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现为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四川蜀山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自1982年起,先后在成都、南京、北京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联展,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外重要画展并获奖。1999年参加“百年中国画展”。2005年参加中国文化部大型中国画长卷《神州颂》创作,所绘作品《峨眉清音阁》随“神舟六号”飞船载入太空;同年作品《金风过处》入选中国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2006年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第二届山水画展”并获奖。曾在《美术》、《中国画》、《中国书画》、《国画家》、《江苏画刊》、《雄狮美术》、《艺术家》等刊物发表作品和专题介绍。出版有《刘朴画集》、《刘朴精品集》、《刘朴扇面专辑》、《刘朴水墨山水》等,曾主编《董其昌?八大山人画风》、《石涛?徐渭花鸟画风》等。作品及传略编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百年中国画集》、《20世纪中国画家作品集》、《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典籍。艺术家年表2012年中国国家画院《南北对话——当代中国国画家创作成就展》;2011年甘肃画院建院20周年邀请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四川美术集;一路同行?四川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四川省博物院);中国美协山东潍坊首届中国画节?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美协迎澳门回归锦绣山河百米长卷中国画集(厦门复文美术馆);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作品展(集)(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入编四川美术出版社《大家画品——当代国画山水典藏》、《大家画品——当代国画人物典藏》、《大家画品——当代国画花鸟典藏》、《大家画品——当代国画小品典藏》;2010年中国美术创作院走进贵州大型采风活动;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河南采风活动;入编《当代国画名家图典——山水卷》;乡音?川渝籍书画名家六人作品展(重庆三峡博物馆);2009年6月,入编《神州国光?巴蜀卷》;6月,入编《点将?提名书画大家作品集》;7月,参加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画家邀请展(国家画院美术馆);8月,参加《河山如画图》——河山画会第七回展(中国美术馆);9月,参加正当代?盛世中国画庆祝建国60周年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华世纪坛);9月,参加《长城文化万里行》——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巡回展;9月,应邀参加《荣宝斋新址落成——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9月,应邀参加中国山水画高峰论坛——中国当代山水画学术邀请展;9月,应邀参加中国美协?《迎国庆——中国画60位名家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入编共和国六十位国画大家精品集;9月,应邀参加南京书画院——中国南京?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传承与变革》大型中国画学术研讨活动;11月,受邀参加第二届《舍得?水墨江山全国水墨名家学术提名展》;2008年入选中国奥委会——“永远的奥运?奥林匹克史诗画卷”;中国美协——首届“中国(郑州)水墨双年展”;中国画?画中国——走进山西大型艺术采风活动;《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中国画作品入选神舟七号搭载《和平颂》长卷;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2008?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07年1月,中国美术创作院“水墨威海——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展”;中国国家画院“天境幽韵——中国当代名家青城写生作品展”(北京,成都);“河山画会成立二十周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7月,“祖国内地和香港两地美术交流展”(成都);8月,中国美协“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特邀(北京);9月,中国出版总社“非常写意”当代名家条幅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0月,文化部“世纪伟业——中国绘画艺术特展”(中国香港?大会堂);“中国画?画中国——走进四川艺术才风活动”;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北京);中国美协“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备选资格展”(北京);中国美协“写意魅力——2006中国画名家精品展”(厦门);2005年嘉德在线——“中国名家埃及写生展”;文化部?创作院——“当代南北山水画学术展”;《金风过处》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金风过处》、《蜀山雄秀图》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金风过处》获优秀作品奖;4月参加文化部赴台湾“中华魂宝岛情艺术采风之旅”,并参加当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海峡两岸著名艺术家联展”;“天人合一当代水墨名家系列展”(成都三和画廊);9月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当代画家深圳行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创作院“四季家园画展”(北京);10月“走进金沙——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成都);《峨眉清音阁》入选文化部神州六号搭载《神州颂》长卷;12月3日“刘朴扇面艺术展”在成都三和画廊开幕;2004年中国美协——“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苏州?胥口);2003年“第四届今日水墨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2002年中国美协?新疆——“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参加中国美协——“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并获银奖;文化部——“神州风采画展”《乐山大佛》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1年文化部——“百年中国画大展”;参加“全国画院双年展”,“成都双年展”;中国美协——“新时代中国画展”;《金风过处》为中国美术馆收藏;2000年中国美协——“中国当代百家扇面画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1997年《夔门晴晖图》参加——“三峡画展”;1996年《九寨红枫》,《九月的松潘》参加中国美协——“中日96现代水墨画交流展”,《九寨红枫》获铜奖;1995年《晚村》、《红雨》参加中国美协——“中日95现代水墨画交流展”;1994年《金风过处》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1992年澳大利亚——“四川省诗书画院中国画展”;1991年香港?艺倡画廊——“刘朴中国画展”;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北京);美国?詹生美术博物馆——“现代中国水墨新方向画展”;1990年中国台北?中华艺苑——“刘朴画展”;中国台中?六六画廊——“刘朴等四人画展”;日本?广岛——“刘朴?王建安中国画展”;1989年《双栖图》为日本中川美术馆收藏;香港荣宝斋——“刘朴等四川九人画展”;日本九段画廊——“刘朴等四川八人画展”;《又见梭磨河》组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88年《宁河老渡口》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刘朴等四川八人画展”;1987年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新人新作展览”;1986年新加坡——“刘朴等五人中国画展”;中国美协?