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伟戎(1934.2—)浙江鄞县人。擅长人物画、宣传画、水粉画。1956年毕业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宣传画创作,先后任创作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作品有宣传画《争取农业更大丰收》、《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飞机喷农药》等。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美术奖,中国美术馆收藏多幅创作。其中《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与同事哈琼文的作品《和平万岁》系上海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宣传画中的代表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韩和平吉林东宁人。擅长连环画、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艺术研究所主任。作品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合作)、《红岩》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叶滋藩(1938.1—)浙江慈溪人。擅长版画、陶瓷工艺。1956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师范美术科。曾在九三学社上海分会工作,后到深圳市三叶科艺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任副校长。作品有《新安江傍晚》、《黄浦江黎明》、《晨》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俞理(1936.3—)女,江苏扬州人。擅长儿童书籍插图。1957年毕业于沈阳东北美专(现鲁迅美术学院)。后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工作。1959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美术编辑。作品有《刘胡兰》连环画(与人合作)、《阿布加和中国医生》等少儿读物。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亦秋(1925.6—),又名王野秋,浙江镇海人;擅长连环画;1945年开始连环画创作,历任前锋出版社美术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创作员、副审编。 作品有《杨门女将》、《小刀会》、《清兵入塞》,封面装帧设计《傲蕾·一兰》、《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中国古代传奇话本》并获连环画优秀编辑奖,作品《兰亭传奇》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王亦秋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连环画创作,风雨征程几十年,作品近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不论是独创还是合作,都做到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为我们留下了《马跃檀溪》、《杨门女将》、《草原的儿子》、《陈玉成》、《唐伯虎》、《兰亭传奇》等大批优秀作品。 王亦秋在四十年代末始学习创作连环画,解放初期与人合作的《白毛女》,跳越旧时“先学衣着,后学背景”的顺序,显露了连环画创作天才。1956年公私合营,王亦秋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其间,他画有《小闯王》、《重耳复国》、《绒花记》等连环画。在连环画创作中兢兢业业,执著认真,重视每一个构思和细节。有一次,他断然否定了半年前的《杨门女将》初稿,另起炉灶,重新构思北宋杨氏巾帼的风采,完全抛开老一套画法。 他以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为依据,用线描勾画,着重在风俗的表现形式下功夫,以高雅格调,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 王亦秋画风多变,如《梁武帝与莫愁》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布局满而不溢,疏密相间;《量体裁衣》人物造型奇特,面部表现刻画入微,衬景虽少,显版画风格;《“兰亭”传奇》构思奇异,人物逼真,衣着曲而不柔、密而不乱,颇有“吴带当风”之遗韵,很具创新精神。人物作品《杨门女将》、《清兵入塞》(合作)、《兰亭传奇》、《傲蕾·一兰》(封面设计)、《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装帧设计)《驱魔大神钟馗》、《许陈实事,不许繁文》、《量体裁衣》、《毛主席的战士—丰福生》、《西门豹破除迷信》、《罗刹海市》、《郑板桥罢官》、《徐文长的故事》、《玉龙第三国》、《草原的儿子》、《重耳复国》、《《兰亭》传奇》、《杨门女将》、《唐伯虎》、《鉴真和尚》、《黄巾起义》、《陈玉成》、《北行记》、《饮醇自醉》、《望洋兴叹》、《望秋先零》、《家徒四壁》、《铁杵成针》、《抛砖引玉》、《门庭若市》、《郢书燕悦》、《越俎代疱》、《矫枉过正》、《老面鬼》、《毕升》、《异母兄弟》、《绫巾缘》、《洛阳大捷》、《李逵闹东京》、《马跃檀溪》3艺术创作早期创作王亦秋先生的创作轨迹,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至文革前,二是文革时期,三是八十年代。