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孙晓东,1956年生于沈阳,艺名:汲云、云翁、云水翁。斋号为散逸居主,戏虎堂,云水间馆。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辽宁画院一级美术师,辽宁画院国画、书法创作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性孤好静,喜慎思独悟,诗书歌饮,视闲居为乐。作水墨、书法、油画及抽象绘画,作品承接了中国水墨画大写意之力度及精神内涵,又有当代艺术的隐喻、象征、构成之意味。多次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重大美展,其中《鲁迅先生》、《故园幽事》获银牌奖、铜牌奖,《在北方》等三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应邀赴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1]艺术历程1963年—1968年在铁西区勋望小学,沈阳第四十一中学读书;1968年—1973年随父母下放到开原县清河公社三台子大队落户,并在开原前石台中学、开原县第一中学读书;1973年—1974年返回沈阳市,在沈阳市第八中学读书,1975年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法库县丁家房公社兴隆峪大队插队;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此期间专攻大写意水墨画,并考察河南、陕西、山西文化古迹,游历内蒙大草原;1982年作品《草原之子》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毕业作《海的女儿》在“美苑”上发表;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同年获学士学位,分配在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工作;1984年作品《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1985年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画家,开始水墨画创新探索,同时创作具有构成风格的作品《收获》、《暮归》《红衣少女》出版在《孙晓东水墨画选》中;与黄晓梅结婚,儿子方序出生;1987年创作《季节的转换》、《红衣少女》发表在《辽宁画报》上,并出版在《辽宁美术家作品选》中;三月赴辽西苏鲁荒地区参加扶贫工作队,一年有余。人生困扼时期,感慨颇多,每日读书作笔记;1988年回城后创作《温馨的午后》、《秋高》、《夜谷》、《早寒》、《山居破晓》,并撰文“辽西行”发表在“辽宁画报”;1992年五月作品《故土难忘》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同年美展”,北京展出后,又获省展二等奖;1993年二月作品《延安岁月》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获建党七十周年美展优秀奖;十月作品《故园幽事》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展”;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楹联书法展”;1994年六月作品《辽西故地》、《晋武陵》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十月国画《归乡》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十一月赴印度尼西亚举办“三人联展”;创作大量油画作品,《马耶勒故居》为画廊收藏。发表文字“彼乐土兮不思归”,介绍峇厘岛之行;1996年十一月赴马来西亚“聚雅庄”画廊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六月赴四川九寨、黄龙、青城山体验生活一个半月,每日写游记不缀;1998年四月赴新加坡参加“辽宁画院院展”;十月与黄晓梅离婚;十二月国画《亲恩》入选全军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9年四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二人画展,书法条幅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国画作品《白马秋风塞上》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张大千先生百年诞辰名家精品展”;六月“美术”杂志发表画作《吴昌硕肖像》;八月“美苑”杂志刊登论文“代山川而立心”及画作《雪村之恋》;九月作品《真的猛士鲁迅》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全国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展”获银牌奖,并出版画集;十一月“美术研究”刊登论文“精神的幻象”;2000年《虎憩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鑫光杯全国名家画展”获优秀奖;《踏雪寒梅图》、《昨夜之灯》参加“中国诗书画院建院十周年展”(中国美术馆);《故园幽事》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大展”,获铜牌奖;《徐青藤造像》入选“今日中国美术”第1卷;赴加拿大多伦多,在安省中国美术馆举办人个画展,加拿大“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北美华报”、“加华日报”均大篇幅介绍;入选“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妹晓彤赴加拿大留学;2001年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斋号“戏虎堂”;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撰文“笔墨随心,造境自由”;作品《路易艾黎与延安的孩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国画作品展”;《丰子恺先生》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双年展”。被评为一级美术师;2002年赴美国洛杉矶,凤凰城,纽约考察,参观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现代艺术馆、古根汉姆美术馆;2003年《鲁迅先生像》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画院双年展。儿子方序赴英国留学;2004年游历欧洲五国(荷、比、德、法、卢)。妹留学归来;2005年作品《白石山翁与南瓜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关东画派进京展”;《在北方》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写意画展”(深圳)在北京墨岚画馆举办个人画展;妹孙晓彤在北京798艺术区成立“红星画廊”,本人任艺术总兼,开始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与展览,先后多次参加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创作大量水墨人体、抽象水墨画;2006年应台湾师范大学之邀赴台参加“大陆名家画展”(国父纪念馆),游历台北、台中、阿里山、日月潭、故宫博物院;2007年随红星画廊赴西班牙参加“卡斯地亚——莱昂国际艺术博览会”。