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南峰(1957.12—2000.9)江西人。擅长连环画、史论。1976年为南昌警备区文艺兵、美术创作员,1982年在南昌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读书;1985年任江西美术出版社副编审;199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研究生班进修。作品《八一风暴》入选建军50周年美展,《五彩》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海明威的冒险生涯》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心象画迹——当代中国画家创作手段》、《中国现代线描精选》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发表论文《经典艺术和时尚文化的演示》。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47年11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赣州人。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擅长版画。现任江西赣州地区文化演出公司二级美术师,赣州地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代表作有漆画《初上冰场》,版画《播火者,导师》、《“大京九”从这里穿过》、《江峡古道》等。张德光自幼酷爱书画,苦学不辍。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岁任中学美术教师,60年代初开始美术创作,并积极参与美术、书法活动。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刻苦创作,广泛涉猎多种美术门类,在《版画艺术》、《版画世界》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和画册上发表了大量美术作品,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89年7月《闹春图》(木刻彩拓)入选"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获荣誉奖;1990年9月《初上冰场》(漆画,合作)入选第11届亚运会"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获江西省美展一等奖;1990年11月《播火者·导师》(丝网版画)入选"全国第10届版画展览",获江西省美展二等奖;1991年5月《列夫·托尔斯泰》(丝网版画)入选"第4届全国三版展览"、"中国当代版画新作展"并选送日本、美国等地巡展;1992年《家在千里赣江边》(套色木刻)入选"台湾两岸美术观摩作品展",并收入台湾出版的大型彩色画册《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1994年4月藏书票一组《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入选"第五届全国藏书票展览"获三等奖;1994年10月《"大京九"从这里穿过》(版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5年3月藏书票一组入选"香港藏书票活动10周年纪念暨中国第5届藏书票精选展";1995年5月藏书票一组入选在新加坡"第10届世界华文书展"内展出的"中国藏书票原作展",并被新加坡等方面购藏,1995年11月-12月《千山万壑》(版画)入选日本"第18届神奈川国际版画展",并被日本美术馆收藏;1996年2月藏书票一组,入选"第六届全国藏书票大展"。并被辑入日本出版的《中国藏书票第六届全国大展·特集》;另有多件藏书票作品先后多次在日本画册上发表;1996年8月,版画藏书票一组三枚入选在捷克共和国"克鲁底姆"市举行的"第26届国际藏书票展览";1996年10月《江峡古道》(版画)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1997年10月,《雄风》(雕塑·铸铜)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体育美术展览";1998年,版画藏书票一组入选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27届国际藏书票展览";撰有美术史料、美术评论、报告文学等十余篇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藏书票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版画研究会理事、赣州地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赣南版画研究会副会长、三级美术师、赣南画院特聘画家。个人艺术传略先后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等30余种大型辞典。

    居住地区
    江西/赣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士达(1948.8—),浙江诸暨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85年至今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副编审。编辑的图书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后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自考班获本科学历。作品《让生活之花开得更艳丽》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春笛》入选中国漆画展,获优秀作品奖并选送前苏联等国展出;《中国古代神话》入选中国文学插图艺术展。在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作品60余件(册),并有作品获国外收藏。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朱子慕(1918.12—1991)江西余干人。擅长工艺美术。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历任解剖制图课教师、陶瓷设计工程师、室内装饰课教师,江西陶瓷专科学校、江西师院艺术系、江西文艺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有《和平图》、《陶瓷餐具》,编著有《透视学·色彩学》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国桢,男,1931年生,湖南省安仁县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原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江西雕塑协会会长、景德镇市美协名誉主席、高岭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198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科技先锋”称号,1991年被定为景德镇市拔尖人才,1992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他是我国当代著名陶艺家、画家,又是陶艺教育家,被中外誉为“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一面旗帜”、“现代陶艺创作先锋”和“陶艺泰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当代杰出的陶艺家、画家,更是杰出的陶艺教育家。