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苏石风(1921.2—)广东潮安人。擅长舞台美术、中国画。194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历任重庆中国艺术剧社、东山越艺社、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设计。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出版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的布景、服装设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女,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职称编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理事。代表作品:《夸父追日》获1979-1988年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狐狸的一家》获1982年华东地区上海优秀插图奖;《小山羊》获1985年全国期刊封面设计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蔡作意男,1928年12月生于浙江湖州,大学文化,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丝绸图案设计、色彩设计。曾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上海丝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9-80连续三年获纺织部全国设计优秀奖,创建中国丝绸流行色研究中心任主任,1982年创办中国流行色协会,创办流行色杂志,任《流行色》杂志秘书长、主编。先后七次代表我国出席巴黎IC国际会议任首席代表,80年获上海市劳模,87年获纺织部全国首届优秀设计工作者和全国劳模称号。发表论文《色彩定名探索》。编著出版《国际流行色研究》、《国际流行色探索》、《服装配色手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炼霞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诗屋”,1908年生于湖南湘潭,1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周炼霞的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著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与瞿蜕园合作)等。她的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周炼霞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昔年上海名医卢施福为她摄影一帧,年约二十,布景为一窗口薄纱,她隐身于纱后,微露半脸,人皆赞叹“美而艳”。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是女画家中的美人,“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风韵犹存。有人记叙在周炼霞年近古稀时去拜访她,见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仍如花季少女,且不失大家风范,毫无做作之态,倾慕不已。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苏渊雷当年是周炼霞的众多仰慕者之一,对已入迟暮之年的周炼霞仍盛赞“七十犹倾城”。周炼霞凭借着她的美丽容貌和聪明才智,将机敏、诙谐、洒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她色彩绚丽的品性人格,活跃于上海文化艺术界而为人称道。有人称周炼霞、吴青霞、陆小曼为上海三大美女,周炼霞的高贵优雅,吴青霞的娟秀清丽,陆小曼的蕴籍风流,名闻遐迩。有人见过周炼霞,看过她的书画诗词,惊叹为“天人”。周炼霞生性机敏诙谐,幽默风趣,在上海诗词书画界是很有名的。有一天,北京画家周怀民到上海,吴青霞特在家中设宴招待,邀请唐云、江寒汀、陈巨来、周炼霞作陪。席间,陈巨来请江寒汀作一扇面,内容为梁祝化蝶,又请唐云补草,周炼霞补花。当时,正当盛夏,为防汗渍,周炼霞补花时从怀里抽出一块大手帕盖在扇面的另一半上。唐云见了,便戏谑道:“这手帕这么大,是男人手帕么?”周氏笑答:“是的。”唐云强夺了去,说:“归我吧!”周氏不动声色道:“拿去不妨。”接着又说:“你拿的是我儿子揩鼻涕用的手帕。”满座倾倒,唐云只好笑着把手帕还给她。又有一次,周炼霞到吴青霞家中闲坐。吴青霞篆香阁中有一巨案,长寻丈,阔三尺许,乃独杏木制成,购自吴中。吴青霞说这是为彭玉麟绘梅花而特制的。周炼霞闻之,笑对青霞说:“原来是‘彭公案’。”其机敏诙谐如此。上海孤岛时期,周炼霞孤身一人,周旋于书画诗艺界,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往,左右逢源,应对自如,又生性洒脱,不拘小节,引得多方人士追捧,许多小报记者如蜂逐野花般打听采访,几乎每天都有五六家小报刊登其所谓艳闻轶事,一时艳称之为“炼师娘”。面对这些,她不置一词,一笑了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沈悌如(1925.8—1985.5)。浙江桐乡人。世居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连环画。1946年始学连环画。1951年学习于上海连环画研究班。长期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事连环画创作。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干部。作品《木匠迎亲》(合作)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哈定(1923.9—2003)别名哈弼时,回族,江苏南京人。擅长水彩画、油画。50年代自办“哈定画室”。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师。作品《塞外风光》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出版有《哈定画选》、《水彩画技法》等。青年时期师承张充仁先生。四十年代成为上海著名肖像画家。五十年代创办“哈定画室”,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78年开始,哈定集中精力从事水彩画人物创作。80年代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1986年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赴非洲多国考察并举行画展。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哈定画展”。1989年被聘为第七届美术作品展水彩水粉评选委员会委员。1991年赴美国,定居洛杉矶。曾著有《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和《哈定画选》等。作为当代水彩大家,哈定先生在中国美术界影响广泛;他的“哈定画室”,成为建国后极少的职业画家设立的私人教学机构,1985年张充仁和哈定都还在国内,《张充仁肖像》这幅水彩,见证了一段珍贵的友谊和历史。