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秦宣夫(1906-1998)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广西桂林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进入吕西安·西蒙教授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在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及鲁佛学校,学习西方美术史。1934年肄业回国,先后担任过国立艺专西画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1963年应邀担任《辞海》编委会编委,具体负责编写修改有关外国美术的词目。代表作品有《庆祝国庆》、《春雨》等,油画《母教》1942年获第三次全国美展二等奖。秦宣夫广西桂林人。擅长油画、西方美术史。1925-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30-1934年,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画;1930年春考入素描班。1931-34年在吕西安.西蒙先生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1931-33年在鲁佛学校EcoleduLousre;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外国美术史。1932年1月,与同学李健吾先生同赴伦敦,参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办的“法兰西艺术1200-1900大展览会”,展品有一千件,是从各国美术馆、博物院及私人收藏家借来展览的。1933年,油画“卡邦齐夫人像”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展览结束后,卡邦齐夫人收购此画。1933年5月10日,徐悲鸿先生在巴黎与法国博物院当局联合举办“中国绘画展览会”(徐先生带去的是现代中国绘画作品)展览会开幕时第一次会见徐先生。会后,与李健吾先生合写一文“巴黎中国绘画展览”在上海出版的“文学”杂志一卷五号发表。[1]1933年暑假,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观勃拉多Prado博物院,饱览格列珂、韦拉斯贵士,戈雅及其它绘画杰作。赴托莱多Toledo拜读格列珂的代表作。1934年5月,油画“快乐的旋转”、“宫女”在法国独立沙龙展出,获好评。1934年7月,离开法国赴意大利参观艺术名城:在米兰、阿西西、帕多瓦、先纳、翡冷翠、罗马、拿波利、庞贝,游览近两月。从威尼斯乘火车赴德国,参观慕尼黑、柏林。后到波兰改乘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莫斯科停一日,参观西方现代艺术馆。九月回到北平。1934-193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专任教员,教素描及西洋美术史。1941年在成都举办了吴作人、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伯、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八人绘画联展。《云南乡女》和《赶集》、《归家》等作品参加了联展。1945年12月秦宣夫先生在重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画展受到广泛好评。重庆《大公报》出专刊,撰文评介者有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汪日章、吕斯伯、宗白华诸先生。1946年秦宣夫先生赴峨嵋山、都江堰绘画。1946年12月秦先生随中央大学离开重庆赴南京。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同月,在南京举办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吕斯伯、秦宣夫美术作品联展。1948年赴青岛画画。创作了一批油画。《青岛红房顶》色彩明丽,对比强烈,用笔洒脱。2000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展出和《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作品集》。兼任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讲师,教法语及艺术欣赏。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作品有《庆祝国庆》、《春雨》等,油画《母教》1942年获第三次全国美展二等奖。?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岁。2个人成就秦宣夫,学问渊博,见识超群,无论在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从事美术教育五十多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他教学一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凡听过他课的人无不为他的认真精神所感动。他为人热诚,乐于助人,常有许多学生和美术界后辈登门求教,他总是诲人不倦耐心回答各种问题。秦宣夫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油画家,他的艺术以其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称誉画坛。1933年画的《卡邦奇夫人像》,入选法国沙龙展,为中国早期油画走上世界作出了努力。1942年创作的油画《母亲》曾获第三次全国美展二等奖。新中国成立后,他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观。