗尗子才得以死里逃生。按照曾凤光的交代,罗尗子走水路从邵阳出走,只身前往广西桂林,开始了一生的漂泊。不知何故,罗尗子辗转到重庆,在此期间,曾在古董文物商店做小职员,生活十分艰难,以至于万念俱灰,想一死了之,最后吞服黄藤自杀,吉人自有天相,后被救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罗尗子随后(194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马万里等人创办的广西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深受马万里的赏识,尗子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于学习篆刻、书画,取得了骄人的进步。1944年日军南下,造成举世闻名的“湘桂大逃亡”,罗尗子也在其中,随后又回到重庆。1945年,罗尗子以首名佳绩考取时设盘溪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当时题为黄杏枝头春意闹)。1946年随校前往杭州,并拜郑午昌(浙江嵊县人)为师学习山水画。1948年,罗尗子以优异成绩从时设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同年,与同窗好友前往大连担任大连旅大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1949年,离家漂泊近十年的罗尗子与肖前榆女士完婚,后育有一男一女两孩子。受当时时局影响,罗尗子带着一家人来到苏州,在苏州铁路中学任语文教师并兼任教务主任多年。1952年10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于无锡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5年,罗尗子被聘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主讲“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1958年至1959年,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1959年,罗尗子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1955年到1959年四年任教时间,罗尗子先后在《人民美术》、《中国画》、《江海文学》、《文物参考资料》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约四十余篇,大多为文字一万字以上的专题论文,由此,尗子先生的创作力可见一斑。1961年,罗尗子跟随陈之佛(浙江余姚人)进京编写《中国工艺美术史》,1962年1月15日陈之佛因病逝世,此书主要由罗尗子在原先基础上完成。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时局大变。1964年,罗尗子与众多教师被安排到海安搞“社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罗尗子等文人志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牵连,而对尗子的指控是其光着身子在家中吃西瓜,随后便被捕进入“牛棚”中进行改造,在“牛棚”中,罗尗子坚持篆刻等工作的进行,其最后的作品、刻刀以及印蜕全部交给了好友张道一(东南大学教授)。罗尗子经受着文化大革命的无情埋没,对祖国前途担忧,对民族命运担忧的尗子,无法忍受这巨大的痛苦,于1968年自缢于古林公园的一片小树林里,结束了他孤寂苦闷的一生。[1]篆刻艺术—“罗氏印风”罗尗子在年少时便显示出篆刻方面的特长,罗尗子年少时,曾为老家的曾祖母以及一位同乡老者篆刻碑文,这两块墓碑现今仍立罗家祖坟上,其上字迹清洗可辨,其字“上称下载”,疏密均匀,颇似唐˙《褚遂良孟法师碑》中的手法。南京印人孙洵先生这样评价罗尗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金陵颇有建树而饮誉全国者首推丁二仲,五十年代之佼佼者是罗尗子。”罗尗子治印才能可从其篆刻的《张道一》一印中窥得一二,“一”字难刻,众所周知,可罗尗子先生在处理时,将“道”字的走之底有意向下拖了一个尾巴,与“一”字相照应,运筹巧妙,令人不禁为之折服。建国后,罗尗子为西泠印社理事及江苏省书法印章会理事,其篆刻更是声誉日盛。他所著论文《印章起源及其演变》(1961年《江海学刊》)、《试论“西泠四家”的篆刻艺术》(《西泠艺丛》第二期)显示出过硬的学术水准,深受同行们的肯定,罗尗子留下的印章并不多,由黄惇、晏西征主编的《无华盦印存》为目前我们仅见的作品集。罗尗子1968年于金陵黄瓜园溘然辞世时年仅55岁,故而在不少研究者看来,因其早逝,他应该并没有形成独立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南京已故印人秦士蔚在看了罗尗子的遗作后云:“偶从王道云同志处假阅罗尗子先生遗作——印章小册,觉伊虽涉法黟山而未尝扬泥,其中自由独创之处,调高在此。惜短命死矣,否则将末造就又何可限量哉。”秦士蔚认为,罗尗子篆刻虽然有独创之处,但却是“涉法黟山而未尝扬泥”,此种说法可谓很有代表性。罗尗子在篆刻方面曾从师马万里、潘天寿等名家,黄牧甫的风格也对其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罗尗子在篆刻方面还是有自己的风格所在。黄惇教授云:“历来标志一名印家成熟风格的作品往往也就十数方,而罗尗子至六十年代前半期的作品已有十多方令人拍案叫绝(《六十年代》、《石头夏》、《江山如此多娇》、《换了人间》、《陶冶》、《一百工也》、《左手书画》、《缶庐继起迈先行》、《西州老民》等)”这显然足以说明他已形成了自己个人的成熟风格。江苏大学朱光耀教授认为:尽管罗尗子令人惋惜地过早的离世,但说其尚没有形成自己的印风也不尽然,尤其是将其置于黄牧甫的烛光阴影中,此对长眠中的罗尗子也是不公正的,受建国后那段特殊年代的局限,罗尗子的印风显然还不具备成为一个派别的追随群体和影响力,故而我们不妨将其名为“罗氏印风”。