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周杏生(1922—)江苏吴县人。擅长连环画。1950年任上海连环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1960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连环画有《桃李劫》、《黄巢起义》、《赵一曼》《杨家将》、《血泪仇》等。周杏生1922年3月出生于旧中国上海一个普通贫民的家庭里。青年时期在其兄周野生的影响下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生涯,后来又在中共地下党员沈凡,赵宠本的帮助引导下参加了“图文出版社”。1949年7月,赵宏本、卢世澄和他发起组织了“新声”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赵一曼》、《血泪记》、《团圆之后》(笔名:苏星)等40余部,1958-1960年他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班深造,师从潘天寿、黄宾虹大师,数十年来创作中国山水画数百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连环画画家,自学绘画,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永康人。上海沪闵中学一级美术教师。1972年起出版连环画《送鱼》、《诸葛亮》等55种。作品有《清兵入塞》、《激战黄龙府》分别获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三等奖,中国画有《胡公上书图》、《陆羽品茶图》等。出版有《徐有武画集》、《中国佛教图像解说》、《古代仕女画法》等。海派画家徐有武,1942年生于浙江永康。当时日寇的铁蹄正踏向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他父亲从上海逃回故乡,拿起笔画漫画,上街义务宣传抗日。获得县长亲书“唤醒国魂”的奖旗。徐有武秉承父亲的遗传基因,从小就爱画画,立志当画家,1958年初中毕业时,父亲被人陷害入狱。一个美好的家庭瞬间坠入地狱。生活的鞭子、政治的重压驱赶着徐有武走上了坎坷、曲折的学艺求生之路。重压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失学、失业促使他加倍努力。考美校落第,他在通知书上写下“现在不录取我当学生,将来我要去当先生”的誓言。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什么都讲出身成分的年代,一个黑五类的子女连进工厂当艺徒的资格都没有,想当画家简直就是做梦。求学无途,求师无门。上求碧落下黄泉,茫茫世界,除了白眼就是白眼,除了阻力还是阻力。他读《孟子》,读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盖其所不能”时,恍然大悟,原来千古以前先圣早就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成功者必先受煎熬!”他读《中庸》,读到“人以能之,已百人之,人十能之,已千人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于是他发奋苦练,画速写画到发狂,在酒糟加工厂当临时工时,将一肥皂箱旧发票当速写本,一个月里全部花光。从此,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的速写达到了能画下转瞬即逝的人物动态,还能轻松地默写。凭这点基础,他开始创作连环画。1964年画了一套短篇连环画,先投上海人美,后投辽宁美术出版社,均因家庭问题石沉大海。可是他发誓,要投稿四十次,直到出版为止.连环画大师1974年作品《血防线上》(合作)参加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展览并入选《全国连环画展览作品集》。1980年作品《王昭君》获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清兵入塞》(合作)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1986年作品《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1992年扇面《百子图》获首届春申扇文化交流“王星记杯”扇面书画作品评选绘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5年在上海朵云举办“六人联合画展”。1996年回故乡永康举办画展,8月赴泰国参加“黄浦画院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国画《胡公上书图》获“96友好市中国画邀请赛”一等奖。《陆羽品茶图》获“96友好城市中国画邀请赛”优秀作品奖。1997年上海茗缘举办徐有武画展。1999年参加上海艺会。2001年2月与汪观清等举办海上名家迎春画展,6月与邱受成等到举办书画联展。中国画《李白将进酒诗意图》入选“迎接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艺术展作品选”。《孙中山像》为上海中山故居收藏。《草圣张旭》为新加坡书法中心收藏。《猫蝶图》为新加坡乐龄书画会收藏。出版有《中国佛教图像介说》、《古代仕女画法》、《画猫创作与技法》等近百种。[1]连环画作品送鱼友谊水焦裕禄同志二三事黄道婆自知之明苗岭风霜金石为开偃旗息鼓石门平叛孙武演阵义送摇旗越王勾践王昭君识时务为俊杰包公铡国舅一字之差黄巢起义吕布与貂禅三气周瑜岳霆打擂大破石佛寺济公斗蟋蟀南天烽火齐天小圣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三国演义泪溅牡丹亭乾隆下江南相府幽魂孙子兵法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园丁之歌黄道婆清兵入塞谷城会献诸葛亮和尚戏乾隆康熙题匾喝退曹兵街亭失守葛洪挂碍关验诚心杨宗保之死闹京都妙计夺营盘平冤救母子起死回生术三擒刘香妙深夜救圣驾施法定洪水偷袭金江寨智破金印案包公疑案传奇宝壶盖的故事等等个人画展1992年赴新加坡举办“徐有武人物画展”并出版《徐有武画集》。1995年在上海朵云举办“六人联合画展”。现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画师,上海海墨画会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万古蟾(1900.1.18-1995.11.19),江苏南京人,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万籁鸣之孪生弟。