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胡博(1935.9—)广东新会人。1935年生于杭州,父母均毕业于燕京大学,父亲曾任上海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也许是因为家学渊源,胡博先生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静而淡然,是一位勤于思考又善于思考的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先后任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佛山陶瓷研究所创作员、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7-1953年就读于广州培正中学,从吴馥余、杨秋人先生学素描,从李素心先生学钢琴;1953-195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从程曼叔、萧传玖先生学雕塑,从胡善余先生学素描,从颜文梁、黄觉寺、金冶、王伯敏先生学理论;1958-1964年入湖南艺术学院工作,期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海陆丰农民自卫军》群像;1964-1978年,调广东佛山陶瓷研究所,期间创作的十余件陶瓷动物雕塑在北京展览,获刘开渠、华君武等先生好评;1978年调广州美术学院,期间创作《樊于期》,获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主要作品:《怀抱》、《鹿鸣》(合作),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烈士墓前》,入选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合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樊于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及《喜开镰》、《本真态》、《一个朋友的肖像》、《晨》、《唐人诗意》、《大虎》等。论著:《雕塑之思》、《空谷足音》(合作编著)。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蔡克振,祖籍广东中山(今珠海市),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63年至1966年留学越南河内美术学院漆画专业。研究漆画,长期从事漆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曾任:广州美院附中教导主任、工艺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咨询委员、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漆画作品《百合花》、《芦花鸡》、《报春》等分别为中国美术馆、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等收藏。大型漆壁画《葵乡》安装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出版有《蔡克振漆画选》,参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器卷》编选工作。简历2005年~2002年2005年广州美院党委表彰为2003—05年优秀共产党员。主持第二届全国漆画高研班并任教——厦门。主持第二届广东漆画展——广东阳江。岭南风广州漆画展在香港展出,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主讲《中国漆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策划并主持05年厦门中国漆画展。创作漆画《挖煤工的午餐》——广东省漆画展及厦门05年全国漆画展。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综合展区评委——南京。创作漆画《黑白苗女》——十届全国美展。论文《中国漆画的振兴》——04年美术杂志第一期发表。《与漆有缘》——广州美术学院名师列传发表。《漆画漆话》(克振自选文集)出版。油画《水乡威尼斯》、《玫瑰花》、《福寿鱼》、《戴纱巾的冰薇》、《惠安女》、《苗女初妆》等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画展,在深圳、中山、东莞等地展出。2003年创作漆画《红海草》——厦门漆画展。广东省教工委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首届中国漆画展——厦门。主持全国漆画高研班并任教——厦门。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漆画展揭幕。 2002年创作漆画《漆祖之光》——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漆画提名展——广东美术馆。首届广东省漆画展——广东美术馆。2001年~1993年2001年创作漆画《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像》。中国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厦门。1994年接待越南教育代表团,并受到越南祖国阵线主席范文杰接见,得知90高龄的黄积铸教授健在,仅此向恩师致意。参加广州美院附中40周年校庆,得校友赠送“几度夕阳”画册留念.《蔡克振漆画选》编排工作开始。1993年漆画《三月的凯驻》完成。与台湾漆艺家杨丰诚访问福州作学术报告,并接受东南广播电台“跨越彩虹”专题采访,播出“海峡两岸漆艺家谈漆”。参加轻工部第二届“中国工艺大师”评审委员会。台湾《雄狮美术》、《艺术家》杂志发表评论漆艺文章。1992年~1990年1992年漆画《至圣先师一孔子》、《金秋》完成。论文《富有特色的越南漆画》发表。