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方震,1934年12月出生,重庆人。擅长油画、美术评论。195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留院任教。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四川省美协理事,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四川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领导,四川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长期从事美术教学,为“四川画派”的形成和油画专业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重点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有《藏北牧群》、《大白马》、《喀什巴札》。论文有《要注重形式探索》、《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等多篇。出版有《张方震油画专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1964年油画《农村放映员》参加建国15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1977年油画《彝区结盟》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中国美术馆)。1984年油画《凉山的凤凰》、《祖国的屏障》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展览(沈阳)。1988年油画“凉山的凤凰”又参加美国“中国现代画展”。1990年油画《龙的五月-乐山大佛》参加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同年8月《美术》杂志绘画专号刊发。1990年《寒雀》、《尼玛》参加香港《四川精英油画展》。1992年油画“祖母和我”香港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出。1993年四川省美术馆何哲生油画个展及《何哲生油画》画册出版发行(画册中评论文序一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油画家朱乃正先生撰写;二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孙美兰先生撰写)。1994年油画《佛地仙山》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1995年油画《锁娃(姊妹篇·B)》由四川翰雅拍卖行拍出。1996年《巴朗后山》、《鹧鸪山》、《山色有无中》参加文化部邀请的“成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1997年应国务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为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创作绘制大型风景画《长城》(中南海)。1998年油画《天·地·人赋》参加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大展,获铜奖(中国美术馆)。2001年油画《巴朗后山》、《鹧鸪山》应法国艺术协会邀请,参加巴黎卢浮宫世界艺术沙龙展(巴黎、卢浮宫)。2003年油画《母乳》参加中国第3届油画大展。2005年何哲生、方振合作、何哲生执笔创作的油画“彝区结盟”由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拍出。2007年画册《何哲生油画艺术》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发行。2009年油画《母亲》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武汉)。2009年—2010年为四川华通公司华通博物馆创作20×5m大型风景油画《天·地·人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罗远明(1928.2—)四川长宁人。擅长漫画。1949年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历任《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成都市幻灯制片厂美术编辑,成都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作品有《孙悟空求救》、《和尚风度》、《美国空中优势》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龙生,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现为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曾于南京林业大学就读。1981年(四川及全党建党六十周年美展)油画《阳光下》获优秀奖、1982年油画《阳光下》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1983年《香港第一届四川油画展》、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油画《寄托》获优秀奖,水粉画《山村晨雾》同时入选《第六全国届美展》,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叙利亚中国小幅油画展》、1986年《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1987年《四川第二届油画展》油画《秋菊》获“金秋杯”奖,同画入选《中国第一届油画展》、1988年《西南艺术展》、1990年台湾高雄由“山艺术基金会”在炎黄艺术馆举办《王龙生画展》、1992年香港拾三艺廊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台湾高雄由“山艺术基金会”在炎黄艺术品举办第二次《王龙生画展》、1996年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二届成都油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熊文韵(1955.5—)女,四川邻水人。擅长中国画。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作品有《草地入目》、《春联》、《午睡》等。?[1]教育和发展1971年熊文韵十六岁,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当知青。1979年,考如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1979年—1983年,在本科在读的四年内,她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到全国美展不同展览的奖项1983年川美毕业,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左右,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悉心研究黄宾虹的积墨技法。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她在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熊文韵开始筹办自己在国内的个人画展。展览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几年来运用日本岩彩绘制的新作。1999年4月开始尝试“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她以后开始了儿童的艺术教育。