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先后在本校、上海大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任教。1900年1月18日生于南京。1920年,自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在母校以及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西画教员。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与其兄弟一同创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其间万氏兄弟合作完成了中国首部无声动画《大闹画室》,他还独自完成了滑稽短片《一封寄回来的信》的创作。1930年,与兄弟一同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创作了《纸人捣乱记》。1931年,他们先后为联华影业公司与明星影片公司制作了《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狗侦探》、《民族痛史》、《龟兔赛跑》等多种题材的动画。1935年,创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前往武汉与兄弟会合,在这里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卡通室,并参与创作了《抗战歌》、《抗战标语》等动画。1940年,出任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主任,期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9年赴香港,担任长城电影公司美工科长。1956年,万古蟾返回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剪纸导演,并于1958年创作了剪纸片《猪八戒吃瓜》。此后他又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猴龟分树》、《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与钱运达合作导演)等众多动画片。他还曾担任过中国动画学会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1995年,逝世,享年95岁。2家庭背景万氏四兄弟出生于南京一个商人家庭。他们的父母一共生下十个男孩,其中三个出生不久即夭折,还有三个也因病先后去世,活下来的只有四个,这就是: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双胞胎),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从小就喜欢绘画。1919年,19岁的万籁鸣向上海商务印书馆投寄画稿,毛遂自荐,终于被录取在该馆美术部工作;不久,万古蟾考进上海美专西画科插班学习;万超尘则考进上海东方艺专装饰系。3主要作品1926年入长城画片室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1年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动画片。1935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0年与其兄共同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195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他创作的剪纸片,吸收皮影、窗花、剪纸等古老民间艺术,人物造型生动细腻,情调古朴典雅,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4所获荣誉<人参娃娃>于1961年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1979年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金色的海螺》于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剪纸片<渔童>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万超尘(1906.10—1992.10)江苏南京人。擅长电影动画。1923年肄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及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装饰画系。1946年赴美国考察,参加美国电影工程师协会为会员。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广告片美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美术片作品有《小小英雄》、《骆驼献舞》、《机智的山羊》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沈之瑜(1916.5—1990.12)别名茹茄,浙江杭州人。擅长油画、美术史论。1935年毕业于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助教,《滨海报》编辑,华东军政大学文工团团长,文化局局长,上海博物馆馆长。论著有《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伟大的中国青铜艺术》、《倪瓒“渔庄秋霁图”解说》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克弱(1916.8—2001.1)别名刘圻,河南淮阳人。擅长年画、动画。1936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学习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事解放军部队美术工作。历任《战士画报》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导演、编剧等职。作品有《司马光破缸救幼童》、动画片《人参果》、《大闹天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孙浩然(1910.9—)别名古巴,江苏无锡人。擅长舞台美术。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本薛文尼亚大学研究院。1952年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舞美设计有《无事生非》、《关汉卿》、《星星之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21年生。