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罗映球(1914.9—)广东兴宁人。擅长版画。30年代初与罗清桢、陈铁耕等从事木刻活动,1949年后任中学、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从事业余美术创作,并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梅县地区文联副主席。作品有《歇晌》、《水边》、《学校红砖场》等。1914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兴宁宁新镇大路村。父罗兆泉,泥水匠;母赖满招,务农。1928年15岁,学刻印章。1929年16岁。1月至2月,鲁迅以“朝花社”名义出版艺苑朝华画辑《近代木刻选集》(一)(二),拉开绍介创作木刻的序幕。1931年毕业于以彩小学。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标志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开始。“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考入兴宁县立一中,拜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为师(渊公当时兼任兴宁一中学监),得到何老先生的悉心载培和教导。后毕业于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美术教师刘汉光辅导其学习中国画,带领出外写生。1934年在永和补习馆补习至1935年,期间,结识画家傅思达,绘画受其辅导。1936年开始在文宇小学任教。结识罗清桢,受其影响,开始木刻创作。在上海《大公报》发表木刻作品多幅,其中有一幅反映工人失业自杀的作品《失业者》。有作品《骨肉流离道路中》等。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与“兴宁抗敌后援会”,绘制国难地图等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在兴宁义正小学当美术教师。暑假,与同学曾铎良、罗文耀在兴宁东门的立范小学举办三人联展,画展内容以宣传抗日为主,大部是漫画和一些木刻国画。有木刻作品《作罗映球亲赠革命导师何子渊《木棉报春》坊》。1939年1月,罗映球有感于早年就读兴宁一中之时,自己不仅在思想上受到革命导师何子渊的熏陶和启迪,而且在学业和生活上,亦得到何老各方面的关怀和接济,感慨良多。特披衣秉烛,作《木棉报春》一幅,亲手赠予子渊先生,聊表对渊公的崇高敬意。并欣然接受渊公嘱托,与子渊外甥王立会面,并每周六指导王立木刻。冬,与王立、王建华主办了《诗与木刻》三期。【王立,广东兴宁人。1943年参加中国木刻研究会。曾任广东画院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何子渊第八的妹妹之长子。】同年,大女儿出生。与原配陈氏生。6月下旬汕头地区大部分沦陷,未沦陷的兴宁梅县遭日机轰炸。创作木刻《抢修敌机炸毁的桥梁》。1940年在梅县举办个人国画展。启文中学的校长观展之后,遂生聘教之意。有木刻作品《强迫捐饷》。1941年在梅县启文中学(1949年后改为隆文中学)任教。为启中壁报绘制抗日漫画。有木刻作品《在敌人的铁蹄下》。受邀兴宁防空指挥部画地图。刻了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发表在《防空季刊》上。出版个人画集。《木刻选集》的出版1942年与罗戈汉、罗鸿万、张绿波等出版《木刻选集》。11月,罗清桢病逝,参与张罗后事。经曾铎良推荐,国民革命第九集团军云南大理部队军长钟彬(兴宁岗背人)邀为美术干事(有关资料称为总政治部工作队漫木宣传队队长),但因晕车厉害,未能到任,途中到了韶关就留在另一国民党部队搞木刻,宣传抗日,一起工作的有李桦、梁永泰、吴忠翰。负责出版《前哨》、《战地画刊》、《铁笔新选》、《现代将领集》等。1944年在宁中中学任教。《口甜心剑》、《迫粮》、《抢修桥梁》等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为其编辑出版了《旅途拾零》等4册木刻选集.1947年有木刻作品《母子》。1949年春,在兴宁梅兴中学教书。6月,任兴宁文教科宣传干事,绘制毛泽东、朱德画像以迎接解放军进城。陆续创作木刻中外革命伟人像。随后参加宁新区工作队。最后回宁中中学任教。11月有木刻作品《鲁迅遗像》发表在《新兴报》上。1950年创作《迎丰收》、《山区闹高产》、《冬种》、《我为队里放鸭》、《昔日荒地》等作品。8月完成出版《中外革命伟人版画集》。二女儿罗秋苹出生。与刘嫦英生,刘1926年出生,与罗映球1943年结婚。1954年三女儿罗秋苑出生。1955年版画《把青春献给农村》、《古松荫下》、《积肥》、《垦荒》、《劳动日》等送广东省参展。《古松荫下》送墨西哥展出。1956年加入广东美术家协会。当选兴宁政协常委。10月,作品《歇响》入选全国第二届版画展展出。11月,作品《把青春献给农村》入选华南版画展在广州、南宁展出。长子罗秋波出生。11Q2CrQ_x000e_1957年在宁中中学执教,先后培养了曾道宗、潘晋拔、陈其旋、罗幼新、陈伟巨、张治平等,他们后来都成为画家、美术教育家。1958年创作巨幅版画《水口大桥工地》。1959年版画作品作《学校红砖厂》入选第四届全国版画展。_x001d_1960年在兴宁师范任教。创作完成《合水水库》、《黄陂运河》、《水口大桥》、《横湖新村》等巨幅版画在上海展出,评价甚高。《喂牛》入选“北京广东四川版画展。创作《水闸工地》、《当它未出工的时候》、《劳动日》等,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文艺》发表。作品《边地鲜花》组画送澳大利亚展出。作品展览1962年次子罗秋帆出生。有版画作品《田间归来》、《夕阳西下》等,风格抒情优美。1964年有版画作品《合水之夜》、《渔汛季节》、《耕山》等。1965年有版画作品《开春》、《田间》、《喝》等。1966年有版画作品《堤上》。文革开始。1968年下放合水“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被迫退职。从干校回家。从事民间艺术。1972年落实政策,复职,在叶塘中学任教。_x001f_1973年有版画作品《丰收的日子》。1975年有版画作品《客家三月》。1976年作品《鲜花》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四川广东浙江三省版画展”展出。作品《山区新平原》入选《广东版画选集》。1979年多次到四望嶂矿区体验生活,写生画画。创作《煤山》《大道朝阳》。作品《大道朝阳》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卅周年全国美术展览》。10月,在新会参加广东省美协举行的版画家座谈会,提出成立清桢版画会的建议,获赞同。出任梅州市文联副主席。1980年退休。