北京中国美术家画廊——“刘朴山水画展”;《俄尔雅风情》等作品参加——日本?“中国四川现代美展”;1985年《巴山早市》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晨曲》获“日本十八届精选水墨画展优秀作品奖”;1984年《巴山早市》获“成都首届艺术节一等奖”;1983年《梨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南坪深秋》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奖”;四川美协?成都——“刘朴等四川四人画展”;江苏美协?南京——“刘朴等四川四人画展”;《蜀山秋意》参加法国——“中国青年国画展览”;1982年《南坪深秋》获“四川青年美展奖”;《东山新田》中国美协?“全国农村新貌展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邱笑秋,男,亦名丘壑,1935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院长,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邱笑秋7岁开始学画,14岁参军。在部队,他当过卫生员、文书、文化教员,搞演出,办墙报,工作满腔热情。1954年从部队转业,3年后从医院调到内江川剧团工作。1957年后任内江市川剧团、舞美设计,内江市文化局创作员,1986年任内江市政协常委、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彩墨画研究院院长。著名国画家,香格里拉画派的创始人。自幼研习中国书画,先花鸟,后人物,主攻山水,作品多取材于青藏高原和川南丘陵之风土人情,追求诗的意境和现代情趣,并致力于色彩的探索。邱先生的作品《披霞的晚风》、《曙光初吻然乌湖》等画为中国美术馆、西藏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收藏。巨制山水画《山海千秋》、《岷山千里雪》、《高原碧海》、《高原金秋》、《源远流长》等画分别陈列于中南海、天安门城楼、北戴河等中央机关及会议场所。邱先生的重彩山水画《九寨金秋》、《草地朝晖》、《净土》等画被收入香港出版的《中国当代国画选》、《华夏千家书画集》等书中;山水画《怡乐窝》、《雪山之歌》等被收入《中国百人画佳作选》。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邓小平接见过他。兼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士、《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书画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兼)、四川彩墨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人大第6至8届代表。2代表作品有长达88米、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熊猫画卷;他的巨制重彩山水《山海千秋》、《高原碧海》阵列于北京天安门城楼、四川国宾馆——金牛坝宾馆;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他的《披露的晚风》,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了他的《湖光山色》;《九寨金秋》、《草地朝晖》等被收入海外出版的多种画册。《大熊猫醉水图》等画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收入该会主编出版的《大熊猫画集》和《卧龙的大熊猫》等书中,《披露的晚风》等画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口哨》、《春雨》、《外婆的一生》等画和论文《论张大千晚年变法》、《梦与帆-评张大千诗词》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画》、《美术》及《峨眉》大型文学双月刊等全国性报刊上;1998年12月号《美术》杂志发表《流逝的岁月》等6幅新作和论文《正视生活,画自己的画》。巨制山水画《山海千秋》、《岷山千里雪》、《高原碧海》、《高原金秋》、《源远流长》等画分别陈列于中南海、北戴河中央机关会议场所、天安门城楼和四川的国宾馆金牛宾馆以及北京火车站、成都机场贵宾室等处,应邀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纪念馆绘制陈列画;作《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是好猫》画,被摄入大型文献片《邓小平》第四集中。代表作《今月曾经照古人》及作者传略被列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和《中国文艺家传集》,重彩山水画《九寨金秋》、《草地朝晖》、《净土》等画被收入由香港出版的《中国当代国画选》、《华夏千家书画集》等画集中;山水画《怡乐窝》、《雪山之歌》等画被收入《中国百人画佳作选》、《中国著名画家作品选》、《当代扇面书画集》等书中。3画展及创作年表1988年1990年,在成都、广州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参加由中国美协和四川美协联合主办的《四川八人中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引起轰动。1997年新作《一路平安》选入“97中国艺术节精品展”,1998年6月出席在京举行的“中国美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84年编导的大型现代川剧《张大千》先后在内江、自贡、成都、北京上演,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各报刊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赞扬该剧编、导、演取得成功。1991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主持拍摄的文献片《意境永驻——记国画大师张大千》编入了《张》剧的片段和剧作者说戏的镜头。该片已为各国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99年5月为纪念大千百年,出版了由邱作词曲的CD光碟《梦与帆》。1985年1991年先后应邀出访日本和新加坡。1992年12月、1993年8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了《邱笑秋画集》和《邱笑秋大熊猫画集》。并在88米×1.3米的纯棉整布上作《大熊猫千态图》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熊猫画卷。1997年,《蜀山藏珍》等10幅精品被选入中国美协国际互联网。自1982年起,七进西藏,并经常去甘孜、阿坝写生、采风。近年来正集中精力绘制一批反映青藏高原风情的重彩山水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1950年生于四川新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擅长中国画。1986年入中国画研究院进修班学习。历任四川新都川剧团、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新都县文化馆美工,温江地区文化馆、成都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他的创作在不失民族文化个性的前提下,自然地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个人鲜明的绘画风格,画中充满着真情实感。1984年《春衣处处催刀尺》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89年《春华秋实》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4年《静静的岁月》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及“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获奖作品展、当代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等全国性美展。作品《春衣处处催刀尺》、《川西故土》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张修竹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张修竹》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云南江川人,1982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2004年至2005年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高研班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云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画院副院长、云南美术馆副馆长、云南画院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1984年《南风》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获《版画世界》“鲁迅版画贡献“奖。 