完成两届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务,离休。1991年漆画《苗家绣女》等完成,漆画《陕北小姐》参加福州中日漆文化活动。参加阳江中国漆协理事年会,作《关于设计高附加值产品》学术报告。1990年漆画《霸王别姬》完成。设计十六曲金字大屏风完成。漆画《荷花玉兰》参加“中国现代漆画展”在日本东京展。参加西安中国漆协理事年会,论文《屏风之美》发表。1989年~1987年1989年漆画《琴韵》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漆画《小红鱼》参加省美展并赴澳门展出。译文《廿世纪世界漆艺》发表。广东省表彰为优秀教师,载入《广东改革开放群英谱》。1988年主持“广州美院民间美术求索展”,在广州陈氏书院展出。论文《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漆画回顾与展望》发表。教材《日本漆艺》编写完成。参加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1987年创金漆画《飞鱼》完成。在广州美术学院主办“轻工部漆艺设计理论培训班:学员47人。去香港考察建筑装饰艺术。参加天津中国漆协理事年会。任装饰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1983年1986年参与筹办首届中国漆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漆画《芦花鸡》获奖,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藏,后赴莫斯科展出,为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苏联画报》、《艺术家》杂志发表。漆画《月夜》获优秀工艺奖。参加江西余江中国漆协理事会,发表《关于我国漆画发展六点意见》。1985年漆画《梅梅和樱子》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论文《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发表,并获广东省科技论文奖。到深圳讲学,主讲《室内装饰与环境艺术》。1984年参加中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先后任理事、副理事长、艺术顾问。论文《让乡土艺术更加芳香》发表,同年任广东省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漆画《瓶中百合》参加全国教师作品展,后参加广东省美术作品赴泰国展。1983年参观“福建、江西漆画联展”,并在南昌讲学。论文《蕴蓄美、质材美、匠心美》发表。1982年~1979年1982年漆画《黄山云海》,《飞鱼》为广州远洋宾馆收藏。1981年漆画《红棉一樱花》获广州市市花展二等奖。1980年应广东省人民政府要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大型漆壁画《葵乡》,卓德辉参予创作,阳江漆器厂协助制作。1979年漆画《百合花》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为首次入选全国美展之仅有两张漆画之一。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78年~1975年1978年到阳江漆器厂实习,随渔船出海体验生活。同年到黄山写生,住北海十余日,漆画《黄山云海》完成。1977年漆画《丙寅清明日》、广州烈士陵园大型宣传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完成。1976年漆画《报春》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并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展出、并应我驻日大使符浩指示复制该画参加中日交流活动,为西武集团收藏。1975年漆画《毛泽东同志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完成。带领学生赴海丰学军并体验生活。1974年~1969年1974年应邀赴京参加北京饭店装饰工作。拜访文学家、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得先生指导学习我国髹漆史知识。1971年筹建漆画工作室,招收第一届漆画专业学生。《韶山》、《银针传友谊》完成。接待越南美术家代表团访华。论文《英雄的人民,战斗的艺术》发表。1970年调回学院任教,带领学生至东莞松柏朗体验生活。1967至1969年广东三水南边五七干校、英德五七干校。1966年~1963年1966年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代表国家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母亲节大会陈列,并送波兰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1965年在黄积铸先生指导下参加大型漆画《我们一定胜利》制作工作。漆画《五屏远眺》、《灼大娘》、《女民兵》完成。1964年在越南学习,到西山古寺研究越南古代漆艺。漆画《金鱼》、《交公粮》完成。同年8月回国度假,在京参加“京剧改革”学习班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年10月,为中国工艺美术展及沈福文先生访越作翻译。1963年由中央文化部选送派赴越南河内美术学院研究漆画,受教于越南著名漆画家黄积铸教授。1962年~1958年1962年到广东英德马口铁矿体验生活,与胡钜湛等合作油画组画《马口英雄赞》完成。油画《开山劈岭》完成。1961年去湖北省洪湖县体验生活,油画历史画《丁泗桥战役中的叶挺将军》完成,惠州叶挺纪念馆。1960年任广州美院附中教导主任。本拟赴苏联学习版画,因形势变化未成。1959年年画四条屏《张仁长三修洞子堰》出版。1958年随美院南迁广州,带领附中学生参加广东高要县人民公社化工作。