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胡明哲,女,1953年1月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画室客员研究员。1953年1月27日,生于北京;1960-1965年在北京市丰盛学校实验小学学习;1965-1968年在北京市第八女子中学学习;1969-1972年赴陕西省延安县河庄坪公社石疙瘩村插队;1972-1975年作为河庄坪公社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回到北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75年7月,毕业创作《我是公社小社员》,为北京出版社作为“新年画”出版,全国发行;留校任教,担任美术系基础素描课程;1982-198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第一届进修班学习;1984-1985年在北京市二十八中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1984年作品《秋》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孕》参加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并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攻读硕士学位,指导教授:卢沉先生;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作为中国画系讲师,担任“中国画素描”课程;与丁一林合著并出版教材《当代素描教程》,中央美术学院朱乃正先生为之作序;作品《高原的灯》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89-1990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进修日语,通过国家教委公派留学考试;1990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先生第三次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讲学,担任加山又造先生助教,并为加山又造先生接收为学生,开始准备日本留学;1991年赴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系,进行为时半年的国家公派强化语言集训;作品《金玛瑙》参加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获铜奖,被日本友人收藏;1992-1994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加山又造工作室,做访问学者;1993年在日本东京都“悌”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日本东京银座中央美术馆的中国当代画家六人展;在东京都“永井”画廊举办个画展;在日本金泽市“石”画廊举办个画展;1994年4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结束,回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95-1999年作为副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教研室任教,以不同于传统的新思路,进行“工笔写生”和“工笔创作”教学;1996年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1997-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法国巴黎画室进修,进行欧洲十国艺术考察;1997-2010年正式提出岩彩命名,文论“以岩彩为契机”在美术观察杂志3月刊发表,“岩彩”概念进入中国美术界。曾在文化部科技开发中心岩彩重彩高研班,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岩彩画高研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材料工作室、壁画系选修课程、博士生部综合材料高研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等,近30所艺术机构和美术院校进行过岩彩画教学;1997年岩彩作品《绿叶》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大奖;1998年岩彩作品《绿叶》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四届大展,获金奖;1999年10月19日—2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学术主持:中央美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范迪安先生,香港艺峰出版社出版《胡明哲画集》;2000-2002年再次赴日留学,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工作室,做访问学者;2000年应邀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2001年应邀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应邀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著作《岩彩画艺术》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日本东京都小野画廊和WEEKEND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岩彩作品《读No.1》参加中国美术馆“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画展”;参与组织首届“中国岩彩画作品展”,专程回国参加展览筹备及开幕;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和《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画技法》;美术杂志第7期发表文章《岩彩作为画种的提法不妥》—接受美术杂志社的邀请,写了论文《谈岩彩命名》,于《美术》杂志第11期发表;2003年岩彩作品《无题》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应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之邀,赴哈尔滨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创作与教学中明确了抽象形式和异质共构等学术研究课题;教学中开设“形态繁衍”和“色彩表述”课程,出版了相关教材;开始尝试纤维材质的创作。玻璃屏风作品《自然痕迹》,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岩彩作品《寻梦》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铜奖。引发中国画界为时4个月,关于中国画评判标准的大辩论;岩彩作品《读No.2》、《听》、《蓝色空间No.1》参加中国美术馆开放的时代艺术邀请展,《蓝色空间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2004年岩彩作品《听》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十届全国美展;应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之邀赴安徽,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2005年岩彩作品《白日梦》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筹建工作,带领硕士研究生赴中国美术学院考察;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院潘公凯院长参加多摩美术大学的70周年庆典,参加两校正式建交仪式,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2006年参加南京南视觉美术馆1976-2006中国水墨文献展;参加台湾关渡美术馆“胶彩·重彩·岩彩”艺术邀请展;晋升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调入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任教,招收硕士研究生;主持“材质语言表述”学术课题,实施“材质转换”课程;接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先生的委托,创建“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出任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组织了“大漠寻源—中日岩彩画家采风团”,创建了学术刊物《东方岩彩》杂志,担任学术主持;4月,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岩彩画家44人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领导、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