他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努力表现新人新事,创作出许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国内曾于1945年、1963年、1985年举办三期个人油画展。他在艺术上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充满欢乐愉快的情调,是一曲曲生活的赞歌。粉碎"四人帮"后,他虽年过古稀,思想依然积极进取,在艺术上继续默默地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于1988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术系举办个人画展。他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献青春·保边疆》、《拼搏》等主题性绘画,希望以自己的创作,来感动青年画家多画一些反映当代人民生活的作品。他的多幅油画作品被美术馆及国外画廊收藏。秦宣夫不仅是著名画家,而且是我国卓绝的西方美术史论家。他早在30、40年代发表过许多史论文章,他的美术论文(包括译文),大多结合当时中国的画坛实际,见解精辟,充满着求实精神。他评论画家作品,曾对徐悲鸿等70多位画家发表过评论,绝无溢美之词,表现出他的真诚善良的品质和严谨的学风。他的一些论文,不仅在当时对西画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还没有失去其理论价值,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秦宣夫秉性耿直,襟怀坦白。在工作和教学中只要发现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当即指出,毫不讲情面。这种坦率而无私的精神,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他平时生活朴素,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八十高龄外出写生还是自己背着油画箱或画夹,挤公共汽车,从不向学校提出派车的要求。1985年到桂林,当地负责同志安排他在宾馆住宿,并且不收住宿费,这使他感到十分不安,只住一晚即另找旅社,还执意交了一夜住宿费。秦宣夫退休后,仍关心美术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将其多年来省吃俭用积累的五万元存款,捐献给美术系建立奖学金。[2]3艺术经历秦宣夫,原名善均,生于1906年,广西桂林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至1934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同时在卢弗尔学校、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西方美术史。1934年回国,先后在北平艺专、清华大学、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任讲师及教授。1952年以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副主任、主任直至退休。曾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1998年、月病逝,终年九十二岁。重要参展: 1933年-1934年法国春季沙龙及独立沙龙巴黎1941年八人油画联展成都1945年秦宣夫画展重庆1946年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 南京南京文化礼堂吕斯百、秦宣夫作品联展1963年秦宣夫昼展江苏江苏省美术馆1985年秦宣夫画展江苏江苏省美术馆1988年秦宣夫画展明尼苏达1996年秦宣夫画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曾获: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二等奖。作品收藏:《卡门》、《国庆节》、《海带姑娘》、《鱼乐园》等六幅收藏于江苏美术馆。 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收藏《扫盲》。出版画册:《秦宣夫画集》。发表论文:《巴黎中国绘画展》(与李健吾合作)、《我们需要西洋画吗?》、《关于米开兰哲罗问题》、《关于文西的(最后的晚餐)》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达弗,著名画家,美术史理论家(1918年7月—2007年3月2日),别名王达富。30年代画漫画、连环画。1943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46年肄业于金陵大学社会学研究生。曾在贵州大学、金陵大学任教。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十竹斋艺术研究学会研究员、安徽教育学院版画研究所特约兼职研究员、江苏省高校美术专业硕士生、博士生评审委员;1985年至198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美术学科组成员。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美学及中国画教学、研究和创作。擅长中国画,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美展,并在韩国、日本、美国、南斯拉夫等国展出。作品《春意盎然》为江苏省美术馆收藏,《群仙祝寿图》为南京博物院收藏,《仙媛献寿图》为美国肯尼索学院收藏。著有《关于中国古代版画》、《古代人物册页》等。作品还有《离骚》等,多幅作品被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唐原道(1909.4—)江苏无锡人。擅长中国工笔画。1928年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毕业,暨进修于中国画。历任江苏省立无锡、淮阴等师范图画教员,无锡美专西洋画系主任。