多幅水墨人体为友人收藏;考察马德里、毕尔巴鄂、巴塞罗那,参观多家艺术馆、博物馆,尤喜爱塔皮埃斯作品,对当代艺术更加有兴趣;辽宁画院院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在北方》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完成文学随笔“天惊地怪见落笔”、“诗思文脉,积健为雄”、“浪迹天涯路”、“大道至简”、“寂寞真岁月”、“虚度光阴”、“夜行机场”;2009年在北京当代艺术的聚集地宋庄成立“汲云艺术工作室”,同时完成创作《山翁晚岁》、《大孤独得大滋味》,郭子绪先生撰文“深于情者方始真”。儿子方序留英归来;2010年赴韩国昌原举办个人画展,完成《韩国孙汝珍小姐像》、《沈素英小像》,写下“寂寞真岁月”文字,刊于画展图集中;《山翁晚岁》参加第二届关东画派进京展。(中国军事博物馆)。几年来写下古体诗二十余首,刊于“中华博览”、“名家作品集”中。书法作品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参加展览,卖字;完成《萍翁的世界》组画,参加辽宁画院院展(辽宁美术馆);赴台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游历台湾南北;2012年完成《草间偷活——白石少年旧忆》,作品《屺瞻老人造像》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八荒通神”画展;[2]2013年五月”墨迹心痕——云翁书画展"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美术馆举办。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宋彬(1943.12—)辽宁复县人。擅长水彩、油画。1983年入沈阳市教育学院进修。曾任职于沈阳市美术设计公司,沈阳市工艺美术学校。现任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教师。作品有油画《向毛主席汇报》,水彩《人家尽枕河》、《秋雨过后》、《船》,国画《山村》,连环画《月球旅行记》等。

    居住地区
    辽宁/大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1958年12月出生于辽宁,1975年参加工作,现为武警总部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1986年为中国美协会员,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199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国岐(1942.8—)辽宁复县(今大连瓦房店)人。擅长油画。辽宁画院专职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附属美专。197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在辽宁画院任职至今。从事油画创作研究近四十年,十几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大展。油画《黎明》、《邱少云》、《诺敏河之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黎明》、《邱少云》入编中国革命历史美术精品集《光辉历史》。《邱少云》从1995年入编全国统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语文课本中作为独幅彩页,一直沿用至今,是一幅被刊印量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战争岁月》(合作)被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井冈山会师》被毛泽东故居陈列馆收藏。1985年油画作品《早学》入选亚洲艺术节,1990年油画作品入选欧洲艺术双年展,1993年《打羊草》入选中国油画年展,1994年《浴》入选中国油画双年展。近些年多次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北欧、台湾、加拿大举办个展和联展。

    居住地区
    辽宁/大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长春。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1986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9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7年为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1998年命名为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1991年评为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2年及1996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专家同时也被评为沈阳市优秀专家。现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文联顾问等。被聘为全国性美术活动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油画作品展的评选委员。几十年来致力于油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培养人才的教学工作。不同年代都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代表性作品。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70年创作大型油画《鞍山之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辽宁厅。80年代创作油画《曹雪芹》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北方四月》,《此地甚好--瞿秋白》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代的油画作品《残雪.早春》获全国油画精品大展的特别奖,(与广东美院院长胡一川教授共获园丁奖)。油画作品《皎月》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代表作品《难得余暇》,《圣山》,《神往情移》,《葵花,白猫和外孙》等。均参加全国重要美展的展出并获高度评价。并于1993年于新加坡,1995年于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举办画展。宋惠民教授对中国全景画艺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贡献。1986年至1989年末宋惠民作为创作组的组长领导全国九位油画家共同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幅全景画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127米X18米)添补了我国至此项目上的空白,并获文化部艺术科技一等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现已成为全国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处引发了中国全景画的崛起。至今全景画的创作与制作,鲁迅美术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实力雄厚的优秀队伍。