著名美术理论家出席的成立大会;2007年4月,辞去“岩彩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8月,完成第一幅大型作品《都市幻影—生长》;参展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三届成都双年展;11月,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院潘公凯院长参加东京艺术大学120周年庆典,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5名本科生,赴东京艺大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事情发生的场所”国际艺术邀请展;2008年3月,参与策划组织“晤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岩彩作品四幅参加锦都艺术中心举办的“自由自在”绘画语境中的材质表达展览;岩彩作品《空》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邀请展;接受荣宝斋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绘画11人集》;接受北京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创作工房22人集》;接受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岩彩绘画》专栏;2009年岩彩作品《空No.1》参加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岩彩作品《空》参加杭州西湖美术馆“重返现代”中国抽象绘画邀请展;酝酿中国美术馆“微尘”展览,开始制作大型作品《都市幻影—彼岸》;接受中国油画杂志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全年六期《视觉语言基础研究》;第二次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10月,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院师生赴东京艺术大学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景”国际艺术邀请展;2010-2011年两次进驻北京翰高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制作完成80平方米大型装置作品《都市幻影》;2010年岩彩作品《都市幻影—生长》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7月,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国际讲评会邀请,赴多摩美术大学进行“中国岩彩绘画”专题讲座;讲评日本硕士研究生的日本画等作品;9月,接受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邀请,《空》系列作品参加“东方色彩,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之学术理想的展览,研讨会上做了《澄怀观道—中国岩彩画历程反思》的发言;2011年5月7日-17日,中国美术馆“微尘”胡明哲作品展开幕。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作品《白日梦》《永远》《漂移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和外国友人收藏。著作:“当代素描教程”(与丁一林合著),“胡明哲画集”香港艺峰出版社,岩彩画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形态繁衍”——图形创意训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岩彩画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集一胡明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画界》2004.4,《艺术界》2001.7.8,《微尘》2011广西美术出版社。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温海峰,男,出生于石家庄,祖籍天津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理事。1992年至1993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人物助教班,现就职于井陉矿务局第三矿工会。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着煤矿工作,对矿工情有独钟,看他们在不见阳光的工作面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为他们骄傲,为他们而自豪,一直产生着强烈表现他们的欲望。用带有夸张的写实手法叙说矿工们的经历,去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粗犷、泼辣、质朴、厚实的绘画语言。中国画代表作品《春之路》获中国煤矿第四届美展二等奖;《祈祷》入选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无言有声》获“老莲杯”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寡言》获新时代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情》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大山的子孙》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铜奖;《向日葵》获首届全国职工艺术节美展银奖;2004年获首届河北省美术振兴奖。作品曾赴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并发表于《美术》、《美术报》、《书画学习》、《光明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多家国家级报刊杂志,入编20余部美术书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1973年生于北京,1987年至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美术专业中专毕业,1991年至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1995年至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毕业,1997年至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学。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画系列基础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4年《清风》入选"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展",获优秀奖1996年《彝家姊妹》获"第二届全国民族百花美展",金奖2001年《转经》获"全国首届重彩画展",银奖2003年做为特邀画家参加2003中国重彩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中国人物线描技法》荣获第六届重庆图书奖优秀教材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天津。国画作品《走过的路》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2届全国青年美展”。并获“第2届天津青年美展”二等奖。连环画作品《水乡一天》获中央美术学院院展二等奖。1988年与陈淑霞、王友身、刘炜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四人联展,展示了探索和尝试都市题材的系列作品。1989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参加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讲习班。1990-1991年创作《雨*雪》、《烟*云》、《坐转椅的人》等系列作品,分别参加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新生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大展及“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邀请展”,其中《坐转椅的人》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1992年《城市组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应西班牙马德里美术学院邀请,赴西班牙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马德里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在马德里SERHIRA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顺访了意大利、德国、法国;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创作研讨会”;作品《两个人》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术馆)。