1987年《南国净土》入选“第九届全国版画展。“ 1989年《榫接—楔》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栅》美国亚太博物馆收藏。 1990年《今日立春》获“首届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优秀奖(一等) 1991年《郭游版画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雨后美人蕉》获“北京—台北中国当代版画展”杰出奖。 1992年《山母》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女神金奖。 1993年《四条水妖》等14幅版画被日本相生森林美术馆收藏。《山躯》、《道》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龙柱》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被深圳美术馆收藏。 1996年《白茫集雅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被江苏美术馆收藏。 1997年《地维天柱》入选“中国艺术大展、版画展”。《榫接—楔》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1998年《冬、越过丫口的云》获“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银奖,被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 1999年出版《郭游版画作品精选集》 1999年中国画《云横水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年在版画《椅上方滋、椅下涟漪》获十五届全国版画展“铜奖” 2000年荣获“1989—1999中国鲁迅版画贡献奖”。 2003年中国画《雨林含空烟》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 2004年《云卧青龙涧》入选“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济原)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晏老七岁从父习书画,古典诗词、魏晋书法。并在求学中博览古今书画群书,钻研理论技艺。走上了书画艺术的大道,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先生独具深厚的学养与高旷的艺术境界,涉足甚广,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他在绘画中强调书法与画法的关系,认为书画同源,互为其根,画是书理、书是画法,晏老的作品,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草虫、书法、篆热工笔、重彩、泼墨、写意、白描、双勾无所不精,无所不长,在我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堪称一位德高望重,为追求艺术高峰,信心百倍,不落晚气,艺术高超的书画大师。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同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谢玉岑等交情深厚,从艺一生,影响甚巨。1901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茂市镇。1907年秉承家学,读书、习字,父为前清诸生,长于书画治印。1913年在前清秀才张曲斋门下受教五载,习学古典文学、诗词,亦受教华山庙碑和唐人书法。1917年反复临摹,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各大家等。1921年在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学英语。1924年考入成都机械专门学校。1926年毕业于成都机械专门学校。1928年上海求学,与张善子、张大千同住上海法租界西门路西城里号。1930年以仿古石涛山水《人语响孤峰》一幅同张大千所作《荷花》一幅参加柏林中德美展。1932年同何香凝女士合作出山水花卉多幅参加上海抗日募捐展。同年,在上海宁波同盟会馆举办个人展览。1934年赴日本东京求学。1935年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在日留学期间以巨幅仿古石涛山水画两幅参加日本帝国美展。1937年与张大千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联合举办画展。1938年与张大千在重庆交通银行举办抗日募捐联展。1944年旅游昆明,以写生作品六十余幅,于南屏电影院展出。1944年经孙中山挚友刘禹生先生介绍与潘蜀新手重庆柏林餐厅结婚,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作证婚人。1945年在成都中华书局与大千举办联合展出。展出前因病返家。部分未完之作大千代余完成并题款。1945年于成都四川省银行举办个人展览。1947年在成都少城公园举办个人画展。1951加入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重庆举办抗美援朝捐献画展,以三十件作品参展,将全部画展所得捐助抗美援朝。1954年被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吸收为会员。同年参加美协重庆分会。1957年划为右派,58年定为揭帽右派。1962年因双肩关节炎赴北京治病,借居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家中。1962年受陈忠仁(刘少奇秘书)之邀与仇鳌、傅抱石等前往庐山游览,后独留海会禅院,月余返京,写稿四十余幅。1963年毛泽东七十岁生日,为其写《青松红日》山水一幅祝贺。1964年,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画展。被誉“海外有张大千,国内有晏济元”。1964年北京政协元旦举行六十岁以上老人会,由朱德、彭真、郭沫若、谢无量、陈叔通诸老推荐以作品四十余幅在北京政协礼堂展出。1965年卧病在床长达八年余。1977年退休后养病在家,重振艺事,再染丹青。1979年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邀请怀关良、钱松岩、陆俨少、宋文治、亚明、黎雄才、启功等首批画家在北京颐和园藻签堂作画。1980年参加省文化会,被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1981年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1982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介绍加入中国美协。同年在深圳文化宫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任中国社会福利教科文中心国画研究会理事。1990年乌江写生,为时一月。八月,去乐山、峨嵋浏览写生。1993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作品一百八十余件。访问老友华君武、吴作人、启功等。1994年晏济元书法绘画展和艺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博物馆举行。1996年出版第一部《晏济元书画集》。1997年由重庆电视台播出三集专题片《国画大师晏济元》。1997年10月应邀在香港集古斋展出,新华社香港分社副长张俊生、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刘鸿晓、出版集团部裁李祖泽、饶宗颐等主持剪彩。1998年9月3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程十发先生等上海书画名流五百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展出期间,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文汇报》、《联合时报》等作出了专题采访报道。1999年1月,9月在汕头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展出,汕头市市委书记壮礼祥、市长周日方观看了展出。1999年7月在顺德市天任美术馆展出作品107幅。1999年10月在重庆中天大酒店举办晏济元祝酒会,重庆市农、政、军领导及书画界名流出席了酒会。1999年11月赴云南昆明、丽江写生,跨虎跳峡、登玉龙雪山,云南电视台作了《晏老游丽江》专题报道。2000年9月在深圳画院展出,广州军区司令刘镇武及深圳市市委副书记李统书、李容根(现广东省副省长)、李有烈、宣传部部长白天等党、政、军领导出席了开幕式。