1992年完成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请川江畔围歼战》获建军六十周年解放军文化艺术优秀奖。2000年完成我国规模,气势最宏伟的全景画,武汉《赤壁之战》全景画(135米X18米)。2001年与韦尔申同志共同主编巨型画集《中国全景画》,并获首届中国某某奖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重要论文《当代油画的思考》(一,二)《永不满足的希望》(评第七届全国美展)《恢弘.永恒的瞬间--中国全景画的崛起》(2001年10月第四届世界全景画大会宣读)。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文超(1935.2—2005.10),河北涿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附中顾问。擅长油画。1956年毕业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李宗津先生,并得到艾中信、董希文、吴作人诸先生指教。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作品有《风雨之前》、《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石迹耿千秋——李四光肖像》等。1953年至1956年在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学习。1956年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57年回到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1959年合作创作油画《山顶洞人》,现藏国家历史博物馆。1977年创作油画《亲切地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参加全国美展,并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刊载了这幅作品,是美展唯一在全国各大报纸及杂志转载并印单幅发行的作品。1985年创作油画《部落会议》,现藏国家军事博物馆。1989年编写大型美术教程《美术之路》素描、色彩卷,并在辽宁、北京及各省电视台主持播讲。1990年出版《素描大要》专著。1991年为“九一八”纪念馆创作大型油画《抗日宣言》。1994年艺术业绩被收入《中华英才年鉴》。1998年应俄罗斯列兵美术学院院长梅里耶夫邀请访列宾美术学院。2001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写生访问。2003年出版《素描头像画集》。2005年病中出版《色彩头像画集》。同年鲁迅美术学院为孙先生举行了艺术教学回顾展。作品有与袁跃锷合作的油画《中国猿人生活图》,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部落会议》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肖像画家和历史画家。亦名沈加蔚、嘉蔚。1948年生于上海。文革中自学绘画。1970年到北大荒当农工并参加兵团美术班业余创作。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1974)具有全国影响,成为文革标志性美术作品。1998年和2008年应邀在纽约和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与纽约的亚洲协会博物馆。1982至1984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五次获全国美展奖。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1998年获玛丽麦格洛普奖。十一次入围阿基鲍尔奖。2006年获舍尔曼奖。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肖像馆、澳大利亚国会大厦等公立机构与私人收藏。编辑出版大型图文合集《刘宇廉》(2005)和三卷本历史照片图册《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2006)。2010年将1995年创作的《苗子郁风象》与黄苗子、郁风二老共同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09年他受托与王旭王兰合作绘制了大型马来西亚历史画《默德卡(独立)》,在悉尼大学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双子塔展出时广受好评;2007年在历史画领域的开掘获得澳大利亚艺术界的赞扬,他的大型历史画《辛丑条约II》在该年荣获澳洲最重要的主题画大奖――舍尔曼奖,为母校嘉兴实验小学(原建设中心小学)创作并捐赠了该校创办人(秋瑾烈士好友)的肖像;2006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的《辛丑条约I》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参与策划了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刘宇廉回顾展》,并主编出版了《刘宇廉》大型画文合集。出任编撰,出版了大型三卷本历史照片图集,《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此书在悉尼与北京分别举办的发行式上,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与澳大利亚联邦驻中国大使的高度赞扬,在中澳文化界备获好评。还利用自己的作品换取私人资助,安排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澳大利亚拍摄莫理循专题片。澳洲全国性英文大报<澳大利亚人>将他评为最杰出的十位澳大利亚华人之一,并列名第一;2006年参与曼德拉儿童基金会组织的活动,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创作的六幅素描有限印刷版画上再创作,画上了曼德拉的肖像,这套作品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广受欢迎,其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曼德拉基金会,为难童造福;2005年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应邀回国为故乡嘉兴市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欈李之战》;2004年悉尼4A画廊举办他文革时期旧作与反思文革的新作个展《再见革命》受到澳洲艺术界重视,所有英文报纸均刊出专评。其中大型油画《第三世界》被评论家推荐为当年最好的绘画作品。另二件展出作品《绝对真理》与《1972步辇图》现藏澳大利亚白兔收藏;2003年应邀回国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百团大战》,参加澳门回归大展,为澳门回归创作的历史画《林则徐接见澳门总督》获大展银奖,由澳门博物馆收藏;2002年捐赠资助重建东帝汶的一幅夏纳那?古斯茂总统素描象,由总统本人在画上亲笔题诗后再度拍卖,为东帝汶筹集了更多一点资金;以自画像形式绘制的历史画《刹那间回到1900年》入选国立艺术馆的庆祝联邦成立一百周年全澳巡回展,后由昆士兰大学美术馆收藏;2000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籍。为悉尼历史性建筑维多利亚女皇大厦绘制了三联油画《世纪转换时》,描绘了一百多位澳大利亚历史人物,此画永久陈列于大厦正中墙面;1999年同年参加香港回归大展;讨论华人命运的《七幅自画像》被评为当年阿基鲍尔奖第二名;1998年回国创作了《孙文见袁世凯》参加环球巡回展;历史画《澳大利亚的玛丽?