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作品有《红梅时节》、《水满鱼肥》、《太湖之歌》、《漓江雨后》、《故乡》、《晚泊》、《山童》、《牦牛图》等入选全国美展,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所作兼取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画的特点,笔墨豪放,意境清新,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亦擅剪纸。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林曦明作品选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共四卷。1993-1994年度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他“世界杰出贡献奖”以及“20世纪成就奖”。其传记入编《世界名人传记》、《国院精英名人录》,第11版《世界名人500位》等。林曦明的父亲是位民间画匠,受地方民俗影响和家庭熏陶,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随父学艺期间,林曦明先生接触了各种民间绘画艺术,其中有庙宇中的大壁画、戏台上的平池装饰画,直至民间嫁娶所用器具的金漆彩绘,这些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1942年18岁的林曦明到温州跟随苏昧朔先生学习中国画、书法和诗词,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受益终生。1955年师从王个簃先生研习书画,广泛学习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同时研究现代绘画。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农村新窗花集》及诗歌插图多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的童年是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他最早从事艺术创作的是剪纸,用于春节的龙灯装饰和婚事中的礼花。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10余岁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16岁后,他正式师从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苏昧朔,字融和,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苏昧朔先生,才在真正意义上给林曦明打下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在先生的指引下,他临摹了许多古画和小说中的人物秀像,兼习书法和诗词。1946年,林曦明20岁时,在温州“神州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表现民间风俗(如街头卖艺、渔、樵、耕、读等)的中国画百余幅。现在能够看到作于这个时期的《关公读春秋》和《执剑钟馗图》,颇能显示他在人物造型和笔墨上的悟性与才华。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他曾师从王个簃先生,从而在书画诗词方面的研习更深入了一步。通过王个簃先生,他开阔了画学的视野,广泛临习了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多门派的艺术,并有幸与林风眠、关良先辈相识,结为终生师友。不可否认,林曦明日后的简笔大写意山水与人物,都曾从缶老的笔墨中得到过许多雄健豪放的流风遗韵,而他能密切接触到的吴湖帆、贺天健又在笔墨上给他以秀雅温润的滋养,这无疑是林曦明在雄健豪放之外又能糅入风雅秀韵的重要条件。50年代初,林曦明主要精力投入在剪纸上,对于中国画尚处于沉潜的研习状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他艺术的转换期。1959年,他不仅有中国画人物作品《炉前》和《青年工人》参加上海解放十周年画展,而且还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林曦明山水写生观摩展”。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1年,林曦明因周总理指示为上海六大宾馆作布置画的契机而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这一时期,他为了丰厚自己的笔墨底蕴,而意临了一些齐白石的人物画和永乐宫壁画,这在他的《东方朔偷桃》、《无量寿佛》、《罗汉图》、《道观配乐图》和《临永乐宫壁画》中可以直接看出。笔墨的历炼,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也成就了他在1973年创作的《太湖之歌》、《洞庭桔子红》和《柳荫渔歌》这几幅在当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也可以说,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政治化岁月,在客观上也扩大了林曦明的山水画视野,那些为反映革命圣地而得到的外出写生的机会再次赋予他的山水画以清新的意境。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80代是林曦明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期,他的简笔浓墨山水几乎成为人们识读林曦明山水的一个符号。从师承关系来说,这个时期在人物画上,他更倾心于关良,崇尚关良先生在戏曲人物画方面表现出的简练与童稚之趣。在山水画上,他意临了一些黄宾虹的作品,构图上,他试图放大黄宾虹山水画的某些局部;笔墨上,他试图将黄宾虹的破墨与宿墨予以重新整合。黄宾虹和关良是他终生仰慕的先生,他似乎是在敬仰中吸收着他们的艺术养分并渴望化为自己的某种趣味。林曦明简笔水墨山水的醇熟,在八十年代前后就产生了影响。七十年代末,他的作品在《美术丛刊》专题发表时,就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他成为当年海派画家中一个面目较新的山水画家。而且,那是一个对传统中国画提出质疑、否定并孕育着中国画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反叛传统,现代水墨概念由此提出,水墨与媒材的自身价值凸显而出。也许,正是处于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林曦明简笔浓墨山水所凸显的视觉形式、所具有的替代皴和线的具有现代水墨特征的中国画探索才能被现代性的审美价值所肯定。毫无疑问,林曦明简笔水墨个性的形成不仅是他个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精神与艺术思想的体现。90代及90年代之后,林曦明的个人风格愈臻鲜明和完备。在人物画方面受林风眠影响,画了多幅风眠式的仕女画。