2001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启功出席了剪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北京电视台作了专题报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工商报、中国老年报等作了相关报导。2001年7月-9月应邀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其作2m×3m巨幅山水画一幅,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贷、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等前往钓鱼台看望了晏老先生。2002年5月在深圳电视台《长青岁月》,9月广东卫视《南粤大地》作了专题播放。2002年8月,晏老103岁登华山写生。2003年3月15日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十周年大庆书画笔会活动。2003年7月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展出,10月登泰山写生。2004年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展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1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山乡农校》获优秀奖。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龙瑞被任命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改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现为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首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在京揭牌龙瑞任院长(9张)中青年专家.作品《山乡农校》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幽燕秋趣》入选第二次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展,《山上有棵小树》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大奖.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程漫父(1904.3—)原名相国,号奠邦,笔名漫漫,四川江津人。擅长中国画。1926年插班上海美专二年级,1928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历任成都四川美专、重庆艺专、西南美专、川东师范及合川、江津等县立中学教师,重庆文史馆馆员。作品有《江南春意》、《山峡风光》、《华岳仰天池》、《黄山搜妙图》、《曳云亭》,《红岩颂》、《瞿塘峡》、《陈毅元帅故居》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四川达县。早年先后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创作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执教高等艺术院校40多年。兼善中西绘画、书法、篆刻和诗词等。参加海内外许多重要展示,其众多力作被收藏、出版或获奖。2009年5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厦门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魏传义从艺60周年艺术回顾展。书画作品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办的国际大展授予《国际特等金奖》,荣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美术教育奖》,诗词作品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特等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从艺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章》。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和《特殊津贴》。主编出版《艺术教育学》、《魏传义艺术》、《魏传义中国花鸟画选》、《魏传义中国山水画选》、《海风阁诗稿》、《中国书画入门》VCD光盘。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八开精装《魏传义艺术作品集》,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联出版了《魏传义艺术人生》专辑及光盘。有许多艺术作品曾载入《中国当代新文艺大系》、《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中国著名国画家百人作品选》、《当代中国画名家选集》和《中国书画家大师画典》等多种中外典籍。艺术家年表2010年5月7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魏传义从艺60周年回顾展,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八开《魏传义艺术作品集》;6月,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大学在厦门美术馆举办魏传义从艺60周年回顾展;7月17日,中国文联颁发了魏传义从艺60周年荣誉证书和荣誉奖章;8月,到北京八达岭油画写生并创作了油画《八达岭》;10月,诗词《八十自寿》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特等奖;11月,到江西婺源油画写生并创作了油画《婺源》、《山村》二幅;12月,到厦门鼓浪屿油画写生并创作了油画《日光岩》、《大榕树》、《棕榈树林》三幅;2009年3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罗中立专题片录制;7月,参加在南京召开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工作会议;8月,参与策划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和厦门市美术馆主办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成立5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任该组织委员会主任;2008年5月,出席北京“纪念马克西莫夫中国执教50周年”系列活动;6月,参加中国美协采风组织的中国美协闽南采风活动,同美协副秘书长李荣海及著名画家30余人到惠安崇武创作基地写生创作;在天津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理论研讨会;8月,由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和建运北京建筑设计咨询公司联合创办美术刊物《海峡美术》创刊,被聘该刊物名誉主编;10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创作中心的邀请,与中国美协厦门创作中心的画家白磊、牛惠民等赴新疆进行艺术交流和采风写生;11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参加中国山西首届书画艺术界暨革命老区写生创作活动,游览了吕梁山、太行山,并向山西省委、省政府赠送“山川秀美新山西”五十米长巻创作和赠送仪式;12月5日,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西昌市政府主办“中国著名画家画西昌”活动及到泸沽湖采风;2007年4月,出席中国美术馆“何多苓画展”开幕式;4月,应青岛西海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之邀请,赴胶南考察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选址建设事宜,并到高谷画院实地考察;5月,到河北承德地区采风,在兴隆县郊完成油画《白桦林》;5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在甘肃天水召开的全国创作中心工作会议和采风写生活动;6月,参与策划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任副主委,并于12月在厦门美术馆开幕,应聘担任本次大展评审委员;7月,应邀在甘肃天水出席中国美术创作中心2006年工作会议;7月,到海拉尔、红海基尔湖、满洲里写生;7月,到辽宁丹东、东港市采风笔会;8月,应中国美协邀请出席内蒙古创作中心成立草原采风活动,中国美协各部领导及200余著名画家参加了成立仪式;10月,应邀出席在上海刘海栗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五十家油画作品展,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后到浙江绍兴访问作画,并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徐菁藤故居,游览了兰亭、水乡等名胜;11月,出席北京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并到中国军事博物馆看被馆藏作品《强渡乌江》;2006年4月,出席中国美术馆“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并到北京植物园写生;5月,应中国美协河南创作中心邀请,出席相约太行大型活动在河南辉县举行,并参观八里沟、关山、南坪、郭亮村采风写生;5月,应邀参加中国美协陕西创作中心成立大会;6月,到成都黄龙溪及西昌等地采风并写生创作;7月,到北京十渡风景区、百里长峡写生,完成油画《太行牧马》中国画《紫藤》书法《沁园春?