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采芹(1901-1984),著名国画家,教育活动家。原名学荣,重庆市江津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江津聚奎小学、江津中学,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先后在四川美专、南虹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等大专院校及女师、石室、树德等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张采芹少时家贫,但他聪明过人,自学成才。16岁时考入江津聚奎中学读书后,苦读不辍,每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并免收学费。1922年,21岁的张采芹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震、江小鹣等大师。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四川。在成都,张采芹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他筹资创办了南虹艺术专科学校,还先后应聘担任了四川美专、四川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成都女师、南虹艺专、树德中学等10多所高、中等院校的美术教授。为四川和我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桃李满天下。抗战期间,无数人士、机构纷纷迁来四川。成都更是成了文化艺术精英的云集之处。1941年初,为了宣传抗战救国,一群年轻人自筹钱银,在祠堂街挂起了“四川美术协会”的牌子,供职于银行的青年画家张采芹担任常务理事和“总务”。由于张采芹他们的奔波操劳,成都曾热热闹闹举办了许多画展。其中不少个人画展更是引起轰动,如画家张大千、徐悲鸿、吴作人、傅抱石、潘天寿、黄君璧、赵少昂、关山月、马万里、廖冰如、吴一峰、岑学恭等,都先后在这里一显身手办过画展。其中,张大千一人就在成都举行了6次大规模展览。众多珍贵作品的出现,给蓉城的大街小巷注入一股清新之气,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书画界人士的慕名前来。兵荒马乱年代,相当一部分才华横溢的画家落魄来川后,不要说举办画展,就连吃饭都困难。张采芹作为当时四川美协的负责人,表现出惊人的豪爽热情,大尽地主之谊。如1942年2月,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来蓉后,在春熙路等地创作《孙中山铜像》、《抗日无名英雄》等雕塑,因通货膨胀,其作品完成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刘开渠整天为经费疲于奔命,他典当了手头所有值钱的东西,还面临破产的危险。张采芹十分着急,他三番五次去找当时的成都市市长余中英、四川美协名誉会长张群等,甚至一次次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刘开渠。终于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使他完成了作品。近60年来,刘开渠这两尊雕塑成了蓉城厚重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塑像。1941年春,青年画家关山月一身褴褛流落到成都办画展。为帮助关山月,张采芹深一脚浅一脚出门去找张大千,让他去画展现场捧捧场。结果张大千第一个赶去并豪爽的购买了关山月最贵的一幅画,其他人纷纷效仿,这样雪中送炭接济了关山月一大笔口粮钱。张采芹的义举受到业界内外好评。1942年夏,远在昆明的潘天寿想在成都办画展,由于交通不便,潘自己不能来成都,他尝试着提出将几十件作品寄来,请四川美协特别是张采芹全部代办。张答应了,他冒着暑热四处奔走,帮助潘天寿成功举办了画展。还有,当年岑学恭等人在成都的画展,也同样受到张采芹的无私帮助。张采芹等人主持举办的书画展览搞得有声有色,使四川的美术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的景象。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高兴地从重庆给张采芹写来信说:“成都的文化艺术氛围如此浓厚,艺术家们的热情如此高涨,实皆有赖于四川美协诸公尤其是采芹、文谟二兄的操劳奋斗,第实为之感佩不已!”。成都解放后,张采芹又一次表现出大度豪爽。1950年初,接受清点张采芹总管的四川美协财产时,张采芹不仅将美协的所有财产全部交出,还搭进了自己的许多东西。据当时统计,他捐出的财产共有房舍10多间、家具286件、现大洋10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明代大画家陈洪绶的精美山水册页等,另有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名家的一大批珍贵书画精品,共计232件。这其中,有不少古书画是张采芹自己掏钱收藏的,这些作品一直被他视为性命精心保存。但他以大局为重,将这批价值连城、极其珍贵的名古书画及现代名家作品,统统献给了国家。1962年11月,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给张写来一封信,说馆里急需一副徐当年为张采芹画的全身素描画像,希望张将此画寄去陈列。平时张采芹对此画最为珍爱,这是他与徐悲鸿亲密交往的唯一纪念品,且画上又有黄稚祥、谢无量、刘豫波等国学、书画大家的题字,他一时犹豫不决,想了很久。最后,他还是慷慨出手,将画寄往北京。“临别”前一天,张采芹将那幅画挂在卧室里足足看了一个晚上,他颤抖着抚摸画作,目光久久不愿移开。。。。。晚年潜心于艺术创作,1978年后,挥毫泼墨,勤奋创作,几年间作画4200余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作品。1984年病逝,葬母校聚奎中学白沙黑石山梅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吕树中(1935.1—)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擅长版画。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任教。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935年出生于山东掖县(现莱州市)。1942年随父母入川至成都。1956年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留校任教,任版画教研室秘书。1957年套色木刻《初春》参加《全国版画展》并在《人民画报》封底发表,编入《四川版画选》。1957—1968年任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副校长)。1958年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班进修铜版画,受教于陈晓南教授。