这些作品墨韵淡雅,线条虽也像风眠师那样流畅洒脱,却也增加了中国画用笔的意味与韵致。他晚年的人物画更加减略概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不论《双休日》对于情侣休闲生活的捕捉,还是《柳荫捕鱼图》对于儿童捉鱼趣味的描绘;也不论《林海雪原》从传统题材的翻新,还是像《杜甫诗意》那样表现古典诗词的意境,用笔则减到不能再减,用线则灵动洒脱,用墨则淡雅清透。他的人物画完全从传统变出,既吸收了关良的稚趣,也融合了林风眠的洒脱,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上也是别具一格。山水画上还是八十年代风格的延续,一方面简笔浓墨的山水更加简洁,像《野渡》(1990)、《水乡》(1994)、《漓江春色》(1995)和《漓江》(1997)等作品,将山水简化为几个墨块,而且用墨也极其滋润,由此彰显出墨块之间的形式意蕴。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形式构成,比如,在《初秋》、《柳荫牧牛图》和《柳条轻风》一些作品中,他将柳树枝条的线和叶片的点有机地组合为点与线的关系。显然,由构图的简化而引发的对于山水视觉形式的凸显,已成为林曦明山水画的重要特征,而笔墨又是提升他这种视觉形式审美品格的重要条件,在他这种简化的甚至带有黑白关系的图式中,既有墨润渗化、湿润淋漓的大水大墨,也有苍劲浩荡、浑漭朴实的枯笔渴墨。他的简笔山水如果没有由笔而产生的墨与水的动感、速度和变化,那将会逊色得多。林曦明出生于浙东,是个地道的江南人,因此画面里充满了水的灵动和水的秀韵;他后来长期工作生活于上海,并受教于林风眠、关良、吴湖帆、王个簃等海上名家,笔墨里承传的是海派绘画的神髓,故有海派画家的韵致与风范。但他的画风又以简笔浓墨出之,在海派诸家中显得大刀阔斧、豪情奔放、气象磅礴,似乎又不尽同于海派的儒雅温婉、工谨秀丽。他归于海派,却又显得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他跳出了海派囿于一隅的局限性,他的艺术成就正在于八十年代和整个中国画变革求新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有李可染积墨山水的浓重滋润,也有石鲁逆锋颤笔的峭拔伶俐,还兼得像吴冠中那种对于视觉形式与结构的敏锐与自觉。他既和他们有些相近,但又不全似,这正是他的艺术个性,也是他的艺术探索所体现20世纪山水画的现代性转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师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先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处于探索之中。1956年,先生任上海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先生的个人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山水画争议》、《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秋君别名李祖云,女,浙江镇海人。擅长中国画。1932年上海中国女子画会负责人,1937年后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建国后任上海妇联执行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渔船等发》入选新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强,号石人,别署怀玉堂主。西安市人,职业画家。师从画家李新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中国水墨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市碑林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华·山东东岳书画院副秘书长、陕西发展观察书画院副院长、首批兰台贷签约画家、陕西龙城书院副院长兼国画院院长、西安中国水墨画院交流中心客座教授。 画家擅长花鸟、山水及篆刻,尤擅葡萄、荷花、墨竹等题材。其作品清新秀丽,洒脱自然。多年来潜心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力求从传统技法与现代表现形式中兼收并蓄,形成自我。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雷虹,(雷新红)生于陕西富平县,现居陕西西安。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会员,陕西省渭南市美协理事。荣宝斋名家工作室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李东风陕西绥德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绘画系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学指导专家。《当代艺术》杂志副主编。出版《李东风山水画集》《中国民间美术时空观》等专著5部。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装饰》等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国画作品50余幅。撰写艺术评论文章30多篇,参加美术展览多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国画《逝者如斯夫》、《又是一年春光好》等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升运,汉族,山东安丘人,毕业于陕西宝鸡市委党校经济管理。1978-1980宝鸡市渭滨中学 高中1980-1983武警部队301库服务部会计高中1983-2005宝鸡卷烟厂工会宣传、广告、策划、教育大专2005-2010宝鸡中国画院组织、管理工作大专2010-至今宝鸡中国画院组织、管理工作大专2010-至今宝鸡市美术家协会组织管理、党务工作大专重要参展:2002年,中国画《《春风吹绿黄土塬》》〈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入展2002年,中国画《古塬春晓》《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2003年,中国画《宁静家园》《2003’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3年,中国画《渭北山庄早春图》《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2003年,中国画《希望》《2003年中国画展》2004年,中国画《塬前绿树吟春风》《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年,中国画《烟树远浮春飘渺》《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中国画电视大赛》2006年,中国画《早春》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 1975年生于陕西铜川,199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同年被保送西安美院国画系,200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附中校长、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1999年《到家了》入选文化部及中国美协主办的99澳门回归中国画大展;·2001年《静物》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西安《西部.