曾被英、美等国多家国际名人中心列为“世界名人”,1992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予其“世纪勋章”。曾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等地举办个展十多余次,于澳门及新加坡等地联展多次,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及海内外私人收藏其作品甚多;四川美术出版社、香港文化促进中心等为其出版了专辑。英美等三家国际名人中心将周国桢列为“世界名人”;1992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周国桢“世纪勋章”。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松茂,男,艺名"芝山松茂"。号“芝山松茂”,室名“雅月斋”。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任职于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和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张松茂功底深厚,成就极大,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以中国画为主的陶瓷彩绘艺术,尤攻釉上粉彩。他师法自然、坚持写生、艺趣广泛、造诣精深,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术境界。他为美国布莱法福特公司创作设计的“北京颐园”和“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行销世界各地。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工艺珍品收藏,另一幅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以150万成交,粉彩瓷板画《和靖咏梅》被一收藏家以130万元购藏,创当代艺术瓷高价纪录[2]张松茂曾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作品展览和进行艺术交流、访问。曾任职于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专职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和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在陶瓷艺术领域耕耘半个世纪,自然经历了一番苦学岁月,但他又毕竟是幸运宠儿。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勤奋,环境条件是必不可缺的。解放前夕,在学徒的时候,由于家世渊源,就有幸常常绕膝于“珠山八友”之间,特别是其中的徐仲南、刘雨岑。50年代初,在他全面掌握了釉上彩绘的技术之后被调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在那里,聚集了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批陶瓷艺术精英如“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和青花大王王步、雕塑大师曾龙升等。高层次的文化艺术熏陶使他对陶瓷艺术的文化意义有了启蒙的认识,文化艺术修养无形中有了特大长进。他先后完成了几次荣誉创作:1951年《花木兰从军》荣获市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1953年的新彩瓷板画《政权归于苏维埃》参加全国合作系统展览获得很高荣誉;1954年的第一件反映工农联盟题材的《春节访问农村》参加全省美展,评为二等奖并作年画出版……建国以来,由于新文化思潮特别是毛泽东的文艺理论的撞击,陶瓷美术界在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方面曾经历过痛苦思考和漫长的熬煎。许多老艺人无所适从,又不能不怯生生地做着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尝试,他们用工笔粉彩画歌颂合作化大跃进的场面,画面充满古气,大炼钢铁和大种粮食的劳动者一个个像幽隐的高士、垂钓的老者或颠痴的酒徒此时的张松茂也同时经历过躁动、苦恼和焦灼,他根本不满于这些仅限于题材上的变革。凭着他对多门类绘画的接触和对艺术的悟性,他所作的都是突破性的尝试,他的《政权归于苏维埃》很有油画效果,《春节访问农村》有年画风格,他的《孔雀舞,荷花舞》、《农村新歌》、《奔赴农业第一线》等瓷板画更是表现出陶瓷美术绘画的崭新面貌和不同器质。但仅此而已,张松茂并不满足。而就在这段时期,诸多荣耀加于张松茂一身,他曾数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全国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青年更名后的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是1960年的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他与全国各地杰出的书画家、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电影戏剧和摄影艺术家们在一起共商文化艺术大事,除了感到无尚的光荣,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己“文化人”的地位。陶瓷艺人也是文化人,这个概念在他以前仿佛不可思议。亦又在此前,他以最小的年纪成为政府颁授的第一批33名陶瓷美术家之一,享受了比正在挨饿的普通陶瓷艺人每月多几两肉,多几两油,多几块豆腐的大恩惠。如此等等,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了不得的。在左的文化气氛不断膨胀的日子,张松茂背负着如此巨大的荣誉光环怎能不思考彷徨;在陶瓷艺术领域,他倘若没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超越,那他灿开的艺术生命之花很快会枯萎。他亲眼看到许多老艺人在当时的艺术环境下一筹莫展,他们亦曾有成就,但只在于保守因袭地将文人画搬到陶瓷上,用浅绛的方式,粉彩的方式;他们的作品只能是“仿新罗山人笔意”、“摩石田老人笔法”,瘿瓢、原济乃至清初四王,不一而足。他们中虽然不少文化修养很高,有的且有科举功名,但他们毕竟是封闭的,由于交通条件的局限,有的甚至连省城南昌都没有去过,而且“珠山八友”中“八支画笔,五根枪烟”(五人抽吸鸦片),如何永葆艺术生命之青春?