山东五莲县范家车村人。擅美术理论。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生前就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美术。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美术。1950-195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海军画报》社担任见习编辑。1954-1957年转业至上海房地产管理局先后任教育科、宣传部科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1988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副主任。1987年,荣获首届韬奋出版奖。经手编辑了大量美术普及读物,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美术创作。曾发表《水仙图》、《猪仔晒阳图》;为《沈迈士画集》写代序,题为《画要有刚劲之气.不可有媚态》;在《新美术》发表论文《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绘.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另与人合编《中国美术全集》之《古代版画》专册,并编有百余万字的《古画汇览》一书。其版画、国画、水粉画作品多次选入各级展览。其父范予遂,曾任国民党山东省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建国后任民革山东省主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作品有《红梅时节》、《水满鱼肥》、《太湖之歌》、《漓江雨后》、《故乡》、《晚泊》、《山童》、《牦牛图》等入选全国美展,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所作兼取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画的特点,笔墨豪放,意境清新,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亦擅剪纸。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林曦明作品选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共四卷。1993-1994年度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他“世界杰出贡献奖”以及“20世纪成就奖”。其传记入编《世界名人传记》、《国院精英名人录》,第11版《世界名人500位》等。林曦明的父亲是位民间画匠,受地方民俗影响和家庭熏陶,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随父学艺期间,林曦明先生接触了各种民间绘画艺术,其中有庙宇中的大壁画、戏台上的平池装饰画,直至民间嫁娶所用器具的金漆彩绘,这些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1942年18岁的林曦明到温州跟随苏昧朔先生学习中国画、书法和诗词,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受益终生。1955年师从王个簃先生研习书画,广泛学习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同时研究现代绘画。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农村新窗花集》及诗歌插图多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的童年是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他最早从事艺术创作的是剪纸,用于春节的龙灯装饰和婚事中的礼花。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10余岁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16岁后,他正式师从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苏昧朔,字融和,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苏昧朔先生,才在真正意义上给林曦明打下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在先生的指引下,他临摹了许多古画和小说中的人物秀像,兼习书法和诗词。1946年,林曦明20岁时,在温州“神州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表现民间风俗(如街头卖艺、渔、樵、耕、读等)的中国画百余幅。现在能够看到作于这个时期的《关公读春秋》和《执剑钟馗图》,颇能显示他在人物造型和笔墨上的悟性与才华。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他曾师从王个簃先生,从而在书画诗词方面的研习更深入了一步。通过王个簃先生,他开阔了画学的视野,广泛临习了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多门派的艺术,并有幸与林风眠、关良先辈相识,结为终生师友。不可否认,林曦明日后的简笔大写意山水与人物,都曾从缶老的笔墨中得到过许多雄健豪放的流风遗韵,而他能密切接触到的吴湖帆、贺天健又在笔墨上给他以秀雅温润的滋养,这无疑是林曦明在雄健豪放之外又能糅入风雅秀韵的重要条件。50年代初,林曦明主要精力投入在剪纸上,对于中国画尚处于沉潜的研习状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他艺术的转换期。1959年,他不仅有中国画人物作品《炉前》和《青年工人》参加上海解放十周年画展,而且还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林曦明山水写生观摩展”。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1年,林曦明因周总理指示为上海六大宾馆作布置画的契机而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这一时期,他为了丰厚自己的笔墨底蕴,而意临了一些齐白石的人物画和永乐宫壁画,这在他的《东方朔偷桃》、《无量寿佛》、《罗汉图》、《道观配乐图》和《临永乐宫壁画》中可以直接看出。