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1963年生于重庆。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四川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成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97中国画坛百杰奖”;代表作《西风烈》获97“首届全国人物画大展”银奖(金奖空缺),并获96年四川省美展金奖,于2001年参加了中国美协主办的(20世纪)“百年中国画大展”,《西风烈》编入《百年中国画作品集》;《姐妹》获“97迎香港回归中国画大赛”金奖;代表作《参军》参加91年全国美展,96年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代表作《银杏》获2002年“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学术奖;《平衡木》获91年全国体育美展铜奖;93年《呼啦圈》被国际奥委会收藏;此外,连续参加了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美展,连续四次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1999年参加“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同年获四川省第三届巴蜀文艺二等奖,2002年参加第七次全国文代会。自1995年以来先后随四川省及成都市艺术家代表团访问韩国、美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并举办画展。其传略入编《璞玉集》、《中国美术家》等辞书。李青稞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擅长主题性绘画和雕塑青春女性、儿童的形象。李青稞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高雅,在创作过程中,力求挖掘、表现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精神风貌,追求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 何启超(1955.1—)女,四川重庆人。擅长水粉画、中国画。1974年毕业于成都市艺术学校,1988年毕业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历任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社长助理、副社长。作品《朱德元帅接见战斗英雄》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三等奖,《我给你们当好后勤》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江,女,四川什邡人,中国画画家。四川博物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画院画师,中国(观澜)山水田园国画基地艺术顾问,中国汉画学会理事,香港紫荆画院执行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第五届)代表,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四川地区评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对外交流文化礼品特别指定画家。[2]其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首届、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首届女美术家作品展”等国内外重大学术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参加法国巴黎青年艺术节展出,并由文化部展览公司选送美国、日本、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并被收藏。由国家人事部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称号;由中国文联授予“99年中国百杰画家”称号。曾出访日本、俄罗斯、台湾、澳门等地交流办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讲座。中国美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收藏其作品。《美术》杂志、《荣宝斋》期刊、《美术报》曾多版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出版个人画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画库——李江国画作品精选》、《李江仕女画专辑》、《村之诗》、《花间集·李江中国画作品选》等多部。[3]主要作品李江作品李江作品(9张)中国美术馆收藏《四川儿歌》其中《排排坐》、《摇啊摇》韩国总统李明博收藏《我们的朋友》美国国家总统人文艺术委员会主席科尔先生收藏《川西风情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收藏《清韵》、《东方风来》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收藏《花季》等十余幅独树一帜李江长于国画人物画,其乡村风情画和仕女画独具特色。作品鲜活灵秀,极富抒情意韵。其川西风情画和仕女画在国内独树一帜,是川内乃至国内中青年女画家中的代表画家之一。2005年,在川内的几次拍卖会上,李江的作品都以每平尺3000元以上的价格拍出。在学术交流上,2005年,李江受邀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2005中韩书画名家交流展”、“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西部风韵中国画大展”及系列采风活动;2006年初,又成为在北京举办的“2006世界财富大会”特邀画家。鉴于她在川内、国内乃至国外日益强大的社会,她也因此被四川乃至国内收藏界称作当前四川最具影响力的女画家。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欧阳希君称:她是我国最有才的人物画女画家,硧可称为最具影响力的女画家,她的成功经验值得人们研究与学习。[4]荣誉《女儿忙》、《红苹果》、《小儿郎》等作品连续入选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首届女美术家作品展”,“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大展览”,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华盛顿)《世界女美术家作品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作品展》,中国画研究院系列邀请展,等重大学术展。作品曾参加法国巴黎青年艺术节展出,并选送美国、日本、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出。生平及作品分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年鉴》、《四川人才年鉴》等多部辞书和专辑。获政府奖:“第九届全国人口文化奖”美术二等奖,文化部“第八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展“荣誉金奖”,全国总工会“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中韩书画名家作品交流展”荣誉金奖,“‘黎昌杯’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铜奖,“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全国画院联展“百佳奖”等多种奖项。