她在吸收韩国、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学龄前幼儿美术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1]3艺术中国画1979年,她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毕业时,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没两年,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那些年,她一直在研究黄宾虹的积墨,墨色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再一层一层渗入纸底,纸面干净,层次感却一点点丰富起来。“她当时的作品以透明色渲染见长的,我曾惊讶她能在绢上大面积平涂多遍透明色不但色彩十分匀净而且还保持既透明又深厚的感觉。她那时是班上十分用功的学生之一,我当时作为教学要求,其方法是全用短而细的线条组成,画面既具象又抽象,其意境很有北宋山水画的韵味。我也去过西藏故对她所画的西藏的草原很能共鸣,其技法的新鲜也使人叹为观止。她这六幅画在展出时也受到美院山水画老师的称赞。”这是她在央美的老师蒋采频对学生时期的熊文韵的评价。但熊文韵自己觉得,在央美学习期间,她的创作情绪已经开始走向抽象,感觉开始游离。与参加全国美展时期的“老实”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她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多年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对藏族以及特殊自然环境的眷念,并且构成了她的绘画的摆脱不掉的语境。在她80年代中期的工笔作品里,无垠的荒漠就是记忆最早的绘画表现。虽然她在86、87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过黄宾虹的趣味,但是,看上去还是受早年大山沉重感的影响,黑压压地占据了整个构图,熊文韵一开始就不太理解和接受文人画的传统。日本岩彩画1987年,熊文韵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学习和工作了九年。后来熊文韵承认:刚到日本学习日本画,从使用国画颜料转变为利用普通颜料的训练,是一个艰难适应的过程:这种艰难乍看体现在材料技法的复杂性上,后来熊文韵慢慢明白,中国画同日本画这两个本来同缘的艺术,从近代以来开始分道扬镳,走向不同选择学习日本画犹如皈依佛门选修“律宗”,其过程是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因为日本画十分讲究制作技艺,使用矿物质颜料所需要的绘画程序和激发对画家的艺术感觉和从艺耐心与能力都是一道道严格的考验。日本画并无一种绝对的标准,但有一整套技艺上的规则,它总在提供多种可能性中隐含着严格的制约。比如:它要求完成的作品保持矿物质颜料色泽的新鲜感和亮丽度,达到最佳的“发色”,又不能让本来纯度很高的矿物质颜料显得简单;它要求画面闪烁出矿质晶体和金银的光彩还光斑,但又要使那些眩目的亮点不是浮泛在画层表面而是隐含在色域深处;它要求画面层次分明、有装饰性的整洁和清晰,又要有厚实、饱和、班驳的意蕴……总而言之,它要求再简单、单纯中传达出复杂、浓郁和丰富。1987年到1995年,熊文韵更多地创作了藏族题材的多摩画、舞动的藏族姑娘、白墙金瓦的寺庙、白色的图腾和红色的喇嘛。她将过去的记忆与她所理解的绘画的自由通过一种接近装饰的方式结合起来。之后,她决心完全放弃渲染而从头学起日本岩彩,前前后后耗去了两年时间。从1993年开始,熊文韵完解决题材与方法之间结合的困难,将藏族形象清晰地表现在画布上。抽象画熊文韵从具像岩彩走向抽象的另一个契机是对“手艺”的疑惑,1996年展览后,熊文韵发现,那些“技艺”似乎仍然不能延续自己的感受,她又开始迷茫,找不到走下去的路。这段时间,她在日本寄宿主人马伯伯——一位长者——的逝世给予她精神上的打击,这位老人在熊文韵看来“像父母一样,有点讨嫌,但又有浓浓的亲情”。一位至亲离开,这让压抑中的熊文韵情绪愈加灰暗,她不自觉地放弃了色彩本身,笔下的世界只有黑白。之后,在黑白世界被抽象的色块所替代,精神世界的抽象性被一种形式体现出来,不过,这些形式仍然来自画家早年的记忆,色彩的丰富使得抽象的安静中有点不耐烦的悸动:举办个展1998年,熊文韵在日本东京和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个展,展出了她的彩虹般的抽象绘画,日本评论家清水敏男为她撰写了《读熊文韵新作》:熊文韵孜孜追求的不就是要表现人的存在吗?对于她来说,探索人存在的本质,而不是解说别人强加的观念或零碎的具体的社会现象,至为重要。这可能与她十几岁就下放,画画是自己存在的唯一证明,关系甚深。熊文韵是在把人的存在置换为绘画,新作显示这一作业已正式开始。超越架上的彩虹1999年4月作为“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熊文韵做了7个色彩车蓬布,赶到海拔4200米的雀儿山三道班,求这里的道班工人帮忙,找上山的卡车张挂,拍照,记录。由于感冒加上高山反应,在三道班熊文韵熬过了在生死线挣扎的一夜。第二天终于得到几辆上山的同意,挂上彩色车蓬拍照之后,驾驶员们又答应开几百米让我们摄像。从此,熊文韵开始将自己的艺术从绘画或者平面艺术中解放出来,她决定用一种流动的形象与色彩来展示她的想法。西藏是许多人的力量之源,熊文韵的精神一次次得到净化,从寻找创作源头到带有环保意味的“流动彩虹”,她一步一步接受着自然的召唤。直到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制作1000个彩色篷布送上高原,熊文韵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唤起人们对高原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件非功利性的作品也让作者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的确,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参与进来,有画家、商人以及从未谋面的观众,他们自愿分担了篷布的财务问题,捐助了一百多只篷布。而熊文韵这件作品也勾起了一个“公益”和“互动”的艺术话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遂宁人。擅长油画。1949年入四川省艺专、南虹艺专学习,1956年从师于苏联画家梅尔尼柯夫。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作品有《家山北望》、《风从东方来》、《闪光的时刻》等。历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为四川美术学院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曾任菲律宾大学交换教授。在比利时、法国、荷兰做过访问学者。并在国内外举办过13次个人画展。先后应邀为韩国总统卢泰愚夫妇、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沓夫妇画肖像。曾任菲律宾退休署联合会副主席,在菲律宾创办了“东方美术家协会”,在台湾设立了“蔡振辉美术馆”。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协会终身会员。菲国政府授予“马尼拉荣誉市民”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旅菲华裔著名画家蔡振辉在中西绘画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他以众多的油画和国画作品享誉国际画坛久久不坠,自有其必然的原因。衡量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看其作品的好坏,还要看他所坚持的创作道路和其审美情趣,从作品是可以看出画家的品格,修养和艺术气质的,笔者诚从蔡振辉多年创作活动中,论述他的艺术成果和艺术造诣。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徐仲偶,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2001年,曾担任该校版画专业教研室主任。