彷徨之后的冷静,思考之余的清醒使张松茂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西起敦煌莫高,东至泰岱蓬瀛,冰雪北国,至花鸟虫兽,美学眼界有了真正超越性的提高。可惜这些体验来不及精练细淘并付诸于陶瓷绘画的大创作中,“史无前例”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张松茂和全国千万知识分子一样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可怜张松茂夫妇双双约定凡批斗会,必坐在前排,以免被突然揪上台时拖扯得太苦。然而,大多艺术家的生命和意志是不可摧毁的,逆境中的张松茂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生习字,温诗健体。他还热情地与许多正处危难中的老一辈大艺术家交往、请教,丰富自己。他曾有诗云:“年近半百无所成,再挑青灯读文章。”一方面期盼、等待,另一方面又因势利导,更为广泛地接触了各地各层次的艺术工作者,并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实践。与他共事的部分青年美术工作者,由于历史的原因极少吮吸传统文化的乳汁而且个个都是初生牛犊,又在红旗下从小锻炼出敏锐的政治神经;同时还有来自各方面虎视眈眈的搜索眼光,就在这样的红色圈圈里,也常常有人莫名其妙地被揪斗,创作之难不亚于走钢丝。但是,当张松茂创作的“井冈山斗争组画”中《遂川工农兵政府》展现出来的时候,人们不能不折服。他的《遂川工农兵政府》和王锡良的《三湾改编》两个片断,获准出版发行并得到多方面的肯定。张松茂亦暗自庆幸这传统功底和深入生活的神奇功效,且深感这种“神奇”将放之四海而皆准。明清以来,景德镇艺馆作坊传艺授徒,除操作演习之外,多临习宋元法帖,与艺术院校学习中国画如出一辙,都要看谁的功夫下得最多、最真。张松茂于学徒时已经受过这些磨炼,但他仍恐不足,又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补课,逐一细细揣摩,精益求精并扎扎实实,始终不忘将这一脉相传的文化主线贯穿于所有艺术活动的始终。细考其后张松茂的工笔粉彩,其源流特色皆应归宗宋法,无论山水花鸟,小品巨制,哪怕他的边缘风格已经到了驾驭自如的脱洒,哪怕他如何的独具个性,但都固守宗法,写实唯真,尽致纤毫。画家林墉曾针砭“以写其仿佛说作神似,以无力写实说着写心,松柏不明,桃梅不分,凡鸟皆白眼,有鱼皆天鱼,美其名曰物外之求,其实只不过吓人之外,兼也害己而已。有为的画家根本就不取”。陶瓷彩绘是一门工艺性极强的情趣细活,除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写实的功力要求极高,没有一种对艺术的纯真虔诚和持久的严谨及精熟的专业技巧,而是拿一种其实是“江郎才尽”的轻漫胡弄来对待,无论是鉴赏者还是市场,决不会给他以大的侥幸。在获得了前述的“神奇”功效后又重新得到传统沃田的滋养,张松茂的笔底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剩下的只是如何将这些功夫随心所欲地在陶瓷上实现,他开始研究突破陶瓷专用颜料特别是粉彩颜料的不足之局限,除配制恢复失传的某些粉彩颜料之外,还精擂细碾,反复烧试出不少前人未用过的能出特殊效果的釉上新颜料。这些研究成果在他和施于人教授共同主持的制作祝大年《森林之歌》首都机场壁画时得到充分应用,而且他的色彩往往与新彩颜料交替使用,形成一种更新意义上的新彩。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绘画语言的独特表现力使许多历来轻视陶瓷绘画的艺术院校的专家叹为观止,心悦诚服地承认:如此效果,在纸上达不到。正值这个时候,中国知识分子迎来了文化艺术的又一个春天,张松茂参加了全国第五次文代会,受到华国锋、邓小平的接见。他把蓄势难收的创作热情和十余载的蕴酿积淀尽情地宣泄出来:浓艳的色彩,绚丽四射的光感,虚实有致的空间关系,华美中唱出磊落,温和中透出豪迈。一种被公认的雅俗共赏的新的釉上粉彩形式逐渐形成。我们权且称其为光感粉彩。[2]近20年来,张松茂极少画浑厚沉重的历史大画题,但他决不借寥寥数笔“以寄幽情”,尽管一花一草,一山一树,都倾洒热情,凝重功力,精描细染,反复铺陈。他不故作沉抑苍茫,雄峻豪放,而是让这些花草山树,有调遣、有聚集、有轻重、有规模、有全盘的苦心经营,无论粉彩、新彩给人看来每每有融入时代旋律,贴近生活现实的大手笔的感受。至此,可以说,于近代和当代陶瓷艺人中,在守法和创新上的统一协调方面,张松茂是最大的成功者。雅者称其高,俗者谓其美,这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正如林墉所说“画到慰藉千家万户心,不悖于画旨,也无损于画道,更不辱其画品”。张松茂正是如此,以其大师的闪光智慧,完美健全的文化人格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在多次匆匆出访他国的应酬之余,张松茂以其创作的丰收,为国家赚取了大笔的收入。1988年初,张松茂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张松茂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他先后担任江西省政协委员、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景东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顾问。2011年9月24日上午,景德镇市第一所公益性的社会办学陶瓷艺术类职业培训公益学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陶瓷艺术培训中心[4],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景东陶瓷集团正式挂牌,56名热爱陶瓷艺术的从艺人员成为该校的高级班首届学员。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出席开学仪式并为培训中心揭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劳人保障局、市文联等相关单位领导和负责人及陶瓷学院和陶瓷艺术界教授和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张松茂说,陶瓷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需要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将瓷都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发扬光大。创办培训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有志于发扬光大陶瓷艺术的年轻人,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从艺数十年积累起来的陶瓷艺术创作经验和技艺,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传授给他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传承并发扬光大陶瓷艺术作出贡献。揭牌仪式上,陶瓷学院领导、宣传部领导对张松茂大师义务兴师办学,无私传授技艺的艺术家风范和精神给予了积极肯定,称赞其为我市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市社会办学培养艺术人才一个新创举,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据悉,该艺术中心为公益性的培训学校,所录取的学员全部免费入学,并为学员提供免费午餐,首届开班3个,学制一年。