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左庄伟(1937.12—),男,笔名大卫,自号安东村人,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梁岔镇荡庄。195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留系任美术史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任美术史论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江苏省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系主任。是著名的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画家。左庄伟,1937出生于江苏涟水县左圩乡村,自号安东村人。左庄伟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战火中度过的,父亲左端详在抗战初期参加共产党并领导地方武装斗争,因此儿时的庄伟也参加了儿童的革命动,11岁就当上了小学儿童团长,并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自然转入共青团,13岁随父亲入城工作而进入淮阴专区实验小学读书。20世纪50年代初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普科,3年后又以优秀的美术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绘画5年,60年代毕业留系任教,教美术理论,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90年代晋升教授,并任美术史论系主任。在南师美术系学习中,左庄伟师从黄显之、伍霖生学习素描,从陈之佛学习图案,从金立德学习水彩,从吕斯百学习油画,而傅抱石教他中国美术史,秦宣夫讲授西方美术史,他们都是国内一流的名家教授,受业五年,影响终身。左庄伟的艺术学习、艺术观念基本上是在苏联的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崇拜苏联画家列宾、苏里柯夫,苏联成了他向往的艺术圣地。直到21实际初,已经成为教授的左庄伟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赴俄国学习考察西方艺术,研究于国立弗拉基米尔师范大学美术院。其间他走遍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伏尔加河流域名城,往返于特列嘉柯夫画廊、普希金造型艺术馆、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他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亲眼目睹俄国保存的欧洲所有名家名作精品,亲历俄国画家画过的景色,在斯大林格勒二战胜利纪念碑前惊叹俄国雕刻家的胆识与创造,在伏尔加河上思绪万千。这次俄国之行,既是艺术寻根之旅,又是一次西方美术史学深造,青年时代赴苏留学的愿望他在晚年实现了。个人影响左庄伟教授从教近50年,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修养和中西艺术史论修养。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审美教育走向社会,首先应聘南京大学讲授东西方美术,禁锢多年的大学生们第一次见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灿烂艺术品,欣喜若狂。南京大学为南京地区大学之首,它的艺术性和开放性影响覆盖南京,辐射全剩,社会上许多人来南大旁听庄伟的课,一时间影响遍布金陵,波及镇江、扬州,几乎所有大专院校和大工厂企业相继聘请他讲学,有时一天三次。尤其教授西方美术,特别是现代艺术和人体艺术,对刚刚实施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舆论作用,他的社会审美教育活动深受大学生们和大众的欢迎,也受到省委宣传部、《新华日报》的肯定和表扬,被誉为“美的传播者”“艺术殿堂的导游人”“通过美术品鉴赏对青少年实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新华日报》1996年8月15日的《思想界》栏、《江海学人》栏目中以《美术理论家左庄伟》为题介绍庄伟,称他“是我省第一位运用美术品进行审美教育的美术家”。他还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审美教育优秀个人奖”和“徐悲鸿教学奖”。庄伟在社会审美教育过程中,先后著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美术鉴赏》《中外经典美术鉴赏》和《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海雕林探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绘画史》《西方雕塑史》,上世纪末年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用一年的时间撰写了70万字的《世界美术大典》,图文并茂,深受画家和美术爱好者欢迎。作为美术评论家的左庄伟,自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除从事学院美术史论教学、社会审美教育外,更多关注江苏省的美术活动。60年代开始评论社会上美术创作和画家的艺术创作,在美术刊物和省市报刊上介绍评论中国与西方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以及南京和地市一些画家和创作,发现和推荐一些有成就的画家。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上海插队知青,流落江浦的陈丹青画艺甚高,当时虽处境困难但才艺出众,左庄伟为他写评介文章,经《江苏画刊》华谷平先生支持发表,从此日渐名盖画坛。20年后已成全国名家的陈丹青从美国回来,对大学生听众说:“左庄伟老师是第一位用铅字将我的名字公布于众的人”。多年来经庄伟首先评价公布于众而今成名的画家有徐怀华、萧平等。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推荐了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黄秋园是江西南昌人,因历史问题,他的艺术成就一直未收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受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以为江西进修学生之托,左庄伟看了黄良楷带来的其先父黄秋园的遗作数幅,其艺高超众,赏后十分惊叹,立即介绍给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大画家亚明,亚明看后当即写下“当代大师”四个字。左庄伟得此肯定评价,立即筹划在南京为黄秋园写文章搞展览,请《江苏画刊》毛逸伟(叶维)同学和许祖良先生在画刊上发表介绍黄秋园艺术成就的文章,请在清凉山龚贤纪念馆工作,还请了在省文化厅时任艺术处副处长的老同学朱葵帮助解决不少难题。展览期间正植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在省美术馆展出,引来全国许多来宁参观的画家,一睹黄秋园的大作,一时间黄秋园名盖金陵画坊,影响全国。此后誉满全国。黄秋园是因庄伟的发现和帮助从南京登上中国当代画坛国画大师宝座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庄伟先后为许多画家撰写评论,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包括徐悲鸿、吕斯百、杨建侯以及众多的中青年画家,还介绍评论西方绘画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俄国的苏里柯夫等。70年代开始和著名史家周积寅教授、马鸿增研究员共同关注和三驾马车著名于江苏画坛,他们三位理论家结成的友谊在江苏画界成为美谈,受人尊敬,为事业与友谊树立了榜样。左庄伟不仅是美术史论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还是位画家。他自幼爱画,虽然进入美术学院学画五年,毕业后未能如愿从事绘画艺术活动而教授理论,40年来潜心爬格子未提画笔,却在毕业40周年之时,挥笔作画,且一发不可收拾,作水墨画数十幅,参加省美术馆举办的同窗画展,同时与同班同学他的夫人乔文艾女士共同举办水墨画展,深得观众赞赏,画家肯定。从此以后经常与同行理论家周积寅、萧平、马鸿增在清凉山龚贤纪念馆举办清凉雅集画展,名画家卢星堂观了他的水墨画后留言道“江苏水墨又一家”。左庄伟的水墨家与众不同,它不是画家画而是理论家之画,从不受传统理法约束,在他的水墨画中巧妙的将中国与西方理法、传统与现代理念、抽象与具象画法自然融于一画,十分有画趣,自成一家。左庄伟自幼出生和生活在农村,受到家庭善良纯朴、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影响,为人真诚善良厚道,总相信世界和人都是像自己一样纯真美好,一生都以纯真为其本质,碎以年逾七旬仍有着童心般的心灵世界,淡薄名利,一切都顺其自然,过着自然而然的生活。