应邀参加在日本札幌举办的“四川女画家十三人展”(共四届),1995年受四川省外事办派遣赴札幌东京等地访问交流,分别受到札幌副市长、中国驻札幌总领事、中国驻东京领事夫人(代表总领事)接见。2001年应邀赴澳参加“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并在澳门艺术馆讲演厅作了“张大千与敦煌壁画”的学术讲座。2002年随四川文博代表团访问台湾,并和当地画家交流,接受了媒体采访。2003年,应外交部邀请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存书画作品收藏挂展——中国著名书画家笔会”,受到外交部长接见。1999年,出席“第四届四川省美术家代表大会”。2002年,出席“四川省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2005年12月作为画家代表出席北京“世界杰出华人财富大会——2006年新春联谊会”。中国大型艺术期刊《荣宝斋》曾配文专栏发表作品10余幅;四川卫视《文化多棱镜》曾制作专题片《采采其韵,灼灼其华——李江其人其画》。有作品由北京荣宝、天津国拍、四川翰雅、四川川艺等公司成功拍卖。1999年,由中国文联批准授予“99’中国百杰画家称号”;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0年,个人画册《李江国画作品精选》由中国美协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个人国画作品专辑《村之诗》由北京东方印象图片社编辑出版;2005年,《李江仕女画专辑》明信明片由北京邮政出版社发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熊文韵(1955.5—)女,四川邻水人。擅长中国画。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作品有《草地入目》、《春联》、《午睡》等。?[1]教育和发展1971年熊文韵十六岁,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当知青。1979年,考如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1979年—1983年,在本科在读的四年内,她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到全国美展不同展览的奖项1983年川美毕业,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左右,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悉心研究黄宾虹的积墨技法。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她在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熊文韵开始筹办自己在国内的个人画展。展览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几年来运用日本岩彩绘制的新作。1999年4月开始尝试“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她以后开始了儿童的艺术教育。她在吸收韩国、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学龄前幼儿美术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1]3艺术中国画1979年,她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毕业时,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没两年,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那些年,她一直在研究黄宾虹的积墨,墨色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再一层一层渗入纸底,纸面干净,层次感却一点点丰富起来。“她当时的作品以透明色渲染见长的,我曾惊讶她能在绢上大面积平涂多遍透明色不但色彩十分匀净而且还保持既透明又深厚的感觉。她那时是班上十分用功的学生之一,我当时作为教学要求,其方法是全用短而细的线条组成,画面既具象又抽象,其意境很有北宋山水画的韵味。我也去过西藏故对她所画的西藏的草原很能共鸣,其技法的新鲜也使人叹为观止。她这六幅画在展出时也受到美院山水画老师的称赞。”这是她在央美的老师蒋采频对学生时期的熊文韵的评价。但熊文韵自己觉得,在央美学习期间,她的创作情绪已经开始走向抽象,感觉开始游离。与参加全国美展时期的“老实”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她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多年经历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对藏族以及特殊自然环境的眷念,并且构成了她的绘画的摆脱不掉的语境。在她80年代中期的工笔作品里,无垠的荒漠就是记忆最早的绘画表现。虽然她在86、87年左右的时间尝试过黄宾虹的趣味,但是,看上去还是受早年大山沉重感的影响,黑压压地占据了整个构图,熊文韵一开始就不太理解和接受文人画的传统。日本岩彩画1987年,熊文韵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学习和工作了九年。后来熊文韵承认:刚到日本学习日本画,从使用国画颜料转变为利用普通颜料的训练,是一个艰难适应的过程:这种艰难乍看体现在材料技法的复杂性上,后来熊文韵慢慢明白,中国画同日本画这两个本来同缘的艺术,从近代以来开始分道扬镳,走向不同选择学习日本画犹如皈依佛门选修“律宗”,其过程是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因为日本画十分讲究制作技艺,使用矿物质颜料所需要的绘画程序和激发对画家的艺术感觉和从艺耐心与能力都是一道道严格的考验。日本画并无一种绝对的标准,但有一整套技艺上的规则,它总在提供多种可能性中隐含着严格的制约。比如:它要求完成的作品保持矿物质颜料色泽的新鲜感和亮丽度,达到最佳的“发色”,又不能让本来纯度很高的矿物质颜料显得简单;它要求画面闪烁出矿质晶体和金银的光彩还光斑,但又要使那些眩目的亮点不是浮泛在画层表面而是隐含在色域深处;它要求画面层次分明、有装饰性的整洁和清晰,又要有厚实、饱和、班驳的意蕴……总而言之,它要求再简单、单纯中传达出复杂、浓郁和丰富。1987年到1995年,熊文韵更多地创作了藏族题材的多摩画、舞动的藏族姑娘、白墙金瓦的寺庙、白色的图腾和红色的喇嘛。她将过去的记忆与她所理解的绘画的自由通过一种接近装饰的方式结合起来。之后,她决心完全放弃渲染而从头学起日本岩彩,前前后后耗去了两年时间。从1993年开始,熊文韵完解决题材与方法之间结合的困难,将藏族形象清晰地表现在画布上。抽象画熊文韵从具像岩彩走向抽象的另一个契机是对“手艺”的疑惑,1996年展览后,熊文韵发现,那些“技艺”似乎仍然不能延续自己的感受,她又开始迷茫,找不到走下去的路。这段时间,她在日本寄宿主人马伯伯——一位长者——的逝世给予她精神上的打击,这位老人在熊文韵看来“像父母一样,有点讨嫌,但又有浓浓的亲情”。一位至亲离开,这让压抑中的熊文韵情绪愈加灰暗,她不自觉地放弃了色彩本身,笔下的世界只有黑白。之后,在黑白世界被抽象的色块所替代,精神世界的抽象性被一种形式体现出来,不过,这些形式仍然来自画家早年的记忆,色彩的丰富使得抽象的安静中有点不耐烦的悸动:举办个展1998年,熊文韵在日本东京和中国美术馆先后举办个展,展出了她的彩虹般的抽象绘画,日本评论家清水敏男为她撰写了《读熊文韵新作》:熊文韵孜孜追求的不就是要表现人的存在吗?对于她来说,探索人存在的本质,而不是解说别人强加的观念或零碎的具体的社会现象,至为重要。这可能与她十几岁就下放,画画是自己存在的唯一证明,关系甚深。熊文韵是在把人的存在置换为绘画,新作显示这一作业已正式开始。