艺术培训中心除张松茂亲自授课外,还将聘请陶瓷学院的专家教授不定期来中心授课辅导。1959年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1988年4月,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张松茂功底深厚,成就极大,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张松茂作瓷画亦作纸画,主工人物画,擅画山水,兼长花鸟画日用陶瓷花面设计和大型陶瓷壁画创作均有上乘之作。曾连续两年去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临摹馆藏精品和传统纹样。善于吸收民间艺术中诸如青花、半刀泥、影青刻花、珐琅彩、剪纸、年画、石雕、木雕的工艺特色,借助摄影、油画的表现技巧,研习金石、书法,他艺趣广泛,技法精深,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境。他的作品光彩夺目、品位高、时代感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花木兰从军》、《三顾茅庐》、《黄山飞瀑》、《井冈春色》、《百花争艳》、《松鹤延年》、《和靖咏梅》、《春讯图》等,被中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争相购藏。显示出张松茂技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1997年张松茂设计的《紫归牡怀图》,为江西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珍贵礼品。他与日本著名陶艺家浦上善次联袂创作的巨幅瓷壁画《庐山骏马图》,成为名扬海内外的艺术瑰宝。他为美国布莱法福特公司创作设计的《北京颐和园》和《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行销世界各地。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工艺珍品收藏,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交付,最终以1300万元(含税)人民币成交。继《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创纪录的天价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曾龙升,字龙生,江西省丰城县人,生于l901年,卒于1964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雕塑名家。曾拜游长子为师,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几位兄长均从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立体雕刻这门艺术。14岁时由叔父带到景德镇,在制瓷作坊学习陶瓷雕塑。由于他学习勤奋,技术进步很快,早年创作的《西藏佛》、《十八罗汉》、《济公》等作品,深受人们青睐。尤其是他创作的《孙中山》瓷像,更是生动逼真,该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建国后,他的创作热情更旺,l959年他创作的《天女散花》、《汤显祖》、《文天样》、《王羲之》、《屈原》、《陶渊明》等一批瓷雕被选往北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其中尤以《天女散花》塑得最佳,他匠心独运,让天女站在随花飘逸的花篮上将千万朵鲜花散往人间,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给人以许多美好而幸福的联想。他运用捏、缕、锒、塑综合技法制成的瓷质。《仙鹤雕塑瓷》:仙鹤是丹顶鹤,古人以它为仙禽,称它为仙鹤。仙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仙鹤4月初开始择偶。每天清晨或傍晚,人们常能听到它们发出的求偶声,叫声频繁响亮,可传二三千米远。在选择终生伴侣时,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总是“嗝——嗝”叫个不停;雌鹤则翩翩起舞,报以“嗝啊——嗝啊”的回答。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一旦婚配成对,就偕老至终,是鸟中的好夫妻,是情中的忠贞鸟。该作品生动逼真、寓意吉祥吉利。是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吉祥吉利鸟,仙鹤象征着幸福美满!仙鹤象征着吉祥如意!仙鹤象征着爱情忠贞!仙鹤象征着生命长寿!该作品在世界艺术博览中心:世界陶瓷艺术博览会上荣获“世界雕塑瓷金奖”。该作品现珍藏在:世界收藏家协会。他的《年年有鱼雕塑瓷》: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该作品生动逼真、寓意吉庆,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吉言作品之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鱼趣,鱼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吉祥、带来了美好的祝愿,鱼代表生活富足,年年都有多余的财富。该作品在世界艺术博览中心:世界陶瓷艺术博览会上荣获“中国雕塑瓷金奖”。该作品现珍藏在:世界古玩城国际集团。《大龙船》,更是盖世之作。龙船长120厘米,宽30厘米,高56厘米。船上塑制了150多个现代各族人民的形象,人物虽高不过2.3厘米,却眉目清晰,各显风姿。《大龙船》问世后,不仅轰动了整个瓷坛,而且震惊了国内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大龙船》作为我国的国宝之一,现陈列在景德镇陶瓷馆内。1960年田汉到景德镇观看了曾的作品后,挥笔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诗,诗曰:“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1959年曾龙升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美协主席等职。1960年田汉到景德镇观看了曾的作品后,挥笔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诗,诗曰:“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1959年曾龙升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美协主席等职。