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长白浙江兰溪人。擅长中国画。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先后在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女师、国立艺专、华东艺专任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山茶寿带》、《墨荷》、《凌云》等。出版有《白描花卉写生》、《花卉设色》。李长白是一位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又是明末清初大文学家,戏曲家李渔的第九代后人。李先生出生在浙江的金华兰溪李村,30年代初他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的绘画系,1939年毕业。自40年代起先后任教于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女师,国立艺专,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是我们国家美术界著名的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5年他在重庆和昆明先后举办了个人工笔花鸟,人物,山水画展之后,其画风以“清秀朴实文雅的格调”深为老师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等一辈名家所激赏。1947年他在杭州创办了“孑民艺术研究所”。设: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科,当时的国画科聘请了潘天寿先生任主持。吴弗之、沈涛等先生任教老师,解放前后该校停办,他又转往华东艺专和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李长白老师擅长工笔花鸟、人物,兼工带写山水,他诗词、书法博学功底深厚,尤其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于江南一带。编写过不少工笔花鸟的高等美术教材。如《白描花卉写生》、《花卉写生构图》、《花卉设色》、《翎毛写生设色》等专著都是国内外艺术顶级高等院校教授工笔花鸟课程的必修教材。深受美术教育界的好评。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康平1922年出生,江苏如东人,自幼爱绘画刻苦自习。40年代绘制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并于第一渡江司令部创刊《支前画报》。50年代筹建江苏省美术馆,创作了中国画“牧童会”、“多个五分钱”、“拉洋片”等由北京、上海、天津的美术出版社出版。80-90年代于南通书画院创作“东风─夜河淌流”荣获海峡两岸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书法被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行草字典》和日本《三河书道百选集》等。1988年离休。2000年,离休后创作有《报喜图》发表于《江苏美术五十年》、《格色青青春已深》发表于《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精品集》,著作有《康平书画》。历任江苏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南通书画院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南通市花鸟画名誉会长。

    居住地区
    江苏/南通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谢海燕(1910.3—2001.11.21)原名谢海砚,笔名海燕行。广东揭阳榕城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系;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修绘画和美术史。历任郑午昌与海著名书画家集资创办的汉文正楷印书局编辑部主任,兼《国画月刊》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时,就任蓝田小学(现为蓝田中学)校长。1939年校长刘海粟去东南亚举办“筹赈画展”,支援抗战,任代理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率领部分师生内迁浙闽,参加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先后任东南联大、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1944年教授潘天寿被任命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同去重庆,任教授兼教务主任。抗日战争胜利,恳辞国立艺专教职,翌年春复员上海美专,任副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兼美术系主任、副院长等职。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史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及江苏省第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等。谢海燕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孜孜于绘画和美术史论教学研究。编著有《西洋美术史》等多种教材、参考书和美术评论。绘画创作以中国画为多。代表作有《金鱼睡莲》、《蕉花群兔》、《天鹅湖》、《夜鹰图》等。出版有《谢海燕中国画选集》,论文、创作多在各报刊杂志和专集发表。其艺术富于生活气息,情意连绵,深典雅,别有玄旷之致。作品在全国美展和国内外展出,并为中国美术馆、省市美术馆、纪念馆和海内外鉴藏家所收藏。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音茗(1926.8—已故)山西晋城人。擅长绘画。1942年毕业于延安部队艺术学院美术班、音乐班。长期从事专业团体组织工作、教学领导工作、美术及音乐创作。曾任江苏省戏剧学校党委书记。作品有《歇晌》、《春意盎然》、《含鄱口英姿》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谢孝思,字仲谋,著名国画艺术家。1905年生于贵州贵阳市大南门外太子坡(今石岭街),于2008年10月22日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谢孝思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绘画书法。1927年,他考入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国画组,师从名画家吕风子、汪采白、徐悲鸿等学习书画。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同年,谢孝思任达德中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他担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历任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苏州美术教育学会会长等职。谢孝思毕生心血倾注于绘画、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他极善于在画面上将诗情画意熔为一体,加上清新隽永的题款,或诗或文,紧扣题旨,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不可缺少,活脱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谢孝思的代表作有:《盆菊》、《梅花》、《太湖之夏》、《峨嵋金顶》、《苏州名园石谱》、《黄山松谱》、《寿石》等等。