3月,出席广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6月,兴宁美术界成立“清桢版画会”,任该会会长。加入兴宁民盟,任副支委兼组织部长。1981年主持编辑《清桢版画会黑白版画选》。版画作品《家乡》、《添砖增瓦》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1982年1月《三老画展》(马玉书、罗映球、李希濂)举办。10月《清桢版画会黑白版画选》第一集出版。骑自行车到霍山写生,往返180公里。徒步登上1000多米的铁山嶂写生。从1975年至1982年每年定期于7月到8月,被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协抽调为版画骨干作者,组成创作组赴省内各地采风深入生活,创作版画。1983年元旦,中国版画协会、梅县地区教育处文化处在梅州文化馆联合举办《罗映球版画展览》。5月,李桦到汕头澄海为潮汕版画会讲学,受邀请前往参加。10月,42幅作品参与广东省美协在广州举办的《罗映球、陈望、黄树德、阿涛、陈柏坚版画展》。版画《八乡山》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客家农村》入选广东省农村农场新貌画展。获梅县地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香港《晶报》、《大公报》发表其作品专版,刊发作品17幅。作品《山村明珠》、《绿竹丛中》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3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4年末至85年初,兴宁市政协组织5人到北京参观全国美展,与著名版画家古元会面,古元为其题词“硕果累累,刀笔生辉”。前往广州参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兴宁政协举办罗映球从艺5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罗映球从艺50周年版画展》。香港作品展1986年8月前往香港,参加香港中华总商会嘉属同乡会举办的嘉应书画研究会书画展活动,有版画作品8件在画展中展出。《罗映球版画选集》、《清桢版画会作品选》在香港印刷出版。版画作品《嘉应风光》、《重披新装》、《新生》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11回“日中交流美术展”,《嘉应风光》获横滨市教育委员会奖。《重披新装》入选广东省1986年市(地)美术作品调展暨各市(地)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八乡山》和《新四军重建军部》被新四军纪念馆收藏。1987年1月获中共梅县地委、行署表彰。5月,版画作品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12回日中交流美术展和现代中国·国画版画展览会。木刻作品《骨肉流落道路中》、《抢修敌机炸毁的桥梁》等5幅参加广东省纪念七七抗战50周年回顾书画展。12月在兴宁县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文联荣誉主席。1988年版画作品《多出良材》入选广东省美协举办的“绿化广东”画展。1989年完成巨幅版画《百牛图》、《嘉应风光》两幅分别为25厘米×1080厘米、30厘米×1000厘米。1990年7月,往广州参加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新兴版画60周年”大会上,获得新兴版画贡献奖。因经济拮据,无法前往北京参加活动和领奖。6月,中国版画家协会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在珠海为其举办罗映球版画展。再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荣获梅州市文艺梅花奖。从1986年开始连续三次获此奖项。1993年有版画作品《合水湖畔》入选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协举办的“建国44周年纪念版画展”。1994年8月至10月前往肇庆写生,11月往桂林漓江、柳州等地写生。版画作品《合水湖畔》、《山村明珠》、《绿竹丛中》入选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美协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美展。1995年版画作品《长空雁叫霜晨月》入选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美协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美术书法展”。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王琦为即将于1996年举办的罗映球画展题词“艺术之树常青”。V_x001e_@`aQWK1996年中国版协、广东省美协、梅州文联等举办“罗映球从艺60周年画展”。1997年版画《山里的活力》在“新西兰书屋作品展览”展出,收入《新西兰首届中国书画展作品集》。8月,在兴宁举办木刻培训班。1998年梅州画院、兴宁市文联合编出版《罗映球美术作品选》。7月,在兴宁举办版画培训班。1999年版画《春风又绿客家村》在中共广东省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美协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美展”展出。2001年版画《红军不怕远征难》选入“深圳市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一周年书画展”入选《讴歌深圳,爱我中华》大型画册。中国画《报喜图》参加“庆祝澳门回归书画展”收入《澳门回归书画集》。版画《山高林又密》入选广东省庆祝建党80周年美展。兴宁市政协、文联举办“罗映球李梦九书画展”。2002年版画《在高高的山岗上》入选2002届广东版画展。2003年8月《罗映球画集》出版。版画《在高高的山岗上》被何香凝美术馆收藏。2005年3月,作画拿颜料,不慎跌到,住院1个月。8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著名版画家罗映球从艺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在兴宁举行。2006年3月15日在兴宁逝世,享年93岁。2007年梅州画院、清桢版画会出版罗映球美术作品纪念专刊。4月,版画作品《牛群》及《罗映球画集》被泰国国家美术馆收藏。7月广东美术馆举办“雕刻时光--罗映球的版画艺术”展览,出版《雕刻时光·罗映球的版画艺术》画册。广东美术馆收藏罗映球版画作品50件。2013年8月5日至14日,中国美术馆将举办“铁笔如椽——罗映球版画艺术展”。