绘画艺术及诗词朱光耀教授认为:“罗尗子在绘画上的才艺是多方面的,花鸟、山水以及指画均擅,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然惜其早逝,未能字绘画上走得更远。”一般认为写意花鸟对用笔的质量和表现力有着更高要求,而精于篆刻者往往又深谙此道。虽然罗尗子有着多元师法途径(马万里、潘天寿、陈之佛、徐悲鸿等),但其始终坚持自己个人的风格取向——金石味较淡,卷轴气息浓厚。罗尗子的外甥晏西征藏有一副罗尗子所绘的《松鹫图》,图中一株老松由左向右上延伸,图上伫立着一只老鹫,约占去半个画面,鹫的头部以浓墨写出,造型简练准确,显示出作者对此类题材在技法上的驾轻就熟,而鹰脖子以下的部位则以含水量极大的淡墨泼染而出。在此类作品上,朱光耀教授认为:“在笔墨上潘天寿以拙见长,罗尗子则贵在轻巧。在气息上,潘天寿以霸悍的气魄独领风骚,罗尗子则以风姿意趣胜人一筹。”罗尗子青年时在家乡时也创作了部分作品,罗家人一直将这些作品保存到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罗家人缺乏对罗尗子先生的了解,以及受对画作欣赏水平的局限,罗家人在九十年代初期将其早期作品化为灰烬,其中有巨幅《孔雀开屏图》也未能幸免,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罗尗子的代表画作有《江山无尽》、《松鹫图》、《鹫图》、《鹰》、《双栖图》、《腊嘴葡萄》、《兔》、《荷》、《双鸡图》、《花鸟》、《雨过》(指画)、《太湖渔舟》等。(尗子嫡孙编辑)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施鹏向,1973年出生于福建,先后就读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和闽江学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扬州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作品中国画作品《金沙江大峡谷》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虎跳峡》获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提名奖,《元阳春晓》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国画展优秀奖。漆画作品《祖国,我是你的西藏》入选“灵感高原”国家大型西藏主题展。中国画作品《山高水长》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居住地区
    江苏/扬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42年生。原名张鹏川,笔名野舟、兰长翎。江苏常州人。1960: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5: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壁画专业毕业。1965-2000: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定专家)。2000—今:苏州大学(校博物馆馆长、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美术考古与设计艺术史方向)。1960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65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壁画专业毕业、1965甘肃省博物馆、1969—1978参加武威雷台汉墓、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嘉峪关黑山古代岩画、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壁画墓、景泰张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兰州花寨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玉门火烧沟青铜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或考察工作、1978—1982主持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工作、1983—1984参加肃北祁连山古代岩画、武威五坝山汉代壁画墓考古工作。历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理事,甘肃省收藏学会副理事长。曾参加武威、嘉峪关、酒泉等地汉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美术考古工作,参加嘉峪关、泾原等地古代少数民族岩画的考察工作,参加兰州、景泰、广河、玉门等地远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主持秦安大地湾、王家阴洼等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任命为西北地区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自2000年起,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理事。2009年任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招硕士研究生。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119条/1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