1994年《美术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作品《雨、雪》、《烟、云》、《细雨》《两个人》及数幅线描作品,并发表本人撰写《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一文;《中国画》1994年第2期专题介绍发表《烟、云》、《午餐》、《母子》、《飘进的云》、《伴侣》等作品,批评家殷双喜撰文《直面人生—、刘庆和和人物画散论》;批评家易英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走出水墨—关于刘庆和的水墨画》;发表作品《秋千》、《午餐》、《王先生》、《风》等;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游戏》等90年以来创作的二十余幅作品,李少文教授为展览撰写了题为《庆和其人其画》的序言;1994年第5期《国画家》杂志发表《王先生》、《金婚》、《风》;作品《烟云》参加“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并获北京展一等奖;作品《飘进的云》参加广州博览会。1995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展出了90年以来作品共40幅,其中《都市上空》系列作品首次展出;在广州“门”字沙龙举办个展;《画廊》杂志1995年5、6期“工作室报告”栏目介绍近年来都市题材创作状况,皮力撰写《刘庆和的水墨画语,及其文化指向》一文;《美术文献》1995年第1期刊登《王先生》等;作品《伴侣》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展出城市系列小品。1996年《母亲节》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精品展”;创作《都市上空》等10幅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6中国水墨现状展”,并有10幅作品收入画集;创作《初遇高度》等系列作品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物画邀请展”;应中国画研究院邀请参加在无锡召开的“中国人物画研讨会”;《都市上空·夜》《都市上空·日落》发表于《中国画研究》第11辑。《线描组画》入选《中国现代线描》一书。1997年应新华社和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赴日本为大和市西鹤寺创作壁画和屏风画;创作《白夜》十余幅作品以《云中漫步》为题,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远足》;《消夏》参加广州美术馆举办的“全国中青年画家邀请展”,并为广州美术馆收藏;《风》参加’97珠海“中国当代名家中国画邀请展“;《秋天的日子》参加上海“迎97·中国艺术大展”;接受美国CNN国际电视制作公司采访;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专题采访。1998年《学院艺术》杂志发表系列作品并专题介绍。创作《白垠》等作品20幅,以岸为题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香港南华早报发表合众社记者专访。题为《表现都市生活取得巨大反响的青年艺术家》;接受“WTN美国环球电视新闻”记者专题采访。作品《流星雨》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1999年《都市上空·日落》等8幅作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四人画展.2003年参加了文化部与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东方之韵》。2005年嘉德拍卖《来了》图140*90cm(约8.6平尺)以成交价121000元在成功拍卖。2005年7月1日浙江中财夏季名家精品书画拍卖刘庆和人物画(尺寸68*68)33000元成交2004年9月19日荣宝艺术精品拍卖会作品—《人体》(尺寸:98*98)在荣宝艺术拍卖会上以34100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约合每平方尺4011元人民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汉族。生于1962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调入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届北京青联委员。主要业绩:从事素描、色彩、美术字、包装设计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市“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德育先进个人、宝钢教育基金奖、世界第三届奥林匹亚最佳邮票入围、中国邮票设计“专家奖”等。设计并出版发行了邮票作品《张闻天》、《昆虫》、《鹳》、《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野羊》、《野骆驼》、《马鹿》、《第四十七届国际宇航联大会》、《李立三》、《聂荣臻》等。1985年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出版《殷会利焦墨写生集》、《动物邮票设计礼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德亮(1945.12—)北京人。中央组织部干事局局长。国画《浩然正气》入选中直机关第一届艺术节。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黄钟骏,字涪庵,号数飞。出生于1930年4月28日。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就任人民画报社美编及美术设计,担任美编室主任、美术总设计、总编室主任等职务。1954年至1992年:在人民画报社任美编及美术设计。历任美编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及美术总设计。编辑美术稿件20年。设计版面8000余面。书写标题约千余条(书法)。配画插图约几十幅。发表美术作品一组。并为外文局《人民中国》、《中国文学》、《中国建设》配文插图10余次。1980年以书画家身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1987年评为美术编审。1997年获国务院新闻出版事业特殊津贴奖励。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牛朝(弈樵),号耕墨楼主人,男,1967年生于陕西吴堡,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艺术委员,《重彩画学报》主编,《魅力中国》副主编,文化部中国艺术考级中心书画评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相关顾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客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级美展、各类综合美展,作品多次发表于全国各类报刊。擅长工笔画、现代重彩画及水墨画,题材涉及花鸟、山水、人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韩亚洲(1941.11—)河北遵化人。擅长连环画、美术编辑。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在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编审。编辑《清宫演义》上、中、下三卷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套书三等奖、第一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铜奖;编辑出版《水浒》、《西游记》、《保卫延安》、《东周列国故事》、《祖冲之》、《从乞丐到皇帝》、《春秋霸主齐桓公》等。连环画作品有《古代神话传说》、《西游记》、《快活林》、《古代诗歌小学生读本第三册插图》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男,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渤舒诸先生。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马海方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技法,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大量写生,勤奋创作,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1990年获首届中国风俗大赛金奖,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多部。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人展览,深受海内外艺术机构及其他各界人士赞誉。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