50年代起,历任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主任、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作品有《木莲》、《牡丹》、《和平鸽》等,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唐原道画集》;作品入编《现代工笔画集》、《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华人画集》、《华东六省祝香港回归祖国画集》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高冠华(1915~1999)。江苏南通人。早年于南通中学师范科就读时坚持习画。1940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并留校任教,同年于重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49年后,在天津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曾为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社副社长。作品有《枯荷》、《纷纷飞雪夕阳红》、《依依透骨寒》、《秋色斑斓》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有《竹石图》寄怀台湾故旧好友,并有《仙客来》、《春上柳梢图》等赠台湾道友。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出版有《花鸟画技法》、《高冠华画集》。高冠华是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高冠华擅长写意花鸟画,是一位造诣深厚、功底扎实、修养全面、诗书画兼长、风格独特、颇具创意的花鸟画大师。高冠华曾三度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受到日本政府和艺术界的热情欢迎及高度评价。他先后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社社长、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1995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辞典》。1999年3月高冠华因患急性肺炎,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病故,享年八十五岁。1995年8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联合举办《高冠华八十寿辰书画展》,展出作品92件,出版有《高冠华画集》《高冠华诗词集》。1995年10月-1996年3月在美国旧金山及洛杉矶两地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高冠华八十寿辰书画巡回展》,旧金山市政府授予高冠华“中国美术大师奖”。1993年高冠华应台湾文教基金会邀请,在台举办了大陆画家联展。高冠华还应邀在台北文化大学授课,并举办个人画观摩展。1992年高冠华应大阪华侨协会邀请,第三次访日。在松板屋举办了个人展,还选送了“飞雪落纷纷”一图参加日本第一届国际书画展,并荣获“国际书画最高荣誉奖”。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为祝贺高冠华任教5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画展。这是他第七次个人展。展出作品诗、书、画、素描、速写130幅。1987年创办了中国书画社,担任院长。1986年被聘兼任中国国家画院进修生写意花鸟、诗词课。1982年在美院国画系任教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课程。1980年美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先生恢复主任工作,极力要求为他重新落实政策,调回美院。但因一时不能马上调回来,只好与南京协商借调,至此高冠华两校兼课。1979年他在文革期间政治上、生活中所遭受的种种迫害才予以彻底平反。同年被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78年落实政策回北京1973年他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该所全体学员的素描和国画课,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1966年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南通后一直从事艺术工作。1964年调往中央美院国画系任教写意花鸟课。1956年调往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素描、工笔和写意花鸟。1953年调往天津大学美术教研室任教素描、水彩。1948年高冠华等人联合创办“子民艺术研究所”于杭州,他任总务主任兼教写意花鸟课程。1946年他随潘老师奔赴杭州修建校舍以便学生复课,两月间他一人包揽了全部事物工作,每日东奔西走,尽全力辛勤工作,为学校尽早复课做了举足轻重的贡献。1944年高冠华远上昆明举办个人展,六月在重庆再次举办个人展。他的绘画天才与精湛画技使他在画界初露锋芒。1943年八月,由丰子恺先生介绍,赴四川泸州联展。他出作品六十件国画。十月再去长寿和涪陵两地巡回展览。1942年经人介绍,高冠华拜谒了徐悲鸿先生。先生看了他的作品“毛竹幽禽”和“鹌鹑菊石”当即挥笔在两张画上分别题字“所谓壮采极高境界也”、“奇趣洋溢”。寒假期间,他到四川南充文化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40年高冠华艺专毕业,留校任教。他破格接任本科生班花鸟教师,直至该班学生毕业。1938年南通沦陷,学校停课。艺专迁往湖南沅陵。复学后学校举办学生画展,他以优异成绩获国画头奖、油画二奖。不久,学校再迁至昆明安江村,并成立了国画系,由潘天寿先生任系主任,亲授国画、诗、书法。1936年杭州艺专招插班生,他被录取并直接插入高三班学习。上第一课时,潘天寿先生看了他的作业赞叹不已,并鼓励他目标要定高一点,还谆谆教导他“要埋头业务,留千古之名于后世。”