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字翊宇。湖南益阳人。擅工笔绘画亦擅美术评论、诗词及书法。大学学历。1949年参加解放军。先后在湖南军区、中南军区、总政治部、山西省文化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和总政治部美术编辑、记者,山西晋剧院舞美设计师,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师、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艺术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曾任全军书法比赛评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作品《微雨引飞泉》获全国工笔画展一等奖,《谷音》获全国工笔山水画一等奖。《张骞回京》、《春喧》、《送饭》为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为《文艺赏析大观》主要撰稿人之一。主要贡献:1949年参军后在湘、粤、晋、京等地部队任记者,创作员、艺术研究员等职。作画三千余幅,发表千余幅。创作书法近万幅,创作诗文八十余万字。曾百余次参加省市、全国和国际重要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中全国性一等奖三次,美国颁发的中美文化交流特别奖一次。1987年创建当代工笔画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对中国工笔画推进甚力。曾在台北、日本东京、名古屋等七城市、国内的北京、深圳、香港、济南、上海和美国旧金山等十余大城市举办个展和巡回个展。有精品50余件被天安门、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新办公大楼、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德国巴登巴登艺术博物馆、墨西哥等多国大使馆、美国IBM公司、香港新鸿基集团等单位和个人收藏。出版出版有《林凡画集》、《林凡书画集》、《林凡风景画选》、《林凡艺术》、《林凡现代山水画》、《军旅画家十人集——林凡卷》、《人与梅花一样清》等大型画集和个人专著11种。主编巨型文献《中国历代僧诗全集》及多种大画册。2005年负责主编出版大型美术杂志《丹青》。1996、199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个人专业辞条被中外40多种名人传记、辞典、年鉴收录。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黄树德,1931年生,广东省南海市人。1959年至1962年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并结业。历任海军南海舰队美术创作组组长、部队专职画家、广东省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参力口全国美展及选送出国展览。1996年获全国版协授予“鲁迅版画奖”。出版有《黄树德版画集》、《海之歌一黄树德水彩版画集》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姜学亮(1941.2—)新疆乌鲁木齐人。擅长版画、油画、书籍装帧。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览馆美术设计、解放军新疆军区军人俱乐部美工、解放军出版社编辑。作品《风景这边独好》、《巍巍青山》、《元勋》等,参加全国全军美展。

    居住地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沈柔坚(1919.10—1998.7)是福建诏安人。早年学中国画,继学西画,三十年代中期又学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91年秋,在北京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创作的版画和石版年画作品主要有《拉纤者》、《拾草》、《田野》、《庆功图》、《为了正义》等,五十年代后创作的版画和水彩画作品主要有《雪后》、《船坞中》、版画《歌德故居》、《河水让路》、《南海渔船》、水彩画《红场一角》等。七十年代后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绘事融会中西之长,以其版画之雄浑古朴参入传统笔墨,所作山水,花果,章法新颖,笔墨纵恣奔放,于豪率中见精微,于沉郁中见清远,自具面目。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在报刊上发表,并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美展等,为中国美术馆及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美术博物馆收藏。出版《沈柔坚画集》、《欧行写生画辑》、《沈柔坚速写》等。亦精中国画理论研究,多有见解,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不似之似》、《形象思维与诗情画意》、《中国画的继承与创作随想》等。作品还有中国画《王莲池中》等。主编有《中国美术辞典》。旨在提携新人、奖励美术优秀作品的沈柔坚艺术奖2005年,视觉惊艳——2005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明园艺术中心,范治斌国画《老伴儿》获“视觉惊艳2005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奖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杨在溪(1938.12—2000.3)山西稷山人。擅长中国画、版画。历任解放军连队广播员、图书员、文化干事。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一级美术师。1981年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朝鲜。作品有《军鸽》、《尉》等。中国画《猫儿洞》获创作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聂文华(1937.9—)天津杨柳青人。擅长中国画工笔重彩及木刻。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中国青年》杂志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主任、美术编辑。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东风万里》、《幸福的时刻》、《网》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吴步乃(1929.1—)别名步乃、吴陟,湖北武汉人。上海全国木协木刻函授班学员、“漫画工学团”成员。后在皖南游击队和军中作美工。1955年进北京《美术》月刊。曾任副主编、编审。作品有漫画《支持得住吗?》等;编著有《台湾美术简史》、《光复初期大陆到台画家》、《到台木刻家黄荣灿》等。1947年1月在上海加入沈同衡先生主办的漫画工学团,配合当时反帝反蒋斗争。多幅作品参加漫画工学团所组织的2次地下“月展”。其中《支持得住吗?》收入《中国漫画史》(1986年10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谁夺去了我们的米》于1947年4月由上海《文汇报》发表。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游击队,作美术漫画宣传工作。后因担任其他工作而暂停作画。1979-1995年偶作漫画,有《代理战争》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刺藜》、《北京日报》发表。撰写《墨西哥漫画家珂弗罗比士的作品》、《四幅漫画式油画》、《台湾的连环画、连环漫画和政治漫画》等文章发表在《美术》、《漫画选刊》、《连环画研究》和《台湾美术简史》、《美术家通讯》。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0.8—)。