五十年代至文革前这一阶段,他与大多数作者一样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大环境下,其风格较写实,如《智退秦兵》、《蹇叔哭师》、《重耳复国》、《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马跃檀溪》这部作品以透视角度多变、心理活动绝妙刻划而独树一帜。他极善于模仿,但并不是照搬,而是加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他与刘锡永先生合作的《重耳复国》、《岳飞出世》、《小刀会》(与赵宏本合作)、《林海雪原》《马跃檀溪》选页(与罗兴合作)等。 再如《杨门女将》,以民间木刻画的风格所创作的这本书,所追求的是一种简洁明快、活泼开朗、略带夸张的戏剧性装饰效果。这种特殊的“消化吸收”功能,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的。 这个时期,无论古典题材,还是现代题材(《神刀钻工李福祥》、《阵地六姐妹》)、外国题材(《伏洛加的成长》等等),他都能得心应手。故文革前期的五、六十年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而就其风格的形成,还是从《杨门女将》开始的。文革期间十年文化大革命,许多连环画家的创作生命被剥夺,王亦秋也未幸免,只是到了文革后期,因政治宣传的迫切需要,才“解放”了一批画家,使他又有了机会重操画笔。其风格还是不显山不露水,他自己创作的主要为一些短篇,如《西门豹破除迷信》,沿用了《杨门女将》的风格,但已有所变化;还有《历史上劳动妇女革命故事选》、《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故事》等创作的短篇,那种力度沉稳、构图严谨而略带夸张、装饰风格的画法已初具雏形了。 文革一结束,连环画出版事业也开始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王亦秋先生也步入一个新的创作黄金段,他不但要完成本社的创作任务,还要应付《连环画报》、《杨门女将》选页《周末画报》、《故事画报》及各地出版社的大量约稿,忙得不亦乐乎。可他并没因多而滥,还是坚持他一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册每一页稿件。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从不安于现状,而是在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如《有眼不识泰山》中的阴画法、《三家福》中的漫画味、《三咏赤壁》里的山石行云、《大脚夫人》里的“解析几何”、《毕升》中的粗犷豪放、《驱鬼大神钟馗》里的严谨细描,不一而足。在总体的夸张装饰风格下不断求变,难怪有连迷称他是“百变老叟”,我认为是很贴切的。八十年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风格、流派纷呈的时代,作为一个有创作个性的画家,要不断挖掘新意,在自我否定中求索,却是极不易的。王亦秋先生除了在表现形式上根据题材改变画法外,也很注重自身内涵的提高,体现在绘画上就是涉猎相关门类,广泛收集素材,不断充实自我,为创作打好基础。王先生主攻古典题材,而这一题材时间跨度大,难度也较大,首先应具备时代感,这点是不可臆造的,得靠平时的潜心积累和消化吸收,最后厚积薄发,灵活运用。王先生是深谙此道的,因而他的作品不论是盛唐满清,还是赵宋元明,都各具特色,时代氛围浓厚,成为初学者的临习范本了。后期创作王亦秋先生后期创作了《鉴真》、《黄巾起义》、《洛阳大捷》、《唐伯虎》、《异母兄弟》、《兰亭传奇》等作品,这些注重情节的戏剧性冲突和画面的装饰韵味,有一种独幅画的凝练美感,强调整体的协调而不拘泥细节;王亦秋先生的作品是很值得连迷们收藏和研究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罗兴(1922.5—1994.10)别名罗孝莘,上海人。擅连环画、装潢。1942年毕业于上海沪大建筑学科。曾从事建筑室内外设计。1949年在上海从事连环画及插图创作。曾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造形专业组教研组长。作品有《库楚别依》、《林海雪原》等。主要作品作品有《库楚别依》、《林海雪原》等作品《万水千山》1957年获文化部二等奖。罗兴是一位学建筑设计科班出身的画家,早年曾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他在1950年就发表了连环画处女【资本论图解】,其后,他先后创作了连环画【危险的路】【深山血案】【鲁宾孙漂流记】【为祖国献身】【雪地追踪】【科楚别依】【骑白骏马的人】【战斗的青春】等作品,他的代表作就是和王亦秋合作的长篇【林海雪原】,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好丰厚的艺术功力,再现了文学名著的深刻内涵,成为中国连环画艺术的优秀经典作品之一,罗兴对外国题材更有超强的写实创作能力,【科楚别依】【夏伯阳】都是画家的优秀作品,生动刻画的人物性格,丰富变化的构图,娴熟的线描技法,构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得到了画界的好评和读者的喜爱。罗兴先生的许多作品,描绘得真实生动,极具吸引力。其与王亦秋先生合作《林海雪原》时,曾在东北搜集素材,体验生活三月之久。二人精诚合作,终于完成了这一现代革命战争题材的经典作品。个人从网上搜得据称是《林海雪原》的人物造型“原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35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曾任重庆教育电影画片社社长、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南国动画学院校董、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兼美工股股长、建国后,历任专科学校、北京电影校、上海电学校教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导演、总技师。导演的美术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6年获第八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展览奖状。