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沈家琳(1931.10—)。曾任全国美展年画评委,中国美协年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画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出版大量年画。年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友爱》分别获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年画创作二等奖、三等奖。《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原作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现为上海百草画院副院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徐景达(1934—1987)别名阿达,江苏昆山人。擅长动画绘制、漫画。曾在苏州美专、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参与编导、设计三十余部动画片。生平经历1951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科。翌年,转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1953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毕业后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6年担任美术片《骄傲的将军》。此后相继担任了《小蝌蚪找妈妈》、《大李、小李和老李》、《放学以后》、《我们爱农村》等影片的美术师或背景设计。1978年导演的《画廊一夜》,以音乐配合画面、无对白的漫画风格,揭露撍娜税飻的文化专制主义。参与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代表作动画片《三个和尚》,寓意深刻,幽默诙谐,造型、动作、音乐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丹麦欧登塞第四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获葡萄牙第六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1983年获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与常光希联合导演的动画片《蝴蝶泉》,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1984年编导的动画片《三十六个字》构思新颖、想像丰富,于1986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七届国际动画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动画片《超级肥皂》于1987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组二等奖;《新装的门铃》于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特别奖。因参与创研水墨动画制片工艺,1985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983年被聘为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镇海人,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曾担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少年儿童出出版社专业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擅长人物画及连环画,曾获全国连环画评选一、二等奖和荣誉奖。1976年以来从事人物仕女画创作,作品传播海内外。2004年7月16日,华老因脑梗昏迷导致心力衰竭在家乡镇海病逝。出版有《华三川仕女画集》数种。华三川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七桂芝》连环画;封笔之作是198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为止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5年。华先生的工笔仕女画,有盛唐张萱、周昉的华贵、富丽、细腻至臻的遗风;有吴门画派的清秀、恬静和典雅;有陈老莲的凝重和质朴;也有海派四任的风韵。华先生的画在色彩上继承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也融会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技巧,中西合壁相得益彰。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五十年代初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对《白毛女》这个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无疑给他对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连环画《白毛女》在六十年代问世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人们不能不叹服华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线描黑白画把人物动势和微妙透视关系画得如此生动而富于表现。在此同时他用绢本彩色精绘40多幅,以大开本儿童故事读物出版,十分精彩,读者争相购买,不少美术爱好者当作范本临摹。李白醉酒立轴熟悉华三川连环画作品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前一时期的作品,多是采用钢笔画画法。这种形式最早见诸于西方书刊插图,是硬笔画素描,与铜版画有关。钢笔画需要有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画素描,作者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黑、白、灰关系的调整,用线条疏密组成韵律、情调。华三川是我国运用钢笔画法较早的一位画家,也是掌握这种形式最好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认出来。经过印刷,他的一些钢笔画作品,颇有铜版画效果。独具风味。然而作者没有停止在原有成绩上,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描绘国内题材的作品,作者采用以中国传统毛笔勾勒为主的造型方法,同时又用钢笔画线条来丰富画面。在《白毛女》作品里有出色的体现。如杨家在昏暗灯光下的破旧什物,杨白劳被推出黄家后的风雪迷漫气氛,充满尘埃的破庙、潮湿阴暗的山洞等,都借助了钢笔画法的长处。可喜的是作者将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创造出这种既符合我们民族审美习惯,又填补了白描技法单.