江苏响水人,擅长油画、水粉。曾任《战士读物》美术编辑。在海军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及组织工作。海军政治部文化部美术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旅居美国。作品有《击沉太平号》、《幸福的航程》、《东方破晓》等。一、绘画是他童年最大的兴趣吕恩谊是一位自学成才,杰出的著名油画家,现旅居加拿大。1930年8月15日出生在响水县老舍乡恩覃村。童年时代的吕恩谊(乳名叫小三昌)就欢喜画画,用他的话说是“见画就走不动路。”上小学的时候,小三昌的衣兜里老是装着许多粉笔、铅笔和小刀,可以随时在地上、纸上、门板上画。他家的门板漆的是黑色,他画了擦,擦了画,天长日久,门板变成了白色。那时香烟盒内装的画片和课本上的插图是他最喜爱的绘画摹本,画画几乎成了小三昌的全部生活。小三昌学画,见什么画什么,天上飞鸟,地上走兽,大自然的树木、庄稼,画什么像什么,画得最多的是人物肖像。有一次他在《盐阜大众报》上看到刊登两幅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和副师长张爱萍的木刻肖像,小三昌怀着对两位将军的崇敬心情,把肖像临摹下来,贴在墙上,这是小三昌第一次画的英雄人物肖像。从那以后,他对英雄人物产生了无比仰慕之情,对画英雄人物肖像兴趣更浓。路总是从第一步走起的,这第一步就表明画家的画笔,一开始便是与变幻的时代风云联系着的,是为了倾吐积郁于心的对祖国与人民的情愫而画的。吕恩谊从小就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他的父亲吕汉池是远近闻名的开明士绅、思想进步,积极支持抗日。新四军官兵和县、区、乡干部长期住在他家里。他们发现小三昌会画画,渐渐的把他带上了革命的道路。1942年,吕恩谊12岁,便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带领孩子们站岗、放哨。参加抗日活动,这使他的画画具有更多的战斗内容。县区领导叫他画一些抗日宣传画,到敌占区去张贴,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影响。当年《盐阜大众报》还报道了他的事迹。二、部队为他搭起施展绘画才华的舞台1945年初,年仅15岁的吕恩谊参加了滨海县文工团,不但专门从事舞台布景绘画设计,而且每到一处都吃劲的拎着一只装着石灰的铁桶,涮标语、画漫画,宣传抗日。这年夏天,他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参加新四军,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吕恩谊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又以画笔作武器,伴随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1950年,吕恩谊被调到上海,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刚成立的《海军画报》社编辑。1951年他又被调到北京,在海军政治部文化部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从此,他的美术创作如虎添翼,为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舞台。而使他特别高兴的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能在一位自己从小就敬慕的将军张爱萍司令员领导下从事画报编辑工作。张爱萍将军不仅是位军事家,对文学艺术也有着特殊的爱好,还是一位摄影家和书法家。他很重视画报编辑出版工作,经常给予指示,使画报办得有声有色。吕恩谊在日常编辑工作中,从将军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优秀的品德。在将军的关怀和教育下,经常深入到沿海岛屿、前沿阵地,跟随舰艇颠簸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之中,捕捉创作灵感。1950年,他创作了一本《头门山海战英雄艇》长篇连环画册,先后由海军政治部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虽是锋芒初试,可是却意外的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这对吕恩谊来说,更是受到莫大的鼓舞。吕恩谊1951年到了北京后,经常接触到众多的艺术家,顿感自己的功底不足,发愤苦练基本功。于是他一有空,就到中央美术学院观摩中外名画,并拜美术大师吴作人为师,经常跟随吴作人及其夫人萧淑芳女士写生、画模特,聆听大师的精心指导,尤如醍醐灌顶,他的油画技巧迅速得到提高。艺术技巧的提高,现实生活的充实,吕恩谊的作品很快在全国美术界大有名气。他自称为写实派,坚信生活是艺术永不枯竭的源泉。他始终不渝的在生活中“静观默察”进行高度概括,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1954年,年仅24岁的吕恩谊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首批会员。他的水彩画《对空射击演习》、《舵手》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最值得他自豪的是1956年接受了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下达创作十大元帅肖像的任务,这是对他艺术观念深厚程度的检验,也是对他人物肖像画功力的检验。经过画家的艰苦努力,精心创作,十幅元帅肖像画次第完成,《解放军画报》10个月连载。画家笔下的十大开国元勋,英姿勃发,神情兼备,惟妙惟肖,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在全国画坛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可以说是吕恩谊油画创作的里程碑。三、画画比生命更为可贵1957年,吕恩谊因对取消军队美术编制提了意见,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连降4级(由文艺8级降为12级)留用察看,劳动改造。在生活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画画。他把艺术生命看着比之人的生命更为可贵,忍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和一切干扰,拿起画笔坚持画画。他托人买来纸和笔,默默的画,不停的画,偷偷的画了几张,送给剧作家、文艺科长赵忠,赵忠看了深受感动,肯定了吕恩谊的做法,不少海军首长以及美术界同仁好友都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在这段改造期间,他画了《雷锋组画》、《幸福的航程》、《亲切的教导》、《西沙自卫反击战》、《东方破晓》等一大批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东风化雨,万物生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吕恩谊所有的冤案统统平反,多年来背着的一副苦难的十字架被彻底砸碎。平反以后,他晋升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军学位委员会高评委。对这一切,他皆不以为然,可庆的是,终于迎来了一个艺术家可以自由翱翔的明媚春天。四、画家作画的盛年期终于到了80年代初期,是吕恩谊油画创作的巅峰期,也是创作的盛年期。他常说:“我要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于是,他争分夺秒,潜心创作,在整个80年代发表了100多幅深受人们喜爱的油画作品,其中不少成了读者的珍藏品;这些作品也得到了老将军、老画家的称赞。艺术界称他是位多产画家,画坛奇人。1984年春节,张爱萍将军送来了一幅题词:“艺海风流”;1988年,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送给吕恩谊题词是:“艺无止境”。