《一幅僮锦》1960年获第十二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4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担任技术指导的动画片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钱家骏擅长绘画,对动画充满兴趣。1940年他亲自编导并带领20多个年轻美术爱好者,历史一年创作并绘制了一部抗战宣传动画片《农家乐》。这部动画片由重庆励志社制作,中央电影摄制厂向全国发行,展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农村的动人故事,在当时中国动画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后,钱家骏还组织动画爱好者摄制《生生不息》、《蜜蜂王国》等动画片,但均因资金、设备等问题中途夭折。另外,钱家骏先生还是中国动画专业的创始人,他创办了动画科并任主任职务,发展了大量动画人才,为中国动画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农家乐(1940)、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与李克弱合作)、拔萝卜(1957)、布谷鸟叫迟了(1958)、古博士的新发现(1958)、一幅僮锦(1959)、牧笛(1963与特伟合作)、九色鹿(1981与戴铁郎合作)、快乐的数字(1983)。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颜文樑江苏苏州人。擅长油画、美术教育。自幼从父学习中国花鸟画,后从师学习水彩画。1919年与友人创办《美术赛会》,为国内早期全国性美术展览,持续二十余年。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28年到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学画,为苏州美专制办大量贵重石膏像,资料教具。1931年回国后,仍任苏州美专校长,1952年苏州美专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合并,任教授兼副院长、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从事油画创作70余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艺术风格严谨,对生活充满激情。作品《厨房》获法国国家沙龙荣誉奖,《祖国》、《黄浦江》参加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展览,《枫桥夜泊》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出版有《颜文梁画集》、《油画小辑》,著有《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1893年七月二十日生于苏州干将坊,名文樑,字栋臣,乳名二官。1898年5岁入塾读书,启蒙老师周先生。1904年11岁入诚正学堂,学堂系书院性质,设有算学、历史、地理等新式课程,堂长陆敬斋。遵父教临摹《芥子园画谱》,学国画。1905年12岁临摹胡三桥画作《钟馗》一幅,吴昌硕见而嘉之,题画。1906年13岁入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1908年15岁铅笔着色画《苏州火车站》作为学生佳作陈列于南京南洋劝业会。1909年16岁毕业。国画考试得一百分。七月至上海商务印书馆报名考试,被录取为技术学生。1910年17岁卒业。分配至铜版室为练习生。1911年18岁调至画图室,随日本人松冈正识初学油画。1912年19岁辞商务印书馆职,回苏州专心学画。自行试制油画材料,用松香水加鱼油(清漆)调色粉画出第一幅油画《石湖串月》。1913年20岁任桂香小学教员,教图画、手工和体操。业余继续试制油画材料,并有志于透视学之研究。1914年21岁改任钱业小学教员。初识吴子深(名华源,顾鹤逸画弟子,苏州首富,后创立苏州美专,得其资助)。1915年22岁至振华女学任教。十月,与陈蓉珍结婚。1916年23岁兼任吴江中学图画教员。1917年24岁兼任太仓省立第四中学图画教员。为上海来青阁书坊画水彩画风景16幅,月份牌2幅;为《滑稽杂志》制封面。1918年25岁兼任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图画教员。为顾鹤逸画四季水彩风景。应苏州张多记扇庄约绘制扇面五幅,彩印发行。1919年26岁与葛赉恩、潘振霄、徐咏清、金天翮及杨左陶共同发起美术画赛会,画会宗旨:“提倡画术,互相策励,仅资浏览,不加评判”,陈列画种有国粹画、油色画、钢笔画、铅画、蜡画、漆画、刺绣画等。兼任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图画教员。至此,已同时兼任苏州五所中学教职。初作粉笔画,第一张粉画作品为《画室》。1920年27岁继续组织画赛会。作粉笔画《厨房》。1921年28岁作粉笔画《肉店》。1922年29岁七月与胡粹中、朱士杰、顾仲华、程少川创办苏州暑期美术学校于海红坊苏州律师公会会所。九月苏州美术学校成立。1923年30岁继续组织画赛会。美术会迁入铁瓶巷,重征会员三百余人,内部组织为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刺绣、演讲六部。美校来读学生增加,并首次招收女生一人。1924年31岁美校第三期招生四十多人。时江浙战争,出走上海,战停后返苏。1925年32岁美校第一期毕业生大都志愿留校任职。1927年34岁应苏州公益局之聘,任仓浪亭保管员,受命筹设苏州美术馆。1928年35岁一月一日,仓浪亭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同时陈列该年画赛会作品。二月,被推举为校长。九月,赴法国巴黎留学,就读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9年36岁继续在巴黎学习,并到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临摹名画原作。