调的画法,也就是华三川享誉于连环画坛的一种绘画风格。华三川贵妃出浴图镜心连环画作品《白毛女》《项链》《交通站的故事》,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二等奖、荣誉奖。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时期,台湾收藏家曾通过多种渠道收藏他画的仕女挂历。九十年代初,台湾艺术图书公司收集华三川历年为持历所作的仕女图九十幅,精印成画集《千娇百媚》和《浓妆淡抹》两册。台湾《艺术家》杂志评介说:“华三川人物画,多数是以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美人为主题,所以一提到华三川的画,人们的脑海里就自然涌现出他笔下的美女——婉约有致,楚楚动人的风姿。”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华三川自己比较满意的五部连环画作品:《白毛女》《交通站的故事》《桃太郎》《项链》《表》。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顾炳鑫,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在从事连环画创作中,自己化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红岩》,共4年;除绘画之外,平时的业余爱好有体育运动、听京剧、收藏研究中国古代版画;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几年里,上海的世界书局出版了五部都冠以“连环图画”的作品,它们是《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连环图画岳传》。这五部作品编辑严肃,绘画认真,篇幅宏大,印刷装订整齐,每部作品还有硬套函装。这几部作品的出现,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连环图画或简称连环画的名词就被社会承认了。早年业余从事木刻、漫画创作。1950年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分别获第一、二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木刻《大地上》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三等奖。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木刻插图《药》、《阿Q正传》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出版有画辑《阿Q正传》,连环画《列宁在十月》、《英雄小八路》,中国画《顾炳鑫画集》等。曾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顾先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先后在单线、黑白、钢笔画、铅笔画、中国水墨画等领域作过尝试,开辟了连环画创作多样化的广阔道路。连环画《渡江侦察记》作者采用的是铅笔画手法,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丰富层次和追求真实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以惊险、紧张的故事情节,变化多样的画面和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严谨完整的风格,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该连环画初版时共178画页,1977年再版时,画家为使故事连贯性更强又增画了4页,共182画页。如今,50年代中期出版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十分稀少,人们只有在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才能偶见它的芳容。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施大畏、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戴敦邦、华之训、华三川。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曾和贺友直合作,绘制《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批判孔子是奴隶主阶级复辟者[1]。顾炳鑫的连环画作品:《乌鸦告状》、《我们的连长》、《解放海南岛》、《金日成将军》、《矿山的主人》、《小经理》、《千手观音》、《暴风骤雨》、《张铁口改行》、《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美国怎样侵略朝鲜》、《旧恨新仇》、《为了正义的战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与罗盘合作、《渡江侦察记》《修造镁砖炉》与颜梅华等合作、《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与罗盘合作、《大张旗鼓捉匪特》、《特等功臣崔建国》、《控拆》、《帮助解决困难,做好优秀工作》与罗盘合作、《赵桂兰画传》、《帮助军属郑金兰母女》与罗盘合作、《海空优势”也不过如此》与罗盘合作、《马恒昌和马恒昌小姐》、《报喜》、《龚金妹》与罗盘合作、《老工人陶振声》、《旧家庭变成新家庭》、《徐阿梅烈士》、《高玉宝》、《欧阳立安烈士》、《抗美援朝的怒火》、《办得真对》、《一对勇敢的哈萨克》、《喜事》与叶苗等合作、《农民英雄宋景诗》与程十发合作、《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与王仲清合作、《蓝壁毯》 《农村知识青年的榜样――徐建春》、《三勇士》与程十发合作、《她是这样成长的》、《废品的报复》、《在蓝色的天空上》、《空中楼阁》、《手表印》、《黎明的河边》、《马特洛索夫》、《竞赛没有结束》、《小辫子哥和我》、《夜归》、《英雄小八路》、《红灯记》与韩和平、罗盘等合作、《洪湖赤卫队》四屏条年画、《红岩(六册)》与韩和平等合作获第一、二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列宁在十月》合作、《列宁在一九一八》合作、《英雄小八路(重绘本)》与韩和平合作、《虹南作战史》(一落千丈)“三结合”合作、《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与贺友直合作、《滥竽充数》《韩非寓言故事选》、《投降派宋江》与赵宏本等合作、《向阳院的故事》、《不上鬼圈套》、《不怕鬼的故事》、《洛阳纸贵》、《中国成语故事》、《画扇判案》与韩和平合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复推敲》、《中国诗歌故事》、《东坡肉》与韩和平合作、《覆水难收》、《中国诗歌故事》、《司文郎》与韩和平合作、《金龟换酒》、《小黄龙》、《玉泉》、《阿Q正传》木刻插图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药》木刻插图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雪白马》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