1969—1995年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代支部书记、版画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素描、黑白画、木版画、铜版画、创作课教学和版画创作与研究。1993年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王有嫦共同创办成都川西美术学校任校长并担任素描、速写、创作的教学工作。1958年铜版画《溪木林》选入《四川版画选》。1959年水印木刻《铸铁》、《炼焦》参加1959—1960年《四川版画出国展》、《全国版画展》,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1964年黑白木刻《不屈不挠》在重庆渣滓洞纪念馆陈列。1965年黑白木刻《钢铁民兵》参加《四川版画》在北京展出,并在《人民日报》、《四川文学》上发表。1976年套色铜版画《铁打的姑娘巧轧钢》参加《全国双庆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并编入《四川版画选》。1980年黑白木刻《茫茫草地》参加《四川美术学院赴京美展》,选入《中国现代黑白木刻选》。1980年编著《黑白画艺术》与谢梓文教授合作,在1981年中央美术学报《美术研究》3期发表部分。1981年黑白木刻《草地夯歌》参加《四川省美展》,编入《四川美院作品选》。铜版画《晓雾》参加全国《三版展》,选入《中国版画家新作选》。1982年黑白木刻《秋》参加《四川美术学院赴京美展》,编入《当代美术家》画册。1984年石版画《阿妈的春天》参加第二届全国《三版展》并在《版画艺术》上发表。1986年锌版画《小太阳》参加第九届《全国版画展》,并在四川版画节上获金牛奖。1986年编著《佐恩铜版画》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参加四川与香港《当代美术家作品交流展》。漆画《夯歌》参加《首届中国漆画展》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编著《素描头像范画》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年漆画《诺苏的节日》参加《四川省美展》获优秀作品奖。1990年铜版画《夜曲》参加《四川省版画展》获优秀作品奖。素描《大足石刻系列》、《媚态观音》、《水月观音》、《普贤菩萨》编入1992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本人编著的《美术技法大全-石膏像素描》。1991年漆画《马具老人》参加《四川省美展》。1992年铜版画《丛林夕照》参加全国第六届《三版展》,1993年参加赴英国《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版画展》。1992年编著《美术技法大全—石膏像素描》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年套色木刻《花妹子》为英国木版基金会创作,编入2003年《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10周年美术作品集》。2002年油画《列宾故居》、《喀山大教堂》参加四川美术家赴俄罗斯访问《美术摄影展》并发表在2003年第99期《四川美术》上。2002年《艺术的解放》(散文),发表于2002年12月《四川美术》上。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大同,1937年生,布依族,贵州安龙人。擅长油画,1954年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雨过天晴》获全国美展银奖,《布依乡场》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作品曾多次赴亚欧美多国展出,受高度评价,曾在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上创中国在海外展示作品售价记录。在日本东京其作品亦数千万日元出售,被誉为“绘画艺术大师”,代表作被入选《中国美术五十年》、《中国美术馆藏画选》、《中国当代油画》等典册,国家出版《王大同油画选》(1986年公费出版),《王大同油画》(2008年)。1979年创作的作品《雨过天晴》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于美、加、苏、澳、日五国参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是当时中国艺术界首次走出国门展览的重要作品之一,被称为象征时代转换的佳作。作为新时期以来重庆美术最早在全国层面获得的最高奖,川美原院长叶毓山(已故)曾评价说:“从《雨过天晴》问世之后,我院作品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呈现了朝气勃勃的局面。”二十年前,王大同的写实风格有所变化,逐渐开始进行意向性探索,一方面他的写实画变得更加深入细致,《大漠孤魂》、《岸》、《沉思》、《印》、《消失的梦痕》等系列既接近于超级写实,又有别于照相写实。另一方面,他又开始尝试创作超现实绘画,《太初》、《三界》、《沉沦》、《毁灭》等系列,在国内艺术界评价甚高,画中是人体是非现实的真实,亦是心灵幻境的真实。后来王大同又着手将贵州傩戏古朴神秘的元素搬上油画,创作了雄浑敦厚的《蛮荒古俗》系列。生前,王大同对于自己画风的数次改变曾说:“我把艺术家的作品分成几个等级,一种是模仿前人,沿袭传统;一种是创作很有个性;另一种是风格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我希望自己是第三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伟(1930.11—)原名王玮,山西曲沃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53年到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历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美编室编辑、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年画艺委会副主任。水彩画《把它扶起来》获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有版画、中国画为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出版有《王伟画选》和《山也有脾气》随笔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龙炳灵,四川达县人。擅长雕塑。1955年毕业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留校任教。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任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理事,中国雕塑壁画艺术总公司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叶挺将军像》、《江竹筠烈士像》,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春、夏、秋、冬》(合作)、《3.31惨案》,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春、夏、秋、冬》获优秀奖;《龙凤呈祥》,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及《邱少云烈士》、《毛主席像》。