1957年~1949年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受教于王式廊先生。1956年带领附中第一、二届同学下乡,在湖北罗田大别山麓体验生活。1953至1955年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参加武汉市防汛斗争,评为武汉市二等功臣,漫画《鱼的对话》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并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1951至1953年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年画《办年货》、《精耕细作》、《爱国丰产》、《模范军属刘莱娣》出版。连环画《万恶一贯道》、《二小的故事》等出版。1949年毕业于武汉市第一中学高中,同年於中原大学参加工作。1945年~1931年1945年毕业于武汉市第一中学初中,受教于国画家叶在树先生。1943年毕业于武汉市第十九小学,美术老师为国画家王文农先生。1931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熊兆瑞(1937.7—)江西临川人。擅长油画。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广东南雄县文化馆宣传干部、文化局副局长,韶关教育学院教授,韶关市美协主席。油画《山谷春晓》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攻读》(合作)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彩画《外婆家的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有《生机》、《春风》、《春意》等。出版《广东美术家熊兆瑞》。成就1991在珠海市举办油水绘画个展油水画《护》入选广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画《生机》和《春风》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美国南海艺术中心联合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现代中国水彩、粉画新作展》。其二幅作品展出后均被收藏。《东风暗渡》入选香港汉荣书局出版的《华夏书画千家集》《春》入选中国现代书画展1994《秋染》入选中国艺术名人作品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秋》入选澳门东方国际名家教授画展1997《春情》获纽约国际艺术大赛优秀奖《情深》入选纽约401号大街画廊《艺术精品九人展》1998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美考察,分别在美国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和《纽约东方画廊》举办画展。1999油水画作品《绿叶》,在美国纽约苏豪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当代美术竞赛中荣获杰出作品奖。

    居住地区
    广东/韶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卢西林,(1925—)广东高州人,中国著名版画家。曾任茂名市文联副主席、茂名市美协首届主席、高州市文联副主席。1996年荣获中国版协颁发的鲁迅版画奖。《土法炼铁》参加第一届社主义造型艺术展,《娄山关》、《海岛哨兵》、《南海新市》、《满山红》、《三峡新姿》、《云雾山中》等参加全国美展。出版有《卢西林版画选》、《卢西林中国画集》、《卢西林从艺五十年画集》。卢西林画家的作品标新立异,引人入胜,故作品经常被列为展览和收藏对象,有不少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湛江博物馆、法国美术馆、美国美术馆、日本美术馆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博物馆收藏。主要作品单幅作品《茂名风采》《土法炼铁》《娄山关》《海岛哨兵》《南海新市》《满山红》《三峡新姿》《云雾山中》《牧归》《学新犁》《深山红旗》《追踪》《学好科学知识》《劈山引水》《绿色沙漠》书籍1985年:《卢西林版画选》1992年:《卢西林版画选》1993年:《卢西林中国画集》2005年:《卢西林从艺五十年画集》2010年:《卢西林山水木刻集》作品展览年表1952年“华南美展”1955年“全国青年美展”1957年“建军30周年全国美展”1958年“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1963年“第五届全国版画展”1980年“中国版画家优秀作品展览”1986年“第九届全国版画展”1993年“香港画展”所获荣誉1955年“华南青年美展”三等奖1957年“建军3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五六十年代全国优秀版画家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新兴版画“鲁迅版画奖”2010年中国文联从艺60周年荣誉奖 

    居住地区