高冠华尊师之教,奋发图强。1932年考入南通中学师范科1915年七月十八日高冠华生于江苏南通小海镇雁行桥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沈涛,原名沈雪华,1915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临安县,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首届预科班,1933年转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学习,师承潘天寿、汪亚尘、朱屺瞻等。1935年沈涛先生从学校毕业后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同时也紧密结合时代旋律创作了不少有些作品。1954年他正式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工作,从事中国画教学,直至1989年在南京艺术学院退休,前后历时三十五年。沈涛先生年轻时满腔热血,关注时局,不仅擅长于用画笔描绘现实,更是将自己的艺术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辞职回乡,后远赴延安未果,遂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救亡团体,投身到教唱救亡歌曲、绘制印刷抗战图画的工作中。其间,虽战乱频繁,他心系民生疾苦,创作了《龙岗冬色》、《烽烟满眼不胜愁》等作品,并受到潘天寿、诸乐三等先生的褒奖。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尚君砺1933年12月生于江苏扬州。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研习中国画,数十年来在深入生活,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金陵画派的师承探索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便成为“江苏画派”的新生力量,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华拓、秦剑铭并称为“金陵八家”。多年来,有一批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有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出版有:《尚君砺山水画艺术志辑》、《尚君砺画选》等。作品有《遵义朝晖》、《岳阳楼图》、《满眼风光泸定城》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杨馥如,宇毓琨,1918年4月出生在无锡江溪桥一户书香之家。1935年考入上海白鹅艺专,专攻西洋美术,毕业后在沪自开“馥如画室”,专事广告设计,间或接些书画、扇面创作,多以戏文、仕女为主。抗战期间,受聘上海图片社创作月份牌,随后辞聘以自由职业者在家以“何其美”艺名自营月份牌制作。抗战胜利后,进艺辉图片社任设计室主任,专门制作娃娃年画,以炭笔勾勒,炭粉擦拭上色,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故有擦笔年画之称。解放后,图片社允许他在家创作,才移居无锡从事年画创作。为更好表现工农子弟形象,他创作了最为著名的《十二生肖娃娃图》,12个娃娃手执各自生肖,个个虎虎有神,尤其受到翻身农民的喜爱。1957年上海图片社更名上海美术出版社,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他深入生活,创作了《庆丰收》、《农家乐》等现代题材年画。以往出版社规定他每年创作2-3幅,“大跃进”开始后,规定每年要完成5-6幅。1961年为迎接建党40周年,他精心创作了《丹凤朝阳》,反映全国人民心向党的真挚感情。在大办农业的号召下,他又创作了《大公鸡》年画,以现代大农业为背景,雄鸡傲立崖头,身伴牡丹,脚随月季,预示中国人民定能战胜困难,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印数达1000万张,还出口东南亚各国。这一年,杨馥如正式成为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会员。后来,社会政治动荡,年画被打入另册,他六口之家生活陷入困顿,市政协获知后,安排他进了无锡生化搪瓷厂,与工笔画家唐原道一起负责新产品图案设计。他设计的牡丹图,一时成为无锡市民新婚嫁娶的热销商品,不少牡丹面盆成为必备礼品。这一设计在1964年全国轻工新产品展销会上荣获轻工产品优秀设计奖。同年,他被吸收为中国美协会员,也是当时我市惟一一名在锡工作的全国美协会员。十年动乱,杨馥如被打入牛棚,拉过板车,后被下放苏北建湖。杨老为人有句名言:落拓时决不低三下四,顺畅时决不趾高气扬。在苏北几年,与苏北老乡交厚融洽,为村人写春联、出墙报。1973年乡里请他创作的《放学归来》,参加了全省美展,并一举夺魁,被省美术出版社在全省发行。粉碎“四人帮”后,此画重版发行。《新华日报》还专门发了一条消息,其中写道:“多少年没有看见的年画又与老百姓见面了,南京郊区出现了一位农民步行四十多里到南京买这幅年画的动人情景”。之后,杨馥如又创作了《丰收乐》等年画,均由省美术出版社出版。1978年他调回无锡,为了让小儿子顶替自己工作,他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在家专事创作。十多年时间,直至1992年10月19日逝世,他创作的多幅年画被港、浙、沪、津、皖、粤、陕等地出版社出版。杨馥如这时的年画,题材广泛,内容健康,形式通俗,以色彩绚丽、笔法细腻著称,尤其他调色讲究,现在打开当年的原稿依然光彩夺目,显示了其非凡的功力。据他的学生王梅青统计,八十年代以后,杨馥如每年创作达5幅,仅提供给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就达30幅,印数达六千万张,不少作品一版再版,单印数累计达二三百万张之巨。其中,1984年创作的《万象更新》在第三届全国年画展上获二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华东地区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23年生,浙江省瑞安县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傅抱石。