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郭线庐,1958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现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副院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装技术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1989宣传画《耗干用尽》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9宣传画《开启新世纪网络之门》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牌奖。2004宣传画《我不是商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多项文化部和教育部科研课题。设计与美术作品作品多次参选国内外重要展览。设计《西安城墙》特种邮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邮品、首日封,《上海世博会500天》纪念邮票,《全国政协60年纪念》特种邮票,《阿塞拜疆2012国家生肖龙》邮票,2013年农历癸巳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生肖蛇》邮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七十周年》特种邮票等。2015汤加等南太平洋六岛国设计并发行猴年邮票。2016汤加等六国设计并发行鸡年邮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研(女)现年52岁,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张家港市。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曾在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现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政治面貌(民盟)。1981年铜版画作品“海的女儿”入选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并获三等奖。1985年铜版画作品“草原上的欢乐”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1987年铜版画作品“冰冻的小河”入选全国第二届三版展。2002年木刻作品“织”入选全国第六届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作品展并获探索奖。2004年在法国里昂AL’ATELIER----GALERIE画廊举办双人作品联展。2004年版画作品“椰风海韵”入选全国第七届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展。2005年版画作品“夏日里最后的玫瑰”入选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览。2005年版画作品“庭院”入选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并获银奖出版专著与发表学术论文:1996年“陈研作品选集”——海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论文“素描札记”发表于美术学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论文“速写技法浅谈”发表于“新美术”杂志——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素描札记”——国际统一出版社出版。2002年论文“潘玉良绘画的形式特征与精神内涵”发表于中华教育杂志——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2003年论文“铜版画与铜版画教学”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杂志——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论文“黑与白------人体绘画的另一种形式”发表于中国科学教育杂志。------香港华文期刊社出版(被评为优秀论文)2004年论文“版画教学贵在横向联系”发表在版画教学年会刊物论文集选中。2004年出版“陈研文选”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05年论文“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表于文苑教育与教学杂志。发表作品:1996年插图——海南民居发表于“中国民居图集”由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画“织”发表于“中国版画邀请展作品集”由环球出版社出版,2003年铜版画作品“长恨歌”发表于“美术大观”第七期。主要工作业绩:陈研教授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任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由她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不同省市的高等院校执教,有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许多当年的学生至今已成为该省在版画创作方面的优秀人才。作品不断参加国内、国际各种版画展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陈研教授在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期间,其主讲的“版画”课程曾被学校评为优秀课程,以及院级先进教师。其辅导的学生版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高校版画教学年会展览,以及海南省首届版画展览。许多学生毕业后在省内各大、中专院校执教,为海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建建(1953.10—)四川岳池人。擅长油画。198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油画系任教。作品有《不尽黄河古今流》、《少女肖像》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石建春(1955.6—)陕西勉县人。擅长雕塑。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曾在陕西省展览馆、陕西省雕塑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有《欢乐的草原》、《女八路》、《故土》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徐小昆1940年12月生,别名徐孝焜,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遂入西安美院本科油画系深造。1963年毕业即分配至陕西省扶风县文化馆工作。20世纪在70年代被抽调陕北延安参加陕西美术创作组,进行革命历史画创作。1980年正式奉调母校——西安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在任教期间,历任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教研究主任,版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教学的同时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包括油画、连环画、插图、素描习作、封面设计等2000余件(幅)作品和论文,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励。徐小昆的其代表作有:油画作品,还有《雪原春讯》、《卓玛》、《溶日》、《险滩》等等;连环画、插图有《星期三的紫罗兰》、《兰花花》;素描作品30余幅包括人体、头像、石膏像分别发表在《中国当代素描艺术》、《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素描集》[1]等十余本全国素描大型画册中。学术论文:《素描学习阶段论》、《心理,文化知识与美术教育》等12余篇在国内和香港美术专业刊物发表。出版个人专著有《人物写生技法》(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徐小昆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合著《设计素描、色彩基础》(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系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材等。先后创作《在毛主席身边长大》和《宝塔山下》,这些作品均以“陕西美术创作组”或“秦文美”的署名参加全国美展和被许多报刊杂志的发表,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鉴于其在美术教育上及创作上的成绩,1999年5月被陕西电视台“三秦纵横”栏目作为文化名人——《油画家徐小昆》专题播出。2000年12月应邀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亚台地区美术教育会议》,并发表论文《心理·文化及美术教育》。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马改户,1928年出生于陕西彬县。