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叶露园别名路渊,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1956年入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作品有《牡丹》、《枇杷》、《百合花》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张世明,1939年生于上海,江苏江都人。擅长插图、油画。1954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1982年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版画和壁画,1987年回国。张世明,当代中国儿童书插画家。曾在纽约参加旅美中国艺术家字画展,并举办过个人旅美画展。有作品参加上海和日本举行的展览。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副编审。主要作品连环画作品《中国古代寓言》;彩墨绘制的《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后羿射日》、《嫦娥奔日》、《九色鹿》等。连环画作品《中国古代寓言》曾在1980年日本举行的第2届野间儿童图书插图比赛中获一等奖。彩墨绘制的《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向儿童图书插图大奖,《后羿射日》、《嫦娥奔日》、《九色鹿》等亦获好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朱膺别名瑞序,浙江肖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40年重庆国立艺专西画系毕业。现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多元艺术研究院顾问、上海海派现代油画会会长等。出版有《朱膺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姜渭渔(1942.10—)上海人。擅长中国画、装饰画。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先后参与创办了《北京儿童》、《中国儿童》和《幼儿画报》等刊物,创绘儿童图书300多本,多次获国家图书奖。作品有《花边姐姐》、《金色的海螺》、《童心世界》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之父张乐平(陈懋平的干爹),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张乐平[1]最早的美术启蒙者。1923年,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1927年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宣传队作画。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1935年春夏之交,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1937年抗战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任副领队,带队辗转苏、鄂、湘、徽、浙、赣、闽、粤、桂诸地,沿途以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第二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张乐平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一时期,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大胆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三毛原作及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1949年5月29日张乐平与刘开渠、杨可扬、(郑)野夫、庞薰琹、朱宣咸、温肇桐、陈烟桥、邵克萍、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名重上海滩。在此期间,张乐平除创作单幅漫画外,系列漫画计有:《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百喻经新释》、《胡大生活漫记》、《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漫画计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张乐平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并经常深入学校及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辅导小朋友,曾几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张乐平的艺术生涯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画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例如,他的年画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1977年6月1日,三毛阔别十年后,以系列漫画《三毛学雷锋》形象复出。以后,张乐平又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三毛流浪记》原稿捐赠授奖仪式,原稿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荣获“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1985年,荣获首届中国福利会“樟树奖”。1983年起,张乐平患严重帕金森氏症病,创作遇到极大困难,但仍在“救灾义卖”等活动中,用颤抖的手坚持作画。平时仍关心着我国的漫画事业和青少年教育事业。1985年,《漫画世界》刊物在上海创刊,张乐平任主编。1986年,创作最后一套连环漫画《人到老年》。1989年,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千里来沪寻父,被传为文坛佳话。张乐平晚年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倾注了巨大的热情。1991年以《我的“女儿”三毛》一文,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情”征文特等奖。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最后一幅漫画作品:“猫哺鼠”。1991年冬,张乐平决定将《三毛从军记》原稿捐献给上海美术馆。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恶化。1992年9月27日下午6时,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1992年9月28日晚六时整,白色床单轻轻盖住了他的脸,悲哀笼罩整个病室。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在上海走完了人生82个年头。《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等等,他创作的三毛形象,走进千家万户,深受中国几代读者的喜爱。张乐平,青年时曾当学徒,并学习月份牌年画,后靠画广告为生。亦创作漫画。1937年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在上海参与发起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和上海漫画家协会。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35年起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以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以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木偶片。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笔名阿英,上海嘉定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藏书票协会会员、天津版画家协会理事、原塘沽美术家协会主席。特长版画,自学成材。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舞台美术),1958年转业至北大荒(劳动、农垦报美编),1987年调至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工作(美术组组长),1992年离休。