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周沧米又名昌米,出生于浙江乐清雁荡山之麓大荆镇。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1年参军入伍,越四年转业复学,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顾问、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周沧米在学期间,得黄宾虹、潘天寿等老一辈画家亲炙,传统功底深厚,造型能力扎实,深谙传统画理、画论,有《送儿当红军》、《迎亲图》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有《在阳光下》、《隆隆春水》参加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祝富荣(1939.11—)号云海楼主、四趣斋主。浙江衢州人。擅长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结业。衢州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衢州市美协主席。作品入选国内外美展,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作品有《迎春》、《钱塘颂》、《珠穆朗玛——世纪丰碑》、《万壑雷》、《冰清玉洁》等。论文《冲破绘画的中庸局面》、《时代当出笔墨》、《中国山水画的人文内涵》、《彩墨争辉》等。出版有《祝富荣画集》、《中国画笔、墨、纸、水技法研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族名孔庆福,原籍浙江慈溪,1934年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位委员,浙江文化厅高级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社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至1987年连续三年在中央电视台播讲中国山水画。1987年至1989年主持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杭州分校。1988年1月至3月任西德汉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0年9月访日。受美浓市长邀请参加纪念俞樾蓝水交流百年祭。1993年8月应欧洲华人学会之邀赴奥出席中西文化研讨会。1995年8月赴巴黎续会,9月应汉堡政府之邀和上海陈家泠联袂办画展。1996年5月赴韩,出席国际茶文化活动。1996年12月赴泰,随中国美协举办“三峡百景展”。1997年8月赴悉尼举办“孔仲起、舒伟敏师生三代画展”,12月和吴山明、李子侯应丁绍光艺术中心之邀赴美联展。1998年8月赴东京出席国际艺术教育会,嗣后举办孔仲起、蒋开发师生书画展。2000年4月赴加主办东方博雅社作品展。2005年5月赴加举办“黄河”当代中国画展。作品多有参加海内外重大展出并获奖。著有《孔仲起山水画集》、《孔仲起画集》、《孔仲起画云水》、《山水画技法概要》、《孔仲起山水写生法》,合著《山水画谱》、《百树谱》、《百石谱》等多种。2005年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孔仲起》,作品《观无涯》入选20世纪《百年中国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朱恒有(1916.12—1993.4)别名展蕉,浙江义乌人。擅长中国画。194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历任小学、中学、师范教师,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作品有《千里共婵娟》、《雁山秋雾》、《店山册页》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上海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同年留校在杭州任教。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早年得到潘天寿、黄宾虹等人指导,1956年被校方派送到上海随陆俨少学习山水画并从此结下“风雨同舟”的30多年师生情谊,直到1980年陆俨少“冲破阻碍”(陆俨少语)调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终成一段“画坛佳话”。姚耕云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多次入选并获奖于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大展,广为国内各大博物馆与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1980年曾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非洲四国。代表作品有连环画《新生》、中国画《归来》、《雁荡揽胜》、《山阴道上》、《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系名画《毛竹丰收》的作者之一。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童中焘(1939.1—)别名童孟火亨,浙江鄞县人。擅长中国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鄞县。曾为陆俨少的助教,后任中国画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应邀参加浙江省十大画家首都展。擅长山水画、林无静树、川无停波、骨气清刚、风神秀发,奇崛与豪隽共济,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浙派山水画家。童先生为顾坤伯教授的入室弟子,曾任陆俨少教授的助教。在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开拓和创新上具有非比寻常的艺术指导意义。童先生学养高深,于传统文、史、哲、经及西方哲学、美学都有全面深广的涉猎,并孜孜不倦地加以探索。从而在山水画的创作上确立他自身风格高华、思辩缜密、豪迈俊朗而又恣肆纵横的阳刚画风。童先生的山水画有着强烈的人格化倾向,体现了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其人生学养、视野宽度和思维深度的总体反映。他秉性正直、不染世俗,格外注重传统,并以发扬光大传统为已任,他不对传统进行复现,而在其精华的框架上构筑自身的境界。近些年来他的山水画在坚持以往清新刚健画风外不失充满诗意的激情,更升肃函为一种浑穆朴茂的境界,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切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价值,他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品有《井冈山》、《南湖图》、《山水清华》等。出版有《童中焘画集》、《山水速写-搜尽奇峰打草稿》、《童中焘国画解析》、《童中焘山水画选》、《荣宝斋画谱167--写意山水》等;编著有《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合编)、《山水画技法析览》(合编)。作品在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荣宝、上海朵云、上海敬华、深圳、浙江西泠、浙江佳宝、浙江南北、浙江盘龙、浙江画院等拍卖公司拍卖。主要学术活动195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64年起,有山水画《南湖图》、《井岗山》、《竹风潇洒》、《东方大港》等参加全国美展或全国性大展。1984年在加拿大举办了一个联展。1986年新加坡举办了一个联展。1988年在台北举办了一个联展;去了一趟澳大利亚,由文化部组织,庆祝该国成立200周年,出访时间两个月,在墨尔本R·M·T这所老牌大学作学术交流。八十年代,还有一些作品相继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瑞士、前南斯拉夫及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展出。