擅长雕塑。1953年毕业于当时的西北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5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训练班毕业,之后便一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历任雕塑系系主任、教授等职务。马改户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耕耘,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位优秀的雕塑家,为新中国的雕塑殿堂增添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佳作。1956年,在学习苏联经验的风气中,文化部聘请了苏联雕塑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在中央美院成立了雕塑训练班,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讲师、助教。马改户便是其中的一员。《老羊倌》是马改户早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已显露出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卓越的艺术天赋。这件创作于1958年的作品,是作者两年多学习的总结。克林杜霍夫说过:“苏联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为基础的。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帮助未来的艺术家掌握这一创作方法。”基于这一原则,这位苏联专家要求他的中国学生们熟悉生活并真实地描写生活。所以马改户就在这幅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家乡陕北农村的羊倌形象。克林杜霍夫对它的评价是:“属于风俗雕塑,作者提的任务很明确,也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50年代,由于受到前苏联雕塑的影响,食洋不化的结果使许多作品有着概念倾向,在同一类题材中,人物的动态以及道具往往会大同小异。而马改户创作的一幅《老羊倌》,既没有表现工余喝水和手拿麦穗的造型,也没有纪念碑式的英勇救义的场景,而是选择了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老羊倌任斜披一件皮袄,低头注视着抱在怀中的小羊,依偎在他怀中的小羊,似乎又在不停的呻吟。脚边昂首的老羊或许是小羊的妈妈,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在整件作品中,人与羊通过视线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传神,不落俗套,真正体现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精神。三原于右任 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总是不断探索,不停进取的。在这之后的创作中,通过对中西雕塑语言的进一步学习与借鉴,马改户在艺术语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创作于八十年代的木雕作品《三原于右任》,体现出作者在艺术生涯中一个巨大的飞跃,也展现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逐步摆脱外来影响,追求自身个性的新气象。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生于陕西三原,曾以鲜明的立场和泼辣的文风,大力宣传民族主义进步思想,鼓励民众起来革命。他追随孙中山,拥护国共合作。“西安事变”后,拥护联合抗日。抗战期间,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被周恩来赞为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1964年病危时还写下诗句表达怀念故土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写实性头像,而是采取半抽象化的写意手法,刻划了人物的面部,面部以下的部分则通过胡须的过渡与木材本身的形态融入一体,其寓意之深,构思之巧令人赞叹。它既体现了当代雕塑语言的特色,也透露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独有的神韵。可谓当代雕塑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邢继有(1937.2—)陕西大荔人。擅长油画。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油画学会副会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作品《在温暖的阳光下》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素描《春日融融》评为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夕阳下的故乡》入选黄河画展,《少陵塬下》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粉画《菊花》获第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出版有《静物人像素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相虎(1948.5—)自号青泥散人,陕西蓝田人。擅长油画。1965年入西安美术学院中专,1973年入陕西省美术创作组油画培训班学习。后入陕西省美术创作组西安美术院分组,先后在陕西山阳县文化馆、商洛师院、商洛地区艺术馆、洛南县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西安半坡博物馆副研究员。作品《槐乡》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马兰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邱世华(1940.12—)别名石华。四川资中人。擅长油画。196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深圳中华贸易公司美工。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杨光利,男,1955年12月生,陕西绥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任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陕西国画院副院长,陕西国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协会会员。杨光利擅长人物,画风朴实细腻,端肃浑正,坚实饱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主要作品有《晨读》1981年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银质奖及陕西省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喂》1984年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铜质奖及陕西省美展特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沐浴》、《炕头》、《中国民工——石工》先后入选全国第七届和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爷爷孙孙》、《翰林马家》、《西安事变》、《月夜》等13件作品先后参加全国性大型美展,《雏》、《厚土》、《沐浴》等9件作品均获陕西省历届美展优秀作品奖。作品曾在《美术》、《国画家》、《中国画》、《人民日报》等全国性刊物上多次介绍和发表,并曾在榆林市和陕西国画院及外省市举办个展。1996年出访日本京都进行艺术交流,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青年画家,个人小传入编四十年《中国美术年鉴》及多种版本的美术家辞典,199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杨光利画集》。杨光利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大型美展中展出并连连获奖,且被众多的美术馆和海内外友人广泛收藏。《爷爷孙孙》、《韩林马家》、《西安事变》、《塔吉克母子》等2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性美展和《全国第十届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等展览。毕业创作《晨读》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二等奖,国画《喂》获得全国美展铜质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大展及获奖,与王有政老师合作的国画作品《延安大生产——纺线线》选定为《国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已投入创作。出版多种个人画集,出访十几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创作采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