长沙》等作品;8月,到俄罗斯参观访问;10月,应邀参加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在福州成立,被聘为顾问;11月,参加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2005年4月,参加山东泰安“艺术之源泰山行”大型采风活动,参加了书画笔会,并参观孔庙游览了泰山;6月,应邀到福建东山县沃角渔村等地作油画写生;7月,参加新疆“著名画家助学扶贫”采风活动,并到阿尔泰山、额拉刺湖等地游览;7月,出席“魏传义北京艺术中心”系列活动,并到北京十渡风景区采风作画;8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与温州市政府举办的“中国著名画家画温州”活动;9月,应邀参加山东淄博美术馆成立暨中国美协首届精品展;10月,应邀出席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成立大会,并参加研讨会、笔会采风活动;11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博览会”开幕式,策划组建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被聘为该中心名誉主任;2004年7月至8月,同林跃到四川南充、成都、阿坝洲、甘孜等地写生作画;8月。应人民美术出版社《国画》编辑部之邀请,到青岛参加“当代国画发展座谈会”暨笔会;10月,应邀出席山东烟台中国花鸟画研讨会,烟台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观察》主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研讨会,举办了中国当代花鸟画展,并组织到威海参观采风;2003年1月,福建省人大书画室出版了《魏传义山水画集》;5月,出席北京“马克西莫夫作品展”及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班座谈会;5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魏传义中国花鸟画集》;8月,参加中国美协巴蜀创作中心及徐悲鸿画院在四川的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并特聘为艺术顾问;8月12日至22日到西藏林芝地区尼洋河畔、鲁朗林海、色拉山游览,为朗县人民政府援建人民大会堂大厅作大幅画和书法,到日喀则参观扎布伦寺等,归途中参加堆龙德钦望果节的群众活动,并到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西藏博物馆等地参观;8月底,到成都由何多苓、刘虹、翟幼林、马一平等同志接待参观了成都美院,新津县观音寺,观看了唐代壁画;2002年应邀参加中国美协内蒙古第二次创作中心成立大会;8月,应达州日报社社长李明荣邀请,参加达州日报50周年庆祝活动;11月,在马来西亚举办魏传义书画展;2001年8月中旬,应内蒙古包头市政府、包头市旅游局邀请赴包头市参加笔会,先后参观了藏式寺五当召、草原赛汉塔拉、库布其沙漠东端的响沙湾写生,观看了蒙古族歌舞表演;9月,应邀到山东莱阳、青州笔会参观活动;10月,出版了《海风阁诗稿》;11月,应邀为解放军总参培训中心作画、写字;2000年9月,应邀与刘正成、张道兴、叶毓中一道为山东潍坊建行写字作画;11月中旬,应泰国泰中艺术家联合会、泰中经济贸易交流中心邀请,赴泰国参加泰中艺术联合会成立大会;会后去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参观访问;1999年7月,应邀出席中国美协在内蒙古首次成立创作中心并参加笔会活动;10月至12月,底应南京军区李乾元首长邀请,到甘肃天水麦积山、伏羲庙、敦煌、左公柳、酒泉、嘉峪关,青海的龙洋峡、塔尔寺,新疆交河古城、火焰山、千佛洞、胡扬林、清真寺、神仙湾哨所、魔鬼城等地参观采风活动,并为兰州军区及所到地方部队写字作画;1998年3月,在新加坡举办“魏传义艺术展”;1997年参加了河南省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邀请展;4月,随厦门市职教代表团访问台湾,并与张可同同志一道拜访陈立夫先生;1996年2月,应邀赴天津美院和唐山豪门集团参加11所高等美术院校领导座谈会交流经验,讨论美术教育问题;2月20日,受聘为中国曹雪芹书画院顾问;3月,中国画《岁寒三友》为旅顺博物馆收藏;5月10日,受聘任敦煌中国画院艺术顾问;6月,应全国第九届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展出中国画《啄木鸟》。会后到乐山大佛寺、峨眉山金顶参观游览;6月13日,应邀去四川省诗书画院作画作学术讲座;6月24日至7月10日,第三次到湖北十堰,借省亲机会与二汽领导作画;随后偕同魏川晓、靳丽华、骆爱华、杨爱群到武当山、神农架游览;12月,福建美术出版出版了《魏传义艺术》画集;1995年1月10日,菲律宾《商报》专栏发表《海风阁诗稿(2)赠卡西娜博士》等16首;2月24日,菲律宾《商报》艺廊专栏发表《魏传义油画专辑》,刊载了洪毅然遗稿《魏传义油画艺术》,并选登油画《归车》、《晨星》等9幅作品;3月10日,菲律宾《商报》艺廊专栏发表魏传义书法选6幅;3月18日,亚洲圣仪艺术学院和桑巴里克安艺术中心在该院大教堂举办了《魏传义师生作品展》,展出师生作品56件;3月20日,由菲律宾厦门大学校友会、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菲中友好协会主办,菲律宾学群文艺社、敤首美术社办的《魏传义艺术展》,在华侨中学院展出80件作品;4月2日,菲《世界日报》发表魏传义访菲专页;4月4日至10日,由菲国立大学巴雅士博物馆、菲律宾中国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魏传义书画展》在菲律宾大学博物馆展出,展出书画约80多件;4月26日,菲《商报》专栏发表《海风阁诗稿(3)》,选登《桑巴?艺术家》等10首作品;4月30日,受聘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高级顾问;5月,赴京参加国家教委主办的《全国教师画展》作品评选和评奖活动,任中国画评委召集人;5月,受聘任美国剑桥世界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8月,中国画《荷》参加“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优赏奖;8月,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8月18日,被载入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9月,偕同骆爱华去小三峡、白帝城、重庆等地游览;9月13日,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二等奖;10月5日至25日,受聘云南大学荣誉教授,在该校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讲学、作画示范。并去西双版纳石林、大理等地参观写生;10月15日,续聘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理事;10月,任全国第八届美展和福建省艺术节书画展评委;11月,中国画《新荷》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1月18日,受聘任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荣誉顾问;11月28日至12月4日,参加由中国美协、《美术》杂志在广州召开的《9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会后与王朝闻、王琦、华夏等同志应邀去广州美院岭南画派纪念馆座谈及去西樵山等地游览;1994年1月,中国画《劲竹高风》参加“纪念宋庆龄一百周年书画展”,并被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收藏;1月7日,中国画《家园》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1月16日,受聘任厦门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2月,受聘任中国武夷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同月《福建艺术》登载中国画《秋江归雁》、《鱼乐图》等四幅作品;3月,中国画《