麦格洛普》获艺术大奖,由来访澳洲的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授金质纪念章;1997年开始参加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肖像画大奖赛阿基鲍尔奖展览。迄今为止有11次入围包括一次第二名。这一记录使其跻身于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肖像画家行列。从新世纪开始,沈一直受到澳大利亚政府、公共团体与学院的委托,绘制杰出人物的正式肖像。其中包括大律师与医学教授,悉尼与墨尔本市长、学院院长等。使他名声大噪的委托是由丹麦王室指定为坎培拉国立肖像馆绘制澳大利亚“灰姑娘”――丹麦太子妃玛丽的肖像。2007年他受澳大利亚国会委托绘制了时任众议院院长的正式肖像。沈继续发展他的历史画艺术。除了他的阿基鲍尔参赛肖像画的画作大都具有历史内涵之外,他的历史画新作开辟出独特的史论风格;1995年1月沈抵澳大利亚悉尼学习英语,后定居于悉尼南郊的邦定纳艺术村。初到澳洲时身无分文。沈在悉尼达令港为游客画肖像三年。与大部分同行不同的是,沈没有把画头像视作谋生手段,而是视为一种写生与研究机会。从而为其成为专业肖像画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间写生头像数千幅,画遍全球各人种,各国籍的男女老幼;1991年应邀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创作历史画《同盟会成立》;同年创作的油画《宽容》(又名《北大钟声》)亦由该馆收藏,是第一幅描绘五四时期代表性知识分子的群象作品;至该年底出国前,沈已是中国国内公认的重要历史画家。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他大部分的代表作品;1989年创作大型油画《红星照耀中国》获全国美展最高奖;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进修毕业,毕业创作是《创伤》;1987年加入全国美协;1982年转业,任辽宁画院专职画家。该年创作的《先驱》入选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1982年创作连环画《西安事变》获三项全国美展奖;1981年创作油画《红岩》获全国美展二等奖;1980年正式入伍;1979年创作《过雪山》,后于2008年入选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的《艺术与中国革命》展,现藏美国奥伯伦学院爱伦纪念美术馆;1977年创作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具有全国影响,成为文革标志性美术作品,于1998年应邀参加纽约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中华五千年》,又于2008年入选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的《艺术与中国革命》展;1974年每年均有数月借调至师部(密山)与兵团总部(佳木斯)从事美术创作;1971年6月自愿支边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2团(今密山857农场)。次年任该团宣传股美术员;1970年留校参加文革运动,自学美术并开始创作,曾借至浙江美术学院从事创作三个月(1969年);1963年就读嘉兴第一中学;1960年就读嘉兴第二中学(现秀州中学);1955年就读于浙江嘉兴建设中心小学;1948年9月16日生于上海;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石泊夫(1907.2-198211)河南尉氏人。擅长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哈尔滨大学美术系主任。东北大学美术科主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作品有《肖像》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施展,男,又名佩秋,笔名鲁白,字景兰。1912年5月出生,山东临清市青年办事处李堂村人,中共党员。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业于刘海粟、潘天寿等诸名师。1931年至1937年任山东省第十一中学(现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和山东省第四师范学校美术教员,有《景兰画集》印制刊行。1937年12月赴陕甘宁边区安吴堡青训班学习,1938年任延安抗战剧团队长、团长。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与江丰同志等人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调延安陕甘宁边区文协任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他非常重视民间艺术,注重普及工作,同石鲁、张明坦、李梓威等同志,创作出大量“新年画”、“新洋片”、“连环故事画”木刻版画等,并亲自下乡搞拉洋片,送画到农民手中,受到群众欢迎。在此期间,还绘制了大幅彩色油画领袖像,悬挂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礼堂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精神,一批干部挺进东北、华北解放区开展工作,施展同志11月离开延安到张家口,1946年9月离开张家口赴东北解放区,先后在哈尔滨、佳木斯,于1948年11月到沈阳,1985年离休。在此期间历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秘书,东北画报社编辑、社长,沈阳市文化局局长,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现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校长(1957年——1958年),辽宁省文化厅厅长,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施展同志围绕战争、土改、经济建设创造了大量木刻、年画、漫画、摄影等作品。如《刀林》、《越陷越深》、《秋收》等。历任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美协辽宁分会第一届会长、名誉主席,第一届辽宁摄影家协会主席。施展同志于1993年5月逝世。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2001河北廊坊第八中学期间借读清华美院附中高中2004河北廊坊军分区司令部服役文秘战士2006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就读舞台美术设计本科2010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设计部重要参展:2012年,油画《我的战友们》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入选2012年,宣传画《风采》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2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17年,宣传画《强军组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入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