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广东省委宣传部、梅州市委、梅州市政府主办。中国美术馆届时将收藏罗映球作品200余件。[1]与著名画家王立等人一起倡导、组织,于1980年6月成立了清桢版画会,影响波及广东、江西、福建、新疆等省(区),培育了陈庆雄、陈诚谋、刘可为、肖希正、李道祥等一批有作为的版画家。其事迹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版画年鉴》、《中国美术辞林》、《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人物生平作为老一辈艺术家,罗映球先生一辈子没有担任过美术界任何重要的领导职务,然而作为艺术家他却以上千件反映社会生活变幻的木刻作品和难以计数的国画作品,而成为中国社会70多年沧海桑田的鲜活见证。罗映球先生一生没有创作出在现当代美术史上能引起重大争议或重大反响的木刻作品,却在致力于版画民族性、地域性风格的探索道路上执着前行,一枝独秀,为人们今天进行岭南地域性版画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范本。罗映球先生一辈子生活在贫困的粤东北山区,70多年艺术生涯中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当家作主的欣喜,政治运动的冲击,解放思想的自由,期间有不少能改变罗映球先生人生境遇的机会,然而他却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几乎半封闭式地生活在农村的老屋,领着当老师的微薄薪水(直至逝世也未超过千元)择“艺”而固执,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富有浓郁客家山区生活气息的木刻作品,并自创“循刻法(减板木刻),而这一技法手段在中国版画发展过程中竟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张新英)。70多年间美术界各种艺术思潮纷至沓来,风格轮替,争论不休。而罗映球先生却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要“对得起人民”的责任,无论是对家乡的山乡民风,农家六畜,瓜果松木,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无一不用质朴的写实手法,充满情感的表现,直至生命结束。这70多年罗映球先生的人生和艺术沿着一条清晰的轨迹,从起点到终点,从未因外界干扰而中断或偏离。这就是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的“为社会,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原则。罗映球先生带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情感,在“为社会,为人生而艺术”的感召下,雕刻作品,雕刻人生。古人用“择善而固执之”来劝谕人们坚守自己对美好事物的选择,对信念的坚持。艺术家罗映球先生把“为社会、为人生而艺术”作为“善”;客家人罗映球先生把对家乡山川民风的深沉情感作为“善”;以平和的心态、敦厚的表情,用客家人的坚韧固执了一生。

    居住地区
    广东/梅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汕头市、广东潮阳人。1968年入伍,为海军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美术员。1972年调任总政治部解放军文艺社美术编辑。1980年转业后为汕头画院专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汕头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选第6〜10届全国美展;入选第10〜18届全国版画展;入选第2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获第7届全国美展银奖、第12届全国版画展银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庆祝建国45周年美展金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曾在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画院等举行个人画展,出版画册多集。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许钦松,男,1952年5月出生,广东澄海人,1985年2月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大普学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一级美术师。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许钦松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画家许钦松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连续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入展与收藏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连续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等多项大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原中国版画家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山东翰墨缘画廊等机构所收藏。个展与联展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1998年12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跨世纪之星——许钦松版画展”。2002年6月举办“许钦松山水画展”。2004年10月在广州华艺廊举办“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山水画展”。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会场外厅。2012年4月17日至4月2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广东省人民政府等多单位联合主办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并于5月29日至6月24日移师广东美术馆继续展出。