现有贵州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谢孝思画集》。孝思1928年至1933年,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毕业;1933年至1938年,任贵阳达德中学、贵阳高中、贵阳师范专科学校教员,达德学校校长。谢孝思挚爱苏州,情系桑梓。提出“苏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园林名胜古迹和地上地下文物,它们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苏州的瑰宝,是祖国的瑰宝,也是人类的瑰宝,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1939年至1940年,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视察员;1940年至1945年,在国立艺专、正则艺专任教。1942年与刘叔华结婚。1946年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居苏州;1946年至1949年,任社会教育学院校务委员、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1949年至1956年,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教局长、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1956年至1959年,任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副主任。1959年至1966年,任苏州市文化局长、文联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1973年以后至今,曾任苏州市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苏州主任委员等职。2008年10月22日在苏州逝世,享年104岁。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王板哉(1906.8—1994.7)别名王兆均,号半呆。山东日照人。擅长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曾任教于扬州中学。江苏扬州国画院专业画师,一级美术师。出版有《王板哉画辑》,作品有《木樨花》、《松》等。

    居住地区
    江苏/扬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唐原道(1909.4—)江苏无锡人。擅长中国工笔画。1928年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毕业,暨进修于中国画。历任江苏省立无锡、淮阴等师范图画教员,无锡美专西洋画系主任。50年代起,历任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主任、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作品有《木莲》、《牡丹》、《和平鸽》等,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唐原道画集》;作品入编《现代工笔画集》、《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华人画集》、《华东六省祝香港回归祖国画集》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高冠华(1915~1999)。江苏南通人。早年于南通中学师范科就读时坚持习画。1940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并留校任教,同年于重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49年后,在天津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曾为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社副社长。作品有《枯荷》、《纷纷飞雪夕阳红》、《依依透骨寒》、《秋色斑斓》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有《竹石图》寄怀台湾故旧好友,并有《仙客来》、《春上柳梢图》等赠台湾道友。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出版有《花鸟画技法》、《高冠华画集》。高冠华是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高冠华擅长写意花鸟画,是一位造诣深厚、功底扎实、修养全面、诗书画兼长、风格独特、颇具创意的花鸟画大师。高冠华曾三度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受到日本政府和艺术界的热情欢迎及高度评价。他先后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社社长、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1995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辞典》。1999年3月高冠华因患急性肺炎,医治无效,于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病故,享年八十五岁。1995年8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联合举办《高冠华八十寿辰书画展》,展出作品92件,出版有《高冠华画集》《高冠华诗词集》。1995年10月-1996年3月在美国旧金山及洛杉矶两地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高冠华八十寿辰书画巡回展》,旧金山市政府授予高冠华“中国美术大师奖”。1993年高冠华应台湾文教基金会邀请,在台举办了大陆画家联展。高冠华还应邀在台北文化大学授课,并举办个人画观摩展。1992年高冠华应大阪华侨协会邀请,第三次访日。在松板屋举办了个人展,还选送了“飞雪落纷纷”一图参加日本第一届国际书画展,并荣获“国际书画最高荣誉奖”。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为祝贺高冠华任教50周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画展。这是他第七次个人展。展出作品诗、书、画、素描、速写130幅。1987年创办了中国书画社,担任院长。1986年被聘兼任中国国家画院进修生写意花鸟、诗词课。1982年在美院国画系任教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课程。1980年美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先生恢复主任工作,极力要求为他重新落实政策,调回美院。但因一时不能马上调回来,只好与南京协商借调,至此高冠华两校兼课。1979年他在文革期间政治上、生活中所遭受的种种迫害才予以彻底平反。同年被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78年落实政策回北京1973年他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该所全体学员的素描和国画课,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1966年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南通后一直从事艺术工作。