超越架上的彩虹1999年4月作为“流动彩虹”活动的实验,熊文韵做了7个色彩车蓬布,赶到海拔4200米的雀儿山三道班,求这里的道班工人帮忙,找上山的卡车张挂,拍照,记录。由于感冒加上高山反应,在三道班熊文韵熬过了在生死线挣扎的一夜。第二天终于得到几辆上山的同意,挂上彩色车蓬拍照之后,驾驶员们又答应开几百米让我们摄像。从此,熊文韵开始将自己的艺术从绘画或者平面艺术中解放出来,她决定用一种流动的形象与色彩来展示她的想法。西藏是许多人的力量之源,熊文韵的精神一次次得到净化,从寻找创作源头到带有环保意味的“流动彩虹”,她一步一步接受着自然的召唤。直到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制作1000个彩色篷布送上高原,熊文韵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唤起人们对高原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件非功利性的作品也让作者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的确,陆陆续续开始有人参与进来,有画家、商人以及从未谋面的观众,他们自愿分担了篷布的财务问题,捐助了一百多只篷布。而熊文韵这件作品也勾起了一个“公益”和“互动”的艺术话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宜兴人。擅长工笔人物画。1959年于北京中央美院附中毕业,保送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1964年中央美院毕业。擅长工笔人物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参加了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其代表作“生命之歌”等曾在“全国美术展览”、“中国体育美展”、“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中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家级大型美展中多次获奖;曾任第八、九届全国美展评委,“全国第一届中国画”、“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评委。其代表作被选入《现代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新文化大系》、《中国女画家选集》、《中国工笔画》、《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等大型画册及《朱理存》画集,并于其丈夫合作有《朱理存、马振声中国画选集》、《重上井冈山》等。作品《姑娘们的节日》、《踏歌图》、《叔叔喝水》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天津博物馆等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1972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展:2001年上海首届美术大展(上海美术馆)2002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文艺讲话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上海美术馆)2003年上海油画展(上海美术馆)2004年第十届美术展览(上海展)暨庆祝上海55周年(上海美术馆)具象上海2004群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法文化年(法国马塞)上海高校青年教师作品展(上海图书馆)2005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海艺术博览会)2006年具象上海2006(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媒体:作品在中法文化年法国马塞选为海报作品刊登《美术》、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画中上海》《视觉财富》《文化月刊》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戈晔,1976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唐勇力教授。■2004年中国新视觉·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展”(上海)上海春季艺术沙龙,获“十佳青年艺术家”称号(上海)海上水墨画院画师作品展(上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展(上海)空洞宣言·当代女性艺术展(上海)当代中青年画家邀请展(上海)记忆的泊位·当代浙江水墨画家邀请展(武汉、上海、杭州)一画一世界·当代中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杭州)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南京)上海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蒙特利尔)生命河·李戈晔画展(弗蒙特)■2005年融合地带·美国韩国中国艺术家邀请展(首尔)中国版本·北京邀请展(北京)国际艺术营·国际艺术家邀请展(阿尤达)失语·李戈晔画-展(曼谷)■2006年意幽含漾·浙江中青年工笔画家邀请展(杭州)现世·当代艺术三人展(北京)心灵的呈现·女画-家作品展(北京)东方墨·中国水墨画展(北京、奥斯陆)轻浮·陶大珉李戈晔画-展(上海)笔墨纸砚·全国当代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台州)水墨新锐2006年展(北京)今日美术大展(北京)水墨青春·中国上海青年水墨画展(佛罗伦萨)■2007年丽人行·2007年当代女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杭州)水墨欲望·70年代的中国水墨艺术(上海)心像·当代优秀水墨艺术家提名展(武汉)水墨在途·2007上海新水墨大展(上海)学院经典·首届全国艺术院校工笔画名家邀请展(武汉、北京)水墨今日·中国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北京)漂游·李戈晔画展(北京)水墨新锐2007年展(北京)学院之光·我的故事2007年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获银奖(北京)获中央美术院毕业作品展二等奖(北京)无法解读的江-南·2007年江-浙沪水墨艺术家邀请展(南京、温州、上海、杭州)水墨状态·99创意中心提名作品邀请展(上海)学院工笔·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展(北京)东方墨·第二回当代中国水墨画-家邀请展(北京)■2008年学院在线·2008中国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南京)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青年水墨画名家邀请展(上海)静穆的尺度·中国画当代性的可能展览(北京)水墨新锐2008年展(北京)意象江-南·70后水墨精英邀请展(杭州)对话·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成都)新笔墨·中国画大展(上海)水墨精神·上海99艺术创意中心邀请展览(上海)学院在线·2008中国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南京)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青年水墨画名家邀请展(上海)消失·水墨人物画邀请展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北京)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鲍莺,青年画家,擅长国画人物、花鸟。