1995年作品《长江万里图》(与孔仲起、徐英槐、卓鹤君合作)纪念兴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101幅“中国三峡百景图”中最大的一幅。1999年作品《江山万里》图(与卓鹤君、陈向迅合作)布置于中南海怀仁堂正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文化部向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3位教师颁发了作品收藏证书。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向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还属首次】2002年应邀参加浙江省十大画家首都展,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参加“钱塘自古繁华·全国著名画家画杭州”的巨大创作、被“浙商大会”评为“最具艺术价值浙派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郭修琳,字海子,男,回族,1933年生于温岭石塘,国家二级美术师。郭修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第四届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员;还曾担任浙江省八届人大代表、温岭市政协常委、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浙江温岭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郭修琳毕业于临海师范,擅长:画国画。生长于海边的他,一生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几十年来,带着海边人特有的感情,寻找一种与大海对话的特殊语言,足迹遍及东海数百个岛屿。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以全新的表现手法和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语言,写海、写渔民,并以此驰誉艺坛。尤其是1988年开始的“万里海疆行”,孑然一身深入考察祖国四大海域。一路风险,一路艰辛,历时10余月,行程14000余公里,以血的代价换得了万里海疆难能可贵的创作素材。他创作的数百幅表现大海的国画作品在国内外发表与展出,并屡次获奖,被世人称为勇于探索的海洋画家。他的作品《岛上节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银潮》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溟海希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渔的图腾》入选首届全国山水画集等。《金海》、《风雪黄昏海》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艺术大师留洋粟评日“修琳身经沧海,所作波澜壮阔,更以自辟蹊径为难得”。书法界泰斗沙孟海称修琳之路为“海之路”。著名画家吴冠中教授评修琳之作为“感受得深,表现得新”。1992年5月,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地推出了《海之歌·郭修琳万里海疆行速写集》,全国十余家报刊发表评论,认为《海之歌》是“灵魂中永恒的潮声”,“大海演奏的乐章,海疆风情的诗篇”。1994年,郭修琳因患喉癌晚期,从此失声,但他仍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在此后的8年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300多幅国画作品。2003年1月6日,温岭市举办了“郭修琳摄影作品展览”,展出其40年来所摄的90多幅多姿多彩的摄影作品。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郭修琳摄影选集》,收录了作者从1962年至今历时40多年拍摄的52幅摄影佳作,分为《海魂》、《潮音》、《重奏》、《心象》四大部分,每幅作品都由郭修琳本人配上简短的语丝,可从中窥见其挚爱生命,搏击命运,笑对人生的艺术情怀。正如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张浩对其评价:“他一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对艺术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和狂热,他用生命的全部去回报艺术的诱惑。他也借此战胜了生命中的一切障碍。”在《郭修琳摄影选集》的序言中,画家、诗人、作家、音乐家、摄影家、渔家民歌手、渔家女等11位不同职业的人,从各个角度观照、概括了郭修琳其人其艺。2012年4月13日17时59分,郭修琳因病逝世于温岭市中医院,享年80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杭州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3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春之晨》,被誉为新中国新国画的前驱;《解放大西南进军》蔚为大观,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如《灵隐》、《开国大典》、《修建运河堤》、《下龙湾》等都有较强的时代感。1981年11月,浙江美术学院列馆专门展出潘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近60幅,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先后在《浙江日报》、《新美术》与《浙江中国画》上发表。其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心直口快的个性。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字天庐,浙江诸暨人,现代杰出中国画家。品性朴厚耿直,一生淡泊自守,矢志于艺。早年就读美术学校,后以艺为生,于浙派一脉及陈老莲、王石谷、费晓楼中得传统门径。中晚年融通诗书画印,尤致力于浙派山水画的探索创新及草书的个性追求,得刚健雄浑、空明高远之境,功力深厚。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专业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四川省阆中县。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主要创作科研成果:198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展览馆、成都四川美术展览馆、北京中国美术馆,日本仙台、大阪、东京、神户,美国休斯顿,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岛市博物馆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单幅作品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画展。“中国—日本美术交流展银奖”(中日美术交流协会);“国画家奖”(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国画优秀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要论文有“中国花鸟画艺术古今谈”、“中国画小品的艺术魅力”、“90年代的花鸟画艺术”、“现代日本画的困惑”、“花鸟画的意境美研究” 、“日本浮世绘的艺术魅力”等。主要编著和专著有《当代花鸟画》、《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日本浮世绘精品》《、梅忠智中国画选》、《梅忠智现代花鸟画艺术》、《写意鸡画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