2012年5月3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参观许钦松画展。并给予画展高度评价。附画集出版情况:《许钦松版画集》(1975—1998)岭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华艺廊丛书)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许钦松》香港八龙书屋出版,1989年出版《许钦松山水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许钦松》(广东美术家丛书)岭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主要作品《潮的失落》、《心花》、《个个都是铁肩膀》、《诱惑》、《天音》、《南粤春晓》、《岭云带雨》、《高原甘雨》、《甘雨过山》、《云树凌然》、《谷底腾云》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许川如(1941.8—)广东澄海人。擅长版画。历任澄海工艺一厂美术设计、澄海县文化馆干部、广东省澄海县文联副主席、汕头画院画师。作品有《甜遍江南》、《十里菱香》、《几度秋风》等。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冯兆平1943年生,男,汉族,广东省阳江市人,1962年毕业于广东湛江艺术学校美术专业。现任湛江市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画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及第七、十二届全国版画展。其中代表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百年版画》、《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选》、《中国当代版画》、《中国水印版画》、《今日中国美术》。出版有个人专集《冯兆平》、画册《冯兆平版画选》、画册《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丛书——冯兆平》。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专题片《一个画家的乡恋》,个人艺术简历编入《中国现代版画史》及多种艺术家辞典。其作品主要被欧洲木版基金会、日本村上美术馆、日本中日友好画廊、韩国木版文化研究所、神州版画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等收藏。2主要参展1974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77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80年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8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81年第七届全国版画展;1981年第二届亚洲现代美术展(日本福冈)1982年第六届挪威国际版展(挪威);1983年第八届全国版画展;1983年中国版画展(丹麦);1984年中国版画展(加拿大);1986年第九届全国版画展;1987年中国现代版画展(日本东京都);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0年第十届全国版画展;1992年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1993年中国版画版种大展;1994年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7年波兰国际藏书票展(波兰华沙);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年中国当代版画展(西班牙马德里);2000年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2000年中国百年版画展;2002年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2003年中国当代木刻版画展(大英博物馆)。第十届全国美展个展:1993年渔港情思——冯兆平版画展(广东画院);2002年冯兆平国画展(潮洲华声艺术馆);2003年南海潮——冯兆平国画展(青岛博物馆)2003年参加中国当代木刻版画展(大英博物馆)、举办“南海潮—冯兆平国画展”2004年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5年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国画展主要获奖1990年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1年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1995年日本村上美术馆优秀奖;1995年中国藏书票龙、书专题展银奖;1998年第七届全国藏书票展银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居住地区
    广东/湛江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朱天玲(1947.5—)广东兴宁人。擅长版画。1969年开始美术创作,曾在广东新丰县文化局负责群众美术工作。现为广东省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美术编辑。 作品有《天山南北》、《岭南三月荔枝红》等。 

    居住地区
    广东/深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陈克平(1952年—)江西临川人,擅长版画。1977年毕业于江西文艺学校美术科,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版画系。1989年毕业于该院版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作品《孤独者》参加第七届全国版画展。《海风·阳光》获第八届全国版展优秀奖。《晚风轻轻吹》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老墙》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老屋》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出版有《陈克平全心油画集》。