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客座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西华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三峡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及院学委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四川省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出版社聘请为《新世纪高等美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美术专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美协理事、成都市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成都版画艺术院院长。2013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2个人展览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国·重庆1994年马里兰州艺术学院美国·巴尔的摩1994年彻登汉姆艺术中心美国·费城2002年世界画廊中国·香港2006年弗赖拉辛美术馆德国·弗赖拉辛2006年奥斯陆中国盒画廊挪威·奥斯陆2009年斯第尔维尔克·托尔画廊德国·杜塞多夫联展1981年中国艺术展加拿大·多伦多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法国·巴黎1997年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波兰·华沙2000年法国文化部举办“1960—2000中国纸上艺术展”法国·巴黎2000年青岛国际版画作品双年展中国·青岛2002年新视觉艺术作品展德国·劳巴克2003年北京国际版画作品双年展中国·北京2003年大英图书馆举办“1980—2000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展”英国·伦敦2005年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北京2006年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中国·深圳2006年蓝色的布列塔尼法国·雷恩2007年蓝色的布列塔尼中国·成都2009年深圳第二届当代学院版画精品展中国·深圳2009年桃园路上行中国·北京4收藏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北京国际双年展组委会中国·北京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上海费城彻登汉姆艺术中心美国·费城马利兰州艺术学院美国·巴尔的摩布什总统图书馆美国·德克萨斯州英国木版基金会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母爱之桥艺术委员会英国·伦敦5代表作《乡情》、《归途》、《榫卯系列》、《生生不息的土地》、《核桃系列》、《青龙镇》、《土地》、《以书法的名义》、《以山水画的名义》等。6获得奖项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银奖获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奖获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优秀奖获鲁迅版画创作奖获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富顺县。1961年至1962年在工厂工作,先后作宣传干事、车间主任、厂长秘书。196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75年至2003年,先后任过四川省艺术馆馆长、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学术职称:研究馆员。1999年至今,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1996年、2000年,被选为第八届、第九届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从1960年到今,从事绘画创作及研究40余年,其作品《凉山风情》等曾获第六届画展和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画展铜奖、优秀奖等奖项,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3年、1994年两度在新加坡举办《钱来忠中国画作品展览》;1998年8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在法国巴黎总部举办《钱来忠中国画作品展览》;2003年3月应邀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举办中国艺术讲座;此外,他的美术作品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送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1O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展览。2004年5月、7月应世界文化论坛联盟邀请,分别参加了汉城亚太地区文化咨询会议和圣保罗世界文化论坛大会,并作了《回到原点》等会议发言。1986年至今主编并撰写出版各类文化艺术及社会科学论文、专著计300多万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何多苓1948年5月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3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美术班,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班,1982年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伤痕美术”的代表,何多苓和他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小翟》在绘画界自成一格。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受了当代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画风的影响,事实上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许多的青年画家在经历“文革”之后,不再受到样板美术的束缚,转而注重于艺术的人道主义、人情味和现实写照。何多苓的画风如同一股新鲜的春风,成为当时艺术“苏醒”的代表者之一。近年来,何多苓的创作在悄悄变化:画面中西方象征主义的手法逐渐淡去,而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与趣味的影响开始突显,清新风格依旧令人心动。2011年5月,“士者如斯:何多苓展”全国巡回展首先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我们有机会继续关注何多苓和他的最新创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梅定开(1944.7—)四川犍为人。擅长藏画。196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曾在甘孜州泸定县文化馆工作。四川民族出版社美术设计室主任。作品有《唐·文成公主入藏图》、《岭·格萨尔王》、《花仙卓瓦桑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