正因为有着工、农、兵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虽然没有在正规的院校学习过,但仍创作出了许多版画作品。版画曾参加第三、四、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其中《交班》被评为优秀作品。《油管的旋律》被评为铜奖,《密林深处、《节日之夜》、《大沽口》、《海上明珠》、《秋水》、《天鹅湖》、《渤海之春》、《晚风》、《白云深处》、《交班》等十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数十件作品为广东省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协、天津艺术博物馆等收藏,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四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300余幅作品,有一百余幅作品分别在美国、日本、韩国、前苏联、俄罗斯、东欧、德国、英国、印度、非洲、澳大利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被英国版画基金会、德国、荷兰、日本等国艺术馆收藏。《雪松》被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授予金奖。多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五十年》、《中国美术馆藏画集》、《中国水印版画》、《中国当代美术》、《中国百年版画集》等大型画册。1996年获全国五、六十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还入典于《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现代年画家、剪纸艺术家。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1935年来沪入宝成银楼当金银饰品徒工,由此接触民间艺术。业余入夜校读书受进步思想影响,1938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参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座谈会,同时受延安民间剪纸影响而学会剪纸艺术。1942年华北联合大学美训系毕业。此后曾任晋察冀二军分区十九团宣传干事、美术干事,辽宁四平市税务局长、延边海关监察委员等职。新中国建立后,相继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画片出版社编辑、美术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编辑室副主任。曾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年画编辑工作荣誉奖,所作年画《万象更新喜迎春》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出版有《风俗刻纸》一书。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顾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白水(1922.9—2009.10.2)浙江鄞州区人。擅长漫画。1949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任上海青年报社美术编辑,1972年后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作品《意外收获》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作品《打考而富》、《红绸舞》(合作)、《空对空》参加全国美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44年4月生于上海,祖籍福建省龙岩县。196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专部。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1965-2006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曾任油画组长、副主任、副院长、院长。1986-1990年为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至今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1年与吴慧明合作创作铜雕《升》获上海首届文化艺术成果奖。1993年作品“水的情怀”获中国油画年展铜奖。1999年作品《畅想浦江》(合作)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出版有《邱瑞敏油画集》、《邱瑞敏速写素描集》。作品收藏《一大会议》、《朦胧大地》、《草原医生》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收藏。邱瑞敏的色彩地域性具有江南那种湿润鲜嫩的特征。同样是绿色和蓝色,邱瑞敏的色度更为饱和与生猛,但这些纯色的运用并不飘浮或虚饰,这多半源于画家对于黑色的巧用。他很少使用粉墙黛瓦的“白色”,在意象光色中,他偏爱“暗里见亮”的色彩设置关系,这个“亮”不是粉墙的白色(他总是抑制粉墙白色的面积和亮度),而是纯净的绿色、黄色和蓝色;这个“暗”也不仅是黑色,而是结构造型的坚实与密集。在意象油画中,邱瑞敏是为数不多的追求坚实意象造型的画家,他体现的是造型的“坚实”而不是“写实”。这说明意象油画并非不可以追求坚实的造型,和“意形”、“意色”的用笔之“松”一样,意象的“紧”也来自怎样用笔。邱瑞敏的“紧”出自他用笔的飞动性、速度感和连动反复性,由此形成了他笔性张扬、笔意峭拔的个性,他的“意象”往往是借现实感性之“象”的发挥而一吐胸中之块垒。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忻礼良,浙江鄞县人,解放前寓居上海徐家汇,后迁至上海浦东东昌路南张家宅29号。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为沪上著名月份牌年画家。自幼酷爱美术,从印刷厂当修版学徒工起,就起早摸黑进行习画,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自学成为一名著名月份牌年画家。一开始,忻礼良先生先经营日历、团扇及电影海报等业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忻鸿祥发现他家的阁楼上,有一只大木箱内有许多解放前几家电影公司摄制的电影剧照。忻鸿祥相约几个知己的同学悄悄地去看剧照。我依稀记得这里有:1937年新华影片公司出品,马徐维邦编导,胡萍、金山主演的《夜半歌声》;1943年,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朱石麟、马徐维邦、杨小仲、卜万苍等导演,李春兰、陈云裳等主演的《万世流芳》等。嗣后,他专业年画创作,尤其1951年两次参加上海文化局美术工作者学习班,历任上海画片出版社特约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干部。忻礼良先生人缘极好,热情好客,年画家吴哲夫、徐寄萍、王柳影等,国画家应野平与夫人邵静云,连环画家韩和平常至他家聚餐、论画、写生。忻礼良先生作品细腻、动人、有情趣,且有时代感。尤以儿童、妇女题材见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发行量较大。如《十二生肖》,各具情态十二个胖娃娃,不仅城市居民喜欢,农村的农民也大受欢迎。国庆节前出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整个画面喜庆、生动、鲜艳、亮丽。四位女孩系红领巾,穿白衬衫,着背带花裙子,手执一束鲜花,背景为天空中飘着各色气球。《试航》画了三位红领巾,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一男孩手拿船模行将放入水池中,一女孩手执遥控器,他们试验自己刚刚制作成的船模将《试航》。忻礼良先生创作《西藏之春》时去上海音乐学院采访了当时在学院学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还经常参加由出版社组织画家去各地采风、写生活动,像黄梅戏发源地安徽安庆和浙江富春江、杭州、绍兴、嘉善等地,还经常同出版社编辑一起下基层作调研,以求得提高年画的质量。忻礼良先生翰墨六十余年,创造了百余幅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的还赴前苏联、日本等国展出,还有的则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他的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我在马路上拾到五分钱》(曾刊登于《人民日报》)、《花生床》、《山村教师》、《花好月圆》、《哈密瓜丰收》、《老寿星》、《姑嫂选笔》(在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时获奖)作品在赴国外展出后,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