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夏立业,全军高级艺术职称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美学会常务理事,原广东舞美学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35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市桓台县。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分配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工作。1963年调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工作,历任舞美设计,舞台队长,艺术指导等职至退休。1960年设计河北梆子剧《杨门女将》(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实习作品,成绩优秀。1961年设计歌剧《刘三姐》,在浙江歌舞团演出,是毕业优秀设计。1964年设计话剧《南海长城》,参加北京会演,获中央文化部优秀奖,毛主席观看并接见,在《戏剧报》封面刊登设计图并有龚和德的评论文章。1965年设计话剧《带兵的人》,北京调演,获总政文艺奖。1965年设计话剧《英雄工兵》,北京会演,获总政优秀奖,《戏剧报》封面刊登了设计图1977年设计话剧《秋收霹雳》,在北京全军第四届会演获优秀奖,并在中央戏剧学院院刊《戏剧学习》上发表了《秋收霹雳》的论文。1979年设计话剧《神州风雷》,在北京参加建国三十周年会演,获一等奖。1981年设计话剧《北上》,在北京,上海演出引起轰动,杨尚昆亲切接见并设家宴招待。1982年设计话剧《祖国屏峰》,参加北京会演,获解放军文艺奖,记集体二等功。1982年设计话剧《南海长城》,《秋收霹雳》,《神州风雷》,《北上》,入选参加首届全国舞美展,并到日本东京展出。1983年设计话剧《马克思流亡伦敦》,参加北京调演,获鲁迅文艺奖。1985年设计话剧《南国的风》,获广东地方奖。1987年设计话剧《大趋势》,参加北京全军第五届文艺会演,获优秀奖。1991年在全国第二届话剧艺术成就评奖会上,获得金狮奖。1991年立二等功一次。1962年版画创作《傣家风情》参加北京春季美展。1963年版画创作《渠水长流》,《杨柳吐絮时》,《绿色山谷》,入选参加全军美展。1964年版画创作《收割忙》入选参加全国第三届美展,为中央文化部收藏,并到法国,德国,日本等十余国展览。1964年版画创作《槐花飘香蜂场忙》参加第三届全军美展,并载入全军版画集。1974年版画创作《喜送丰收粮》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1977年版画创作《椰林情深》参加全国美展。1981年版画创作《草原晨曲》参加全军美展。1985年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个人水彩画展。1987年在广州东方乐园举办个人水彩画展。1988年被总政聘为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89年立三等功一次。1991年油画创作《小院》参加中日合办的“中国的四季”美展获银奖。作品被日本东京美术馆收藏。1992年在山东淄博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国画展。1992年国画作品《仙鹤图》在全军书画篆刻大赛上获一等奖。1994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夏立业画集》1996年获广东剧协突出贡献奖。1998年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在山东淄博“桓台博物馆”举办个人油画展。2001年在青岛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展。2002年在青岛“黄岛艺术中心”举办个人油画国画展。2003年在广州“翰林斋”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展。2003年在山东淄博“桓台博物馆”举办个人国画展。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邓子敬,男,1943年12月生。海南琼山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班。现为广东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作品曾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其中《新医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喧闹的胶林》被天津美术馆收藏,《阳光下》入选1986年联合国举办的国际和平年美展,《胶林晨曲》获1983年全国农垦美展优秀作品奖,《幽谷饮鹿》、《椰村湖畔》入选1984年南斯拉夫举办的卢布雅国际展览,《椰香》获国际文化交流奖,《金秋银流千谷韵》获中日文化交流24回优秀作品奖。作品《江峡清流汇大海》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作品《雄奇独秀南海湾》获得“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金奖。已出版《邓子敬画集》、《邓子敬美术作品选》、《邓子敬黎族风情系列》、《邓子敬访塞浦路斯速写选》、《椰风海韵——中国山水画选》等画集。其传略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人大辞典》等。主要作品有:《喧闹的胶林》、《阳光下》、《胶林晨曲》、《幽谷饮鹿》、《椰村湖畔》、《椰香》、《金秋银流千古韵》、《雄奇独秀南海湾》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其敏,天津汉沽人。素描与版画创作艺术家。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汉沽镇上村(现为天津市汉沽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1950年入天津艺术馆美训班,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在中南美专附中任教,1958年随中南美专南迁至广州,从广美附中调任版画系执教,任广州美院版画系素描、水彩课并兼基础教研组工作,教授。1987年4月退休。刘其敏老师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月22日19时去世,享年81岁。代表作有《海滩上的防护林》、《万帆待发》、《盛夏》等,素描创作《蝉声起伏》及《建桥》组画等。出版有《刘其敏素描风景选集》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