西部》艺术大展。·2004年《腊月.正月》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陕西展一等奖;《寻觅》入选《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大展》巡回展。·2006年《正月.腊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2007年《凝》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小幅工笔画展。·2008年《塬》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双年展。·2008年《关中忆事.二舅》获陕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展优秀奖。·2009年《关中忆事。二舅》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绿色生活全国美展。·2010年《我们小区》获首届陕西美术奖中国画优秀创作奖。·2011年《自乐之一》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2011年《自乐》系列之一获陕西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美展一等奖。·2012年山水《忽如一夜桃花开》获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和承办的第十四届人口文化奖(文学美术摄影类)三等奖。·2012年《自乐》之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2全国中国画展。·2012年《自乐》之二荣获陕西人精神综合美展一等奖。·2013年《治沙模范牛玉琴》入选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出版著作2012年2月画册《中国美术经典书系·雷晓辉卷》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作品《正月·腊月》收入《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作品《凝》收入《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作品《塬》收入《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作品《关中忆事·二舅》收入倡导绿色生活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集》陕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论文《山水情怀》发表于《中国画经典》河北美术出版社《太行山写生》等10幅山水作品发表《中国画经典》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论文《小议工笔画的线》,作品《凝》、《关中忆事》《班长留下》发表于《中国画收藏》(二)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论文《中国画之“写意精神”》发表于《艺术评论》第三期论文《沿承历史探讨国画的发展》发表于《陕西教育·高教版》7.8期论文《素描的表现语言》都市家教》第二期(上)作品《自乐》之一《2011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云海图》等6幅作品发表于《艺术评论》第一期2012年《我们小区》等4幅作品发表于《陕西教育·高教版》第一期论文《关于工笔画的绘画性之坚守》发表于《艺术评论》第五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供职于中国银行延安分行,任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荣获中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入选纪念延座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访问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西安市山水画院副院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黄土画派画家。作品《月落星稀天欲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轻云拂醒古塬梦》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林业展;作品《厚土人家》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2009年中国画展;作品《雪融蔬林醒》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翰墨新象全国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家山秋色亦朦胧》入选中美协举办的2012年全国中国画展;作品《睛源素韵》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工笔山水画展;作品《雪韵南岩》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古塬冬韵》入选中国美协黄公望全国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寻》被军事博物馆收藏;作品《岁月无声》被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作品《厚土人家》被中央党校收藏;2007年2月受中国残奥会邀请赴北京参加爱心捐赠活动;作品参加陕西长安精神中青年优秀作品全国巡回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被文化部市场司评为优秀艺术家。被中国收藏协会评为2005年度最具收藏潜力书画名家。出版有《国画家刘长江》、《刘长江国画作品集》等。作品发表于《水墨名家》、《收藏与鉴赏》、《盛世典藏》、《国画家》、《艺术财富》、《中国美术报》等专业刊物,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视台、山东卫视台、西安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