作品有五十年代创作的《方腊》,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六十年代创作的《觉醒》、《水库建设者》,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觉醒—龙德辉的雕塑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潘培德(1938.8—)四川成都人。擅长版画、年画。1961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任《四川画报》社美术编辑、记者。后到四川省群众艺术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和民间美术、民间木板年画(绵竹年画)的研究和创作。四川省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作品《康乐图》(年画)获全国群星优秀作品奖,作品有《印刷工人的心愿》、《草地雷锋——札江》、《赛龙舟》等。1988年获文化部授予民间美术开拓者称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邛崃人。从七十年代起创作的作品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奥委会博物馆收藏。九十年代以来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香港艺术馆及海内外个人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擅长中国画、连环画。曾任邛崃文化馆美术干部、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四川美术家协会创委办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中国画《强者夺魁》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由国际奥运会博物馆收藏;《辉煌乐章》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祥和的土地》获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连环画《李慧娘》、《水牢仇》获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2002年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岷山千里雪》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个人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阎松父(1902—1985),中国20世纪著名国画艺术家;自幼酷爱美术,师从孙汉文学习中国画,192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函授学习,1925年任教于安庆培德女子中学,组织“丁丁画社”;期间,《牧牛图》入选南京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33年先后在安徽安庆、江西庐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入四川江津定居,1949年后先后在江津中学、江津师范学校任教,并从事国画创作。青年时期多作花鸟,继承扬州画派风格,所画墨竹、牡丹、芙蓉等,色彩明朗,线条流畅,意趣盎然。中年以画牛为工,作品造型真实,神态生动,代表作有《百牛图》等;中年后又工画虎,吸取晚清、近代诸家之长,创造出自己的表现手法,所作以墨趁湿破于色的方法,使斑纹与皮毛色墨交融,浑为一体,取得良好效果。50年代初作品《劳动后的休息》入选“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为国家美术馆收藏,另有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国画展览”,1975年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并被选送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联邦德国、荷兰、加拿大、美国和港澳等地展出,或在《人民日报》、《新观察》等发表。1978—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书店等有关单位,曾组织阎老的作品,送往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芬兰、荷兰、冰岛、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谭启龙等国家领导人出访西欧、日本时,都曾携带阎老所画的牛、虎、鹰等画幅作国礼相赠主人。1985年3月21日,阎松父先生平静离开人世,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美术大师终于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其墓志铭曰:“三英之杰,艺苑之英,长空鹰击,枝头鸟鸣。画虎壮其勇,绘牛喻其勤。接物以仁,待人以诚,吁嘻阎翁,可励薄俗,可厚人论。”阎松父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委员,江津画苑院长;出版有《阎松父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刘永焕(1940.9—)四川成都人。擅长油画。196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调北京“中国革命历史画创作组”工作,先后在四川南充市文化局、宣传部、电影公司工作,二级美术师。作品《孩子们入睡了》、《烈士遗孤》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功的手术》、《好年景》入选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黄才治四川涪陵人。擅长雕塑、美术教育。195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任教。曾任美术教育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拖拉机手》、《村童》、《歌》等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智慧之光》、《奋进》、《春》等,园林雕塑《日月同辉》、《阳光》、《湘江春》、《鸽子》、《长江公主》、《翔》等,雕塑《先进生产者》获首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