在这期间他除了主持参与了6次全国性、全军性画展外,还3次深入海军基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凭着他敏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洗炼娴熟的技巧,创作的榕树、长城和人海系列油画作品,体现了画家的真情实感,追求沧桑与永恒,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深厚流畅的画笔表现博大苍茫厚重雄健的山势水势,揭示了画家整个艺术创作的崇高境界。1990年,《吕恩谊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标志着画家创作的一个历史性的新里程碑。张爱萍将军派人送来了题字:“吕恩谊画展”。北京振华高科技发展公司经理佟立君先生付出了3000元租金,买下展位。展出50多幅精品力作,誉满京城。他的代表作榕树、长城和大海堪称三绝。香港一位名家看了吕恩谊画展后,他说:“吕恩谊是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他所画的山水、风景,气势恢宏、无不灵活生动,把握了造型特色;笔下的人物神采飞扬,精神面貌各异,性格特征迥然……真可谓是画人物画之高手。”向晚极目眺,故国夕阳红。吕恩谊于1989年12月在部队离休,现虽年届古稀,但他从没停止画笔,仍悉心从事中国油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他充满自信,继续沿着已走出的道路走下去。他的女儿吕佳在加拿大、美国从事油画创作,吕佳说:“我要把爸爸的油画特色同西方油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结合的作品来。”近几年女儿的油画作品多次在国外展出,声誉鹊起。每每谈及此事,吕恩谊感到十分欣慰,高兴不已。他说:“中国的油画艺术不乏后人,定将更加发扬光大”。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高虹,中国现代油画家。1926年11月20日生于河北省新乐县。1935年进新乐县高小读书,1937年始自学绘画1939年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入歌舞队美术队,随剧社在北岳区巡回演出中,写标语、画宣传画。1941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3年调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美术组。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抗大总校到东北解放区。1948年秋参加筹备东北烈士纪念馆,创作油画《董存瑞炸碉堡》。翌年到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美术指导。曾为第1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1年调解放军画报社。1952年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在朝鲜战场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画了大量战地速写。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受业于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毕业创作《孤儿》曾参展于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览会。同年创作油画《毛主席在陕北》。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创作油画《东渡黄河》。1964年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获第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送朝鲜、罗马尼亚、法国等国家展览。1966年、1968年两次赴巴基斯坦访问,为巴基斯坦空军、陆军、国家航空公司作画。1975年去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沿红军长征路线写生。有《达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桥》、《两河口》《卓克基风光》等作品参加长征路写生展览1980年创作《彭总和王震司令员在西北战场》。1984年创作的《祖国永远怀念你们》,描绘彭德怀司令员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向志愿军阵亡将士致敬的情景,获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第2届解放军文艺奖。高虹还分别于1964、1967、1983年3次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解放军画家代表团出访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高虹是在战争环境和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军事画家。他始终坚持用画笔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塑造了众多的革命领袖和人民英雄形象。他善于用写实主义的方法,以朴实无华的风格描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表现他们的牺牲、奋斗、思索和欢乐。主要代表作:《董存瑞炸碉堡》(1948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1954年,宣传画)、《孤儿》(1957年)、《毛主席在陕北》(1957年,入选建军30周年美展)、《毛主席转战陕北》(1957年)、《决战前夕》(1964年,获得解放军优秀文艺作品奖)、《保卫拉合尔》(1968年)、《红星照耀中国》(1975年)、《祖国永远怀念你们》(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和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高虹荣获2010年第九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上台领奖的高虹向台下的领导和来宾敬礼。曾为“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64年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获“第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送朝鲜、罗马尼亚、法国等国家展览;1984年《祖国永远怀念你们》,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荣获2010年第九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10年12月16日,中国文联在北京中国文艺之家举行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仪式,授予高虹“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这是中国文联专门为奖励中国在造型、表演艺术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而设置的重要奖项。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潘力模(1921.10—)别名力模。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人。擅长插图。1944年学习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晋察冀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作品有《模范教师陶端蕴》、《社会发展史组画》、《海防前线速写》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