三月以粉画《厨房》、《画室》和油画《苏州瑞光塔》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六月《厨房》被评为荣誉奖。1930年37岁游历欧洲。为苏州美术学校购置四千余册书籍和四百六十余件石膏复制品。1931年38岁十一月学习期满回国。1932年39岁八月,苏州美校新校落成,其规模为当时全国美校校舍之冠。九月,与徐悲鸿在南京举行联合画展。十月,教育部批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以大专院校立案。十一月,苏州美专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会。1933年40岁应徐悲鸿邀请兼代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苏州美专开办实用美术系制版组。校刊《艺浪》一卷一期出版。1937年44岁抗日战争开始,学校被迫停学,校舍为日军占作司令部,师生辗转潜逃至上海。1938年45岁在上海开办苏州美专沪校。日本人劝回苏州复校,许以校舍经费,毅然辞之。1941年48岁美专沪校为避日军注目,改称画室。1942年49岁与家人一起回苏州。1943年50岁应之江大学沪校聘,授水彩画。1944年51岁美专教师储元洵征得同意后,在宜兴设立美专临时分校。一年后,即迁苏州与总校合并。1945年52岁抗战胜利,苏州美专成立复校委员会。十一月返校授课。1946年53岁美专沪校改为研究室,原该校学生至苏州本校上课。秋,美专创办初中部,首次招生。1947年54岁《艺浪》复刊。苏州美专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校庆。1949年56岁新中国成立。1950年57岁每周自沪去苏州,为美专授课一二个小时。1951年58岁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每周学习会,始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52年59岁苏州美专与上海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设无锡,刘海粟任校长。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1955年62岁在杭州屏风疗养院疗养,编写《美术用透视学》。1959年66岁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称浙江美术学院,仍任副院长。《颜文樑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0年67岁任上海美协副主席。1963年70岁与刘海粟、林风眠等在香港举办油画展。1966年73岁“文化大革命”开始,与潘天寿等同受批斗。1978年85岁《色彩琐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79年86岁参加苏州美专在沪校友的沧浪画展。1981年88岁任全国美协理事。1982年89岁任浙江美术学院顾问。1985年92岁油画《枫桥夜泊》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颜文樑》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94岁苏州市委商量筹建苏州美术馆和颜文樑陈列室等事宜。1988年95岁五月一日心脏病复发,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不幸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吴兴人。擅长连环画。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沙家浜》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庞卡(1935.10—)。又名庞抱俊。上海人,著名插画大师庞亦鹏之子。擅年画、水彩画。曾在哈定画室学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编辑、创作员。作品有《从小爱科学》、《秧苗青青春来早》、《爱人民》等。庞卡,英文名KarlBang。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比华利山庄画家协会(BeverlyHillsArtLeague)会员。1935年生于中国上海,父亲庞亦鹏是著名前辈商业画家.庞卡在少年时即进上海张充仁画室,哈定画室学画。18岁时,水彩画两幅获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全国巡回展出后,由苏联使馆收藏。19岁时,创作大型油画<农村俱乐部的晚会>,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并获奖,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20岁起,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创作之职,创作出版宣传画年画200余幅。屡有获奖。宣传画年画各一幅,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移居美国加州,专职绘画,创作新风格的丙烯重彩画,作品在纽约、芝加哥、费城、拉斯维加斯等地国际艺术博览会及个展中展出,受到画界的重视与好评。纽约〈曼哈顿艺术期刊〉(ManhatanArts)列名九十年代画家之一。作品先后由〈美国艺术USArt〉等三家大型美术杂志封面刊登、专题介绍。1994年受美国〈地球日总部〉(EarthDayUSA)之委任,为庆祝〈世界地球日〉成立二十五周年创作大型纪念画〈地球---母亲〉(MotherEarth),印成海报发行。现居美国加州,担任人体素描及服装设计图等的教学。个人作品《从小爱科学》、《秧苗青青春来早》、《爱人民》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