197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1991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班,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上海中国画院第二届高研班学员。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成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4年“美协册页画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5年“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1997年“第四届上海体育美展”1999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2001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2年就读于上海中国画院第二届高级研修班2003年“0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2004年《横溪》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入选“上海解放五十五周年”画展,获艺术奖参加“第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展”“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画家提名展”2005年“永恒的和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美术作品展”“春华秋实-上海花鸟画艺术展”“上海美术大展”2006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并参加上海中国画院青年艺术家沙龙“纪念建党八十五周年”画展“水墨佳人”邀请展“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水墨青春》邀请展”“秋韵”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画展“越界-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06年展”“和谐·空间——2006上海中国画-院年展”。2007年“鲍莺作品观摩展”于上海中国画院“庆祝建军八十周年”画展、“迎接十七大召开”画展“时代华章--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50周年”画展上海-宁夏女画家美术作品交流展2008年“纪念郭味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上海市美协水墨人物邀请展”“进界-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年展”参加上海中国画院抗震救灾册页拍卖上海市文广局抗震救灾画展《师生情》入选纪念土山湾画展获三等奖“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画展”“与时代同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发现·求索-2008年画院年展”2009年“浙海沪潮”花鸟名家邀请展;《横翠》入选“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大展”;《牡丹亭》、《玉簪记》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博物馆收藏;“上海著名书画家迎世博作品邀请展”“禅心清韵名家书画展”2010年“和谐家园-上海题材创作画展”“2010百年·女性-中外女艺术家作品展”;参加《万国风采耀浦江》长卷创作;“不一般水墨-上海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1年“礼花-沪上优秀青年中国画家汇展“水墨缘青年画家推荐展”参加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沙龙画展;2012年“花好月圆”花鸟名家邀请展“好艺术-上海女艺术家作品赴乌克兰展览”“海上新风—上海中国画院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法国、德国巡展”于上海锦沧文华酒店冀文轩画廊举办“海上花开”个人画展《澄江化石》参加“中国的世界遗产”创作“海上清辉-小幅中国画作品展”出版:《中国古代人物线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工笔淡彩人物画技法》,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孟雨秋(1953.10—)女,江苏南京人。擅长中国画、磨漆画。1977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82年毕业。现任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作品《柔道手》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新的女性》获庆祝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习武图》获全国公安美展优秀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画室名集思楼。女,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后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师承郑慕康、唐云、江寒汀、应野平,擅人物,兼工花鸟,画法善取众家之长,今年试图融入西化及民间艺术之色彩和造型,笔墨奇崛,面貌一新。196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进上海中国画院任专职画师。1968年为湖南省历史博物馆绘画历史画。1973年参加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1975年为上海万人体育馆绘制大型布置画。1978年参加中国美术作品赴荷兰、芬兰、冰岛、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等国展览。1985年作品《梅花精神》参加中国体育美术展览。1986年在上海举办张迪平等三人联展。1987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超越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绘画”展览。1988年作品《母与子》参加上海市首届妇女书画展,获优秀奖。作品《秋》参加香港、深圳中国画全国大赛并获奖。1989年作品《荷花翠鸟》参加“88中国画大赛”得奖作者新作展。1990年参加“海平线90绘画雕塑展”。参加“当代中国画展”。1991年出版《张迪平画集》。1992年参加澳门“群星新作展”。应邀赴美国讲学,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应邀赴日本大阪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赴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参加迎香港回归沪港联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有的作品入选《中国女作家作品选》、《上海中国画选集》、《上海中国画院作品选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