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郑邦谦,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个人简历:1994年-1997年,连云港赣榆广播电视大学 财务会计 中专 1997年-1999年,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 装潢艺术设计 大专 2015年-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中国书画) 本科 2016年-2019年,东华大学 美术 艺术硕士 1999年-2002年,上海和瑞设计工作室 设计 设计师2002年-2004年,上海真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 美术指导2004年-2012年,上海灵诺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设计 设计总监2012年-至今,上海动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设计 艺术总监重要参展:2012年,平面设计《红处方》其他, 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 铜奖2009年,平面设计《jeep 4x4》其他,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银奖2015年,平面设计《上妆服饰艺术展》其他, 2015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展 最佳奖(金奖)2015年,平面设计《南京1937》其他, 南京大屠杀国家死难者公祭日海报展 评审奖2015年,平面设计《上妆服饰艺术展》其他, 台湾国际设计竞赛 评审特别奖2015年,平面设计《上妆服饰艺术展》其他, 丝路精神首届国际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 优秀奖2016年,平面设计《城市目光上海当代艺术展》其他, 上妆服饰艺术展 金点奖2016年,平面设计《城市目光上海当代艺术展》其他, 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年展 优异奖2009年,平面设计《三点水》其他, 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入选2010年,平面设计《天亮说分手》其他, 捷克布尔诺国际海报双年展 入选2016年,平面设计《我在故宫修文物》其他, 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 入选2015年,平面设计《上阳台》其他, 波兰戏剧海报展 入选2010年,平面设计《乐行界》其他, 俄罗斯金蜜蜂国际设计展 入选2004年,平面设计《等待戈多》《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2019年,平面设计《城市目光上海当代艺术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入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志和,男,1959年11月生,南通市人。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美协理事,民建南通市书画院副院长,南通书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入选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多次入选省美展并获奖。大量作品先后被北京、上海、江苏等省级以上出版社、杂志社编辑出版。  主要展览及获奖情况: 1.中国画《爬雪山》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术作品展”(2012年,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获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览”银奖。 2.连环画《西厢记》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获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省美展”优秀奖。 3.插图《三国演义》人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4.中国画《纺线图》获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省美展》三等奖(1991年)。 5.中国画《牧羊图》获江苏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纪念“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省美术书法摄影展》铜奖。(2000年) 6.中国画《拓荒图》入选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江苏省美术节》。(1998年) 7.连环画《牡丹亭》入选江苏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省美展》(2004年)。 8.中国画《演操图》入选江苏省体委、省美协主办的《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展》(1997年)。 9.中国画《垂钓图》入选江苏省文联、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主办的《江苏历代人物画高层论坛暨江苏当代人物画名家邀请展》(2011年)。 10.中国画《大会师》入选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省美展》(2014年)。 11.连环画《官渡之战》获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美协承办的《首届“江苏美术奖”美术作品展览》提名奖。(2016年)

    居住地区
    江苏/南通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左文汇,江苏省建湖县人,1949年出生,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作品曾先后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北京首届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作品展》、《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展》、《21世纪澳大利亚中国画展》、《世纪·中国风情全国中国画大展》、《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1年全国中国画大展》、《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等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国画家》、《美术大观》、《美术世界》、《中国书画报》、《花鸟画研究》、《当代美术》等多家专业报刊发表介绍,编入数十种画集,并获得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等殊荣。

    居住地区
    江苏/盐城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