    广东/茂名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罗定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州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小榄美术协会艺术指导。黄堃源早年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曾在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二轻美术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工作。七十年代初,从事招贴画创作为主,代表作有连续三届入选全国运动会的宣传画《祖国春常在》、《腾飞吧中华儿女》等,为繁荣南方的招贴画艺术作出过出色贡献。1974年以来,则以油画创作为主,当年以《花山处处是故乡》等六幅作品同时入选省美展而奠定了其在广东美术界的历史地位,继而,油画《亲情》、《血沃芳草》和中国画《神女应无恙》(合作)等入选全国美展。1981年,成为广东画家之中较年轻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堃源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家、宣传画家、水彩画家、理论家和业余教育家,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八十年代,先后创立了“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广州水彩画研究会”,并策划创建了“广东建筑艺术设计事务所”和“广州画院”,九十年代又策划“广州教育基金少儿美术教育促进会”,曾任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五、六届委员,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美术、教育作出了和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黄堃源的油画,以高超的写实能力描述了美丽的大自然,诉说着自己深深的乡情,及其独特的艺术完美吸引许多观众及藏家。1995年,黄堃源的油画《花山何处是故乡》等30多幅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收藏。1998年,油画《草暖》等20幅作品由台湾收藏家收藏。2000年至2005年,油画《凤凰花开》等近百幅作品由省内外收藏家收藏。2003年,油画《斗争》由广州艺术博物馆收藏。2005年,油画《堤上》由广州艺术博物馆收藏。近年,黄堃源的超大幅油画《凤凰花开》、《小鸟天堂》、《八骏》、《胡杨树》、《源远流长》等均受著名收藏家喜好。画展活动1979年,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广州)1989年,举办第二次个人展览(广州)1996年,举办第三次个人展览(马来西亚)1998年,举办第四次个人展览(台湾)2004年,举办第五次个人展览(广州)出版有《黄堃源油画选》、《黄堃源画集(水彩)》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醒滔(1943.4—)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水彩画。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历任华南文艺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广州画院副院长。作品有《南岛苗娃》、《江边》,《代向台湾姐妹问个好》获全国宣传画二等奖。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詹忠效男,1947年10月出生,广东五华人。旅美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以增进美中两国人民友好为宗旨的美国《美中画报》杂志社负责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曾学习于广州艺术学校。历任广州幻灯制片厂编绘员,《广州文艺》美术编辑,广东《中国现代画报》社主编。[1]童年入学舞台美术专业,继而自习版画、油画、中国画、插图和连环画,再致力于毛笔线描研究。画家对线描艺术的探索重点,是追寻适应时代精神的表达形式和技巧,核心为拓宽线对现实中复杂事物的表现力。而实践中他发觉,旧式线描受限已难以担当此任。若变,调整思想至关紧要,于是便产生了对传统线描观念的背道而驰。取而代之的思路是“以繁代简,繁中求简”。要改,必须强调从人体结构的运动入手,科学地挖掘线型的多元组合和疏密取舍,成为贯穿“以繁为主”的主流。这份三十年前的“非分之想”,当时不仅对画家日后个人面貌的形成,而且对开辟当代线描新路有料所不及的贡献!1972年,画家尝试繁式线描对现实生活的全面投入,将一套反映女电工的连环画《弧光闪闪》刻画得生动活泼,形象感人。为此,突破了单线对带电作业题材所面临的种种难度,并在描绘环境、塑造人物、渲染气氛的技法上带出不少创造。因而,被美术界誉为7O年代线描探索的经典之作。其后,画家又相继完成了长篇小说《晋阳秋》《满山红》《海啸》和《中国历代才女小传》等插图、《吉鸿昌》《灿烂的星辰》等连环画,以及一比独幅人物画。这些精湛的线描之作,不仅连连使他在国内、国际参展和获奖,而且将其繁式线描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并成为广大线描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所重视、推崇和仿效的范本。80年代初,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个人线描专集《詹忠效线描画选》的面世,连同画家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成就,而奠定他在现代中国线描人物画卷中的重要位置。今天,身居海外的画家,画笔依然情系多年求索的线描。线描的高洁、素雅、魅力与内涵,汇合东西方文化的创作发展空间,将始终是他毕生的研究和追求。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周佐愚男,1928年2月生,广东南海人。广东画院高级美术师。毕业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50年代在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主持全省群众美术的辅导工作,培养出闻名全国的农民画家郭同江。生于广东南海,于1958年应邀参加“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中作报告。郭同江则作为工农美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出席“全国文化群英大会”。