1964年调往中央美院国画系任教写意花鸟课。1956年调往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素描、工笔和写意花鸟。1953年调往天津大学美术教研室任教素描、水彩。1948年高冠华等人联合创办“子民艺术研究所”于杭州,他任总务主任兼教写意花鸟课程。1946年他随潘老师奔赴杭州修建校舍以便学生复课,两月间他一人包揽了全部事物工作,每日东奔西走,尽全力辛勤工作,为学校尽早复课做了举足轻重的贡献。1944年高冠华远上昆明举办个人展,六月在重庆再次举办个人展。他的绘画天才与精湛画技使他在画界初露锋芒。1943年八月,由丰子恺先生介绍,赴四川泸州联展。他出作品六十件国画。十月再去长寿和涪陵两地巡回展览。1942年经人介绍,高冠华拜谒了徐悲鸿先生。先生看了他的作品“毛竹幽禽”和“鹌鹑菊石”当即挥笔在两张画上分别题字“所谓壮采极高境界也”、“奇趣洋溢”。寒假期间,他到四川南充文化馆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40年高冠华艺专毕业,留校任教。他破格接任本科生班花鸟教师,直至该班学生毕业。1938年南通沦陷,学校停课。艺专迁往湖南沅陵。复学后学校举办学生画展,他以优异成绩获国画头奖、油画二奖。不久,学校再迁至昆明安江村,并成立了国画系,由潘天寿先生任系主任,亲授国画、诗、书法。1936年杭州艺专招插班生,他被录取并直接插入高三班学习。上第一课时,潘天寿先生看了他的作业赞叹不已,并鼓励他目标要定高一点,还谆谆教导他“要埋头业务,留千古之名于后世。”高冠华尊师之教,奋发图强。1932年考入南通中学师范科1915年七月十八日高冠华生于江苏南通小海镇雁行桥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省吾,别名立千、立斋,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书法。1934年学习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历任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编辑,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怎样学书法》、《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贴》、《鲁迅诗歌行书贴》、《费新我书法集》等。等。久居苏州,供职于上海、南京。费新我出身平民,少小时勤奋好学,喜爱图画。无师而先习西画,后从事图画范本,应用美术、劳美教材及简易美术技法等书编绘工作。32岁辞去商店账房一职,自立画室,专事研习中、西画、书法与拳术。35岁因避日寇进侵之乱,举家迁居苏州。先与人合作开设书铺,后又组织“微明画社”与东斋(今大公园内),授教太极拳与西洋画。建国后,他于五十年代初注重国画创作,在市文联组织下,去吴县金山体验生活,从而打下了作人物画的基础,得写生稿60余幅。归后,与张晋、余彤甫、顾仲华等举办联合画展。展品有《采石工人》、《在金山工地上》、《收工》等。最能代表费新我水平的《刺绣图》和《草原枚民图》,刻划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线条明快流畅。曾选送在苏联展出,名噪一时。其时也作书法,以楷、行、隶书为多见,规正老实,一丝不苟,但少特色。1957年9月调任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两年后即56岁时,突患结核腕关节炎,致使右手病残不能继续作书画。但新我并非因此而终止艺术生涯政协委员改左手执笔以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汉魏,帖碑互练,忘寝废食。初时幼拙,但不耻不问,并以“岁月如流,不断新我”自勉。凡三十余年孜孜不倦。在书风上从早期追求的“顺、熟、巧、正”一改为“逆、生、拙、奇”。达到了“巧拙互用,拙茂巧稳,逆中有顺,似奇反正”的艺术效果。尤其到了晚年,作书更具节奏感,抑扬顿挫,干湿自然,运笔快而不滑,迟而不滞,书虽止而势犹未尽。喜取逆势,若逆水行舟,奇拙互生,具有下笔随意,章法美观,挺拔雄健,凝炼遒劲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书艺风格。1982年赴日本举办个人书展并获成功,名声大振。1984年应邀去美国观摩西方艺术并与华裔美术书法界人进行艺术交流。1988年以耄耋之年在苏州艺石斋举办个人书法展。1991年又应新加坡书协之邀,在中华总商会举行“费新我八八书展”并举办书法讲座,对其书作的成就尤其革新精神评价甚高。他的作品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所收藏,并大量刻碑以长期陈列。先后出版书画册有《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帖》、《鲁迅诗歌行书帖》、《费新我书法集》等。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理事、书协江苏分会顾问、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以及苏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田原,原名潘有炜,别名饭牛,江苏溧水人。擅长漫画、中国画。曾当小学美术教员。历任《苏南日报》、《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出版有《中国民间玩具》、《田原硬笔书法》,设计动画片有《熊猫百货商店》等。田原先生1925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解放军前哨剧团、溧水县文化馆、苏南日报社、新华日报社工作,1980年调入江苏省文联书法家协会工作,1992年离休。他一生酷爱书法美术,以漫画、书法、篆刻、版画、剪纸、连环画成就见长,六十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作品,获得省以上奖项数十次,如连环画《狼外婆》获全国创作二等奖,《鲁班的传说》获全国封面装帧二等奖,《好乖乖》获华东六省一市少儿读物一等奖。田原先生悉心创作,成就突出,出版书籍近百部,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中国玩具》《中国古代玩具》《田原硬笔书法》《板桥书法书体变化百例》等。田原先生为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创作的漫画、插图、图画、书法作品有上万件之多,是一位高产艺术家。田原先生自学成才,锐意进取,博采众长,笔耕不辍,他撰写了大量杂文、诗歌、随笔,并创作了多部小说与剧本。田原先生还是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协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并自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田老曾任新华日报美编30余年,在新华日报工作期间,和张新予、陈汝勤等一批从事版画艺术的人,将新华日报做成了江苏版画的主要发表平台,促进了江苏版画的发展和繁荣。在那个没有电脑绘图的时代,艺术品位备受读者推崇。田原先生在江苏省文联工作期间,还在扬子晚报开设“饭牛闲话”专栏,在读者中影响深远。因田老属牛,幼年当过牛倌,因而笔名就叫“饭牛”。后结集出书就叫《饭牛闲话》,用漫画笔法写出画出几十篇文章和插画,包括《事不宜迟》、《抄袭与创作》、《帮倒忙》、《乘车小景》等。其画作取材独特,多以民间题材入画,如放牛娃、民间玩具、蔬果之类,在江苏乃至全国画坛独树一帜。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漫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