但他保留着鲜明的个性,在他的教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绘画创作中都体现他的个性和独创性,他站在人类艺术创造的制高点看待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艺术创造,没有艺术成见,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只要是创造,美的都寓意肯定,他的人生座右铭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看到的世界,而后用自己的手法去表现自己看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的世界。所以他为人和画作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出版专著《美术鉴赏讲义》《美术鉴赏》出版物《欧洲美术鉴赏》《西方裸体艺术鉴赏》《画海雕林探美》《西方绘画史话》《西方雕塑史话》《西方古典美术》《中外经典美术鉴赏》合编有《世界美术大典》和《西方美术发展史》等。撰写论文、文章200多篇。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薛锋(1928.8—)江苏扬州人,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画。1947年参加复旦大学地下学联活动。1949年后历任扬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扬州市美协副主席。扬州国画院画师,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美术馆鉴定顾问。曾主编《扬州文艺》、《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与王学林编撰《简明美术辞典》,与薛永年合著《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与薛翔合撰《髡残》等专著,与周积寅主编《中国画派研究丛书》及《中国美术史》清代卷。

    居住地区
    江苏/扬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吴樾人(1923.3—)笔名:柯明,曾用笔名:吕西安福建省福州人。出版专业审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早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长期从事报纸美术编辑和书籍装帧设计的工作。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自我探索、学习、提高,晚年尤其热衷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收集整理,并从中吸取精华,运用于学术交流和艺术创作中。例如:木版年画、剪刻纸、皮影、泥塑等。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浓郁的中国民族民间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水墨画中创作了《阿福》《荷花灯》等一系列作品;在此基础上曾经多次为国产动画片设计造型,其中著名的有:《红军桥》、《张飞审瓜》、《天书奇谭》等等;在此基础上曾经独创了“南京小泥人”(彩塑),展出后被南京工艺美术界投入批量生产,成为南京旅游工艺纪念品之一。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南京,现定居美国。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出版有《新花》(彩塑作品辑)、图画书《蛤蟆娃》、《金瓜儿银豆儿》(中国民间故事画册,中、日文版)、《阿福至至柯明水墨画选》、《柯明画集》(中、英、法、西文版)、)、《怎样画漫画》(1959年)等。美术电影造型设计有《红军桥》、《张飞审瓜》、木偶片《曹冲称象》,动画设计《好猫咪咪》本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黑公鸡》《天书奇谭》等。部分作品曾获得一九八0年度全国书籍装帧优秀作品奖,《金瓜儿银豆儿》一九八二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儿童画书插图奖,一九八三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优秀造型奖,一九八四年捷克斯洛伐克国际书籍美术设计奖。《诸葛亮剥葱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吴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纹样史学家。1929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杨舍镇(现张家港市),1946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1949年入南京大学艺术系本科三年级(原中央大学艺术系47级),从陈之佛教授主攻图案,1951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基础图案。1956年入江苏美术馆,负责江苏民间工艺陈列暨研究等。196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暨研究。60余年来,注重深入各地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和民间调研暨收集资料,广交艺人朋友;注重历代工艺美术科技资料挖掘和研究;以出土和传世文物为研究依据,提出诸多新创见。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学术领域屈指可数、矢志不渝的老一辈学者之一。199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2荣誉奖项1956年国画《燕子矶》获江苏省第一届青年美术展大奖1986年《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获“中国图书奖银奖199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文繁体字本,在台湾获大陆著作“金鼎奖”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3主要著作《应用美术人物篇》(合著)万叶书店1951年《中国图案参考资料》(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百花齐放图集》(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古代波斯图案》(合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合作)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1962年《无锡惠山彩塑》(合著)朝花美术出版社1963年《首饰工艺基础图案》(合著)江苏省轻工业局1974年《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文物出版社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几何形图案的构成和应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卷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紫砂壶艺术》台湾艺术出版社1998年《宜兴紫砂文化史》(合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中国紫砂词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中国纹样全集》(四卷本)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中国服装、染织、刺绣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即将出版)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道一,1932年11月出生。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随著名美术家陈之佛、庞薰琹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入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张道一教授是中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长期潜心研究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历史及理论。[1]张道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民艺学家、教育家、图案学家,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创始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张道一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尤其重视民间美术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人文、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综合分析艺术的纷繁现象,提出了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艺术发展规律。