红梅》参加“海峡书画艺术展”;3月15日,受聘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任院长;4月,受聘任福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文科分委员会委员;4月22日,出席由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的《9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4月28日,应李自强同志之邀同赴河南郑州、洛阳各地参观;5月1日,《美术家报》专题报导《魏传义艺术在京举办》,并选载中国画《晚风》;5月,载入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中国当代美术界名人录》;5月,载入中国美术馆编,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5月,中国画《红梅》参加《中国厦门—日本佐世保友好城市美术交流展》,5月30日,受聘厦门市政协书画室顾问;5月,载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92中国美术家》;6月3日,受聘任福建陶行知研究会书画院名誉院长;6月,办理退休手续,仍暂执行院长职务;6月,第6期《国画家》登载中国画《拾海蛎》、《春雨》等5幅作品;6月20日指导硕士研究生李剑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创作展览评分;7月5日,《美术》第7期《美术百家》专栏发表张方震所撰《画家?美术教育家魏传义》一文并选刊油画《归车》,中国画《春雨》等7幅作品;8月24日至9月2日,应香港远东艺术学院邀请和吴培文、焦金海等同志组成艺术家小组赴港访问、交流、讲学、参加《九二夏季音乐会》,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美术系刘国松、金嘉伦教授、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施子清先生,并与会员座谈作画交流。访问新华分社翁新桥部长、香港乐团黄安源团长、香港美专、厦大校友会,并在波希艺术中心讲学、作画示范;8月28日,行书一幅参加《中国首届书画节国际书画大展》;9月,中国画《晓露》载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墨彩大观》;9月,篆刻《草木有情》、《长乐》等七件作品载入海风出版社出版的《名印大观》;9月19日,主持召开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建院10周年庆典活动,在庆祝大会上作了题为《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讲话,并为《厦门大学校刊》发表;9月25日,中国画《路漫漫》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展出并任评审委员,应邀赴京出席了开幕式;10月,油画《晨星》载入第4期《中国油画》;10月15日至1994年4月15日,应邀赴菲律宾亚洲圣仪艺术学院和桑巴里克安艺术中心讲学、艺术研究与交流。在此期间,举办了两个中国画学习班,创作约100多件中国书画作品及诗稿30多首,并举办了展览;10月24日,受聘任厦门市美术家协会顾问;11月1日,受聘任华侨大学客座教授;11月4日菲律宾《商报》发表张方震撰文《画家、美术教育家魏传义》,并选刊中国画《太姥晨曦》等5幅画及1幅书法;12月1日,受聘为中国海南天涯海角名人馆艺术顾问;12月8日,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12月13日,菲律宾《商报》发表《海风阁诗稿(1)》,选登《偶成》、《霜菊》等26首诗作;12月,美国传记协会授予“国际荣誉杯”;12月26日,受聘任福建积翠园艺术馆顾问;12月30日,菲律宾《商报》艺廊专栏发表了《魏传义篆刻选》,刊登了《民魂》、《自然而然》等17枚篆刻;1993年1月2日,《福建日报》刊登《魏传义艺术作品》专页;1月《美术耕耘》杂志1期发表了《人民的美术教育所走过来的路》一文;4月4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艺林”专栏登载中国画《春暖》、《村居》等7幅作品;4月8日,出席由中国美协、《美术》编辑部主持在桂林召开的《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并组织笔会和到漓江游览写生;4月15日,《厦门大学》校刊登载黄曼霞撰文《人民?生活?艺术——访魏传义教授》;4月19日中国画《春常在》参加第七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作品为展馆收藏;5月,被载入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指导硕士研究生王耀伟、周培德等四人毕业论文答辩;7月,被载入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人名录》;10月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表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颁发荣誉证书,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同月成立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并任院长;10月8日,中国画《荷花》参加福建第五届教师书法美术作品展获荣誉奖;11月9日,受聘为重庆石壶艺术研究会顾问;12月5日至11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魏传义艺术展》在首都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了历年来创作的油画、中国画、书法篆刻、论著等约120多件,出席开幕式和莅临参观指导的有彭冲,张爱萍、魏传统、项南、陈昌本、徐文伯、陈明义、刘金美、王琦、谢筱迺、靳尚谊、古元、雷正民、曹大鹏、冯法祀、杨力舟、王春立、盛杨、丁井文、华夏、李天祥、詹建俊、韦启美、姚有多、李琦、高虹、林岗、闻立鹏、邓福星、孙美兰、李骏、孙滋溪、庞涛、马常利、张同霞、潘世勋、赵友萍、苏高礼、王仲、马振声、陈缓祥、刘禾、王文彬、时宜、包立民、刘龙庭、郎绍君、杨先让、奚静之、李树森、叶毓中、刘曦林、张士增、孙克、王伟、马克、郭淑兰、占布拉、李小可等领导和艺术界知名人士;12月7,日,《美术》主编华夏、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姚有多、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等首都20多位著名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在中国美术馆展厅举行了《魏传义艺术研讨会》,中央电视台和首都各重要报刊都报导消息,或刊登作品、文章;4月16日,《人民日报》第8版发表了王朝闻先生撰写的《泄云无定姿—致画家魏传义》一文;同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中国画《晚风》、油画《归车》、《晒场》、《伐木工》等作品;1992年为艺术教育学院新教学大楼创作壁画《太阳、生命、艺术》,并由袁敏、魏星云等制作完成;2月,为台湾画家曹玉岸撰写序文《曹玉岸的水墨画》;4月,载入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和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5月,指导油画教育和国画教育硕士生刘一菱、秦俭等论文答辩和毕业展览;中国画《山乡》参加“海峡两岸国画书法联展”;油画《娜姆卓玛》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现代美术大展”;6月,受聘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理事;9月,出席由国家教委在哈尔滨主持召开的《全国高等师范艺术教育改革研讨会》,并担任美术教育组的召集人;10月,出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编撰研讨会》;10月,中国画《晓露》载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墨彩大观》;10月,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20世纪成就奖”;1991年传略载入《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油画《晨星》发表于福建画报第7期;香港《收藏天地》第五期发表王林《自在与从容——魏传义国画随感》评介文章,并选登中国画《新荷》、《春晖》等六幅作品;3月,《一个虔诚的探索者—魏传义》专题片在厦门电视台转播;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创作,任台湾刘耕谷、陈忠平等8位函授生花鸟画课;10月,主编国务院教科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专著,由重庆出版社精装出版;11月5日,应邀出席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