笔墨的历炼,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也成就了他在1973年创作的《太湖之歌》、《洞庭桔子红》和《柳荫渔歌》这几幅在当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也可以说,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政治化岁月,在客观上也扩大了林曦明的山水画视野,那些为反映革命圣地而得到的外出写生的机会再次赋予他的山水画以清新的意境。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80代是林曦明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期,他的简笔浓墨山水几乎成为人们识读林曦明山水的一个符号。从师承关系来说,这个时期在人物画上,他更倾心于关良,崇尚关良先生在戏曲人物画方面表现出的简练与童稚之趣。在山水画上,他意临了一些黄宾虹的作品,构图上,他试图放大黄宾虹山水画的某些局部;笔墨上,他试图将黄宾虹的破墨与宿墨予以重新整合。黄宾虹和关良是他终生仰慕的先生,他似乎是在敬仰中吸收着他们的艺术养分并渴望化为自己的某种趣味。林曦明简笔水墨山水的醇熟,在八十年代前后就产生了影响。七十年代末,他的作品在《美术丛刊》专题发表时,就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他成为当年海派画家中一个面目较新的山水画家。而且,那是一个对传统中国画提出质疑、否定并孕育着中国画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反叛传统,现代水墨概念由此提出,水墨与媒材的自身价值凸显而出。也许,正是处于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林曦明简笔浓墨山水所凸显的视觉形式、所具有的替代皴和线的具有现代水墨特征的中国画探索才能被现代性的审美价值所肯定。毫无疑问,林曦明简笔水墨个性的形成不仅是他个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精神与艺术思想的体现。90代及90年代之后,林曦明的个人风格愈臻鲜明和完备。在人物画方面受林风眠影响,画了多幅风眠式的仕女画。这些作品墨韵淡雅,线条虽也像风眠师那样流畅洒脱,却也增加了中国画用笔的意味与韵致。他晚年的人物画更加减略概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不论《双休日》对于情侣休闲生活的捕捉,还是《柳荫捕鱼图》对于儿童捉鱼趣味的描绘;也不论《林海雪原》从传统题材的翻新,还是像《杜甫诗意》那样表现古典诗词的意境,用笔则减到不能再减,用线则灵动洒脱,用墨则淡雅清透。他的人物画完全从传统变出,既吸收了关良的稚趣,也融合了林风眠的洒脱,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上也是别具一格。山水画上还是八十年代风格的延续,一方面简笔浓墨的山水更加简洁,像《野渡》(1990)、《水乡》(1994)、《漓江春色》(1995)和《漓江》(1997)等作品,将山水简化为几个墨块,而且用墨也极其滋润,由此彰显出墨块之间的形式意蕴。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形式构成,比如,在《初秋》、《柳荫牧牛图》和《柳条轻风》一些作品中,他将柳树枝条的线和叶片的点有机地组合为点与线的关系。显然,由构图的简化而引发的对于山水视觉形式的凸显,已成为林曦明山水画的重要特征,而笔墨又是提升他这种视觉形式审美品格的重要条件,在他这种简化的甚至带有黑白关系的图式中,既有墨润渗化、湿润淋漓的大水大墨,也有苍劲浩荡、浑漭朴实的枯笔渴墨。他的简笔山水如果没有由笔而产生的墨与水的动感、速度和变化,那将会逊色得多。林曦明出生于浙东,是个地道的江南人,因此画面里充满了水的灵动和水的秀韵;他后来长期工作生活于上海,并受教于林风眠、关良、吴湖帆、王个簃等海上名家,笔墨里承传的是海派绘画的神髓,故有海派画家的韵致与风范。但他的画风又以简笔浓墨出之,在海派诸家中显得大刀阔斧、豪情奔放、气象磅礴,似乎又不尽同于海派的儒雅温婉、工谨秀丽。他归于海派,却又显得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他跳出了海派囿于一隅的局限性,他的艺术成就正在于八十年代和整个中国画变革求新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有李可染积墨山水的浓重滋润,也有石鲁逆锋颤笔的峭拔伶俐,还兼得像吴冠中那种对于视觉形式与结构的敏锐与自觉。他既和他们有些相近,但又不全似,这正是他的艺术个性,也是他的艺术探索所体现20世纪山水画的现代性转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慕白(1913.8—1991.4)浙江海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年画。1928年入上海稚英画室学习月份牌年画。他和金雪尘两人为“稚英画室”的顶梁柱。“稚英画室”早期,由杭稚英画月份牌中的人物,金雪尘为之配背景。后来李慕白的人物画得越来越好,杭稚英就让李慕白同金雪尘搭配合作,自己退居组织指导构图,担任对外联系工作。杭稚英对李慕白尤为重视,将自己的小姨嫁给李慕白,结为姻亲。1931年李慕白从师杭樨英、陈秋草学画。1949年后曾参加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室内壁画创作。1954年受聘为上海画片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1956年受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并创办慕白画室,培养青年年画作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1—1952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奖;《采莲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武松打虎》1961年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与金雪尘合作的《女排夺魁》获1983年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一等奖和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章。1985年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荣誉奖。有《李慕白、金雪尘年画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