1932年11月生于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自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著名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庞薰琹教授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等。[1] 学术简历1932年11月生于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1953年起跟随著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学习图案和美术史论。1956年赴北京,在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庞薰琹先生从事美术史论的研究。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从人文科学角度综合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系,该系获得了艺术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录》、《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扉——张道一论艺术》、《考工记注释》、《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赏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惠山泥人》、《汉画故事》等。曾主编《中国民间工艺》杂志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集刊。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原副秘书长兼常务办公室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曾为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南通市青联副主席、南通日报主任编辑。2001年调江苏省文联工作。中国画《人老话多》、《雄视大千》、《烟林吟秋图》、《长夏无痕》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其中《人老话多》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另有一批连环画作品由人美、上海、天津、江苏等出版社出版。

    居住地区
    江苏/南通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积寅(1938.10—)江苏泰兴人。擅长美术史论、中国画、美术教育。196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编《中国美术通史》明清卷、《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四十余卷。出版美术专著《中国画论辑要》获1988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吴派绘画研究》、《沈铨研究》、《郑板桥》等三十余种。出版有《周积寅书画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奚传绩(1936.7—)笔名雪华,江苏江阴人。擅长美术史论。195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57年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画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调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后任南艺设计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有《中国古代画家》、《中外美术史大事对照年表》、《美术鉴赏》、十卷本《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美术欣赏》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树中教授 1926年出生,别名光望,浙江平阳人。弘一法师的再传弟子,悲鸿弟子,俞剑华学派的传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同年调至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美术学科评委,文化部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专家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校外职务评审委员,美国密执安大学客座教授,密执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顾问。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林树中专题。2002年8月率代表团赴欧洲八国调查流失海外中国名画及考察欧洲美术。学科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著作近百种。1926年生于浙江平阳,1947年就学于国立北平艺专(后改中央美术学院)师徐悲鸿、蒋兆和、董希文。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50多种。1985年至1986年到美国密西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讲学;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传记词典》;1997年被文化部聘为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评审组成员;1997年与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被评为中国美术学四大博士生导师;1998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林树中节目;2002年率代表团赴欧洲调查流失海外中国名画、雕塑等,并考察欧洲美术;2004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2005年受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2006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柏拉图奖章”;2008年受聘为香港新闻出版社终身荣誉社长;2009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报刊称之为“调查流失国宝第一人”。1999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获国家图书奖,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此书作为赠送耶鲁大学图书之一;2006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获全国美术图书“金牛奖”特别奖。主要成就2004年在北京中国美协“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颁奖会上,主要研究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流失海外的国宝(美术珍品)的调查研究;二是六朝艺术。1985年在美参观纳尔逊美术馆看到被掠去的北魏《皇后礼佛图》浮雕,深受触动,发誓要为这些外流珍宝立档。继遍访各大博物馆,用讲学报酬带3000张幻灯片、三箱图书回国。又两次去日本、朝鲜、香港等。2002年率团到欧洲各国调查,付出巨大劳动。就经济而言,个人所费累计超过10万美金。2002年以76岁高龄,拖着带病之躯,环欧寻访中国遗珍。在法期间,参观博物馆时坐轮椅。在经意大利往德国路上,心脏病发作,休息一天后,情况好转,继续前往柏林。回到巴黎后,心脏还时感不适,仍坚持到回国。年来出版有著作《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3卷本、《国宝海外寻踪——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研究文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获季羡林等好评,获国家图书奖,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一批书赠送耶鲁大学,此为赠书之一。《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的出版、流行,已经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早在1998年我的调查研究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的信息见之于报端、电视台后,在日本的我的研究生冯慧芬来电话说:“讯息震动了东京”,为什么?