农民画家郭同江的成长经历,由他整理成书,交人民美术出版社及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全国的群众美术工作有积极的影响。60年代后,以美学与美术理论的研究为主要工作,在国内外的报章刊物发表美学及美术理论文章300多篇。(其中200篇是在1974年癌病之后的二十年间写成,故被广东省红十字会生命之光俱乐部授予:“抗癌勇士”荣誉称号)1998年出版《无声的诗——周佐愚美学美术论文集》,其中有代表作《重提“喜闻乐见”》、《开拓者的心声》等被选刊于《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及《中国专家论文集》,主编《工农画报》,出版有《怎样学画》,受到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的广泛好评。除了在广东画院任专业美术理论家之外,还被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学学会理事、广东中国画研究学会理事等职务。其传略被辑入十多本国内出版的名人辞典和一本在香港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1998年7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还授予“国际银奖艺术家”称荣誉称号。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维宝(1942—)福建晋江人。擅长中国画。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1958年创作《捉麻雀》发表于“福建日报”,1959年创作《连肥忙》发表于“人民日报”,1960年制作《闽南风光》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64年创作《我们都是神枪手》、《夜》、《拉炮》入选全国美展,1964年创作《霞染渔村》、《女炮班》入选全国美展,1974年《课余》由荣宝斋出版,1975年创作《护苗》由“人民中国”、“中国文学”出版挂历。1977年创作《人民胜利了》入选全国美展,1977年创作《秋》获广东美术作品一等奖。1960年创作《闽南风光》在社会主义国家展览后,众多作品分别在加拿大、日本、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德国、巴西、埃及、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展览数十次。从1964年开始在国内外分别与吴冠中、关山月、林墉、范曾等举办联展、个展数十次。1979年美术出版社出版《王维宝集》、1983年黑龙江出版社出版《王维宝画集》、198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王维宝山水画选》、1987年岭南出版社出版《王维宝访日写生集》、1988年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当代美术家画库·王维宝》、1989年印度出版《王维宝画展集》等数十本画集。1993年印尼元首授予“嗦罗王”勋章。1997年“月是故乡明”入载《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01年“人民胜利”入载《百年中国画》,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林毓豪(1940—1997),海南崖县(今海南省乐东县)人。著名雕塑家。1940年9月5日出生于海南岛黄流镇,家境贫寒。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0年调往广州雕塑院从事专业创作,为国家高级美术师。曾任广东省六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粤海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海日书画研究会顾问,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海南大学客座教授。1981—1990年举办过四次个人作品展和两次联展。至今已有百多件作品分别参加国内外各类型美术作品展。分别获省市及全国性大奖20多次,多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购和收藏。根据不完全统计,已在国内外百多家刊物发表作品千余件次,发表评论文章13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世界雕塑全集》等,个人资料及作品载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部艺术辞典和名人辞典,出版有《林毓豪雕塑集》、《林毓豪(广东美术家丝书)》等。至今,雕塑作品有300多件,代表作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原稿、《鹿回头》、《新花》、《奶汁》、《李纲像》、《孙中山胸像》、《鉴真登岸》等,其中已落成的大中型室外雕塑、纪念碑有30多件,分别耸立在南京、西安、广东、海南等地。水彩画有500多张,代表作为:《生命之诗》、《石体浮想#8226;自然#8226;人》等石体系列和树体系列。其雕塑隐秀耐看、内涵丰富。水彩画富有哲理性。由于多年刻苦创作,1978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文化工作者,授予1981年度和1983年度广州市劳动模范,1982年度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并受记功奖励。广东电视台、电台,中央电视台,广州电台、电视台,海口电视台等多次播放过他的专题节目、专访以及展览、创作、社会活动等新闻报道。1993年6月被授予世界书画名人荣誉称号。1997年1月12日在广州病逝。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