授奖仪式,荣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美术教育奖”;1990年油画《晨星》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并发表于《美术》第11期;指导硕士研究生油画,花鸟画课;指导美国白伦美助理教授来华研究《中国美术课题》;中国画《静夜》参加福建省美展、六省一市美展,并选载于《福建画报》第8期;12月《江苏画刊》发表作品《静夜》、《万石岩》并登载邵大箴《致魏传义—走中西结合的路》;1989年1月,创作中国画《梅石图》参加当代中国花鸟画展,作品被“李可染纪念馆”收藏;2月,出席福建省第三次文代会,当选为省文联委员;6月12日,《厦门日报》发表郑澍撰文《从大巴山走向世界》,《菲华时报》转载此文并选刊中国画《春晖》、《万石岩》、《做功课》等;7月15日,《福建电视台》播放《一个虔诚的探索者——魏传义》专题片;9月,为厦门大学出版的《余纲书法篆刻选集》撰写序言:《余纲的书法与篆刻》;1988年晋升为教授,担任油画硕士研究生导师;4月中旬,上海《朵云》刊登了国画《放牧图》;5月20日,香港《新晚报》75期发表了《魏传义国画作品》专刊,并登载洪惠镇评介文章;8月1日至16日,由福建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美协分会、福建省人大画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魏传义画展》,在福州市五一广场展厅展出油画、中国画约62件作品。福建省陈明义、胡宏、程序、何少川等领导和艺术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8月15日,《福州晚报》登载叶崇正撰文《艺苑辟新域,霜鬓犹壮怀一——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魏传义》;9月,中国画《路漫漫》、《丝绸之路》参加国际书画大展,获优秀奖;《福建文学》刊载了国画《新荷》、《双鹭》、《鱼乐图》、《春华图》、《春山归鸦》等;《厦门日报》发表中国画《家园》、《双鹭》等6幅作品及评介文章;10月,出版的《厦门书法》选载行书《佳节又重阳》条幅;中国画《万石岩》载入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海峡书画集》;10月18日,随团赴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平户市访问参观交流;1987年2月,赴惠安、崇武、大咋、小咋写生,创作国画《晚风》、《归牧》、《春雨》等多幅作品,中国画《晚风》参加福建省中国画展,获省“优秀奖”;中国画《红梅报春》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教师美展获“佳作奖”;增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常务理事、兼涌泉书画社名誉社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闽南分校名誉校长、福建省人大画室副主任;4月,天津人美《画廊》22期发表了《在求索中前进》专论,并发表了22幅四川美院师生作品选登;5月,《美术》杂志发表了编辑张士增撰文《君子之乐——介绍画家美术教育家魏传义》,同期选登了油画《绿竹幽径》、《老人》、《簿暮》、《做功课》,中国画《蜀中景》、《秋韵》等作品;1986年8月,中国画《寒塘碧玉香》、《春暖》载入鹭江出版社的《厦门书画》;11月,到湖北十堰市东方汽车厂访问家兄魏川晓、二嫂靳丽华,并到十堰大学美术系、市艺术馆讲学作画示范;同月油画《春晖》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1985年1月,赴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院,北京画院、西安画院交流考察;2月,应邀同马一平赴厦门大学考察座谈关于筹办厦大艺术教育学院事项;9月,调厦门大学,任厦大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兼艺术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校务委员、学科评审委员、职称评审委员、艺术学科评审组长、福建省高教职称评审委员、福建省艺术学科评审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画院院长、福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本学年任84级、85级花鸟画课;1984年3月,天津《画廊》1期刊登了油画《做功课》、《雪莲》、《巴格》等作品;4月,赴京筹办第二次《四川美术学院师生油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约115件作品,中央美院组织了著名专家教授座谈,《美术》、《人民日报》等许多报刊均发表作品、评论文章和消息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油画《娜姆卓玛》参加四川美院第二次赴京油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美术》84年第6期刊登;5月,由四川省政府调赴成都筹备成立四川省诗书画院兼任常务副院长,在此期间创作了中国画《双栖图》、《新荷》、《水仙》等30多件作品;1983年4月,深入达县苦竹溪、罗江口、蒲家乡、碑庙乡等地考察写生,并在达县举办美术讲座;同月油画《春晖》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油画》选刊第3期。5月,油画《春晖》载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油画选》,中旬与李茂虎等同赴阿坝小金、马尔康、双桥沟、红原县,若尔盖等地写生,创作油画《娜姆卓玛》、《晨光》等作品;同月晋升为副教授,任四川美院教务处长,重点分管全院创作科研,负责组织四川美院师生第二次赴京展览筹备工作;1982年1月至2月,赴京操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协分会、四川美院主办的“四川美术学院师生油画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期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副主席华君武和《美术》杂志主编王琦主持,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与会三十多位著名美术理论家和画家一致热情地肯定了四川美院油画取得好成绩,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美术研究》等许多报刊均发表作品和评论文章;油画《春晖》、《热尔草原的春天》、《绿竹幽径》参加了赴京“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展出,《热尔草原的春天》为《美术研究》3期选载;油画《绿色的故乡》同年赴深圳“四川油画展”展出,被德国友人收藏;3月3日至13日,文化部委托四川美术学院筹办的,全国13所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在重庆四川美院召开。文化部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在大会上与张方震联合作了题为《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的发言,全文发表于《美术》第6期和《新美术》总第9期;5月23日,《重庆日报》发表与张方震合写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论文;7月赴梓桐县文化馆举办绵阳地区美术培训班;8月15日,应《美术研究》第3期刊载魏传义专稿《谈油画77级毕业创作教学》,并选刊油画《热尔草原的春天》等作品;1981年指导四川美院油画77级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周鸣祥、莫也等18位学生毕业创作;暑期创作油画《春晖》、《热尔草原的春天》;10月油画《玉龙山》刊登于天津《画廊》第7期;1980年赴京参加中央美术学院30周年校庆座淡会;油画《茶花》、《嘉陵春晓》参加校庆展览,登载于《美术》第8期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油画选辑》;3月至4月,赴绵阳市讲学,办美术培训班并举办个展,展出油画《明月峡》、中国画《剑门雄关》等40幅作品;5月,创作油画《绿竹幽径》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二届亚洲美术展览;6月,赴若尔盖县写生收集素材;1979年创作油画《茶花》;任油画77级油画素描和创作课,并兼班主任;1978年1月,油画《翻身农奴迎亲人》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时发表于《文汇报》、《四川文艺》、《四川日报》;5月至10月,与李天祥、赵友萍、蔡振挥等同志去阿坝藏族地区红原县、九寨沟等地写生,作品曾在成都市和四川美院观摩展出;1977年与马一平同志合作油画《翻身农奴迎亲人》参加全国“双庆”美展;8月,组织油画教研室教师赴京参观“八一”美展,访问了中央美院艾中信、林岗教授及军事博物馆高虹同志等,返校后油画教研组组织讨论制订油画5年发展规划,并修订教学大纲。