1949年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美术股长,1951年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评为副教授并兼国画教研室主任。1978年后任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随傅抱石习艺20余年,继承并整理研究傅抱石的艺术理论及中国画技法。作品《深山剿匪》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美展,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黄山春晓》等藏于中国美术馆;《五二○学生运动》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山区修水利》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擅山水,所作笔墨豪放,气势雄浑,意境生动。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现代中国画展览”,并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展出,或为博物馆收藏,或被编入专集。1979年应邀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访问西德和法国,进行艺术交流。发表论文和专著有《傅抱石的中国画艺术》(英文版)、《傅抱石》(法文版)、《傅抱石画迹辨真》、《傅抱石谈石艺录》等。1985年和1988年先后在南京、广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伍霖生画集》、《中国画概论》等教材。作品还有《遵义颂》、《大渡河上展宏图》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胡今叶(1928.12—)浙江永康人。擅长中国画。1952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美术专业,1962年进修于江苏中国画院,从事部队美术工作和美术创作,历任文工队员、文工团创作组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作品有《刺刀杀出威风来》、《渡口》、《报喜》、《傍晚》、《渔水情》、《练》、《百万雄师过大江》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省吾,别名立千、立斋,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书法。1934年学习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历任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编辑,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怎样学书法》、《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贴》、《鲁迅诗歌行书贴》、《费新我书法集》等。等。久居苏州,供职于上海、南京。费新我出身平民,少小时勤奋好学,喜爱图画。无师而先习西画,后从事图画范本,应用美术、劳美教材及简易美术技法等书编绘工作。32岁辞去商店账房一职,自立画室,专事研习中、西画、书法与拳术。35岁因避日寇进侵之乱,举家迁居苏州。先与人合作开设书铺,后又组织“微明画社”与东斋(今大公园内),授教太极拳与西洋画。建国后,他于五十年代初注重国画创作,在市文联组织下,去吴县金山体验生活,从而打下了作人物画的基础,得写生稿60余幅。归后,与张晋、余彤甫、顾仲华等举办联合画展。展品有《采石工人》、《在金山工地上》、《收工》等。最能代表费新我水平的《刺绣图》和《草原枚民图》,刻划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线条明快流畅。曾选送在苏联展出,名噪一时。其时也作书法,以楷、行、隶书为多见,规正老实,一丝不苟,但少特色。1957年9月调任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两年后即56岁时,突患结核腕关节炎,致使右手病残不能继续作书画。但新我并非因此而终止艺术生涯政协委员改左手执笔以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汉魏,帖碑互练,忘寝废食。初时幼拙,但不耻不问,并以“岁月如流,不断新我”自勉。凡三十余年孜孜不倦。在书风上从早期追求的“顺、熟、巧、正”一改为“逆、生、拙、奇”。达到了“巧拙互用,拙茂巧稳,逆中有顺,似奇反正”的艺术效果。尤其到了晚年,作书更具节奏感,抑扬顿挫,干湿自然,运笔快而不滑,迟而不滞,书虽止而势犹未尽。喜取逆势,若逆水行舟,奇拙互生,具有下笔随意,章法美观,挺拔雄健,凝炼遒劲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书艺风格。1982年赴日本举办个人书展并获成功,名声大振。1984年应邀去美国观摩西方艺术并与华裔美术书法界人进行艺术交流。1988年以耄耋之年在苏州艺石斋举办个人书法展。1991年又应新加坡书协之邀,在中华总商会举行“费新我八八书展”并举办书法讲座,对其书作的成就尤其革新精神评价甚高。他的作品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所收藏,并大量刻碑以长期陈列。先后出版书画册有《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帖》、《鲁迅诗歌行书帖》、《费新我书法集》等。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理事、书协江苏分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以及苏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