以前我国被掠夺的国宝,只能被外国人编成如《支那名画宝鉴》(日本?原田尾山编,1963年出版)或《北中国考古图录》(法国?沙畹,1909-1915年出版)之类。而现在我国富强了,正在走复兴之路。我们中国人要自己编出“外流国宝”的书,而且要在数量、质量上比他们更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出版后不久,美国堪萨斯大学华人教授李铸晋先生来信说:“该书的出版,必将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2004年冬,我参加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建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很多国际友人都夸我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该书已为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港、台的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张弘星(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反映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此8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前收论文:调查研究的经过及联系外流名画谈中国绘画史,共约20万字,收图2000余幅,说明文字约80万字,目录用中英文并列,后附:所收世界各大博物馆及主要私人名单。1999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并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3卷本。论文、附英文提要、目录、收藏单位名单,中英文对照。收图1000余幅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项目。2006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3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获美术图书金牛奖的特别金奖。《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皆发评价文章,给予很高评价。论文刊《收藏》2010年9期到11期。《海外藏中国历代书法》3卷本,河南美术出版社列入“十一五”出版规划,已基本完稿,约在今明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工艺》8卷本,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列入“十二五”出版规划,编写工作已启动进行。《国宝海外寻踪——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研究文集》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兼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教学·科研·创作研究丛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材之一《从出土墓志等谈沈周的家世家学及其他》刊日本《国华》1114号-1115号,1988年。又在日本《萌春》杂志等刊出有关文章10余篇。又在《中国书画报》辟有“海外遗珍”专栏,在《文艺报》有“流失海外的中国名画”专栏,《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等发表有关文章50余篇。关于六朝艺术的研究,我在南京艺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历来主张“靠山吃山,坐水吃水”,因此也是我的科研重点。因为在一个时期里我嘴里讲的是六朝,手里写的也是六朝,文革中红卫兵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林六朝”。论文《江苏丹阳南齐陵墓砖印壁画》(《文物》1977年1期)突破对六朝艺术的研究,纠正原发掘报告的几处错误,首先确认丹阳三处古墓为南齐帝陵,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所出的《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传世的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因为在研究方法方面作为中国美术史与考古学的学科交叉有新的突破,受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北大宿白教授的赞扬。所著《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获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主编的《六朝艺术》(199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图录为主)获江苏省金奖,《六朝艺术》(2004年南京出版社,以文字为主,出版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对安徽马鞍山出土三国朱然墓漆器画和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研究都有所突破,并首先编出以上"六朝三大画家年表"。《六朝陵墓雕刻》(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书,被认为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著作(见《南京日报》2011年4月20日,《人要活得有价值也要活的洒脱——访美术史论家、书画家、省文史馆官员林树中教授》)。获奖情况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正式访问美国,意义重大。访问期间,胡锦涛曾到著名的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并将八卷本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耶鲁大学。1994年《中国美术全集》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其中林树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雕塑》为《中国美术全集》六十卷之一;1999年《中国历代名画》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获得中国美协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07年《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在第十六届优秀美术图书“金牛奖”上获得特别奖;2009年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香港《大公报》评为新中国最早出版的图文并茂的中国绘画图录和中国绘画史;1991年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江苏省出版精品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2001年国际优秀作品奖。著作、论文代表作《中国历代绘画图录》(主编)、《南朝陵墓雕刻》(独撰)、《宋陵石雕》(独撰)、《中国美术通史》(1979年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史四种教之一)、《美术辞林·中国画》(主编)、《上海画派与任伯年、吴昌硕》(学术报告)、《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主编)、《从出土墓志论沈周的家世家学及其他》(论文)、《中国建筑艺术》(独著)、《初期佛像之中国传播路线与民族化、民俗化》(论文)、《六朝艺术》(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总主编)、《传为陆探微作〈洛神赋图〉弗利尔馆藏卷的探讨》(论文)。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炳辰(1937—)江苏无锡人。擅长版画、壁画。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历任中国美协江苏省分会版画组、壁画组副组长,江苏版画家协会副会长,江苏油画雕塑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作品有:版画《钢铁长虹》、《江南盛世》、《杏花春雨江南》(中南海收藏)等;紫砂浮雕《四大发明》;壁画《长江》、《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访中华》、《大禹治水》;设计雕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出击》、《凯旋》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119条/1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