1976年春,去隆昌灌县等地考察写生,与杨必为、吴显林合作油画《钢城尽朝晖》,《重庆日报》发表并参加省、市美展;9月1日至10月15日,在四川什邡县三河乡、白云寺茶厂及四川美院工农美术班上创作课并举办什邡县干部美术研究班;1975年1至3月,在资阳县办内江地区美术培训班;4至6月,带油画专业学生去巫溪县上璜区体验生活进行创作;7月至9月,在重庆四川汽车制造厂体验生活,写生并为该厂办业余美术培训班;9月,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藏族农工》选页;1969年因患慢性白血球减少症,在重庆市中华路斗室幽居养病;藉此得有几年时光博览诗、词、文、史及中外画论,并操习中国书画及篆刻;1968年为了躲避武斗,与同学一道去内江、自贡、成都等地后又去长江航运公司作宣传画,常在船上生活,往返于长江三峡、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参观写生,寄情于山水之间;1966年初赴荣经县大树公社农村体验生活,曾去大渡河考察写生,在大渡河激流中遇险沉船,幸免于难;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学校停课搞运动;1965年赴西藏工作一年,为西藏革命纪念馆与山南烈士纪念馆作画;曾在拉萨市澎波农场、邦堆公社、藏北高原、堆龙德钦县等地参观访问写生;创作壁画两幅和油画《藏族农工》、《古城堡的晨曦》等作品;1964年赴重庆南桐煤矿、天府煤矿体验生活,创作油画《矿山怒潮》,参加全国美展,《四川日报》发表;创作油画《铁姑娘》、《山乡货郎》参加建国十五周年四川省美展;指导油画60级毕业创作;曾去南温泉农村体验生活;1963年3月,指导油画59级毕业创作,带学生去彭县楠木公社体验生活,收集素材;9月,创作油画《荒原初犁》参加全国美展,曾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发表,新华通讯社发稿,后收入《魏传义艺术》专集出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62年赴若尔盖草原黑河牧场体验生活,写生创作约四个月,创作了《归车》、《黑河饮马》等多幅油画;10月,带学生在重庆市区和巴县白竹滩进行油画写生教学,创作油画《做功课》、《嘉陵春晓》等作品;1961年由农村调回学校任素描、油画及创作课;曾带学生去长江大桥工地、自贡市盐场和农场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进行创作;5月,创作油画《薄暮》参加全国美展,并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油画选辑》;1960年四川美院抽调教师五人组成农村工作组,任组长,下放重庆巴县劳动锻练,社会考查;在渔洞溪为巴县办农民美术培训班;1959年2月,赴贵州省江界河收集有关红军长征渡江素材,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军史画《强渡乌江》,作品现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油画作品选》选载了油画《歇晌》和《街道》,《歇晌》并另印大型单幅画发行;油画《铁锁崖》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风景画》选页;5月,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改为四川美术学院,晋升为四川美院讲师;1958年带领部分师生约25人组成文化辅导队,赴达县专区大巴山一带劳动,体验生活,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和创作;1957年5月,毕业创作《歇晌》和习作《街道》等参加油画训练班毕业作品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国家领导人朱德副主席亲临指导,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作品介绍,其中选载了《歇晌》一画;6至7月,随马克西莫夫教授带领油训班部份学员去武汉、三峡、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旅行写生并在各地美术院校参观、讲学;10月,油训班毕业后返回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任57级油画、素描及创作课;1956年在北京郊区清河乡、姚家园、温泉村、河北省涞水县等地农村体验生活,收集毕业创作素材;1955年4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在苏联油画专家康?麦?马克西莫夫教授的指导下,对油画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与研究,这段时间有机会向吴作人、王式廓等诸位前辈老师请教学习;1953年8月,赴四川绵竹县考察年画,撰写《绵竹年画调查报告》(载1957年《四川省工艺美术资料汇编》);10月,院系调整,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调任助教;1952年9月,毕业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助教,任绘画系创作课,曾带学生赴宝成铁路体验生活,指导创作,撰写《两个月的工地生活》一文在艺专学报《学习与研究》第二期发表;创作年画《新式步犁带回来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50年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在这期间曾向李有行、毕晋吉、张大千、白徵明(比利时人)等前辈老师请教学习;1947年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46年3月,赴成都,师从刘既明教授学习中国画;1941年考入达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后,曾向张风竹先生和黄毓灵先生学习中国画和西画;1928年5月2日,生于四川达县蒲家乡(古称绥定府清风乡老道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擅长中国山水画,在校任中央大学嘉陵美术会会长。曾参加英国伦敦、印度加尔各答中国画展。1944年国画《幽林古刹》入选教育部全国美展并获奖。1954年《都江堰》、《木筏》、《梯田》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作品《红岩颂》、《泸定桥》、《丰收前景》、《秋林群鹿》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参与出版大型画册多次。1988年获汉城奥动美展金牌,并曾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荣誉金奖、四川美协丹青寿星奖。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东方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中国避暑山庄保护协会长白书画研究会顾问、满族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日本现代美术家联盟海外理事(永久)、四川省文史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政府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院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邛崃人。从七十年代起创作的作品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等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奥委会博物馆收藏。九十年代以来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香港艺术馆及海内外个人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擅长中国画、连环画。曾任邛崃文化馆美术干部、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编审。四川美术家协会创委办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中国画《强者夺魁》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由国际奥运会博物馆收藏;《辉煌乐章》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祥和的土地》获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连环画《李慧娘》、《水牢仇》获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2002年参加百年中国画展.《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岷山千里雪》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个人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